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立国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夏立国传-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我们背靠金城渡浮桥。就是有什么变故,我们从桥上退回河北,然后一把烧了这座桥秦州军又能奈何我?”

听到这里。王擢低头思量了一下,也就无语了。

不过沈猛首先没有想到曾华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已经迅速发展了关陇的驿制。他下令以三十里为一驿,每驿设驿丞一名,驿丁十几至数十人不等,按驿站的重要等级增减,由淘汰下来的原北赵边戍士卒无家可归者充任,按厢军哨长、士兵待遇给养;并养良马数匹,用作驿递接力候补。

而驿制分水驿和陆驿。水驿逆水行船时,河行四十里,江行五十里,其它六十里;顺水时一律规定一百到一百里。陆驿分驿邮和驿递,驿邮以驿丁背封装好的驿包步行,用以传递百姓专用的收费低廉地信件,日行两驿,包至而人归,一驿接一驿,直至将驿包送至目地地。而驿递就以快马传递,分三种,一种是驿丁背插一支小红旗,策快马一天走六驿即一百八十里,每两驿换一次马,以保持马地速度,然后六驿再换驿丁一次,继续前行;第二级驿丁背插两支小红旗,日行三百里,也是两驿换马,六驿换驿丁;最快的则是驿丁背插三支小红旗,要求日驰五百里,日夜不停(当然是月圆当空的夜晚),其余照例。而且三旗驿递的快马上挂着一种马铃,可发出一种奇特的马铃声,让人远远地就能听见,所有敢挡三旗驿递者,军民皆斩。

而一旗、二旗驿递除了传递官府公文外,百姓私人谁肯出钱也可以用此两种收费比较昂贵的驿递,而三旗驿递就是专门用来传递军情急报。曾华专门传令各地,胆敢劫偷驿邮驿递者,无论轻重者一律杀无赦。

驿制也做为各地官员和百姓旅行借居的地方,只是要收取一定费用,按照大奸商曾华地想法,他是不会让官府出钱养这些驿丁的,好歹要有点“多种经营意识”。

而关陇大道做为关陇地区的主干道,是曾华主抓的“样板工程”,从东边潼关到西边天水郡冀县的三千里的地方,曾华一边用作乱的豪强、原北赵死硬俘虏分子上万人再募数万百姓将关陇大道整修一遍,一边在北赵原来勉强凑合的驿站制度上加以完善,设一百二十九驿,再将三千余原北赵边戍士卒充实其中,再购置了一批良马,于是一个完善地驿站制度就这样悄悄地开张大吉了。

如此算来,急报从金城送到天水郡冀县花了三天时间,而传到长安却只花了五天时间,毛穆之地援军还没到金城,这急报已经送到曾华的手里了。

曾华立即派人给毛穆之送去一封信,然后点起五厢飞羽军,以 朴为参军,米擒鹿、费听傀、狐奴养为将,向西疾驰而去。曾华下令每名飞羽军每人带三匹马,换马人不休,日夜向西急行。五日后,大军进入略阳郡,然后掉头向北直入略阳郡北部,原武威郡南部的会宁关。再四日后,曾华在靖远汇合刚赶到那里地魏兴国。

魏兴国在毛穆之出师金城的同时,只带一队骑兵直奔靖远,边走边传令那里散驻的两厢步军,汇集靖远。靖远地区以前属于凉州武威郡的河南地区,后来被北赵猛攻西凉的时候,一并被吞并,成了北赵凉州刺史的辖地,后来毛穆之出兵陇西,一起收入囊中,分划归略阳郡和南安郡管辖。凉州一出兵,毛穆之马上派魏兴国去守靖远和会宁关,守住这个重要关口。

“兴国,这里就是靖远鸽阴渡?”曾华看着前面的滚滚黄河和两、三百余大小艘船只问道。

“是的大人,这就是鸽阴渡,它和金城渡、成县(今甘肃永靖)的临津渡是陇右连接河西的三大渡口,而它们也各成三条东西大道。”魏兴国恭敬地答道。

“兴国,不错呀!长学问了。”曾华笑道。

“回大人,当年大人在武都跟小的离别时曾经切切叮嘱道,要小的多读书,每到一地要多识当地的天文地理,这样才有把握打胜仗。小的不敢忘记。”魏兴国答道。

“好,这样才有出息。为将者光勇武是不够的,你没有常山那兔崽子机灵,但是你比他稳重,要是再多读点书就更不会输给他了。”曾华鼓励道。

“是的大人,小的铭记在心。”

“对面凉州军有什么动静?”曾华问起当紧的事情来。

“回大人,西边凉州地区比较荒凉,是一些羌、匈奴部落的夏季牧场,现在根本没有什么人在。小的前两日赶到这里的时候一边将上下百余里河段的船只收集起来,严守河防,一边派人摸了过去,发现凉州军人马活动的迹象在百余里之外。”

听到此话曾华当即下令,一万五千飞羽军只带两匹马和十天干粮,立即渡河。花了四天时间,这一万五千人和三万余匹马终于渡过了黄河。

第六十七章 … 金城之战(二)

主闵复姓冉氏,尊母王氏为皇太后,立妻董氏为皇后太子,胤、明裕皆为王。以李农为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其子皆封县公。遣使者持节赦诸军屯,皆不从。

………………………………引言摘述

在等后厢部众渡河的时候,曾华看着西边的广袤土地不由问朴道:“素常,前面是哪里?”

