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

    冰冷的凉水倒在身体上的瞬间,那刺骨的寒冷,让田梁嚎叫着拿起毛用手在身体上磨擦着,然后又迅速用毛巾擦拭身上的冷水。

    “快、快、快……”

    另一边一期生却大声督促着,刚刚冲完凉水澡的少年们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咬牙冲向跑道,沿着操场开始奔跑起来,全不顾零下两三度的天气,打着赤膊于操场上奔跑。

    对于这一切,无论是学校中国内以及外国教员早已习惯,而在国内来的那些《国文》教员看来,或许这正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体现,而对于校中的西洋教员来说,这则是于欧洲倍受推崇的斯巴达式教育,总之,在各自不同的看法下,斯巴达式的教育也好、心志的磨砺也罢,于学校反也畅通无阻。

    黑板旁,悬挂着几张挂图,戴着眼镜的西洋教员,正在用生硬的汉语教授着地理。

    “……埃菲尔铁塔矗立在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去1889年,也就是去年建成之后,高达324米的埃菲尔铁塔便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百多名学生,聚精会神聆听着埃克多先生的讲解,埃克多是一名普通法国人,十几年前来到中国,曾在几所教会学校内教授地理,他的话总是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埃克多的课堂了解到世界各国的名胜。

    看着认真听课的学生们,埃克多继续说道。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兰西”这个国家,也未曾有今天我们称为“法兰西人”的两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过,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岛上的主人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开始在此定居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名为“吕岱兹”(法语“沼泽”的意思)。公元4世纪时,为纪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将该城命名为“巴黎”。”

    今天的这堂课学习的是西洋地理,而坐在课堂最后一排的田梁,则聚精会神的听着,偶尔的他会在书桌上的小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几个字。

    在课堂上练字写字用的是桌上的小黑板以及粉笔,只有考试的时候,才会发下试券,至于课本亦只有《国文》、《算数》以及《公民》三课有课本,如《英语》、《自然》以及《地理》则只有老师上课时的挂图。

    不过对于田梁来说,他并不怎么喜欢地理,因为他觉得地理距离他太过遥远,毕竟在这课堂学的大都是西洋地理,就像这埃克多先生会在课堂上说多瑙河,却不会说长江一般,不过关于宇宙、地球以及人种的知识,倒也能吸引他。

    埃克多精明的眼神扫视了学生一遍,注意到学生中似乎有些学生有些走神,于是便说道:

    “也许你们会觉得我在课堂上讲述的都是西洋的地理,但是,我的学生们,你们是否想过,为什么我所讲述的是西洋的地理?而不是东方,也就是中国的地理呢?……”

    原本还在小黑板上写下于《公民》课上学过的“士”篇的田梁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是啊,为什么不讲中国的地理呢?他抬起头看着先生,等待着他的回答。

    “其实非常简单,我的手中只有西洋的地理挂图,中国地原辽阔,在北京有皇帝住的紫禁城,在北京以北有长城,还有大运河,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可是却从没有被编为教学挂图,所以,同学们,你们现在也许是在学习着西洋的地理,但是通过这里的学习,你们可以为学到宇宙知识、地球的特征、七大洲和四大洋,西洋的主要山川河流以及西洋的风土人情等等,但当你们成年之后,你们可以踏遍中国的大地,用现代地理知识重新测量中国的大地,并编写出中国的地理教学挂图,同学们,这不正是你们的使命吗?”。

    埃克多的一番解释,顿时让教室内的上百学生们叫了起来,神情显得兴奋起来。

    而埃克多又继续加重自己的语气说道。

    “在这所特殊的学校之中,因为你们特殊的情况,你们总是会轻视自身,但是你们却忘记了,你们是多么的幸运,你们是中国第一批真正接受现代教育的学生,东方文明或许有着自身的长处,但是西方的科学却远远领先于东方,而这正是现代教育可以教会你们的,现在,或许你们只是学生,但是十年后呢?”

