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现了弃儿们的孤独处境。和孤苦无依的悲苦心境。在现实的困境中。弃儿是一种身份,被父母遗弃,得不到疼爱。又通过同性恋的故事,象征了这个群体被主流抛弃,孤苦无依的绝望心理。一群孤苦的孩子,为何成为弃儿,如何摆脱弃儿的命运?是为了纳入主流获得承认,还是找到真爱,一旦错过,遗憾终生。小辉为了摆脱弃儿的命运,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与一个没有爱情的粗俗的女人结婚,之后在痛苦中放逐自己,被和尚用移魂大法变成小强,虽然痛苦,其实未尝不是一种摆脱世俗家庭义务束缚的方式。在小强母亲的怀抱里,享受极想得到的母爱。
通过这个故事,还可以梳理出小辉的情感特质的形成原因。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都要经过一个“弑父娶母”的心理期。小辉父母的无爱婚姻,使家庭充满了暴力、粗俗。父母之爱的缺乏,使小辉产生了母爱饥渴症。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失足落水,他内心的弑父冲动使他没有伸手拉父亲一把,反而补上了一个血红的石头,使父亲沉入湖中死去。大多数男孩会渡过这个阶段,并与父亲和解。但是小辉父亲真实的死亡,使他产生了罪恶感,客观上压抑了他对母亲产生的情欲,使这种情爱变成一种完全的对母爱的渴求。他对母亲的照料,含有一种愧疚之情。尤其是设计成功阻止了母亲再嫁,却使她终生躺在床上,他的愧疚之情更重了。最后他为了寻找真爱,换回天堂里的小玉,把母亲推入湖中,送入天堂。其实就是摆脱罪恶感,追求平等的爱情。
父母之间的无爱婚姻,使小辉对婚姻产生了厌弃之情。父母的所作所为,使他逐渐地不相信世间还有什么真正的爱情。他接触到的女人小红的粗鄙,也使他对女人失去了兴趣。男性气质的缺乏,及对女性的排斥,使他对爱情的渴望就停留在同性之间了。
二人感情,突出渲染了情的成分,淡化了肉的成分。两个男孩之间的感情,同样缠绵悱恻,凄美动人。因为社会的不认同,这种感情先天地具有了一种绝望的特质。
其次,墓草在书中探讨了身体与灵魂的分裂与矛盾。身体是女娲娘娘给的,但是灵魂是谁给的?如何获得灵魂?书中的弃儿们用眼泪打开了天堂的大门。但是天堂也只不过是灵魂的过站。在他看来,身体与灵魂是矛盾对立的。作者充满了对身体的厌恶。但是身体不仅承载着现实的痛苦打击,还有着自己的欲望、欢乐。感官的视听感觉不是厌弃二字可以剥离开的。这就表现在主人公小辉与小玉不由自主地沉溺于肉体的狂欢中。然而长期所处的被弃状态,加上对婚姻、对女人的厌恶,使小辉(小玉)对自己的性别产生错位认识,渴望换掉这件穿错了的“衣服”——身体,变成一个少女。在他看来,身体只是灵魂穿的衣服,小辉是穿错了衣服,他最后选择了少女小娜的肉体作为自己新生的衣服,正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期待。当他欣喜地变成一个年轻美丽的少女时,恍忆起前世的小玉,又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中:小玉会不会爱上已经变换了身体的“小辉”?或者小玉曾经爱过的只是小辉的青春与肉体。而不是彼此的灵魂?寻找前世的爱人,在深深的疑惑中变得更加渺茫。
再次,探讨灵魂如何得到救赎。出路何在?如何打开天堂的大门?是用心灵、眼泪。否则只会是一个天堂的过客。
他似乎信仰“人之初,性本恶”,麻面女人为小玉和小辉捏的小面人,因为没有灵魂,所以成为欲望和恶的化身。而小兰求麻面女人捏的爸爸妈妈,用眼泪滴在小面人身上,象征着身体的小面人获得了灵魂,变成了慈祥的父母,只有小兰一个人进入了天堂。与其期待来世,不如把希望寄托在今世。用眼泪打开现在的大门,用真诚改变现在的生存处境。
弃儿湖的男孩们,在经历了被弃的孤独与绝望、情感的挣扎与追求后,怀揣着一个渺茫的爱的讯号,在茫茫黑夜里漫无目的地游荡.何处才是温暖的家园,包围他的依然是深深的迷茫与困惑。孤独地走在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