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侦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衣侦探-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连科中尉被护送美国。美国参议院立法委员会通过了特别法令,批准别连科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

不过,别连科虽然住在美国,也并不感到安全。苏联的克格勃特务无孔不入。为了确保别连科的安全。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别连科进行了改容手术,使他的面貌变得认不出来,然后改名换姓,秘密地安排在一个地方隐居。这么一来,苏联克格勃特务想暗害别连科,就颇费周折了。

如今,美国已有数百名“改容师”从事改容营业。改容手术费高昂。他们能把圆脸改成长脸,大眼睛改成小眼睛,鹰勾鼻改成扁平鼻……,手术在秘密状态中进行的。改容师为改容者绝对保密。

在美国,金钱就是一切。一些监狱里释放的罪犯,花高价改容,使别人认不出来,然后变本加厉地进行偷盗,甚至偷到改容师头上去。改容师遭劫,却又不敢声张——他用医术为犯罪分子服务,这本身就已触犯了法律。他,只好忍声吞气,自食其果!

在我国,这几年整容外科发展很快,不少医院都开设了整容门诊部。我国的整容医学,为的是化丑为美,消除一些生理缺陷,使患者转忧为喜,生活愉快。

现在最常用、最普通的整容方法,是用注射器注射硅橡胶。硅橡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注入人体后,不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上海市的一位中学教师,患“右面颊萎缩症”已十来年。每当他走上讲台,面对着学生们投来的目光,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整容医师在他的右面颊注射了硅橡胶,手术只花了几分钟,就消除了他十多年的精神痛苦。

消息不胫而走。福州两位因鼻梁低凹而感到不快的姑娘,远道赶到上海。才一分钟,注射了硅橡胶,两位姑娘都变得十分俊美,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墨水瓶里的间谍

一个德国纳粹间谍被捕了。在他的住处,搜出许多氨基比林药片和牙签。

审讯开始了。

“你干吗带那么多氨基比林药片?”

“我常常偏头痛。那是一种解痛药。”

“你干吗带那么多牙签?”

“我的牙齿不好。吃了肉,老塞牙缝,要用牙签。”

然而,经过暗地里的观察,他并没有饭后剔牙的习惯,而且偏头痛也没有经常发作。

经牙医检查,他的牙齿长得整齐,不大会“塞肉”。

他,被判处20年徒刑!

为什么呢?

因为法官经过仔细调查:那氨基比林药片,用水冲开以后,便成了一种无色“墨水”。用牙签蘸着,写在纸上,看不见字迹。然而,这样的密写信用特殊的方法处理后,纸上的字便清楚地显示出来。当地查获的好几封密写信,就是用这种方法写的。一核对,正是那纳粹间谍的笔迹……。

密写,是间谍们常用的秘密传递情报的手段。看似白纸,经过显影,便出现字迹,这就是密写。也有的是在白纸上写些无关紧要的话,而显影之后,在行间出现“潜台词”。

密写,最普通的是用米汤水写在纸上,用碘酒一喷,便显出蓝字。如今,这种密写技术,早已老掉牙了。

1974年2月25日,我公安部门在北京东北部西坝河桥下,抓获了某国派遣的间谍分子李××。李××的身上带着一些大头针。

带大头针干嘛?

哦,大头针是空心的,里面装着干的密写剂。原来,大头针是一枝密写笔!

间谍们真是挖空心思,“发明”种种密写工具。

有的间谍身带火柴。这些火柴看似平常,一划就着,可以点燃香烟。然而,把火柴的灰烬用水一泡,那便是一种特殊的密写墨水。因为这些火柴杆,事先用密写药剂浸泡。

还有一种“密写复写纸”,复写之后,字迹看不见。然而,采用特殊的药剂显影,便出现清晰的字迹。

各间谍机关都招收了化学专家。这些专家的才智,花费在墨水瓶里!他们绞尽脑计,利用化学反应。发明了一种又一种密写剂及其相应的显影剂。

如果说密写剂是锁的话,显影剂就是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种密写剂,要用一种相应的显影剂才能显示字迹。

对密写剂的要求是,写出来的字迹是无色的;

对显影剂的要求是,能把无色的字迹变为有色。

密写信,常常通过邮局投递。由于字迹无色,不易被人发觉。

然而,反间谍机关长期跟间谍们打交道,对密写剂的种类、成分及其显影规律,也掌握了八九不离十,因此,往往能很快配出开“锁”的“钥匙”。

间谍机关的化学专家们呢?又努力创造新花招,发明新的密写剂,使反间谍机关无法显影。

间谍和反间谍,就这样无休止地展开斗争,如同孙悟空智斗牛魔王一样。

不过,这种斗争,只是在小小的墨水瓶里激烈地进行……

秘密传递情报

一个间谍落网了。

在她的身上和行李中,查不出什么可疑的东西。

在她的小巧而精美的手提包里,两块巧克力引起了注意。

一位年轻的反间谍人员拿出了小刀,打算切开检查,立即被他的上司阻止了。

上司拿走了巧克力,在暗室里才打开。

哦,这是带“馅儿”的巧克力!

