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荣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荣耀-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我们与东北诸部的协商,他们有从招募者一。万五千骑,从游猎者三万众。”冯国用继续说道。招募和游猎是有区别的,招募就是加入大明军中,接受军事训练,遵守军纪,大明承担兵甲供给,不过相对一般大明陆军待遇从优,战利品按照战功全部发放;而游猎则不加入明军,明军只提供情报和悬赏,各部族自由组合,选出头领,然后自由攻击元军,获取的战利品自主分配,然后拿蒙古人头颅去明军处领取悬赏报酬。

“依照陛下的意思,现在高丽经略军经过整编,合为。辽阳经略军,以赵大勇为经略都统制,刘存智、刘存勇为副都统制,蓝玉为先锋,目标直指元廷辽阳行省沈州,而游猎兵的目标则定在元廷的茶刺罕路及宁昌路。

茶刺罕路即今铁力西部平原,是成吉思汗三弟。帖木。。斡赤斤的封地,那里多是女直人和汉人放牧耕种,不过蒙古人也不少,而宁昌路即今通辽市一带,早就成了蒙古人的牧场。东北诸族的游猎兵杀进去,正好可以牵制辽阳行省的元军。

“告诉赵大勇,东。北诸族的招募兵还是游猎兵,一定要好生看待,他们可是我们以后平定东北的基础。这些都是来自各部的勇士,在各自部落中拥有不低的地位,我们必须以真诚、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们,尽可能地让他们归心。”刘浩然特意叮嘱道。现在东北诸族都分散的,就是几个大支也是数百或数千人为一部落,各自过日子。所以刘浩然才如此关心这批应募和应召的东北诸族勇士,只要拉拢好了他们,自然就能拉拢他们所在的部落,如此蔓延开来,不愁东北不定。

“臣一定行文给赵大勇他们,讲明利害关系。”冯国用郑重地答道。

“百室,即将北伐了,军资供给方面准备妥当了吗?”刘浩然点点头,转头问李善长道。

“陛下,从龙凤八年江南诸省初定开始,我们就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从占城、越陈等地购进大量的粮食,计有一百九十万石,加上这几年江南风调雨顺,粮食年年丰收,我们按照市价从百姓手里收购了大批粮食,加上田地赋税,计囤积了三百二十万石,现在存放在武昌、扬州、合肥、上海等地,随时可以调拨军用。”

“那就好,北方这几年太苦了,我们不仅要收复失地,更要安抚好那些吃尽苦头的百姓。对了,内阁要着手从南洋购进耕牛等物,再高我们也要认了,大不了那些钱算是存在他们手里,我们要尽可能快地帮北方诸地的百姓恢复生产。”

李善长凝重地点点头,他跟随刘浩然多年,也一同经营江南多年,知道恢复民生的艰辛。土地好分,丈量完毕然后按人头一点就是,可是随之而来的种子、耕牛和耕种却是一件件更重要的大事,而且土地不是工厂,加班加点马上就可以见到收益,农田不到秋收你是看不到收成的,而一次秋收又需要耗费一年半载,这些空余的日子就等于在吃老本,不做好准备如何能行?

江南一些文人天天把北伐挂在嘴边,好像王师一到各地就会迅速如江南繁荣起来,人心也会迅速归附。可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北方那上千万穷得叮当响的百姓如何糊口?你仁义的大旗打得再高,北方的百姓们吃不饱肚子,心里照样有怨言,届时心有不满的元廷残余稍微一煽动恐怕又是一场战乱。

不过刘浩然想的更远,现在的粮食产量太低了,江南诸省虽然土地肥沃,可是出产除了养活自己,还真养不活太多的人。刘浩然也很重视农业技术的提高,早早就设立了农牧研究所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且他将自己知道的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概念告诉了研究所,给他们指明了方向。可是刘浩然只是知道个大概,他只是看了袁隆平院士的个人事迹才知道袁院士好像是用野稻种杂交出来超级水稻,至于具体过程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刘浩然指明了方向,也传授了初中植物学所学的人工授粉等知识,可是农牧研究所依然是进展缓慢,想想也是,人家袁院士辛苦了十几年才搞出杂交水稻,自己一帮子“山寨版”专家几年工夫就搞出来了,那也太没天理了。既然这个急不得,刘浩然就在想,是不是该加快海军的发展,尽快到美洲转一圈,把那里的玉米、土豆等高产量农作物弄些回来,以解燃眉之急。

想了一会,刘浩然又转到正题上来了:“伯温先生,你那边准备的怎么样?”

