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女书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女书商-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肩上沁凉一片,颇有些水墨山水的感觉。”

若茗回头笑道:“亏你怎么想的出来,打湿了衣服也能说成是水墨山水!不过我也喜欢这种牛毛细雨,即便下足一天也不见地面上泥泞,唯觉花草树木都在雾中,比天气晴朗时又是一种滋味。”

“这话听来真让我有他乡遇故知的欣喜。”天锡笑道,“既然你也这么说,咱们就别找伞了,一起漫步雨中如何?”

“好啊!”若茗应声答道。 

端卿怔了一下,手里的伞便没有递出去,一言不发跟在他们身后。

豆丁忍不住道:“小姐,你们都说下雨好,那都是因为你们不干粗活,平时不往泥地里走的缘故呢!像我们这些天天忙来忙去的人,最讨厌的就是下雨,好端端一双新鞋,没多会儿功夫就脏透了!”

天锡笑道:“你这小梅香说话还真大胆爽利。罢罢,被她这么一批,咱们都成了纨膏粱了。”

若茗抿嘴一笑:“我这丫头别的能耐没见着。嘴尖最快是出了名的,你要尽信她的可有你受的。”

豆丁不服气,撅嘴道:“人家说地是实话嘛,你们又笑我!”

说是查访。然而此时一帮意气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又是初到他乡。哪里有心思办正经事?倒先把城镇逛了一遍,虽说在雨里,但街上往来的人依旧络绎不绝,遍地是叫卖新鲜鱼虾的小贩,披着棕灰色蓑衣蹲在青石上,逢人便喊,在小城镇中也算是热闹了。

若茗觉得新鲜,笑向端卿道:“咱家那边很少见这么沿街叫卖鱼虾地呢。”

豆丁抢着说:“小姐你你没出去买过菜,怎么知道在哪儿买这些东西呢?集上当然没有啦,在集上卖要交税钱地。我跟厨房地刘妈去过一回,都在河沿子上蹲着叫卖呢!”

“瞧把你伶俐的,还有什么你不知道?”

豆丁眨巴眨巴眼睛:“反正这些事我都知道,你看吧,这回出门带上我,就跟带了一本黄历似的,管保不会出错!”

说的端卿也笑了。问若茗道:“她在家也这么淘气嘴快不成?”

“可不是吗,我都管不住她那张利嘴。”若茗笑着轻点一下豆丁的额头,“再快嘴我就把你送回去,把绣元换过来。”

“她那么蔫,凡事都得我提醒着才想得起,你把我俩换了,这趟路不定怎么磨折哪!”豆丁昂着头。得意洋洋说道。

这下连冯梦龙和天锡都忍不住笑了。冯梦龙道:“这丫头让我想起《牡丹亭》上那个闹学的春香了,二八妙龄。天真烂漫,真是女孩儿最好的一段时光啊!”

天锡眼睛一亮,呼道:“哎呀,怎么忘了,若茗,我早想跟你说了,《牡丹亭》这个本子妙的很,你们怎么不想着印这个?”

若茗心内一动,也道:“是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这出戏近来在昆山都传遍了,应当大有可为。”

端卿摇头道:“若是单出一个本子的话,是不是太短了?我们家那个手抄的本子,统共也就百来页地厚度,撑不撑得起一本书?”

冯梦龙接口道:“你们不是挺会做绣像的吗?大不了多加些图,看着也就光亮了。这样好书不刊印,委实可惜。”

“倒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法子,只是不知道汤先生肯不肯把书交给我们做。哥哥,不然我们回去后跟爹爹他们商量一下?”端卿道:“都听你的。”

“干吗还等回去呢?我爹跟汤先生是故交,等到了我家,我求爹给我写封信引荐,然后咱们就去找汤先生,求他把书交给你们做,岂不更好?”天锡跃跃欲试。

忽然听见豆丁叫了声:“小姐,前面有吃饭的地方哎。”

若茗抬头一看,原来是家干净小巧的二层小楼,门口挑着酒旗,匾额上秀气的三个字“四鲜馆”。离饭时尚早,众人未必就饿了,只是见豆丁眼巴巴瞧着挪不动步子,都笑道:“好吧,进去坐坐吃口茶也行。”又道:“这家地招牌挺有意思,只是不知道什么是四鲜?”

进门后店小二招呼着坐了一张大桌,泡了壶雨前茶,冯梦龙问道:“你这里叫四鲜馆,可有什么说法吗?”

店小二笑嘻嘻答道:“几位是外路客人吧?我们太仓在长江边上,本地最有名的吃食就是这四鲜了。一鲜银鱼,二鲜刀鱼,三鲜鱼,四鲜鲥鱼。我家最擅长做的就是这四鲜,另外搭着卖些蔬菜点心,所以才叫四鲜馆。几位远道里来,一定要尝尝小店的手艺啊!”

天锡听他说得热闹,随口道:“那就各样都拣你们拿手的做一份吧。”

小二忙道:“其他几样都好说,唯有这刀鱼是要在清明前后最好吃的,现在过了节令,鱼肉就柴了,各个店里差不多都不做鲜鱼,我们这儿有清明时用糟油腌下的刀鱼,几位客官要不要尝尝?”

