《解放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队被“局促于双堆集”;结局很可能是“深陷泥淖”。 
  二十五日这天;中原野战军已将黄维兵团的四个军合围在宿县西南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不到十公里、南北不到五公里的地区内。 
  黄维终于意识到;他和他的兵团已经落入陷阱。 
  黄维时年四十四岁;他出生在江西贵溪一户贫苦农家;少年时就显示出坚韧的性格和勤奋的品质。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当教员。二十岁那年;黄埔军校首次秘密招生;他在中共党员方志敏的帮助下;虽然个子矮小但还是被军校录取了。在黄埔期间;他成绩优秀;毕业后留校担任区队长;曾率黄埔生跟随蒋介石参加东征、北伐;因作战勇敢迅速升为团长。后受到时任第十八军军长陈诚的厚爱和信任;被提拔为旅长、师长;期间曾奉命赴德国深造。抗战爆发后;率第十八军六十七师参加淞沪抗战;战斗中该师四〇二团阵地仅剩一角;面对日军的凶猛冲杀;官兵誓死不退直至全部阵亡。一九三八年;黄维升任第十八军军长;蒋介石送给他一张六寸照片;上面写着:“培我将军留念”——黄维;号“悟我”——不是蒋介石写错了;而是有意为之;“培我者;培养我也”。黄维自此改号“培我”。 

解放战争(Ⅱ)字数:3348    字号:大 中 小   两个月前;黄维出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这是国民党军内部矛盾互相平衡的结果;当时;黄维任新制军官学校校长兼陆军第三训练处处长。新组建的第十二兵团的基本部队是第十八军;胡琏是第十八军军长;还曾指挥过第十军;因此理应由胡琏出任兵团司令官。但是;第十二兵团驻扎在华中“剿总”白崇禧的地盘上;白崇禧对第十八军和这个军的后台陈诚成见甚深;对胡琏也“屡有攻击”;这就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另外考虑司令官的人选。他征求了正在养病的陈诚的意见;陈诚推荐了自己派系的骨干黄维。由于陈诚与何应钦之间、白崇禧和陈诚之间矛盾错综复杂;这一推荐遭到何应钦和白崇禧的反对;但是参谋总长顾祝同表示支持;于是任命最终确定。黄维去南京面见蒋介石;表示自己“离开部队久了;带兵有困难”。蒋介石说:“打仗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不把共产党消灭;所有事情都办不了;你不能从你个人来考虑。”而被任命为副司令官的胡琏心里不服;声称牙痛跑到上海治病去了。黄维最后对蒋介石说:“打完了这一仗;我还是回去办学校;第十二兵团司令仍应给胡琏。” 
  二十五日夜;蒋介石获悉黄维兵团被围。 
  此时;全国战局的持续恶化令蒋介石忧心忡忡:东北林彪大军已有入关迹象;张家口地区大批的解放军正在调动;所有情报都显示那里大战在即;在西北战场上;胡宗南连日与彭德怀苦战之后;其主力第七十六军军长李日基竟然被捉走了——国民党军的司令官和军长们总是被俘已无法控制;但这个第七十六军的遭遇也过分离奇;第一任军长廖昂在清涧战役中被俘;第二任军长(即整编七十六师师长)徐保在宝鸡被打死;现在的第三任军长李日基又在永丰镇被王震部的官兵活生生地堵在了窑洞里;以上情况仅仅发生在一年多的时间之内;胡宗南的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二十七日;毛泽东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名义;为新华广播电台撰写广播稿;规劝黄维下令投降。 
  黄维不会投降。 
  正面作战是军事较量;他不惧怕。 
  被俘后;曾有人问他;为什么在南坪集受到阻击后;不迅速向固镇、蚌埠方向转移;还积极地抢渡浍河;导致后来陷入重围;黄维高声说:“我还想打嘛!”但是;至少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下旬那些清冷的日子里;黄维感到了困惑:“兵团部对于徐州地区的战况;一直没有得到国防部及其他上级的指示;兵团部的无线电通讯始终没有和刘峙、杜聿明取得联络;只不过推断徐州在大战而已。至于双堆集战场;是秋后毫无隐蔽物的广阔平原;所占据的村落都是土墙茅草盖的小房子;老百姓已逃跑光了;当地几乎毫无可以利用的物资;不仅无法征集粮食;就连燃料、饮水和骡马饲料;都极为困难。” 
  无法知道那个时候;黄维是否还有攻击浍河防线时的作战积极性。 
  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已失去脱离战场的一切可能;十二万装备精良的大军落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无数支“王老汉游击队”的罗网之中。 
   
  蹂躏战术 
  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十七时;国民党军第八十五军一一〇师师长廖运周刚刚到达双堆集附近;黄维就派人来把他找到兵团部。 
  黄维对廖师长说:“刚才空军侦察报告说;午后十五时;共军对我兵团的包围圈已经形成;他们正在构筑工事。你对此有什么主张?” 
