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时期发生的奇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光绪时期发生的奇案-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故事发生在清末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1年。因为是那个朝代发生的事情,故此作者决定采用古白话的表现形式来叙述。其间有什么读不懂的可以联系本人求证,也希望有识之士给以斧正。     下面本人开始改弦更张了,嗯……哼哼……     定场诗:笔落舞风流,文起歌九州。     有心书炎凉,无意续春秋。     话说大清王朝治下山东省以东一小县,名曰澄水,此间南邻沂河北距炜林东傍南海西接幽城。虽是小县,然风景之秀美僻悠却也属上佳,每每多有文人雅士达官巨贾莅临审赏野游。若不是近些年外患频仍时局动荡,怕是也要有一番繁荣景致。     得如此佳境除天时之外,尚赖澄水三宝,那便是骆青天、孟善人和沂樱林。     骆文斌,澄水一方父母,为人清正勤劳公事,到任以来兴水务善农桑使百姓丰足,破冤狱断奇难令民事不举,实为难得一见的好官。     孟善人,圣人后裔祖籍京城,后因政局纷乱朝野不宁避祸于此。     其本大户家资丰盈,且为人乐善好施,到来后开学堂办粥场布施乡里,做了甚多功德,澄水本地未受过其恩惠的为数不多。     至于那沂樱林则是本处唯一的特产,借沂水之功育成了方圆百里的樱桃林,成为远近闻名销路甚广的暑中佳品。     凭借着澄水三宝,此间百姓尚也能过着衣食无缺的偏安生活,这怕算得上是乱世之桃源了。     然古有云——修桥铺路双瞎眼,杀人放火子孙全。天不佑好人,孟老爷子于年前因病辞世,遗下孀妻及两个弱冠的儿子。长子守义自幼体弱累疾,次子守礼则是个浪荡子弟,因其兄胎疾缠身,父母自幼对次子宠爱过甚,时日一久反成了吃喝嫖赌无所正务的纨绔。     为了冲喜,老夫人花重金托人为长子说了一门亲事。彼家乃城郊方家庄人士,名曰方媛,自幼生的眉清目秀齿白唇红,且粗通诗书,虽是小家碧玉,却颇有大家闺秀的仪容。尽管其女严守姑娘家道德,端的是大门未出二门未迈,然及笄之年已是莺命远播不胫而走了。     芳龄二八好年华,新人红轿浣溪纱,怎奈世事多乖,方媛过门第二日夫君孟守义竟不幸夭亡。婆母伤心欲绝之际迁怒方媛,以克夫为由将其软禁于家中,终日侧目相向冷语相加,孟方氏无何只得吞咽着苦水暗暗忍受。     祸不单行,初春孟老夫人长途跋涉赶往族祠祭祖,回来后却一病不起,剩下个好事的孟守礼无人管束更是每日里花天酒地挥霍家财,把个若大的家资几欲散尽。     不想,祸事并非及此而止,事隔数月昨夜里一场大火竟将偌大的孟家老宅烧了个片瓦未存,更殃及周围十几户人家,牵连出几十条人命来。     这把大火便是诸事的引线,    。Dedelu。    将一些常日里难得见光的事物尽皆暴露无遗,这才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第一回天灾人祸     午时刚过,澄水县衙中门大开,门前簇拥着数十乡民。诸人纷纷垫脚伸颈向堂上张望,彼此之间更议论汹汹。     其中一人站在外侧,怕是刚刚赶来,尚不知就里,不禁出言问道:「骆青天要审案了,这不知又出了什么事?」他身前一人扭头言道:「怎的老兄不知,昨夜城南都烧红了天,孟善人的府邸着了大火,牵连着四周十几户人家都烧着了,死了不少人。这把火烧了一个晚上,今早方熄呢!」「竟有此事!」闻听此言这人不由得一惊,忙续问道:「那……那,孟老夫人和孟守礼如何了?」又一人搭道:「难说的紧,好像活下来的没几个,总之一句话是凶多吉少啊!」「哎,孟守礼那小子也就罢了,老夫人可是和大善人一样,都是我们乡亲们的恩公啊,这可真是老天不长眼啊!」有人叹道。     一人也摇头道:「谁说不是,就是不知这无名大火是天灾还是人祸,倘是天灾自不必说,若是人祸那……那真是天理不容!」「放心好了……」头前一老者抹回头道:「今日骆青天开堂,管它是天灾抑或人祸,必能断个水落石出!」众人正自纷纭,突见得院中两侧涌出十数名衙役,汇于堂上分三班列立两厢,水火无情棍侧杵于地,端的是整齐严肃。与此同时,堂内侧门帘陇一挑,自其间步出二人。     头前一人年约四旬身穿榆兰圆领长袍手拿白纸扇,便是本县师爷孔方舟。     其后走出一人,红纬正中嵌着素金顶珠的黑色官帽下紫巍巍的脸庞宽宽的额角,一双虎目好不威严,海下一缕钢髯威风凛凛,阔步生风之际帽后蓝翎扑簌簌乱颤,染蓝色的长身官服上掐金边走金线绣的是鸂鶒遨游海水江崖。不用问,此人正是澄水妇孺皆知的青天大老爷,骆文斌。    
   
          
