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梦如幻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如梦如幻影-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妃曾说对音律只懂皮毛,但精于鉴赏,本王现抚一曲,还请王妃鉴赏鉴赏,”高演笑道,修长的手指抚过琴弦,一曲完毕,道,“王妃觉得如何,本王不会是对牛弹琴吧?”
  玉清不以为意,笑道,“我既是牛,当然听不懂清角之音,你为何还要对着我弹。敢问,你是什么?”
  高演爽朗一笑,“我也是牛,一头蠢牛。”
  顿时,连枝苑里笑声四溢。
  棋局对弈时,玉清从不会到会,再到突飞猛进,高演的眼中时有惊喜之色。
  兴致起时,高演还会置沙盘于院中,与玉清沙场点兵。高演也不管玉清愿意不愿意,拉着玉清就点兵演练,玉清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到渐渐有了兴趣,现在已是沉迷其中。
  “不战而屈人之兵。”高演说道,身上散出一种迫人的气势,让人不敢直视。
  “如何能做到?”玉清一瞬不瞬的看着高演。
  “自己看。”高演将书籍扔给玉清,“明日我们再来演练。”
  晚上,玉清苦读兵书,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等等,她都一一读完,白日,便与高演沙盘对阵。 
  “说什么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说什么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又说什么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学的容易,用起来却很难,”每次沙盘上,她都是输。即便她如何耍赖,也赢不了高演,不战而屈人之兵——她这辈子是做不到了。
  “操兵演练,手握三军,建不世之业,再一匡天下,你心中是不是早已有了天下?”说什么沙盘点兵,只是打发时间,她不是三岁小孩。
  面对玉清的询问,高演毫不回避,眼中尽是激赏之色,气势逼人,直视天地,他的霸气显露无疑。
  她知道,他相信她。
  高演每次来,每次回,从不在连枝苑里留宿,即便晚上两人辨星赏月,无论多迟,高演都会回到自己的院子。
  迎蓝很奇怪,王爷对王妃如此好,为何每次都回去,“王妃,王爷为何不留宿?” 
  连逐溪都投来了疑惑的目光,“打算就一直这样下去?”
  玉清也是一片茫然,连迎蓝和逐溪都看出来,高演很宠她。他们的确实关系很好,好到他将心中的天地展露于她的面前。他们促膝长谈,可是所有的好也只限在促膝而已……
  “或许这样也好,也能相敬如宾,也能举案齐眉,也能白头到老。”只是,人生若是如此,到底意难平。
  一夜之间,银装素裹,积雪压枝头,天空放晴,暖阳之下,雪光如琉璃。
  玉清披着紫色貂裘,踩着积雪,每行一步,脚下就发出兹兹之声,披风曳地,溅起碎雪落在貂裘之上,瞬间消失。
  前段日子,曹嬷嬷将一件紫色貂裘送来,说是王爷狩猎所得。后来才得知,高演与下属行猎狩貂,所获貂儿只够做这一件貂裘,却送给了她。
  玉清特意去谢他,“紫貂极其难得,谢谢你。” 
  他温柔一笑,“北方严寒。”
  玉清心中顿时暖如三月阳光,有了貂裘,有了他,再寒冷的冬季,也难以入侵到内心的阳光。
  立在梨树之下,手触白雪,冰凉立侵,却止于手指。见枝头末梢,已被积雪压弯,似要坠落,——这一夜,雪落的真的很急。
  迎蓝早已将院内院外积雪除去,不时的走到院门口东张西望。
  “怎么还没来?”迎蓝自言自语,似在说给自己听,更像说给玉清听,“昨儿也没来。”
  玉清一笑置之,高演又不是天天来,都快正午了,若要来早来了,“别看了,今儿不会来了。”
  迎蓝望向王妃,见娘娘一袭紫色,眉睫如扇,明眸闪动,身后披着天地银装,竟像瓷人一样,不由的呆了良久,“今岁第一场冬雪,王爷应该来瞧瞧王妃,是否披了貂裘?”
  这叫什么话,玉清哑然失笑,这丫头,跟她的这些日子,了解她的脾性,说话也越来越没大没小,故作沉脸道,“你是我身边的人,说话切不可失了分寸。”
  迎蓝见王妃生气,也不在意,吐了吐舌头,“奴婢知错了,奴婢再去瞧瞧。”
  玉清见迎蓝跑了出去,知道她不甘心,也由了她。信手拂过瑶琴,心中笑迎蓝心急,其实自己不也是殷殷期待么,早已将琴置在案上,不就是为了等他前来,共抚一曲么?
  这张琴,带来之后,就未带走,高演说带来带去麻烦。他说的随意,她的心中却有丝丝欢喜。
  指腹碰上琴弦,还未拨出,却听到迎蓝恐惶的声音,“王妃,不好了,王爷病了。”
  未拨动的琴弦,终于拨出,发出震裂心神的一声,“什么时候的事?”
