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家是盟友,鲁肃的话算不上是阿谀奉承,事实如此。

甘宁嘴角微扬,一副志得意满之色,淡淡道:“子敬谬赞了,某不敢居功,一直以来都是依照主公定计行事而已。”

鲁肃一听,顿时恍然,水淹七军的局是郭嘉设计的,甘宁只不过是个执行者,不过甘宁能够完美落实这个计划,也是他功不可没的一部分。

“如若没别的事,子敬还是请回吧,此地是战事前线,指不定何时就会爆发战事,不宜久留。”

甘宁对江东来的人没什么好感,更没什么耐心,于是婉言送客。

鲁肃赶忙将他的真实来意道出。

“将军,我主仰慕将军神威,有意将膝下长女嫁与将军长子,如此一来,我主与郭使君也算亲上加亲。”

甘宁捏着棋子握成拳头,头一次扭过头来朝鲁肃望去,满目森寒。

“还要亲上加亲?”

面对甘宁冷酷的神色,鲁肃张嘴语塞,一句话也说不下去了。

甘宁扭过身子,面朝鲁肃,讥讽道:“当年某在荆州与孙文台把酒言欢之时,你家主公还只是个玩泥巴的顽童,论辈分,他该恭敬地叫我一声前辈。子敬,你家主公提领江东六郡,是孙伯符打拼出来的基业,回去转告他,安安分分治理六郡之地,别无事生非。”

说到底,甘宁从始至终都瞧不起孙权,从孙权上位以来,有过什么样的辉煌战绩吗?

赤壁之战也许算,但结果呢?到手的好处仍旧是太平军的,孙权为人作嫁只能说明他智不如人。

重新转过身,甘宁又不屑地轻声说了一句话。

这一句话让鲁肃面色大变,当即暴怒。

“犬女也配虎子?”

鲁肃没想到甘宁居然如此藐视江东,藐视孙权。

当着他这个江东人的面就敢骂孙权是狗!

“甘宁!你!”

鲁肃指着甘宁气恼不已,但甘宁却挥手喝道:“来人,将此人轰出去。”

鲁肃被帐外进来的侍卫轰出去后,甘宁抬起头望着张虎,这个年轻小将已经噤若寒蝉。

“怎么了?”

面对甘宁的问话,张虎咽咽口水,苦笑地低声道:“难道大都督不担心吴侯听了此话心生怨恨,兴兵报复吗?”

甘宁不以为然地道:“他敢来,某便送他一副棺材。江东真敢背信弃义向我军开战,待某破了樊城就挥军扫平江东。”

张虎只是一个低级将领,即便他爹是张辽,他也没什么发言权。

听到甘宁这么说,张虎也就不再言语。

二人你来我往,一字一字地落棋,甘宁若有所思,看着棋局,脑海中回想着郭嘉当日告知他破樊城的计策。

一切都如郭嘉所料不差,而甘宁却心中起疑,襄樊的战事,最终会如同郭嘉预料那般发展下去么?

当鲁肃返回柴桑,将他与甘宁的对话告知孙权之后,孙权暴怒不已,对甘宁恨意滔天,同时也踏出了背叛两家盟约的一步。

#c

第六十章 白衣渡江

孙权听完鲁肃的话,立即从矮桌上抽出一卷空白的竹简,咬牙切齿地研好墨,提起一支笔沾沾墨汁便提笔手书。

站在孙权一旁的陆逊一看到那竹简上开头的称谓,面色一惊,立即俯身下去,握住了孙权的手。

“主公,三思!”

孙权抬起头怒目圆睁,与陆逊眼神对峙。

那竹简上的开头便是“魏王”

陆逊已然猜到孙权要做什么,而孙权此刻并没有失去理智。

依甘宁的态度,只要他踏平荆州,江东肯定难以苟存。

江东要突施冷箭偷袭太平军,就必须要与曹魏联合。

但是先前曹丕写信给孙权,希望两家结盟,孙权没有回信,现在再回,则要付出代价。

“伯言,我很清醒。”

孙权尽管一副怒火中烧的表情,但口齿清晰,言语沉重,没有任何犹豫与含糊。

陆逊闭目一叹,缓缓松开了手,孙权修书一封,一气呵成,然后命人火速送去邺城给魏王曹丕。

同时,柴桑的江东军全部调往江夏郡,交给周瑜统领,陆逊随军带去孙权的密令。

在邺城的曹丕心焦如焚,挂念着襄樊的战况,当曹仁派来送信的人把樊城战报呈给曹丕后,曹丕看过后几乎从位子上跌落下来。

哗啦

曹丕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魏王国的官员在大堂中各个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樊城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能够让曹丕如此失态!

于禁率领援军与曹仁的兵马汇合之后,兵马数量是超过甘宁所率太平军了啊!

即便不胜,至少不败吧!

但是当陈群将战报的详情公之于众后,邺城所有文武面无血色,王都震动!

“于禁匹夫!你负了魏王!”

徐晃,夏侯渊,李典等将听到于禁竟然投降了甘宁,顿时破口大骂。

他们口中的魏王显然不是指曹丕,而是曹操。

作为跟着曹操一路崛起征战八方的于禁竟然选择了投降而不是战死效忠,这简直是一件与忘恩背主没有区别的事情。

并且,这件事更加打击军中士气,三军主将,就这么投降了?

文官这边想的更多,于是有人出列建议曹丕迁都!