            骆知县深坐堂上,眼观下面众差官及堂外一众百姓,朗声言道:     「本县秉承圣意,代天子司牧一方,虽无尺寸之功,但望百姓安居万民乐业,也可上报天恩下安黎庶。然则多事之秋难获片刻宁定,昨夜孟府起火波及乡里造成数十人丧命,使得生灵涂炭,本官身为一方父母自不能坐视。故今日特大开中门审理此案,众百姓可从旁听审,唯本官凭公而断!」言罢自龙书案上拿起惊堂木,『啪』用力拍在桌上,    。Dedelu。    自有下列大班头紧随唱到:「升——堂!」「威——武——」一众衙役手舞刑棍发出震人心脾之声的同时,跟着齐声唱和。     声音已毕,孔师爷走上前几步立于知县右侧,手拿一卷宗读到:     「昨日四更,城南孟府大火,至牟时方熄,造成四十一人死命,二十六人灼伤,孟老太、孟守礼及孟府上下二十一口全部亡故,幸存仅四人。今早县内对案发初情进行勘验,尸体已妥善处置,等待进一步验查。另,未发现人为纵火之痕迹!」读吧撤于一旁。     「太惨了,就活了四人!」阶下观者有人叹道。     另一人道:「哎,老夫人真的亡故了,可叹啊!」还有人道:「未发现人为纵火迹象?难道真是天灾?」『啪』惊堂木一响,知县大声道:「众位乡亲休得喧哗!」眼见恢复安静,才道:「是否人为,需得审过之后才能知晓……」转头对衙差吩咐:「马班头,将孟府一众人等带上堂来,本官要逐一问话!」「是!」那班头领命步下堂去,不多时领着四人回来。     来人三女一男,男的三旬有余,中等身材形貌消瘦,三女则行色各异。头前一女豆蔻年纪丫头打扮,生的颇有几分姿色,中间那人已近四旬,看穿着应是府中的老妪。     若说惊鸿一瞥,要数最后上来的这个女子,端的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面俊眼修眉,文采精华见之忘忧。轻抚曼莎裙摆,慢撩罗素衣衫,走在堂下却似飘渺于云雾之中。若不是她脸孔上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哀愁,眉宇间孕着一抹难言的悲苦,真不让月里嫦娥天上婵娟。     虽少有人见过此女庐山真面,但任谁一看便知,这定是孟家新过门即守寡闺名方媛的大少奶奶,何况她愁生两靥青丝螺髻玉簪别顶,身上尚披着一缕白绸,那自是为亡夫守孝的证明。     不乏爱事之徒轻声言道:「乖乖,莫不是仙女下凡如何,世间竟有如此美人,看来我这辈子是白活了!」有人随声附和:「别想了,人家已名花有主,虽是孟大少爷已死,但她此生便既是孟家的人了!」「谁说的!」一人冷声哼道:「我听说这女人可并非三贞九烈,据传她和小叔子就有一腿呢。现在孟守礼也归天了,倘她耐不住寂寞,嘿嘿……」言罢一双眼珠不住在方氏身上打转,似欲用目光将其罗衫尽去一亲美肌般。     「你省省吧!」又一人讥笑道:「此女生就克夫,刚过门丈夫就死了,现在又引来一场大火将整个孟家移位了平地……」一顿沉吟道:「说不定她真和孟二有一手也未可知,不然怎令其葬身火海的呢!」「肃静肃静!」惊堂木响过,骆县令喝止堂外喧哗,这才凝神观看堂下四人。此时来人已在班头吩咐下依次序跪倒,个个颓然狼狈不作一声。     知县审看多时,扬声问道:「下跪何人,自己报上名来!」多时,那男子这才低声应道:「小人孟府管家孟安!」那老妪跟着言道:「老奴孟府下佣常婆!」「奴婢……」那丫头说话间抬起脸来偷眼向上观瞧,却和知县凛凛目光对个正着,不禁一颤忙低下头去续道:「奴婢丫鬟小菊!」只有那美少妇沉寂好半晌才小声应道:「未亡人孟方氏……」然其娇莺初啭之声却似清泉般沁人心脾,将话语送入了在场每个人的耳中不住回荡。
   
          
            半晌,骆知县轻轻冷笑一声,言道:「昨夜火势如此之大,你府只你四人生还,然尔等竟完好无损,可否知会本官,这避火之诀窍呼,倘日后下官遇此情景也好全身而退!」眼望堂下之人正偷眼互望,突地大声喝道:「尔身为奴仆,事到危难却只顾一己安慰,置主人生死于不顾,似你这等奴才要来何用?     倘再狡言欺诈,看本官如何惩处!」     「大老爷息怒大老爷息怒,小人有下情回禀!」经知县恫吓,孟安颤抖道:「昨晚我家公子带着小人赴您的约请,前往南海之滨赏月品尝海味,公子他……他吃了不少酒,回到家中已颇有熏熏之意。他……他这个人酒后脾气一向是很大的,他不叫我跟从自行进了内堂,小的确实不敢再跟随啊!」当孟安提及昨夜知县和孟二少爷汇宴之事时,骆老爷微收怒容,须臾间才和声道:「是啊,孟公子一家对本县一方安宁颇做了不少功德,本县感其造福乡里之情特设家宴款待,不成想这一聚竟成永诀,哎!」言罢重重的叹了口气,良久才续道:「既是如此孟安你且退在一旁。」说着挥手,自有差役使孟安退后跪到堂角。     此后堂上再无人言语,但骆知县一对如炬目光却不停的在三个女子身上扫过,似在审验其心底之隐衷一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