“回大人,前面应该是凉州武威郡治下的围县,那里和靖远都原是乞伏鲜卑的据地。”朴是天水郡人,对陇西这一带的情况非常了解。

“乞伏鲜卑?”曾华有点头痛了,“怎么到处都是鲜卑人呀?”

“大人,鲜卑和乌桓同属于东胡,前汉时都役属于匈奴。后匈奴崩溃,南匈奴内附,北匈奴西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留在漠北的匈奴十余万部众并入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鲜卑又名师比、犀比,因其祖先出自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北麓)故又名鲜卑。”朴不愧是陇西通,而且也做过吐谷浑的军师,对鲜卑的典故了解的很清楚。

“原来是这么回事。”曾华点头应道,心里却乐坏了,以前有个车武子,走到哪里都能掌故张嘴就来,现在换了一个朴,照样如此,自己看人还有很有一套的嘛,至少这行军不寂寞了。

“鲜卑说是一族,不如说是一个部众联盟。自从其首领檀石槐在前汉末年一统鲜卑后,鲜卑就开始南迁漠南。占据塞外之地。此后鲜卑共分为三支,一东鲜卑,有慕容、宇文、段三部,现在是慕容氏一家强势;二是中鲜卑,现在是以拓拔部为雄;三是西鲜卑,有大人已经灭掉的吐谷浑,还有陇西鲜卑数十部,其中以乞伏鲜卑最强。”

||:=传说是居住在北海(今贝尔加湖)的高车丁零人南下。于鲜卑族融合而成,分乞伏、斯引、出连、叱卢四部。先至大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和朔方北(今黄河河套北),后其首领拓邻率五千户,又南迁至夏(今河套南),部众稍盛,约五万余。由此向西迁至乞伏山(今贺兰山东北抵黄河的银川一带)。随即拓邻又率部向南迁徙,与居于高平川(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清水河流域)有部众七万余的鲜卑鹿结部迭相攻击。鹿结兵败后南奔略阳。于是拓邻等居高平川,势力渐盛。”

“拓邻曾孙述延在位时,吞并了鹿结部、莫侯部、吐赖部、勃寒部、匹兰部、密贵部、裕芶部、提伦部等诸鲜卑部落,拥有部众十多万,最是强盛,据有苑川(今甘肃省兰州市东,榆中县东北)、勇士川(苑川东,今甘肃省榆中县大营川地区)、牵屯山(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一带。述延死后。其叔父、总理国政的乞伏师傅(相当于丞相)柯埿之子傉大寒被立为首领。此时北赵石勒大军已经攻入关陇,多次攻乞伏部,多损其部。傉大寒不敢拂其锐锋。惧而退迁于麦田无孤山(今甘肃省靖远县北)。”

||师,与北征的魏兴国大战数场不分胜负。后来兴国将军引姜楠校尉在平安定郡之后领三万羌骑北踏,大败其军,斩首万余,俘部众近五万。傉大寒受了伤,加上畏惧在心,所以西逃过河水后不久就病死了,其子司繁立。”

“这个我知道,战报上有写,不过姜楠和魏兴国都是大老粗,只是一笔收靖远土著数万,我怎么知道原来打的是乞伏鲜卑呀。”曾华这才有点恍然大悟。

“大人不知道这些偏远小部落是应该的,要不是属下生长于天水,又被吐谷浑用为文事数年,否则我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朴谦虚地说道。

“素常,你原本就是博学之人,跟武子先生不相上下,你也不用客气了。”曾华摆摆手,阻止了朴地继续谦虚,说道:“素常,你继续说说这乞伏鲜卑地事情吧。”

“好地大人。”朴也不客气了,继续介绍:“但是从这里再往西却是秃发鲜卑部的地盘了。秃发鲜卑的先祖拓拔匹孤和拓拔鲜卑先祖拓拔力微同是兄弟,只因拓拔力微继承部落首领,做为长子的匹孤只能分得部众,于是大忿,领部沿河水南下,至河西、陇西。前魏镇西将军邓艾都督陇右诸军事时,迁秃发等部鲜卑数万人至河西陇右雍、凉二州之间,游牧于东至麦田、牵屯,西至湿罗,南至浇河,北接大漠,(即大致东起今甘肃省平凉县西北的牵屯山、靖远县北的麦田城,西至今青海湖东,南至今青海省贵德县,北接今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武帝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其首领树机能率众攻破凉州,占据郡县,阻断陇西与河西之交通,朝廷大震,遣武威太守马隆统军攻之。树机能部碎跋韩、且万能等率众万余落归降,马隆前后诛杀及降附者以万计。是年十二月,隆遣归降的率善戎设骨能等与树机能大战,树机能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杀,秃发部复降于晋室。后来西有吐谷浑、凉州东有乞伏部、北赵等相继强起,只好盘踞在凉州广武郡一带(广武郡是凉州张氏分金城西边地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并此三县而设的,治永登县),历经默默数十年,又兼并零星鲜卑越质部、豆留荩俊⑦扯够氩俊⒌虿俊⒃么蠹岵俊⑵突氩康群蠼デ渴ⅰU馄蚍亢屯悍⒉坷床缓希Ω没嵊谐逋唬晗盖榭鑫盒斯备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