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荣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荣耀-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冬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冬

明历元年在呼啸漫天的大雪中即将过去,在顺天府北京原元廷皇城一处暖阁,刘浩然正伏在桌子上仔细地看着一张图纸,时不时地又从地上一堆零乱的图纸中抽出一张,细作对比。

这些图纸都是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图纸。明军攻入大都,火炮犀利,城门给轰塌了两处,冲入城中一番激战,很多民居、官署、府邸被负隅顽抗的元军给放了一把火,明军当时忙于清剿残军,占据要地,没有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去救火,只好组织一部分官兵把周围的房屋拆掉,隔断火源,等到战事稍靖再大力救火,如此下来,大都很多地方变为一片废墟,需要重新建设。

按照刘浩然的想法,大明的城市除了现有的建设风格外,还应该加入下水道、供水系统等市政设施。下水道好办,元廷建大都时挖了很多明沟用作排水排污,后来加了上盖变成了暗沟,沿着这些暗沟重新梳理一遍,挖深挖宽,铺上石板再盖上泥土,便成了标准的下水道。

供水系统就麻烦了,北京本来就缺水,金中都时期如此,元大都时期也是如此。大都用水有四种:一是居民饮用水,主要依靠井水;二是宫苑用水,由西郊引山泉经水渠导入太液池,因水从西方来,故称金水;三是城濠用水,也由西郊引泉水供给;四是漕渠用水,此渠即大都至通州的运粮河通惠河。由于地形落差较大,沿河设闸通船,所需水量很大。四者之中以漕渠用水最难解决,金朝曾引京西的卢沟水(即今永定河)入注漕渠未成,元廷大臣、水利专家郭守敬(1230~1310年)改用京北和京西众多泉水汇集于高梁河,再经海子而注入漕渠,曾一度使江南的粮食与物资直达大都城中,因而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嘉奖。但由于上游各支流被权势和寺观私决堤堰浇灌水田、园圃,使水源日见减少,漕运不畅,元廷虽然严申禁令,也未见效,至元末运河已经开始时断时通了。

现在北京成为抗击北元重镇,更有可能成为北方连接辽东、蒙古地区的交通中转枢纽,交通运输就成了重中之重,所以通惠河就成了关键,它不仅连接南段的运河,还可以在海津镇转向海河,直通大沽海港。现在北方百废待兴,无法支撑对北元和东北作战,所以大批和物资辎重必须从南方调运,水运就是性价比最好、也最便利的运输方式。海运受风向等气候影响较大,虽然运量大但是不稳定,剩下便是运河这条线了。

元至元二十九年至三十年(1292~1293)。郭守敬修通惠河;长一百六十四里,并增加水源,在下游河道上建闸十一处共二十四座,严格节制水量,将入北运河口处下移到张家湾李二寺,从而实现了顺利通航。元廷船只可沿通惠河直驶入大都城内积水潭;漕运量最高约二百余万石。现在由于上游截水,使得运河水源枯竭,已经无法直通积水潭,慢慢向东便门萎缩,航运不是很畅通。

还有一个问题便是永定河洪水。泛滥,不,这个时候的永定河其实应该叫无定河或者浑河,由于其上游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混浊,泥沙淤积,日久形成地上河。河床经常变动,同黄河一般善淤、善决、善徙。

针对这些,刘浩然召集了一帮。营造专家,其中大部分是元廷留下的工部官员。这些来自西域、波斯等地的色目不知何种缘故,非常精于营造和水利,至少相比喜欢读圣贤书的儒家学子来说,这些色目人中有更多的人擅长这些工程营生。

这些色目人被俘之后,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被大明。皇帝砍了脑袋。他们侍候元廷皇帝多年,看到的皇帝很多都是喜怒无常,很多人今天还得宠,明天就不知道因为什么小事丢了性命。现在听得大明皇帝垂询营造、治河等工程事务,顿时明白这是一次贴现自我价值的好机会,十分的本事恨不得使出十二分来,一定要让这位大明皇帝看到自己还有一身“手艺”,留下一条小命来。

他们和南京格物院营造研究所来的工匠高手们。汇聚一堂,你争我辩,很快拿出一个好的办法。

供水这一块大体维持原状,毕竟北京城周围的。水源只有这么多,历朝历代想尽了办法,几乎是用到了极致。他们要增加就是在西山修建引水石渠,将山中的泉水更多的引入到西郊的玉泉中去,并将太液池、瓮山泊(今昆明湖)、白莲潭(今积水潭、什刹海等)等水利重新整修和连接,保证皇城护城河和园林用水。尤其是瓮山泊,属于郭守敬规划设计修建的白浮瓮山河引水工程,其主要将温榆河上源的泉水引至瓮山泊,新的规划中将与西山引水石渠连接。这样的话不但可以保证城内用水,在将通惠河多处旧设备整治之后,还可以调拨给运河使用,使得漕运船只可以重新直接可以行驶至白莲潭。