“回禀陛下,太平军械厂从龙凤八年就开始进行全力生产,现在已经装备了二十七万陆军,总计九十个步兵团,预计到四月份可以装备第一百个步兵团。从去年开始,太平军械厂每月可以出靖康乙式滑膛枪九千枝,杜重六乙式野炮八十门,其余舰载重炮二百六十门。”

自从刘浩然对江南工业大调整后,几乎大部分军械厂全部迁移到太平大工业区,现在已经分为军械一至十二厂,另有钢铁一至四厂,机器厂一至六厂,火药一至三厂,并开始在武昌增设武昌钢铁厂、军械厂和机器厂。按照陆军部的要求,军械厂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滑膛枪和舰载火炮上,陆军所用的火炮由于基数比例反而要求不高了,总不能一个步兵团就配上百门火炮吧,刘浩然可没有那么多的士兵去配置。至于弹药这个需求大户,专门有军械七厂到十二厂六个厂和三个火药厂专门生产,现在每月的产量在三百万发左右。但是刘浩然还是觉得不够,还要继续增设工厂和提高产量。

这不怨刘浩然不着急,另一个世界的一八一三年在西班牙维多利亚战役中,近六万英军就消耗了三百五十万发子弹,足足抵得上太平军械厂一个多月的产量。而明军新式陆军有多少,近三十万,而且还会越来越多。按照步兵条例,每个士兵需要随身携带六十发弹药,而每团需要携带三个基数(即每人一百八十发)的备用弹药,这一家伙就去了七千二百万发,相当于两个半月的产能。

而根据步兵操典,每个步兵每月需要进行一次十发无弹射击训练,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二十发的实弹射击训练,这一次就要消耗六百万发弹药,相当于两个月的产量,火药还要另计(无弹射击训练),这打得哪里是弹药,全是钱呀。要不是江南疯狂地向日本、高丽、南洋、印度、阿比尼西亚、阿拉伯倾销各种高附加值的商品,刘浩然早破产了。

不过高投入就有高回报,刘浩然不计成本的投入收获的是一支当今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也训练最有素的热兵器军队,这支军队就算是放在另一个世界的拿破仑时代也是顶尖的,因为当时做的最好的英军,他们的士兵也只进行三十发实弹加五十发无弹射击训练,明军是多少?不谈超过当时最严格的普鲁士军队水平的装填、操枪、瞄准、击发等日常训练,明军每个士兵至少是一百二十发无弹训练和六十发实弹训练,超过一半的士兵接受过两百四十发无弹训练和一百二十发实弹训练,有些老兵甚至更多。真是令人发指啊,没办法,谁叫刘浩然有的是钱。

“伯温先生,其它物资准备的怎么样?”刘浩然继续问道。

“回禀陛下,去年五月份陆军部就下了一张二百万套冬季军棉服、三十万顶野战帐篷等物资的订单,现在枢密院已经验收了一百五十万套棉服和二十五顶野战帐篷,预计剩下的四月份或陆续交货完毕。”

北伐除了元军铁骑之外,最大的敌人就是冬季的严寒,负责北伐的明军一半以上都是南方人(以长江为界算),他们可没有那么能挨冻,所以陆军部委托格物院医学研究所、棉织品研究所以防寒、便于行动为目的联合设计的冬季作战棉服就成了北伐大军最大的保障。

刘浩然点了点头,他知道这张数目庞大的订单给江浙一带的厂商带了巨大的利润和冲击,那里的工厂可以说是在日夜赶工,而且原料的需求是如此巨大,直接造成从去年七月份开始停止对海外销售棉布等产品,限量国内的销售量。那些商人在江南等了足足大半年了,却一点用也没有,货在江南手里,说卖给你就卖给你,说不卖就不卖,就这么霸道,现在是大明的卖方市场,刘浩然有足够的底气这么做。

再说了,这断货又不是长期的,一旦北伐成功,北方诸省被光复,原本偷偷摸摸的贸易将变成正当光明的国内贸易,这么大的市场足以刺激商人们趋利而为。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一百五十六章 准备北伐三

第一百五十六章 准备北伐三

不过在这段棉织品紧张时期,有精明人士看到棉织品价格飞涨,便打起了国内货品的主意,准备内销转出口,只是价格高了好几倍。而海外商人也认了,只要有货就行。可是在海关那却遇到了麻烦,为了保证军用和国内民用,计部税务总局临时调高了棉布和棉织品的出口关税,并征收出口关税,也就是说不仅海外商人要缴纳比平常多上几倍的关税,那些精明的出口商还得多掏几乎等于价格一大半的出**易税。官府可不管你内销转出口,只要你交得起税就行。而且也不用担心工厂贪图高利润将原本军用的棉织品转出口,因为你要是完不成陆军部的订单,不光是高额的罚金能让倾家荡产,还有一个延误军机足以让你上典军镇抚署当一回被告。典军镇抚署不同地方的按察司,这里可是军事法庭,沿用的可是军法,轻则让你苦役一辈子,重则要你的小命。只要你按时按质交货,陆军部才懒得管你倒卖多少棉织品。

刘浩然也不担心这些军资的质量,下订单时陆军部早就列明了与枢密院共同制定的验收标准,而且验收是由枢密院主持,为了免除连带责任,陆军部比厂商还要上心。而厂商要是敢偷工减料,暂且不说严酷的军法等着他,光是破坏北伐这个罪名足以让天下百姓的口水淹死。

不过由于棉织品的紧张,加上江南商人对自家军队北伐的信心,看到前景的商人们纷纷开始动作起来,扩张现有的工厂或者干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