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战国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战国做皇帝-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受束缚地亲自指挥。

这是核心的指挥权问题。若来日御林军真的出战,在这个问题上,大将军赵括绝不会让步。不是赵括不想为他们做嫁衣,而是赵括深信只有自己才能将这御林军之战斗力发挥到淋漓尽致。赵括不想因一时的冲动或退让,而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三者,这御林军成立的本意,乃为拱卫赵国王室之军,真因为如此才得到了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赵王丹)两代赵王的倾力扶持。此时那秦军隆隆杀来,可以说赵国已是岌岌可危,甚至国都邯郸都收到了秦军的威压。当此之时,正是御林军效死命守卫邯郸、拱卫赵国王室的时候,怎可轻易调离邯郸大营。

试想,即使大将军赵括愿意御林军出征,那赵王丹、平原君赵胜等王室宗亲中的一班核心人物,岂能不另有想法。这种无端的猜疑与龃龉,也正是大将军赵括所要尽力避免的。

四者,在大将军赵括的谋划中,这支所向披靡、自成军以来无一败绩的铁军,乃是秦赵大决之战的一支奇兵。御林军要么不出,只要出战那是务须战则必胜,十万当如一把锋锐无匹的尖刀直插秦军的心脏,彻底战胜秦军、摧毁秦军的战斗意志。而不仅仅是一城一地之得失。此时,相持出现端倪,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听了大将军赵括的解释,御林军的那帮心腹爱将们这才将心头的疑虑一扫而空。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大将军还是那无所畏惧的大将军,他们在大将军心目中还是那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我等谨遵大将军号令”于是千夫长苗邦、陈不群、申阳齐声应诺,当下不敢再做耽搁,赶紧告辞上马,飞速往御林军大营而去,大战在即,御林军临阵磨枪之作训规划想要完成,非要脱层皮不可。

大将军赵括刚才说得很明白,御林军的军演训练那可是写成了大纲的,若是被大将军发现偷懒,那如冬日钢铁一般冷硬的军纪,可不是闹着玩的。

送走千夫长苗邦等一班心腹爱将后,赵括立即投入到大军调集的繁重军务之中。天赋奇才的大将军赵括果然名不虚传,仅仅用了三日时间,便调齐了步骑十万大军,其中步兵约九万五千,骑兵近五千。十万大军聚齐后,大将军赵括一声令下,便浩浩荡荡往太行山滏口陉杀去。

在大将军赵括的催促下,十万大军加足马力,昼行夜伏地飞速行进,旬日之间,十万十万驰援大军便抵达了上党郡治所——壶关城外的赵国大军营地。

见到大将军赵括率领十万大军来援,坐镇上党的上将军廉颇大是振作,他立即号令中军司马发令升帐,在行辕会聚诸将。待众将领聚齐之后,廉颇忙神色肃然下达整备上党防线、力抗秦军之军令。【小说下载网﹕。。】

上将军廉颇勇武果决且沉稳持重,他进驻上党三个多月,已经带着军中将领们跑完了全部十九座关隘要塞,踏勘了所有山川重地,方对韩国留下的上党郡的一山一水,可谓是了如指掌,闭上眼睛都能想出个大概模样来。

大将军赵括昂然立身在行辕中军大帐中,耐心地听着廉颇布防,心下隐隐透露出一丝赞许之意。他心想:这老将廉颇果然名不虚传,一道道防线守住要害恰似钢铁营垒一般,定让那来犯的秦军吃些苦头,付出血的代价。

但是,再想想那历史上赵军苦于防守、损失惨重,大将军赵括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一刻他的理性理性战胜了感性,他心头的热血顿时变得一派冰寒。赵括在心头默念道:“不好若真是这般一力死守,难不成了对峙之死局?”

上将军廉颇却未注意到率大军来援的大将军赵括神色的变化,他犹自声调铿锵地与赵国诸位将领们反复计议、筹划,最终廉颇宣示的上党抗秦方略是:赵军以深沟高垒,三道布防;不求速战,全力坚守消耗秦军。

廉颇乃百战名将,稳重求胜乃是其所长。此番驻守上党,稳住防线、利用有利的地势血抗秦军,正是廉颇之战术谋划。这上将军廉颇令赵国大军进驻的三道防线,俱是要害之地,它们分别是:

第一道防线,乃西部老马岭营垒。上党西南部的沁水至中部的高平要塞,有南北长八十余里的一道山岭,是上党西部的天然屏障。上党东南均有太行山天险阻隔,西部的沁水河谷便可能成为秦军进攻的主要方向。

这道山地有三处要害:北段老马岭,中段发鸠山,南段武神山。其中以老马岭最为要害处。廉颇便以这三座山岭为依托,派出五万精锐步军防守。第二道防线,乃中部丹水营垒。上党中部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这便是丹水。丹水发源于高平要塞的丹朱岭,东南出太行山处,正当太行山南三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之中央地带,是秦军从河内北进上党的必经之路。