这个迁都不是迁魏国王都,而是许昌帝都。

一旦樊城失守,襄樊易主,甘宁打不打宛城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许昌就有沦陷的危机。

刘协是一把双刃剑,曹操用起来的时候是伤敌,如果沦落到别人手中,将会是对曹魏一次重大打击,哪怕现在曹丕手上的刘协价值不如从前,但也不能落在郭嘉手上。

所以,文官建议迁都。

曹丕心胆俱裂,面对众人齐齐建议他迁都的情景,心凉如冰。

如果把帝都迁来河北,则等同曹魏已经做好放弃中原的打算,这退一步,并非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深渊。

没有中原的曹魏,迟早必亡!

正当大堂内陷入一片寂然之时,又有侍卫从外走来,呈递了一份来自江东的信函。

曹丕眼神阴鸷,孙权这个时候给他写信,他以为孙权是不安好心。

先前,他写信给孙权建议两家联盟,共同夹击太平军,结果孙权没有回信。

现在樊城遭受重大失利,孙权却来信了!

是落井下石吗?

一脸阴沉打开孙权的书信,曹丕脸上的阴云忽然渐渐散去,蓦然发出一丝轻笑,继而张狂大笑起来。

降书!

孙权竟然出乎曹丕意料地送来了一份降书!

主动上表称臣!

并且在信中写道:以讨宁自效!

这是要用甘宁的人头来作为投降的诚意!

曹丕大手一挥,喝道:“迁都?不!诸位,这一封,就是孙权向孤呈上的降表!”

所有人惊诧不已,好似遭到晴天霹雳。

孙权主动投降了?

顿时堂内响起嗡嗡骚动声,文武左右议论此事,有人狐疑,有人惊喜,也有人事不关己般淡定。

曹丕慢条斯理地卷起孙权的降书,他不会天真的以为孙权上表请降代表江东的属地都归曹魏了,这是一种联盟的姿态,是孙权表达诚意的做法,如果只是普通一封书信来结盟,曹丕必然会心生疑问。

但是降书,绝不是轻易能够呈上来的。

有了这个降书,天下诸侯地位中,曹丕始终压在孙权之上,同时也意味着孙权背弃了与郭嘉的盟约,转而与曹魏共同进退。

孙权要在甘宁背后捅一刀,这是曹丕朝思暮想的事情,于是他当即喝令:“徐晃,命你带兵三万星夜兼程前往樊城,不得有误。”

在曹魏现有武将中,最重量级的武将非徐晃莫属,而曹丕将他派出战,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告诉孙权他对坚守樊城的信心,两家一同夹击太平军!

曹丕能够调动的兵马不超过五万,能让徐晃带兵三万去驰援樊城,更加是表明了他破釜沉舟的决心。

“且慢。”

司马懿却在此时出列。

曹丕见状,疑问道:“仲达有何事?”

司马懿眼帘微垂,淡淡道:“魏王调遣徐将军前去樊城,此举妥当,不过,下官以为,与其让我军与甘宁正面交锋,不若挑起甘宁与江东的战端。”

曹丕一听,顿觉有理,于是让司马懿说下去。

司马懿走到徐晃面前,躬身一礼,沉声道:“将军率军抵达樊城后,不可与太平军硬拼,可让将士把带走孙权已经投降并且准备偷袭太平军的事情写在布上,用箭射入太平军营中,将此事告知甘宁,看他如何行事。”

啪啪

曹丕拍案叫绝,老臣程昱,荀攸等人也对司马懿更加刮目相看。

假如甘宁得知孙权已降曹魏,并且打算偷袭他的后方,那甘宁该怎么做?是调过头去和孙权生死搏杀一场吗?还是不为所动等着后方噩耗传来呢?

至于孙权既然已经递上了降表,那肯定在军事行动上有所部署,即便甘宁回过头去发现孙权没有来开战,但已经有了军事上的准备与苗头,那至少也能让甘宁开始防备江东,解除樊城危机。

不管怎样,结果肯定是对曹魏有利。

最美妙的局面,自然是太平军与江东来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曹魏去坐收渔利。

徐晃带兵三万,星夜兼程奔赴樊城,当他抵达樊城之时,首先便突袭太平军在樊城外东面的屯,聚冢屯!

孟达措不及防,战败而归,徐晃成功杀入樊城之中,与曹仁汇合。

得到战报,甘宁亲自上阵准备督战。

烈日炎炎,甘宁又一次出现在了高墙之上,面对樊城,甘宁想不通徐晃主动跑进这个牢笼里所图为何。

按道理与曹仁里应外合才对,但徐晃偏偏反其道而行。

城门大开,徐晃气势雄浑地率军出来,全部清一色的弓箭手在他周围。

“徐公明,你也是来送死的吗?”

甘宁站在高墙之上,居高临下,满面不屑。

徐晃废话不说,当即挥手下令弓箭手放箭。

箭雨遮天,朝太平军射来,但是甘宁看着漫天箭雨,心中惊疑更甚。

徐晃的弓箭手放出的箭矢轨迹是一个抛物线,从空落下后的威力锐减,又是一个反常的举动!

随意地【文。】抓住一枚箭矢,甘宁看到箭【人。】头上挂着一张白布,扯下来【书。】展开定睛一瞧,顿时眉头【屋。】骤起,再举目望去,徐晃已经带兵撤回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