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二姑娘择婿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二姑娘择婿记-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监哦了一声,想必思索了半晌,才道:“他故去也有些年头了。”
  贞书回道:“当有十七年。”
  这太监穿着一件容白色刺绣海滨花色的吴罗大氅,内里一件宝蓝色圆领长袍,因其高瘦,行走起来如风飘逸。况他肩挺背直,端得一身好风度,此时也再不言语,仍往那暗中去了。
  贞书并未见过太监,只在寻常话本中见过描述,皆是躬腰垂立,形容猥琐之辈。那期这样一个风神俊秀的男子,竟是个太监,心中倒替他可惜不已。
  玉逸尘站在暗影深处,回忆着宋工正宋世宏,那是个能书能画的儒者,却理着工部营修水利,一生兢兢业业直到终老,又有宋经年在宫中侍奉承丰帝多年,也算是个有些底子的世家。
  可世家的庶系子女们,亦有抛头露面寻生计的一天。
  他本以为是那些大儒文臣们想要故意挑衅于他,要挑破他身上还未弥长成合的疮口,拿他的阉人身份来羞辱于他,才会借着张贵的名义送一幅多子多福的字画来。
  谁知这掌柜不过是个初长成的少女,年轻,鲜亮,有些无所畏惧。或者还心怀着坦荡,走过那长长的来路仍然没有一丝恐惧将她压跨。
  当他愤怒之极时,她还低头抿嘴在那里憋着丝笑意。他站在暗阴中凝视那初长成的少女,和她懵然如鹿的眼睛,忽而心中有生了丝软意,也许她真以为自己会是个已只古稀的老者,才会挑了那样一幅字画吧。
  “你走吧!”玉逸尘忽而言道。
  贞书远远敛衽施了一礼,仍自原路退了出来。出房门见外间虽灰蒙蒙的飘着雪渗子,但天色总是清亮的,远不似方才那屋中沉闷压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才出了院子。
  院外赵和与张贵两个仍站在那里候着,见贞书出来,面上皆松了一口气。
  张贵奔过来问道:“我干爷爷可还高兴?”
  贞书回头看他一脸希冀,不忍扰他兴致,点头道:“他十分高兴。”
  出了这太监的府宅,贞书死活不肯再坐张贵的马车,执意要同赵和一起走回去。张贵无法,只得自赶了马车走了。
  赵和看他走远了才道:“我方才等你时在院子里找了个小厮来问,你知那是谁的府第?”
  贞书只知是个太监,不知太监中还有几等,是而问道:“是谁?”
  赵和道:“东宫总管大太监玉逸尘。”
  贞书心道在那里听过这人名字,脑中搜寻了半天才想起来,文县大地主刘璋手里那只小狮子狗儿,正是这玉逸尘送的。为了能搭上玉逸尘这条线,刘璋言他花上了两百万两文银。那是个天文数字,是贞书此生都未想过的巨资。
  赵和又道:“这些太监们原是断子绝孙的东西,但他们偏偏又比常人更爱些子孙,是以最喜欢收些干子干孙。丈着官家气势,他们竟狐假虎威,与那干子干孙相互为祸,尽弄些乌烟璋气的事情,十分龌龊。”
  贞书瞒下了玉逸尘说的话,劝赵和道:“好在不过一面之缘,况他也没说什么,往后再不见面即可。”
  赵和道:“我正是此意。”
  两人一路行过御街到了东市,雪渐渐而止,只是冷风刺骨,好在她们走热了混身也觉的冷,一路走回东市装裱铺中。
  自这日以后,生意越发红火了起来,不但宋世宏当年留下的一些墨宝销售一空,就连宋岸嵘的字画,也销的十分好。他在徽县十几年甚少外出,在家中无事便是研习书法绘画,技法本就烂熟。再者他博读庞通,于学问上如今也很有些独立见解。

☆、第43章 钟氏

  虽如今科举条件放宽,庶子亦可作生员。然则当初钟氏一意不准他们几个入科,他们弟兄也就断了科举一路的心。宋岸远与宋岸谷本在学问上没有开赋,从此也收了心一意作白丁,唯宋岸嵘颇能解些文意,一直学不肯辍。况且读书只为报国,平常人们上学堂,自有其一系列考取功名的书籍,比如四书五经,比如论语大学。而宋岸嵘既然不走科举之路,除此之外,便颇要读些闲情逸致的书,渐渐便在情逸上有了些独道见解。
  凡人能书者,未必能画。能画着,又未必能写。这样的人虽有些技艺,却不能称尊。唯有能书,能画,又能写,而又能将三者结合在一起者,方能称之大家。宋岸嵘如今书绘写融绘贯通,倒也算得是个中尊师。
  是以他的字画倒走的十分紧俏,多有人慕名而来前来求购。
  当初宋府二房抛家上京,想的只是装裱些字画来作糊口之用。谁知有心种花不成,无心插柳却成了荫。一幅字画动辄几十辆银子,一日开张一回就够好些天嚼用。待到年关将至盘点之时,刨去租子并一些进货的开销成本,竟还净赚三千余两银子。
  苏氏见贞书盘了银票换成总得几大张带回来,喜笑颜开道:“可见咱们上京是对的,当初虽我不小心将你落在了五陵山里叫你受了些苦,可若没有那些苦,如今那来这大把的银票?在徽县那穷庄头上,一年到头那些佃户们紧紧巴巴也不过几十上百两银子的租子,够作什么用?”
