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附庸风雅录-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为自己身处在这个仪式当中而热泪盈眶。原本因为骑虎难下,心里十分不安,他以为就是来吃个年夜饭,最多不过是与何家诸人见个面。以何家子孙的身份参加祭祖,大大出乎意料,亦非他所愿。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过上这儿来认祖归宗的打算。这时候却想开了,就当是替养父何慎思尽点儿孝道吧。亡魂渺渺,可也曾有过归家之念?对于何惟我何慎思来说,东土西洋,究竟哪一方才是故乡?
  一面神飞万里,一面不经意地听着何慎行的祷告,大意是向祖宗汇报这一年的家族大事,哪个公司赚钱了,谁家孩子进学了诸如此类。再拜之后,敬第二杯酒,这回是祈祷祖宗保佑,平安多寿、财源滚滚、子孙绵延。磕到第三个头,敬第三杯酒,说话人换成了何惟斯。老人用沙哑断续的声音,向祖宗汇报阔别六十多年后,重回故里探访的经历。
  最后几句,方思慎听得分明。那带着乡音的哽咽,他居然能分辨出每一个字:“阿爹,今日堂前跪拜,尚有流散在外的何氏养子何致柔。只可惜,你那不肖的三子惟我、不肖孙慎思,还有不肖媳何章氏妙嘉,都追随你到地下去了。阿爹……可怜三弟一兜子……尸骨无存,魂魄无依……你老人家地下有知,给他们引引路……”
  方思慎大恸,泪水决提而下。那一瞬间他差点就说出来:至少有一个,至少还有一个,不致尸骨无存,魂魄无依……他不敢说,用拳头捂住了嘴,泪如泉涌。
  酒过三巡,合祭礼毕,旁边的何致远拉起了方思慎。何慎薇过来给了他一个拥抱,替他擦干满脸泪水:“回家了,别伤心。”
  接下来,是何氏当家执事的子孙分别向祖宗牌位上香的时间。凡属为家族事业做出贡献的,不论男女,都有资格,按当年贡献大小排序,挨个给祖宗牌位进香。队列中还包括何慎薇离异后带回娘家改了母姓的几个孩子。
  虽然每年年终的物质奖励甚为丰厚,但这一祖宗面前排序上香的安排,无疑属于极大的精神荣耀。何慎行第一个拜过,开始按顺序唱名。方思慎这时情绪平息下来,听了何慎薇的解说,站在边上默默地看。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走上前,再退下来,领先的神采飞扬,落后的踌躇满志。心想何家这样一个古老家族,历经风雨而不倒,飘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居然还能闯出一片天地,不是没有道理的。
  眼看等着上香的人越来越少,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摆好架势,准备抢座入席。对着满满一桌美味佳肴干等个多小时,就算盘子底下都燃着保温灯,可也太考验耐性了。
  何慎行喊完最后一个,正要结束,何惟斯忽然插嘴:“致柔,你也去,给列祖列宗上一炷香。”
  除了最小的孩子,在场所有人都因为这一句话陡然肃静。
  何慎行看了老父亲一眼,神情里明显含着不赞同。让方思慎参加合祭,家里人都没有意见。但上香就不一样了。有资格上香的,都是何家独当一面的角色。而成年的子弟,进入家族企业执掌事务的标志,也是过年祭祖时这一炷香。之前商量的时候,谁也没有提让方思慎上香的事。何慎行暗中摇脑袋,当爹的仗着年纪大,越来越任性,想一出是一出,没事找事。轻轻叫了一声:“爸爸。”
  何惟斯表情不悦:“你三叔这一支,能够承嗣香火,有什么不好?”
  方思慎一直没有动。他虽然不明就里,却也看出来,上香必定别有意义。这时听到承嗣香火的话,没办法再保持沉默。站出来向何惟斯弯了弯腰:“爷爷,致柔是晚辈,说话莽撞,您多包涵。我虽然十五岁以前姓何,十五岁以后就改姓方了。养育之恩重如泰山,在我有生之年刻骨不忘。至于其他,我想……顺其自然可好?今天这一炷香,就当是我替养父何慎思,拜祭何家列祖列宗。就当……是他回来了一趟吧……”
  说完慢慢走上前,从一旁伺候香烛的老管家手中接过线香,插到牌位前的香炉里。他没有像其他上香的人一样鞠躬,而是重新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何惟斯颤巍巍站起来,长孙何致高赶忙搀扶着爷爷。老人指着方思慎,对自己儿子,也是一家之主的何慎行道:“看见没有?这是个好孩子。你不乐意,人家还不稀罕呢!”
  年夜饭终于开席,孩子们“嗷”一声扑向属于他们的矮桌。严肃的祭祖仪式之后,就是吃喝玩乐的狂欢时光了。大厅里满满当当坐的都是主人宾客,侧厅另外给家人帮工预备了几桌。亲戚里能来的都来了,包括不少金发碧眼洋面孔,例如库克家的第二代第三代。不仅因为过年好吃好喝好玩,更因为何家长辈派发的压岁红包相当大方,没成家没工作的都能拿,见者有份。
  与方思慎同桌的是何致高夫妇,何致远夫妇,何致君,另有何慎薇的长女及次子。兄弟姐妹同座,免不了细序年齿。第一次听说方思慎年纪的几个,不约而同惊叹:“怎么可能!”