在整治通惠河。的同时,刘浩然根据元廷工部旧官员的建议,改浑河上游水田为旱田,关闭权贵、寺庙等处大量的园圃,减少对浑河水源的截留,保证下游调剂通惠河的用水。南京营造研究所人员更提出一个大胆的规划,在浑河中游修建一个水坝,拦河蓄水,可以对浑河夏滥冬枯进行调剂。

至于北京城内居民用水除了各水渠之外,更要注重地下水的使用,也就是多打井。而浑河的整治,元廷工部旧人和营造研究所协商堪踏之后,给出了治理方针是左岸筑堤,右岸分洪的方针,确保城区的安全。由于北京城区城址选择优越,基本可避免浑河、潮白河水直接泛滥入城,因此雨季主要在防止雨涝和城区排水上,规划中有兴修完整的排水工程,形成了以内城干河与护城河相通连的一级排水干渠,大街两侧的二级干渠和分支到各街道的支渠、小沟。

对于北京城,刘浩然已经明确思想,不做大的扩建,因为迁都这个问题一时半会是无法成行的,所以这里暂时只能做为北方重镇建设。如此说来,元廷皇城做为他的行宫,元廷中枢官署做为顺天府官署已经非常奢侈了,刘浩然准备从皇城和元廷中枢官署中划出一大部分做为北京大学、藏书馆等教育用处。所以北京城在复建损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疏通河道、恢复转运。

看着这些规划设计图,刘浩然还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恢复北方经济。除了农业这个重点之外,工业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如何建立北方的工业,刘浩然颇是费了一番思量。

在他的记忆中,山西有煤,辽宁有铁,这两个地方可以建立钢铁工业。其余地方可以建立毛纺和棉纺工厂,尤其是毛纺厂将是北方的重点发展项目。北方依靠漠北漠南草原,羊毛等原材料可以不用担忧,而且运输也不成问题,这个工业利润不小,当年英国佬为了这玩意可是搞了个什么“圈地运地”、“羊吃人”,在中国没有这个担心,那么广袤的草原,足够放羊的。而且一旦这个工业发展起来,羊毛这个原材料的价值就会迅速水涨船高,将会给草原上带来不小的经济影响,使得游牧民族脆弱的经济基础得到加强,为大明今后收复和稳定草原提供不小的帮助。

刘浩然返身来到旁边的北方大地图上,开始考虑在何处开设工厂。在这个交通非常不便利的时代,就近设厂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刘浩然的设想,工厂不会开设在现有的城镇,而是在原来地处要道的小镇或者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设厂,利用工厂的力量聚集成一个城镇,再修建直道,把这些工业城镇和原来的城镇连接起来,从而组成一个交通密网。

刘浩然的手指在地图上一一划过,山西大同煤炭丰富,可是现在还地处前线,新开的钢铁厂必须向后移,可以放在太原附近,但是大同可以做毛纺厂建设的准备,刘浩然不得不为将来蒸汽机时代做准备,一旦蒸汽机在未来几十年内发明并开始大量使用,这里可以成为一个工业中心。

在刘浩然的记忆中,河南焦作、郑州还有一个平顶山有煤,可是现在郑州出现了,焦作和平顶山在哪里?只有大概的范围可以去找。不管了,可以在郑州附近设立棉纺厂,这里地靠大片河滩地区,种粮食风险性大,种棉花可以试一试。

辽宁,本溪、鞍山是赫赫有名的铁煤城市,但是刘浩然不知道具体位置,还是白搭。不过现在辽宁不安宁,哪里设钢铁厂还是缓一缓。

头痛啊,那些矿产勘探队的进程不知如何?由于刘浩然出身勘探工程师家庭,对于矿产勘探还是比较熟悉的,在那个大院里,从小玩得就是废弃的矿石耳朵里听到全是勘探术语,家里挂得是矿产资源分布图,摆得是矿产勘探的书。所以刘浩然对这一套还是比较熟悉的,也很早以前就设立了矿产勘探队,现在发展得很快。明军北伐,刚一平定,多路勘探队便在驻军的护卫下四处勘探。而且现在的勘探也不是往深山老林里钻,攀枝花有铁矿,就算找到能挖出来吗?

这些还都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人,农业要发展,工业要发展,哪里去找那么多的人,现在的北方就是人荒地荒。现在往下发赈灾粮时嫌人多,来年搞建设的时又嫌人少了。在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人口就是最好的生产力了。

刘浩然揉着自己的太阳穴正在清醒脑子时,响起了轻轻地叩门声。

“进来!”

“陛下,”一名衣着华丽的女子走了进来,她身材高挑,乳丰臀翘,肌肤雪白,眼睛微蓝,五官与中原女子大不一样,但是别有一番诱人之处,“高丽权知国事金大人奉命觐见。”

女子操着一口生硬的汉语说道。她原名也迭失蜜儿,汉名胡蜜儿,波斯巨商进贡来的美女,说是纯正的波斯人又不像,估计也是一个中亚混血儿。康茂才给刘浩然留下了十二名完璧美女,都是西域权贵或巨商进贡孝敬元帝的,因为元帝后宫的美女太多了,加上内讧外困,元帝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四处猎艳,于是便留下了不少“漏网之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