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别经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已别经年-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半晌,明前楼来人揭了题板。
  是孟姜女庙的楹联,经典之作。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拓跋炜看了这副楹联,便兀自低声念了起来。然而,很快他便明白,应不会这么简单。这副楹联原是经典之作,便是学堂中的小儿会念也不稀奇。
  揭题的人道:“这副孟姜女庙的楹联虽已是脍炙人口,然则其中味道,还尚待人们继续发掘。所以,这便是今日之题。”
  “原来如此……”拓跋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这里是文人之集,大约便是一群文人在此集会,由明前楼出题,众人一同切磋。且看其中布置,似乎还可以流觞曲水,饮酒作乐。他不禁想到早些年的“明前四杰”,原来便是因这明前楼而得名。
  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起来,朗声道:“在下不才,认为此联也可如是来解。海水潮,潮朝朝,朝朝潮落;浮云涨,涨常常,常常涨消。”
  另一人站了起来,笑道:“在下看来,这般解释对仗便不甚工整了。在下认为可这样解: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浮云常涨,常常涨,常常消。”
  拓跋炜定睛看去,随即嘴角一挑。那不是礼部侍郎李率么,记得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不甚听成了“蟋蟀”。后来,他听说李率的名字出自《中庸》当中“率性之谓道”一句。
  李率说罢微微点头,然后落座。方才发言的第一人并不见不满,而是朝李率拱了拱手,李率同样微笑回礼。此处的气氛果然是极融洽的。而且,对于李率的身份,似乎也并无人着意。大约这里的文人,也有一些用的不是真实身份,倒也无伤大雅。
  很快,便又有人起身道:“李兄此解甚好,在下亦有一解,可五五断句: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浮云常常涨,常涨常常消。”
  “人常说四六不通,可在下看来这偏可念成四六断句:海水朝潮,朝潮朝朝潮落;浮云常涨,常涨常常涨消。”
  “亦可解作:海水潮朝朝,朝朝朝潮落;浮云涨常常,常常常涨消。”
  ……
  一时间此起彼伏,热火朝天,纵然只有寥寥数人,已然足够。
  至此拓跋炜便即明白,为何走过的那些地方都总觉缺了些什么。原是他总觉得一个人舞文弄墨,太过寂寞了些。
  那日只一副楹联,十几个文人便即酣畅淋漓,说出了十多种读法,又有数十种解法,越说便越是有意思。说到兴起之时,有人随口问了一句拓跋炜的名字,拓跋炜愣了片刻,便说他叫祁炜,也可以叫他祁五。因为他的母妃姓祁,他行五。
  众人各自散了之后,李率跟上拓跋炜的步伐,行了一礼道:“下官参见谦郡王。”
  拓跋炜笑道:“李大人不必多礼,以后在明前楼,你我是朋友,没有王爷也没有大臣。以后也不必叫我什么‘谦郡王’,叫‘五爷’就是了。”
  李率拱手道:“明白了,五爷。”
  拓跋炜会心一笑。朝堂上明争暗斗,众大臣各自心怀鬼胎,他只盼这份友谊不是假的。
  同行了一段,李率道:“五爷,为避嫌下官先行一步,下官告退。”
  拓跋炜不动声色道:“多谢李大人提点。”
  这段日子以来,拓跋炜便常出没于明前楼。因着是他从小便喜好诗书,在明前楼的文人集会中便常常说得出彩。也不知怎的,冷清了许多年的明前楼人气竟然渐渐旺了起来。许是有人知晓拓跋炜的身份,许多人见谦郡王常光顾,便也都来凑一凑热闹。
  一日去拓跋熠府上,连拓跋熠都说:“这几日你怎么总是红光满面?”
  是日又是明前楼的文人集了,拓跋炜照常出席。此时他已是明前楼的熟客,不必相问,伙计便给他上了他平日里爱喝的醉金枝。有时他也同明前楼的掌柜聊一聊,听掌柜的说这楼的名字来得也简单,因为竣工是在清明的前一日,所以便叫“明前楼”。
  文客才要去揭幕,拓跋炜突发奇想,起身道:“这明前楼每次集会都是由你们明前楼出题,时日长了也太没意思了些,若是我们客人来出题,你们意下如何?”
  四周几人随声附和,掌柜和文客也皆饶有兴味。拓跋炜从旁的台阶上走下来,将扇子插在腰间,背过左手去,执起毛笔,大笔一挥,即成一首七绝。
  红锋料峭数蝉冠,
  蕙穗案前坐活眼。
  飞椽可堪清泊意,
  八韵三起九不传。
  搁笔之后,拓跋炜拱手道:“在下献丑了,此诗是一谜面。众位有何见解,在下洗耳恭听。”说罢便回到席位上去。
  掌柜笑道:“那么今日之题,便是祁五公子的这一首了。”
  靳文婧道:“也难为明前楼每过几日便得搜肠刮肚了,终究还是回到你的诗上来。”
  一首诗读罢,人们有的便开怀大笑,有的便窃窃私语。祁五郎的诗,许多人也有所耳闻,便是不知道的,交头接耳片刻也便知晓。
  水彧问道:“这是祁五哥的诗吗?”