“随便吧,你拣好地做上就行了,不着急吃,先摆些果碟子上来,过半个时辰再做饭吧。”天锡熟练地吩咐。

小二脆生生应了句“好咧”,麻溜儿跑去后边吩咐,不多时便摆了一桌巴掌大小地细白磁盘,盛着瓜子、桃杏肉条、糖拌芋艿、火焙鱼干、香卤豆干、鲜藕青李等物,红黄白绿甚是好看。

冯梦龙笑道:“人说金太仓银嘉定,果然没错,随便一个路边小店器皿都如此整齐,看着倒增了不少食欲。”

“长江沿岸历来是富庶之地,没什么好稀奇的,”天锡忽然想到一事,招手命小二过来,问道,“你这里卖书地地方在哪

小二想了想道:“你出了往西走,沿着河沿子走小半个时辰,到一带挨着水的青瓦房子那边就是了,不但卖书的,卖古玩字画的都在那里,我们这边都是卖吃穿用具的。”

若茗道:“多劳余兄费

天锡笑道:“怎么如此见外?都是份内事,我能帮的自然尽力帮你,才不枉咱们朋友一场呀!” 

太仓Ⅱ

沿河向西走,果然见到一溜儿临水的青瓦房子,更妙的是这些房子排列的横平竖直,屋檐一律向外伸出,远远望去倒像一条青瓦长廊凌驾水上,说不出的雅致清素。

若茗边走边道:“此处借了水的灵气,屋子又建的巧妙,真是一个避静养心的好地方。”

端卿附和道:“果然。所以此处才卖些书本古玩之类,与这景色倒也相符。”

天锡摇头道:“江南楼台园林之妙,此处不过才得一二,依我说既有这一带好水,为何不多建些跨河的亭榭?哪怕多几个拱桥也好。你看这里统共就两座青石板桥,简单无味的很,乍一看虽然清素,看得久了难免腻味厌烦。”

若茗见他眼界颇高,打趣道:“不过是些民居,又没人规置设计的,能够凑成这样已经不错了,余兄纵有一肚子高见,可惜此处无人识君,只好揣起牢骚,将就看着吧。”

天锡笑道:“被你这么一说,更觉得是我吹毛求疵,过于挑剔了。好,听你的,我且从平常景致中寻一二动人之处,也算不虚此行。  ”

若茗笑答:“我哪里敢妄自尊大,说你什么呢。只是你看惯了精心布置的景色,偶尔换换视野也不错嘛,大鱼大肉吃惯了,来点子山野小菜,又是别一种情趣。”“你还说没说我?刚刚那话可不是批评我固执迂腐,只知道人力穿凿的景色好,不懂得欣赏天然格局吗?”

冯梦龙苦笑着望了端卿一眼,道:“他两个再不能凑到一起,偏有那么多话说,又总好像在斗嘴。”

端卿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抬眼望见一家书肆,忙道:“前面是卖书的。 进去看看吧。”

几人鱼贯而入,不久就见到《喻世明言》的普通本和巾箱本,都是林家的正品,问起伙计时,道是近来流行的本子。已经卖出去不少,都是从昆山进的货。

若茗见尚未专门在此兜售,就已经流传开了。十分高兴。端卿也道:“两地隔的近,书贩运输方便,若是常熟、望亭这些地方都能如此。那可真是一件意想不到地喜事!”

出门时几个人都喜气洋洋的,冯梦龙更是信心百倍,摩拳擦掌道:“回去得抓紧了时间好好写,早点把三言琢磨出来!”

紧挨着书肆的是卖玉器古玩的,还有几间字画店,走了一刻钟才见到第二家书肆,内中并没有卖《喻世明言》的,但是问起掌柜。 一叠声答道:“知道,知道,如今这本书卖地正好,我最近就要去昆山进货呢!”

一连三家均是如此,几人笑逐颜开,天锡更是兴兴头头说:“你放心,无锡那边都在我身上。总要帮你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不辜负你千里迢迢跑去一趟!”

因为高兴,不觉便将原来的目地淡忘了。直到不经意走进一家地段偏僻地书肆,猛然发现架上摆着与苏州一模一样的《喻世明言》,若茗这才一惊:原来盗版果然无处不在!

端卿几个也都看见了,端卿正欲细看,天锡抢先伸手拿住,送至若茗跟前道:“是不是你说的伪书?跟你在别地地方看到的一样么?”

若茗点头道:“一样,看来应当是同一处流出来的。”

天锡顿时勃然,高呼道:“掌柜的,出来!”

正坐在书架后的活计探出脑袋:“客官,我们老板不在,你有什么事?”

“不在?去哪里了?只要未出太仓,就把他给我揪出来!”

活计吓了一跳,慌忙跑到跟前陪着笑脸问:“敢问客官有什么要紧事要找我们掌柜?”

天锡恨道:“自然是要紧事,我想问问他……”

若茗见他就要直言,赶紧抢在头里说道:“我们远道来,有笔生意要跟你们掌柜商议,时间紧张,麻烦小哥去通禀一下。”

“若茗,干吗跟他们客气?”天锡忍不住道,“又不是什么好人,咱们也不理亏,依我说直接到官府理论去。”

伙计紧张地瞪着眼睛瞧若茗,若茗赶紧安慰道:“没事,我们说别的呢,委实是有笔生意要跟掌柜谈,麻烦你找一下。”

天锡犹未醒悟,愤愤地正要开口,若茗赶忙冲他摆手,又悄悄拉他的袖子,他这才闭嘴,犹自瞪了活计两眼。

“掌柜的在家呢,我得去叫他,”伙计见局面不甚明朗,小心翼翼回道,“我这就去叫他,大概得有三四袋烟地功夫,几位等得及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