上党山地崎岖难行,但是这丹水沿岸地形却相对较为开阔,廉颇在这一线非但派出六万步兵深沟高垒防守,而且同时还配置一万精锐骑兵,做机动策应,以防不测。

正是因为丹水防线乃是正面迎击秦国河内大军的核心大阵,所以上将军廉颇慨然下令:赵国大军之中军幕府立即从壶关南迁,在丹水防线北端的长平要塞重筑行辕。(列位看官留意:赵军已经进驻长平了)第三道防线,乃东部石长城营垒。韩国上党郡守冯亭当年率领韩军驻守上党,因兵力单薄,便在东部垒起了一道东西百里的山石长城,以备敌军万一攻破陉口而深入,将士们便在这石长城内,做纵深防御。

这道长城西起长平关外的丹朱岭,沿着连绵山颠向东经南公山、羊头山、金泉山,直抵壶关城西的谷口马鞍壑。这道长城背后便是彰水流域,前出便是丹水流域。石长城所在的山坡由北向南倾斜,山南坡陡谷深,山北却高而平缓,一军居于长城之上,对南便是高屋建瓴之势。

上将军廉颇下令:这道石长城防线共驻军八万,同时做全部上党防线的总策应。可以说一旦老马岭、丹水两处防线营垒吃紧,这沟通联络上党腹地乃至赵国之重任,便在这石长城防线了。上将军廉颇军令下达之后,又森然道:“百里石长城营垒,既是上党之总根基,亦是邯郸西大门万一西南两线失守,这石长城便是封堵太行山,不使秦军东出威逼邯郸的血战之地为此,本上将军亲自兼领石长城营垒”“我等谨遵上将军号令”众将士齐齐一声呐喊,纷纷拱手郑重地接令,当下转身就要出帐而去。

布防抗秦之军令发布完毕,上将军廉颇正要请,随大军驰援而来的老国尉许历增拨各营大型防守器械与各种弓弩,陡然便闻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喝:“上将军且慢,我有话说”

这声大喝如同炸雷般在大帐中响起,炸得众将俱是身形一震,众将纷纷往那炸雷响起之处看去,却是增兵主将大将军赵括手按长剑昂身而立,那种稳如山岳、藐视一切的摄人气势,看得众将们心下啧啧称奇。

大将军赵括“天赋奇才”之名早已传遍赵国,赵军众将们早已听得耳畔起了老茧。不过此番亲眼看到率领十万大军来援的大将军赵括,他们觉得这御林军大将军赵括,不过是一个身形较常人高大硬挺少年而已。

除了那披肩的长发、血红色的披风和那黑红色的面庞之外,他们并未看出这赵括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众将们甚至怀疑起那传说中战无不胜的“天赋奇才”仅仅是仰慕英雄的赵人以讹传讹所致。

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直到此时,大将军赵括一声响亮的大吼一出,那种凛然不惧、杀气四溢的声势,才让众将们顿觉眼前一亮。他们虽然心头有些不快,不过却不得不承认,此时的赵括才有些不凡之意思,这才是那传说中“天赋奇才”应有之气势。

“大将军,不知有何见教?”那上将军廉颇面上露出一丝不快之意,一对大眼斜瞥着赵括问道。E

第两百五十四章 守,还是战?(续)

(诚挚感谢书友“雨之星辰”、“暴风箭雨”的月票支持,诚挚感谢“啊哦”的慷慨打赏

上将军廉颇面色肃然地凝视着那沙盘上丹水河谷之所在,垂沉思了老半天的时间,才缓缓地抬起头来。这不善言辞的廉颇,不得不承认刚才赵括所言句句都是实情。

那主动出击的战术也并非一无是处。但廉颇总觉得赵括三面夹击之计,还是太过于行险了。此番驻防上党抗击秦军责任重大,老将廉颇还是想稳字当先。

上将军廉颇扬起那张沟壑纵横的黑脸,向着赵括问道:“大将军且听老夫一言,秦军远途来攻,粮草辎重疏运将达费周折,故秦军所求乃战生也若我赵军坚守营垒,待旷日持久之时,想来那秦军之粮草定然不济。我赵国届时再趁机逼秦媾和,岂不为稳胜之策。”

上将军廉颇话锋一转,他从粮草之道入手,分明是摆出了消耗战的架势。但大将军赵括听到粮草二字,心底顿时哑然失笑,又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那滋味甚为复杂。

从理论上来说,上将军廉颇的粮草消耗论听起来有理有据。因为自古就有千里不运粮之说,盖因路途遥远,一路上人吃马嚼消耗甚大,即使运到那也是所剩无几了。若是套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这约摸可以概括为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路途越远,运粮的效用便越

秦赵大军对峙上党,那秦国运粮这一路长途奔袭何止千里,再加上上党山路崎岖,更是加大了其运粮之难度;而赵国之邯郸距离上党防线距离要近得多,地势也甚为平坦,若是这样说来,赵国理应占据优势才是。

但是历史是残酷的,是充满着戏剧化的变数的。在原本的历史上,秦国君臣对此大决之战谋划日久,富有关中、巴蜀两处大粮仓的秦国可谓是倾尽国力输粮。

事实上,上将军廉颇的坚守之策,最终非但没有耗得秦军粮草断绝,倒是把赵国拖得要断粮了,这才有了赵国向齐国借粮而被拒绝的典故。

“粮草”大将军赵括淡淡地笑了笑,他望着上将军廉颇那张沟壑纵横的黑脸,心下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