    面对着眼前这些年龄各异的学生们,或许他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只相当于法国一年级的学生,但在埃克多看来,这里却孕育着东方古老帝国的希望。

    “十年后,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将会从大学毕业,而届时,你们很有可能成为这个国家某一领域的开创者,同学们,东方在现代科学上的落后,使得你们拥有太多的机会,不仅仅可以成为某一科学领域的开创者,甚至可能左右这个国家的历史,也许十年后,你们将在承担的使命,将会对这个国家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此时学生们听得是目瞪口呆,他们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使命,而现在眼前的这个西洋人却告诉他们,他们肩负的使命竟然是如此的……

    就在这时,下课的钟声响了起来,看着面前的学生,埃克多交代了几句学生们的阅读功课后,就离开课室,只留下教室内神情异样的学生,包括田梁在内,几乎每一个人的眼神中都带着些迷茫与不解,他们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第73章 工地(第一更,求月票!)

    重要!

    如果有一个中华学校的学生走到唐浩然的面前,询问自己是否重要的话,唐浩然会非常肯定的给予这么一个答案。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

    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比唐浩然更清楚中华学校的孤儿们的重要性。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接受现代教育的孤儿在未来扮演的角色,不仅仅只是技术人员以及科研人员,他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而这个角色甚至将会改变这个国家。

    人才!

    身处这个时代,唐浩然才知道人才究竟能匮乏到什么程度——除去几十个留美幼童之外,身边竟然再也没有了可用的人才,以至于对于人才的渴望,从来未曾停止过,为了满足特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甚至就连驻英公司的首要任务不是采购设备,而是引进人才。

    不仅仅只公司需要,甚至就连同作为基础教育之一的中华学校,亦也不得不引用外国教员,因为本国没有合适的“小学老师”。

    也只有接触过这个时代的人们,才知道他们是何等的保守,对于那些知道“回字有四样写法”,却不知道地理,不知自然,更不知科学为何物的读书人,唐浩然自然是早就绝望了,或许他看重国学,但看重国学并不意味着无视西方科技的进步,那些传统读书人能够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能够给国家带来富强吗?

    答案是否定的。

    而任何变革都是以打碎旧的利益阶层作为代价,如果新瓶装旧酒,继续任用旧时代的读书人为官。他们会千方百计的维护旧时代的利益。相比于那些读书人。唐浩然更愿意相信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孤儿与国内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不会受到中国复杂的关系网的影响,这注定了他们与传统官员、读书人的不同,而在建设现代中国的道路上,需要的是一批令行禁止,能够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命令的官员,而这些孩子则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他们或许太过年青。经验有所欠缺,但是用于充当基层官员,也许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说出任基层公务人员以及法官,他们与国内的民众并无个人关系的瓜葛,所以才能够于中国复杂的人情网中做到真正的公正无私,从而树立法律严峻而又无私的形象。

    “我们现要所需要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教育学生,四万、五万、十万,学生。自然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毕竟。咱们于这里要办的事情需要是那些接受新式教育的人才!”

    西学人才很重要吗?

    过去,对于西学人才的重要性,李光泽很难理解,但是现在,随着厂矿的创办,他似乎能够理解大人的苦心,办厂兴矿以至练兵,都需要精通西学的人才,读圣贤书的人多,可读圣贤书的人或许能为官,但若是用于实业,却是不堪一用,读圣贤书者,有几人知煤如何采,铁如何练?纱如何织?路如何修?

    作为东亚同文学会秘书长,李光泽现在同样要去学习西洋学问,若是换成他人或许会有些不屑,可他却知道能否与府中站稳脚,与这西洋学问有很大的关系,不过他并没有不自量力的选择如冶金、筑路、化学等科学,那种西洋学问没有十几年的功夫绝难有所成。

    所以他另辟蹊径的选择了教育,这是他从《泰西策》中习得的门道,如普鲁士、日本者无不是以教育作为兴国之道,作为《泰西策》的编写者,大人自然看重教育,而他身边又岂有擅长教育之才?

    那李光泽研究西洋教育,难道仅只是做大人身边的洪堡?

    当然不是,他需要借助办教育,作为于府中的立足之道,而不至于大人眼中,自己只是一个读圣贤书、知官场之人。

    “大人,以我之见,在学校中,不乏十四五岁,以至于十六七岁者,其年龄已长,多年流浪致使劣习成性,于校间恐将劣习传于年少者,以我之见,不如将其纳入警察部,练其心性方可为用,”

    试探着提出这个建议时,李光泽又特意强调道。

    “毕竟,现在学校教育为小学教育,而其年龄者大至十六七岁,以此年龄更应接受扫盲教育,而非于校中按部就班的学习……”

    李光泽的话让唐浩然不以为意的笑了笑,曾作过志愿者的他自然知道长年流浪在外对少年心性的影响,同样也知道,其流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