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附庸风雅录-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荨!
  那几个都笑起来。
  洪鑫垚头一次星期六下午回去得晚,监护人盘问,说是跟选修课老师去了文献馆参观古籍展。后来和周忻诚等人混熟了,周六下午经常在外面游逛,回家便道是去了博物馆。每次要梁若谷提前编一番说辞,好蒙混过关。亏得梁才子京城土著,又博闻强识,洪大少死记硬背能力超强,一个现编现讲,一个现炒现卖,居然也没露过马脚。
  周忻诚道:“先别忙走,把你西文笔记借我抄抄。”
  起初洪鑫垚非常吃惊。他以为周忻诚这样得罪不起的霸王,跟自己这个河津霸王是一类角色,后来才发现人家不但成绩过得去,还是学联会的干部,公共场合表现优良。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学习,他终于总结出来,京城与地方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里的霸王不是简单的霸王,而是有知识的霸王;这里的流氓不是普通的流氓,而是有文化的流氓。用梁才子的话说:内在气质更重要。
  目前第一要务,当属培养内在气质。
  于是硬着头皮道:“那个,也借我抄抄。”
  梁若谷斜他一眼:“你?浪费时间。你有这工夫,不如多背几页历史。”
  洪鑫垚知道他说得有理,西文对自己而言就是天书,历史死背下来,没准还能侥幸及格。“那,历史笔记借我抄抄?”
  “回学校弄去,这里太吵。”
  几个人往校内走。洪鑫垚以为去哪个教室,走着走着发现不对,周忻诚在前头领路,一直绕到图书馆后边实验楼。
  “咱们这是去哪里?”
  “好地方。清静,没人来打扰。”说话间来到实验楼顶层。这一层实际是个阁楼,就一间大屋子,门上一块匾:“校史陈列室”。
  周忻诚掏出钥匙开门,屋里桌椅俱全,一面墙上挂满照片锦旗,另外三方玻璃陈列柜里摆着大大小小的奖杯奖状。
  洪鑫垚惊叹一声,知道这里才是周衙内一伙人的校内秘密活动基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考验,终于被接纳为组织的一员了。他也明白,人家多半还是看不上自己,只是看在钱的面子上。
  洪大少想:钱算什么?老子就是暴发户,老子的老子有的是钱。
  “学联会要定期派人来打扫,所以有钥匙。这地方平时根本没人来,正好方便咱们。”周忻诚说着,就在当中坐下,却不忙抄笔记,先从书包侧袋里掏出一盒烟来,每人发了一根。
  也不是没在校外偷偷抽过,然而似这般大模大样坐在校园里,坐在校史陈列室中抽,是何等的爽、酷、帅……洪鑫垚按捺住心头激动,故作熟练吐出一口白烟。
  他是头一次进到这里,忍不住起身去看四周的陈列品。
  “大夏××杯××比赛一等奖”、“国际××××竞赛金牌”、“全球青少年领袖峰会最佳代表团”……洪鑫垚长这么大,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级别这样高的事物。他下意识地就想掐灭手中香烟,情不自禁要出声赞叹。回头却看见几个同伴正异常淡定地在那边抄笔记。狠狠吸一口烟:差点又露怯了。
  一路看过去,走到那些老照片前,原来全是历届毕业生的集体照。有一些黑白照片,服装怪异,表情吊诡,洪鑫垚看得嘎嘎直笑:“这就是你们学长校友啊!”
  那几人闻声过来:“别忘了,这也是你的学长校友。哈,以前真没注意,怎么这么丑?”
  “看,看这西瓜头!还有这两片瓦!哈哈!”
  近些年的照片很全,按年份整齐排列。洪鑫垚瞧见十年前的照片就已经是时髦的西式校服,撇嘴:“真腐败。”回想自己在老家,那年头只从电视里见过外国小孩这么穿。
  梁若谷随口道:“别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咦,你看!”洪鑫垚忽然惊道。
  “看什么?”
  “这儿,第三排最边上站着那个,你看,像不像……方书呆?”
  “是挺像。”梁若谷凑近些。他俩都见过方思慎不戴眼镜的样子,十六岁少年模样已经基本定型,跟现在差别不大。
  “背面应该有名单,翻过来看看。”梁若谷说着,便去拿椅子。
  周忻诚几个听说发现了熟人,也过来辨认别的照片,结果找出许多认识的老师,一时兴致大起,纷纷搭起椅子,要细看某某某当年是何模样。
  梁若谷把那张“共和50年高三文科班毕业合照”取下来,翻到背面,自下往上第三排最左边竖着的三个字,果然是“方思慎”。
  洪鑫垚大笑:“知道我怎么发现的?第一排蹲着的是女生,第二排坐着的是老师,第三排站着的还是女生。女生不是辫子就是妹妹发,唯独他剃个板寸。我还想呢,那年头就有女生这么前卫啊,哈哈……”
  说着掏出手机:“让我拍一张,下次方书呆再敢上课批我,就拿出来当尚方宝剑。”众人受他启发,也争先恐后用手机拍自己感兴趣的人。
  洪鑫垚眼珠一转:“梁子,快看看他们班哪个老师你认得,咱们去打听打听方书呆上学时候的糗事,当考试筹码。”
  梁若谷不屑道:“只有你个不学无术的才搞这种阴招,我又用不着。”嘴里这么说,手指却从第二排划过去,“这个,是文2班的班导,这两个见过,不熟。别的都不认识了。”
  周忻诚凑过来:“挖坟啊?带我一个。哎,这不是‘崩爷’嘛,我们数学老师!”