这“馅儿”不是别的,正是一卷未经冲洗的微型胶卷。

倘若不是上司富有经验,让那位年轻的助手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开的话,对不起,胶卷曝光了,那就抓不住罪证了。

除了用密写信件传递情报之外,间谍们的花招真不少。反间谍机关把间谍们用来装运情报的东西,戏称“集装箱”。

那巧克力,只不过是“集装箱”中的一种。

肥皂、香烟、热水瓶夹层、衣服夹层、帽沿、鞋跟、罐头……,都曾成为间谍们的“集装箱”。

有的间谍机关甚至制成了外貌与普通硬币一模一样的空心盒子,里面放着微型胶卷。这样,间谍们只消装成买什么东西,在交钱、找钱的一刹那,神不知鬼不觉,一盘微型胶卷就从一个间谍手中交到另一间谍手中。

他们所传递的微型胶卷,往往不冲洗。这样,反间谍人员一不小心,即使查到了微型胶卷,当即全部曝光,等于销毁了罪证。再说,即使微型胶卷是在暗室里被拆出来,可是,这些微型胶卷往往只有特别配方的显影剂才能显影。不掌握这把“钥匙”,还是白搭!

间谍们使用的微型照相机,已经越来越小,最小的直径只有2厘米。这些微型照相机装在手表、伞柄、自来水笔、钱包里。它可以把15×20厘米大小的文件,缩拍到1×1。5毫米。

间谍活动无孔不入,使各国的驻外使馆深感不安。

各国政府和它的驻外使馆之间,除了用长途电话、密码电报联系之外,常常有许多机密文件要往返运送。这些机密文件,显然是间谍们瞩目的。

怎么办呢?

如今,很多国家制造了特殊的“集运箱”,以运送重要的外交文件。

这种“集运箱”叫做“信使箱”。它是钢制的匣子用密码锁锁上。箱内装有自爆装置。

如果不知道密码,用强力开箱,自爆装置便爆炸。把箱内的文件炸得粉碎。

也有的“信使箱”里装的是磁带。磁带上记录着驻外使馆人员汇报工作的话音,或者政府领导对使馆工作发表的谈话。这种“信使箱”装了自动消磁装置,一旦用强力开箱,得到的不过是一卷卷无声磁带——因为自动消磁带装置已把磁带上的声音统统抹去!

天空中的间谍

1960年5月1日,高空中的一声爆炸,震惊了世界,一架美国高空侦察机飞入苏联内陆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被苏联地对空导弹击中。飞机被击毁,飞行员加里·鲍尔斯在飞机坠落时跳伞,被苏联俘获。

苏联公布了飞机残骸照片和生擒鲍尔斯的照片。

这架飞机,便是在高空中进行间谍活动的U…2飞机。

1960年5月14日,美、苏、英、法4国首脑会议在巴黎召开。赫鲁晓夫努气冲冲地要美国总统艾林豪威尔就“U…2飞机事件”进行道歉,艾森豪威尔不予置理,弄得4国首脑会议不欢而散。

其实,早在1955年,美国凯利·约翰逊便设计了U…2飞机。从1956年起,U…2飞机便在苏联上空进行间谍活动。

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弗农·阿·沃尔斯特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这样谈及U…2飞机:

“在1960年之前,这种飞机已经在苏联上空飞行了将近4年,飞机上装有非常完善的照相机,对苏联内部活动的情况和生产武器的情况拍摄了大量照片。苏联人用雷达和肉眼观察到有飞机飞越他们的领空,但是公开抗议或承认有此事情,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奇耻大辱。于是他们默不作声着手发展地对空导弹来射击U…2飞机。在这近4年里,许多U…2飞机在航程中没有一架受到严重的威胁,而这种侦察飞机已成为日常工作。当然,美国总统是知道整个计划的,而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也由于拿到飞行所得的高级情报而了解到一些情况。这种照片使美国人看到铁幕后面的大工厂和军事基地进行活动的第一手材料。”

U…2飞机的制造成功,标志着间谍活动从地面上升到高空。地对空导弹击落U…2飞机,意味着高空也成为间谍和反间谍角逐的场所。

U…2飞机,也就是高空侦察机。那个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鲍尔斯曾在他的回忆录《越界飞行》中,很具体地加以描绘:

“全机银灰色。机冀是最为触目的。机身长约40英尺。机翼伸展竟达80多英尺。就像巨鸟的翅膀那样,在地面时稍稍下垂,在空气急流中,可以看得出在拍动。

“这就是U…2,基本上是有马力的滑翔机,在滑翔机的壳子里装上喷气机的引擎。不同之点是,它具有的性能,是滑翔机或喷气机从来所未有的。它能飞到以前的飞机从未达到过的高度,而且每次可以保持这一高度数小时。

“U…2起飞,不需要长跑道,1000英尺就够了。爬高快得惊人。

“1955年8月29日,英国空军联队长华尔特·福·吉伯驾驶一架堪培拉式B型喷气轰炸机,创造了飞行高度的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