  廖师长说:“司令官有何决策尽管下命令;我师保证完成任务。” 
  黄维说:“我想乘敌立足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因此;决定每个军挑一个师;四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迅猛突围。” 
  廖师长说:“司令官的决策英明。我师请求打头阵;愿当开路先锋!我们既然能攻占共军堡垒式工事和河川阵地;现在突破共军临时构筑的掩体当然不在话下。我请求立即回去准备行动!” 
  一时间;黄维对眼前这位他并不熟悉的师长的勇气感到有些意外。 
  从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和渊源上讲;廖运周所在的第八十五军不在黄维的势力范围内。始终担心无法控制第八十五军的黄维;在二十六日下午;被眼前这位名叫廖运周的师长的果敢精神感动了。这正是需要有部队为全兵团拼命的时候;也是全兵团得以迅速突围出去的最后时机;连自己的嫡系部队第十八军都没有哪个师长能够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如此的忠诚与勇敢;如果此次整个兵团能在一一〇师的冲锋下一鼓作气突出解放军布下的罗网;那么这个廖师长将成为自己军事生涯中的最难忘的人——国民党军第八十五军一一〇师师长廖运周的行动很快就会让黄维刻骨铭心。 
  “我于一九二七年;经孙一中、靖任秋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八月在叶挺第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参加南昌八一起义。”——尽管共产党方面在情报收集、政治策反和在敌方营垒内安插秘密党员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惊人的建树;但在国民党军一线作战部队内部;一名资深的共产党员能够隐藏如此之久并被逐步提升至师长的位置;其大胆、耐心和智慧令人惊叹。 
  黄埔毕业的廖运周自一九二八年起;就接受党组织的委托秘密从事地下兵运工作。一九二九年他参加组织了芜湖兵变和安庆暴动。一九三〇年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师成立;主要军官都是参加过芜湖反蒋兵变的军官;廖运周和几名秘密党员在这个师建立了地下党组织。一九三七年;廖运周所在的部队开赴河南焦作;与豫北管区合并成师;当时的豫北管区司令官张轸北伐时曾是以程潜为军长、林伯渠为代党代表的第六军的一名师长;因此政治立场是反蒋的。廖运周迅速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在这个部队隐蔽精干;发展势力;掌握兵权。” 
  自那时起;廖运周一直隐蔽在一一〇师;历任团长、旅长、副师长和师长等职。这一漫长的潜伏过程是艰辛和危险的。内战爆发后;晋冀鲁豫中央局国民党军工作部的秘密联络员进入河南新乡一一〇师驻地;见到廖运周。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一一〇师的行动计划是:“在有解放军接应的前提下举行起义;起义前的任务是收集军事情报。”一九四六年九月;第八十五军奉命出动;掩护新五军向徐州移动。一一〇师在河南民权县刚下火车;官兵们就听见了剧烈的枪声;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部队正在攻击位于郑庄寨的第八十五军军部。军长吴绍周在电话里呼叫一一〇师火速增援;廖运周很想利用这一机会与刘邓的司令部取得联系;但是情况不明;缺乏渠道;只能向吴绍周报告说自己也受到了包围;正在激战之中;以拖延增援军部的行动。天亮之后;刘邓部因攻击效果不佳;战斗伤亡严重;被迫撤离战场。廖运周立即向军长报告了这一情况;以致吴绍周以为是一一〇师经过“英勇作战”把围困军部的共军打跑了。后来;邓小平托人告诉廖运周:“郑庄寨战斗是有意不打一一〇师;而专打第八十五军军部;目的是为了牵制新五军;使它不能开往徐州;打了第八十五军起了牵制作用;这就是胜利。至于我军有损失;那与你们无关;你们是无能为力的。” 
  一九四七年;一一〇师开赴山东战场;邓小平随即指示;将一一〇师地下党的关系转到中共华东局。同时;陈毅也再次强调:“当前搞情报比起义贡献大。”这一年的夏天;一一〇师地下党委正式成立;廖运周任书记;党派入一一〇师后被廖运周任命为副官处副官的刘浩任副书记。他们开始整顿队伍;凝聚进步力量;把顽固派分子排挤出去;将一大批年轻军官团结在身边。这期间;国民党军豫北战场作战计划和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作战计划及电报密码;都是由他们搞出来然后送至距一一〇师驻地最近的解放军部队的。秋天;一一〇师地下党组织关系转入中原军区;邓小平的指示是:“积极准备;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的作用。” 
  让一一〇师的秘密党员和准备与蒋介石分道扬镳的进步军官继续隐蔽下去是困难的——“有的同志逐渐流露出一些急躁情绪;对长期隐蔽在敌人内部缺乏耐心”。而随着国共两军决战态势的日益明显;开赴一线战场作战似乎不可避免;于是隐蔽下去的危险性越来越大;特别他们搞不清楚什么时候才是“最有利时机”。邓小平说:“组织上没有忘记你们;只是目前还没到时机;起义要在军事上、政治上起最大的作用。不是万把人、几千支枪的问题;你们要考虑到全局;不应计较局部得失。”——第八十五军一一〇师;是一颗埋藏在国民党军作战部队中的定时炸弹;引爆必须等待能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