  拓跋炜笑道:“正是,愚兄献丑了。”
  水彧微微皱眉,拓跋炜道:“有什么话直说便是,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水彧遂道:“这首诗的四句,似不甚相关,愚弟不甚明白,不知五哥这诗当如何解?”
  靳文婧朱唇轻启,笑道:“就是如此才要旁人去解。你有所不知,他这原是个谜面,自不能让旁人一眼看穿的。”
  水彧点点头,“原来如此。”
  才是片刻的工夫,明前楼便揭了另一张红布。竟又是另一张题板,上书一首七律:
  少叹落红云翳开,伶俜葳蕤天既白。
  辽远青山画亭宇,枕玉莲心雕栏台。
  千钧巨椽澹之赋,三起挥毫逍卿才。
  且教飞霜染云鬓,把酒云诗幸甚哉。
  “是你的诗啊。”拓跋炜目光微动,看向了靳文婧。
  彼时拓跋炜和李率已是好友,以文会友之法着实不错。皇兄也常叫他到宫里去下棋,不过同皇兄下棋最是没意思。他和皇兄棋艺相当,若是输了皇兄定会嫌他相让,若是赢了纵然皇兄不在意,也总会有旁人在意。每次进宫下棋,心思都无法用在厮杀上,全然要用在布局上。记得上次皇兄偶然问起他李率如何。想来是因为礼部尚书的年岁也大约快该告老还乡,皇兄在物色礼部尚书的人选吧。拓跋炜转念一想便明白皇兄已知他同李率交好。既然如此,他言语上一个不甚怕是就要影响李率的仕途了,所以,自当慎之又慎,其实,还是什么也没说罢了。
  拓跋炜和李率同席,李率问道:“五爷,这可是字谜诗?”
  拓跋炜笑道:“那便要看你如何理解了。”
  李率也只得摇摇头。这首诗倒也没什么看不懂的,只是看透却不易了。李率虽然博览群书,文才出众,可他对诗词的研究本不甚多,所以每次在明前楼遇到诗词口的,也就安静许多。不过看他人激辩,倒也有趣。
  很快便有人对了一首七绝,意思是说拓跋炜以此诗自比,表达了对自己的期望,尾句不忘调侃,说他可莫要太过自大。拓跋炜笑而不语,李率也抖开了扇子笑笑。
  “你笑什么?”拓跋炜看了一眼李率。
  李率道:“五爷还没自大到这种程度。”
  现下李率同拓跋炜的关系近了,便也常顽笑,他这个人的性子倒也符合他这名字,常常率性而为。
  又一人回了一首五律,这首诗表意不甚坚定,是含了询问之意。是咏梅?却多了几分淡然。是思人?却又少了几分人气。拓跋炜依旧是笑笑,这也不是他本意。
  李率道:“五爷出这诗谜,却又不说猜什么,可当真是让人绞尽脑汁了。”
  拓跋炜道:“若是那么容易就能猜出来,还有什么意思?”
  一连几日京城的文人们都在传诵着明前楼祁五郎的这首七绝,都说他的诗写的随算不得字字珠玉,可这心思绝对是独树一帜。一时间文人们都饶有兴味地来解他的诗,可却没有一个人解出拓跋炜想要的答案。
  直到有一日,一个女子在明前楼的门前收了花伞,缓步走了进来。女子梳着云髻,眉间画着远山黛,轻点朱唇,未曾画上太多胭脂,也未佩戴过多的首饰,倒应了那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题板已在此处立了好几日,那女子款款上前,问旁边的文客道:“小女子可以写一首吗?”
  文客递上毛笔,“请。”
  那女子题写的时候不似许多人那般挥毫,而只似雕花般精雕细琢,留下四行娟秀的蝇头小楷,其书法造诣,可堪蔡文姬。
  是一首七律。
  少叹落红云翳开,伶俜葳蕤天既白。
  辽远青山画亭宇,枕玉莲心雕栏台。
  千钧巨椽澹之赋,三起挥毫逍卿才。
  且教飞霜染云鬓,把酒云诗幸甚哉。
  看到颈联、颔联,拓跋炜便不禁起身,细细读来。口中喃喃道:“靳远青、水玉莲、张文藻、李逸……”随即拊掌道:“好,姑娘解得好。”
  那女子朝拓跋炜浅浅一笑,道:“小女子在此献丑了,窃以为祁五公子这首七绝,应是每句一谜面,共有四个谜底,猜的是明前四杰,靳耆山、水清安、张澹之、李逍卿。”说罢,她裣衽一礼,便要转身离去。
  “姑娘……”拓跋炜叫住了她,“敢问姑娘芳名?”
  那女子转身道:“小女子……文三娘。”
  拓跋炜仔细打量文三娘片刻道:“在下和姑娘可曾见过?”
  文三娘道:“小女子不知可曾与祁五公子见过,不过,有缘自会再见。”说罢,她撑起伞来,转身离去。
  “姑娘……”拓跋炜伸出手,却只触及她的发丝。
  虽然是晴空万里,文三娘撑着伞的背影就似漫步于江南烟雨中一般曼妙,缓缓离去,消失在街角尽头。
  这首诗便是当年靳文婧破的题。以颔联、颈联四句解了拓跋炜七绝中的四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