  既然如今赚了些钱,苏氏便打问着将这铺子后面一幢小楼也租了下来,将贞媛贞怡几个皆搬到后头去住,盘算着一开春置些好衣服,便要四处替贞媛打问一门好亲事。
  春节期间户户守岁,宋氏装裱铺也与别个店铺一般,歇业十五日,静待上元节。
  他们阖家回了一趟宋府,只是钟氏因天冷染了风寒,如今称病不出,唯有沈氏与宋岸谷在外支客。此时苏氏有了挣钱的行当,又新赁了一幢小楼,在外过的十分自在,一听钟氏感了风寒,想起她那坏脾气,怕钟氏听闻自己来了要抓着在床前侍疾,先就吓得变了变脸色。而后听沈氏笑言如今一概是贞秀在屋中端屎端溺照料,悬提的心又放了下来。携了贞媛贞书几个到随和居去在见钟氏。
  因嫌屋子太大烘不热,钟氏如今挪到了最里间的小暖阁中的火炕上。她年轻时妇科有隐疾,如今那隐疾重发,正是难忍难奈之时。苏氏携几个女儿进门,先就闻到一股子异味,因见钟氏在炕上靠着引枕半歪着,也不便显露出来,携几个女儿工工正正在地上磕了响对祝过好,才起来站到炕沿边上笑问钟氏道:“老祖宗瞧着贞秀如今伺候的可还尽心?”
  钟氏瞧了一眼身后揉肩捏背的贞秀道:“只怕我不早死。”
  苏氏听惯了这些冷眼,此时丈夫女儿经营的铺子红红火火,也不在意她刺自己,遂又坐在炕沿上道:“她们的孝心皆是一等一的,贞秀比别个还更有孝心些,可见老祖宗的福气。”
  钟氏冷声道:“我也能叫有福气?”
  她说完脸色突变,挥手道:“你们整日来这府里做些什么?快走快走!”
  虽钟氏向来脾气不好,却还未发过这样大的火气。苏氏急忙敛衽施了礼道:“既然老祖宗心绪不好,媳妇这就带几个女儿到外间去。”
  她带着贞媛几个出了随和居,仍到了沈氏那里,经诉了方才遭遇,就听沈氏叹道:“如今这天时也不知是怎么了,咱们的荣妃娘娘在宫中顺风顺水受尽宠爱一世,到老了竟被圣上冷落了。所以老祖宗如今有些烦心也是有的。”
  苏氏忙问道:“这是为何?”
  沈氏压低了声音道:“你们可别说出去,这还是桩秘事,还是贞玉回来说了我才知道的。原来去年五月间老祖宗大寿那会儿,杜国公府的世子杜禹逃狱闹的满城风雨,他逃出京城后,不知怎么在甘州一带与东宫太子身边的总管大太监玉逸尘相遇,两人还交过手。据说两人交手是因为要同抢一张什么图样的东西,玉公公是奉了太子之命去的,占着正理又人多势重,谁知竟没有打过那杜禹,叫他把藏宝图给抢跑了。”
  “而后玉公公回了京城,自然把这事报给了东宫,东宫又报到圣上那里。圣上大怒,下旨要杜国公革了杜禹的世子之位,这事到这里也就该完了。谁知十月间,有人见他在已成焦土的徽县一带出没,信儿传到东宫这里,东宫派人去追,一路追到了凉州。到了凉州之后玉公公亲自去问咱们的平王提人,平王给拒了。
  玉公公回来报到东宫与圣上跟前,圣上震怒,亲下御旨要平王把那杜禹送回来,平王往常最听话的孩子,此番竟一再不丛。如今他们父子俩正犟着,牵怒到荣妃娘娘也叫圣上给疏远了。老祖宗心里难受,着急上火也是有的。”
  苏氏一拍大腿道:“杜国公竟养得这样一个好儿子?”
  沈氏道:“谁说不是了。因他自幼失了母教,杜国公早早就给他请了世子封位,那知他竟是个没福的,如今封位仍要落到继氏生的小儿子生上去。杜国公如今还是护*节度使,他若听话,什么东西不能得?”
  苏氏道:“若他害平王被皇帝责罚,才真是罪该万死。那平王小时候得了治不了的病,还是贞媛他爹一路到西域求来的药治好的。”
  正说着,贞秀撩了帘子进来笑嘻嘻道:“姐姐们怎么也不到我的善书院里去坐会儿?”
  贞媛道:“你如今在老祖宗面前贴身不离的,我们怎好打扰,快去忙吧。”
  贞秀拖了贞媛与贞书两个道:“因你们来了,老祖宗特意放我半天的假儿叫我与你们也闲话会子。”
  她的闲话一说起来就是事端,贞媛与贞书千不肯万不肯,终是被她拉到了善书院。这院子如今就只住着贞秀与一个小丫头小九,那小九是个头发都还未长齐的小黄毛丫头,整日除了偷奸躲猾睡觉,就是馋的四处觅吃,心思那里能用到收拾屋子上去。
  因贞玉陪嫁皆是新物,这屋子里的旧物皆还都在,只是四处皆是肮脏不堪,零乱不堪。贞秀一人住在这里也无所顾忌,裹脚的带子四处乱搭,绣鞋到处扔着,地上像是许多天不曾擦过一样。只贞秀还混不在意,抱了小榻床上一堆衣服扔远了叫贞媛贞秀两个坐下,唤那小九道:“天杀的,快去倒两杯茶来。”
  小九挠着毛绒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