  几个人嘻嘻哈哈闹了大半个下午,又商量了一番刚刚上手的生意——周衙内牵线搭桥,梁才子幕后策划,洪大少出资跑腿,合伙倒卖“兰蒂”水货——这才开窗通风,驱散满屋烟味,照片原样挂回去,锁门离开。
  洪鑫垚拿着手机看照片,看一眼笑一阵:“瞧这傻样!嘿,真傻!土老冒儿!傻×透了!”
  梁若谷在旁边皱眉:“真想不到,方书呆竟然也是国一高毕业的。”
  “国一高怎么了?”
  “国一高也没怎么。不过他浑身上下,哪里有半点国一高的气质?”
  洪鑫垚听他话里那股莫名的优越感,心中十分别扭,却又不知如何反驳。闷了一会儿,突然打个哈哈:“说不定他也像我一样,是中间转学过来的乡巴佬呢!”
  梁若谷听到这话,看他一眼:“还记着这茬儿呢?你现在跟他站一块儿,看人说你俩谁土?”作若有所思状,“不能与时俱进,才是真的土。”
  “果然不愧是梁才子,这话我爱听!”
  星期一,洪鑫垚撺掇着另外几人跟他一块儿挖坟,打探方思慎在国一高的老底。梁若谷和周忻诚也觉得这事儿有趣,不厌其烦挨个询问。他俩都是老师们面前的熟脸,本以为此事易如反掌,岂料问了好几个当年旧人,对“方思慎”这个名字竟然没有丝毫印象。把照片拿给人家看,也想不起任何具体细节。不过七年前的事情,怎么可能了无痕迹?有些厉害的老师,连二三十年前的学生都能回忆起来,难道方书呆的存在感微弱到这样不堪的地步吗?
  打听50届高三文科班的班导,原来前年就退休了。
  “我说,你俩总不至于追到人退休老师家里去吧?”周忻诚看看对面走火入魔的两个,“马上就期末考了,本少爷可没闲工夫陪两个疯子挖坟,再见!”
  梁若谷看洪鑫垚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道:“下学期再说吧,我也要复习去。”
  “唉……”洪鑫垚把手机里的照片翻出来,晃一晃,“难道你就一点不好奇?”
  梁若谷明显挣扎了一下:“其实……还有个办法咱们没试过,就是上网搜索。”
  “方书呆又不是什么名人,能搜着啥?说不定尽是同名同姓别的什么人。”
  “现在不是流行网上校友录嘛,老师不记得,还有同学啊。不说他是京师大学国学院的博士?咱们装成大学生,上国学院论坛去试试,说不定就有他的熟人……”
  洪鑫垚以崇拜的眼神望着他:“梁子,你太有才了!”
  中午,两人摸到学校附近的网吧。
  把“方思慎”三个字输入搜索栏,按下回车键。本没指望有什么显著成果的两人,面对一瞬间满屏红色加粗突出显示的名字,吓了一大跳。
  “梁子……”洪鑫垚咽口唾沫,“咱们真的……捡到尚方宝剑了。”

  第〇〇九章

  高二上学期最后一次国学选修课,梁若谷早早到了。
  方思慎才进门,他便迎上去:“方老师,我想报名参加一个寒假国学兴趣班,但是名额有限。他们听说我选修了校内国学课,希望有老师的推荐评语,能不能麻烦您……”说着,双手呈上一张表格。
  “没问题。”方思慎接过去,拿出笔,“写哪里?”
  “这儿,‘推荐教师意见’。”
  略加思忖,方思慎提笔开始书写。
  梁若谷侧头辨认,只觉那笔字写在纸上比黑板上更见硬朗:“梁若谷同学在校内国学选修课上表现优异,拥有超出同龄人的基础知识,兼具热情和悟性,能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具备在此领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潜力。”
  每一句都在夸奖,每一句都适可而止。
  梁若谷有些遗憾。凭自己在这门课上的表现,远把其他同学比了下去,老师的赞扬大可不必如此吝啬。不过看到署名处“方思慎”三个字,流利潇洒,别具一格,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笑容。原本打算请国文组最和蔼的老师帮忙写评语,连草稿都事先拟好了。多亏洪金土催着挖坟,居然别有收获。
  方思慎想起国一高附近马路两边鳞次栉比的培训学校广告牌,好意提醒:“其实对国学有兴趣,倒不在于上什么‘班’。你们现在的年纪,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多看些原始文献,提高古文水平,开阔眼界最要紧。”
  “是,我爸爸也这么说过。”
  “哦?不知道你父亲是业余爱好还是以此为职业?”
  “他做过古典文献研究员,不过……两年前生病去世了。”
  “啊,抱歉。”
  “家里有他留下的很多书。小时候他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