  方思慎被他们弄得腼腆起来:“真的,过了年,正式吃三十岁的饭了。”
  何致君道:“致柔哥是博士呢,在普瑞斯当讲师!咱们家一共才几个博士?没想到又多了一个。”
  众人纷纷问起方思慎的事业,他便简略说了,结果再次引来一番赞叹。这下越发不好意思,饭菜吃得压力倍增。却不想年夜饭的欢乐氛围渐渐浓厚,满堂人越吃越放松,这一桌子都年轻,更加放得开,吆喝着拼起酒来。方思慎使尽浑身解数躲酒,东支西绌,又辛苦又狼狈。最后还是大伙儿看在他初来乍到的份上,勉强放过。
  到得子时,晚辈们闹着给长辈拜年,何惟斯身边的老管家捧着个大托盘,洒金福字的红绫衬着一大摞烫金大红包。何慎行与何慎薇也都备足了红包,比老爷子的略小。方思慎给三位长辈拜完年,望着三个红包微笑摇头:“谢谢爷爷伯父和姑姑,致柔已经成家立业,不好意思拿压岁钱了。”
  何惟斯诧异:“你几时成家了?”
  方思慎把戒指露出来:“九月来这边之前,才定下来的。”
  何惟斯眯着眼点点头。暗道怪不得不肯替何家接香火。又想顺其自然也好,将来多生几个孩子,分一个姓何。
  接着问:“什么时候办事?”
  骗老人家是件很考验良心的事。方思慎没办法,含糊道:“等我回国再说。”
  无意间抬头,看见何慎薇意味深长地瞅着自己,红着脸尴尬一笑。
  方思慎没拿压岁钱,倒是小刘未能推托掉,捧着红包悄声讨主意:“方少,这不行,洪少知道,会骂我。”
  方思慎安慰他:“拜年礼都是你一路提来的,拿着吧,没关系。”
  发完压岁钱,通宵节目便开始了。除去何惟斯退场休息,就连何慎行何慎薇都支起麻将台子,由晚辈作陪,那架势不到天亮不能罢休。方思慎生来清净惯了,撑到后半夜,只觉头大如斗。见小刘跟何致远领着一帮孩子在屋前放焰火,玩得正开心,便放心地悄悄撤退,回房洗漱睡觉。
  何家人都很好,但方思慎没法勉强自己迁就完全不习惯的生活方式。而且他也感觉到了,自从上过那柱香,许多人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言谈间仿佛多了点儿掂量审视。
  知道归知道,他并不在乎。今天完成了一个心愿,睡得很踏实。
  大年初一,方思慎醒来的时候,已近中午。洗漱完走到外间,小刘还在睡,也不知道凌晨几点回来的。下楼来到前厅,“哗啦啦”麻将声响,好几桌都没撤。一个佣人迎上来道:“先生如果饿了,餐厅备了点心,随时可以用。”
  方思慎道了谢,往餐厅拐。不由自主想,没准一百年前的东平何家,过年景象跟眼前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得把洋楼换成夏国传统式府邸。
  因为时候人员都不定,餐厅基本成了二十四小时自助。餐台上各种馅儿的汤圆,蒸的炸的煮的各类年糕,充分体现了大夏江南过年习俗。
  方思慎要了一碗汤圆,几样小菜,慢悠悠吃着。快吃完,何慎行进来了,坐在对面,也要了一碗汤圆。
  该知道的事,这一家之主早已从何惟斯何慎薇那里知道。此刻便闲闲地问点儿有关方思慎自己的琐屑。
  方思慎看他模样,怕是通宵没睡,佩服得很。说了一阵话,有人来催先生去休息。何慎行临走,向方思慎介绍身边站着的人:“这是景叔,缺什么要什么想玩什么都跟他说。自己家里,不要拘束。”又叮嘱,“景生,你带致柔少爷四处转转,把这两天安排安排。”
  方思慎赶紧道:“我随意就好。不过伯父,我可不可以……看看父亲当年住的地方,还有,给宅子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当然可以。阿思当年住的,是小敏现在的房间,让景生带你去。”小敏是何致远的儿子,何家第四代目前最小的一个。
  何慎行露出一丝怅惋神色,低声道:“那房间露台连着花园,最得小孩子欢心。阿思跟阿薇两个抢着要住,为这个打了好久的架。”感伤地笑笑,“二叔去得早,三叔三婶忙,小孩子都跟着爷爷,也就是你太爷爷。老头曾经预备考秀才,还没等他考,科举就废了,一辈子拿自己当儒商,都到了花旗国,还逼着后辈们念古书。阿思书背得最好,所以最得宠,但是背地里最顽皮的也是他。我那时已经上中学,看见他就头痛,烦得不得了。后来三叔三婶要带阿思回国,我高兴了好久。没想到……”
  何慎行边说边往外走:“家里可能还有点老照片,回头叫他们找找,找出来就翻印一份给你吧。”
  这正是方思慎想要的,起身相送:“谢谢伯父。”对等在旁边的何景生道,“有劳景叔,不知是否方便,领我去小敏的房间看看。如果孩子在睡觉,就换个时候。”
  何景生摇头:“没关系。小少爷玩得太晚,跟二少奶奶睡了,房间正好空着。”
  方思慎听见少爷少奶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