  “昨儿就病了,今天已经不省人事。”迎蓝说道,语气哽咽。
  脚下一软,猛的按住瑶琴,撑住身体。手下瑶琴弦弦出声,声声刺入玉清心肺。
  冬日的寒意渐渐袭身——原来,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的貂裘,也暖不了心中的寒冷。
  未到高演的寝居,就听到哀天哭地之声。
  玉清的心中一阵阵抽搐,握住迎蓝的手越攥越紧,迎蓝疼的出声,她都未能听到。
  众人见王妃进来,欲要行礼。玉清勉力摆手,免去了众人的礼。
  寝室内,高演面色苍白,合目躺在床上,像似熟睡已久,只是眉间微蹙,似在忍受极大的痛苦。
  元仲廉和孟达立在床头,面色深沉,闾丘策正在为高演把脉。
  侍妾哭成一团,只有依依,苗氏和姜氏还算镇静,面带忧色的立在一旁。
  “哭什么!”玉清厉声,一道森厉的目光扫向哭泣的侍妾,“本宫若是再听到哭声,一律杖责四十。”
  一声令下,侍妾顿时安静,想到白氏受二十杖后的凄惨场面,个个噤若寒蝉。
  “怎样?”见闾丘策把完脉,急切问道。
  “回禀王妃,王爷只是受了风寒,应无大碍。”闾丘策躬身垂手道。
  “当真?”玉清一瞬不瞬的望着闾丘策。
  闾丘策沉吟片刻,道,“老奴岂敢欺骗王妃。”
  真的没有欺骗么,玉清略有所思的望了一眼闾丘策。
  姜氏忍不住开口,“这几年,每年入冬,王爷都会大病一场,每次生病,都会不省人事,少则两日,多则五日,方能醒来。”
  姜氏的话倒是让玉清心中略有宽慰,此病看来是旧疾——是了,太子说过,高演身患顽疾多年,未能治愈,应该就是此病。
  苗氏和姜氏跟随王爷有些年头,自然不会方寸大乱,哭成一团。那些抱头痛哭的侍妾应是今年新进府的侍婢。
  倒是依依,一直镇定如常,让人刮目相看。
  “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苗氏说道,“闾丘大夫每次都说是风寒,可是风寒也不至于不省人事?”
  苗氏的一句不省人事,让原本安静下来的侍妾又有了抽泣之声,“每年如此,王爷的身子可受得住么?”
  “要怪,就怪太……”孟达愤怒的话说了一半,就被元仲廉打断。
  “住口,王妃在此,休得造次!”元仲廉厉声道。
  孟达忿忿不平的立到一边,不再开口。
  玉清转过身来,目光掠向闾丘策,“闾丘大夫素有医仙的名号,他既然说了王爷只是受了风寒,理应不会有错,王爷既是无碍,你们都回去吧。”
  苗氏欲言又止,终还是上前一步,低眉哀求道,“娘娘,可否让奴婢留下伺候王爷?”
  白氏和孙氏是父亲的人,那苗氏呢?这些侍妾中又有谁是对高演忠心耿耿,亦或一个都没有。高演身边美姬环绕,却一直没有贴身近侍。看来,只有闾丘策、元仲廉和孟达三人最为可靠,他们毕竟是高演身侧之人。
  目光中片刻繁复,归于平静,玉清淡道,“王爷的病,应是风寒入内,干忤经络,令九窍闭塞,才致不省人事,此病需要静养,闾丘大夫,本宫说的可对?”
  闾丘策低垂的双眉,微不可见的一蹙,“王妃说的极是,王爷的身体确实需要静养。”
  “如此就辛苦闾丘大夫,好好照看王爷。”
  “王妃言重了,这本就是老奴份内之事。”
  玉清起身,率先离开了高演的寝居。寝居外,积雪堆砌着玉树琼枝——这一夜,雪落的真的很急。
  

  ☆、鸿门宴孟达吐内情   尚药局闾丘道真相(上)

  月亮初升,素光柔弱无力般淡淡洒落。
  织绢松木屏风上,浓笔之下的仕女图,婀娜多姿,似要从屏风上款款而来。
  屏风内,漆黑沉沉。屏风外,一张榆木雕花的五脚圆桌上,双管烛台,托着欲滴的烛花;圆桌边,两个人相对而坐,正举杯对饮。
  推杯换盏,酒过数巡,桌上杯盘狼藉,莹瓷酒壶散落在绯红的氍毹之上,酒香四溢,弥漫闺阁。
  “迎蓝,这酒是聚福楼的?”
  “聚福楼?”迎蓝睨了一眼孟达,不屑道,“聚福楼酿的酒能有这般香郁?这桂花酒,可是王妃亲自酿的。”
  “是么?”杯中清波荡漾,阵阵香甜灌入鼻中,孟达晃着酒杯,醉意渐浓,“这酒甘绵有余,只是醇厚不足;不过单就这份甘绵如醴泉,聚福楼的酒就逊了一筹。”
  “王妃说了,等到来年再饮,甘醇香馥,大是不同,”迎蓝笑道,“王妃知道今晚我请大哥喝酒,特意让逐溪姐姐送来。”
  话音未落,迎蓝又将孟达的酒杯斟满,孟达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王妃……王妃对你真好。”
  见迎蓝扬起笑脸,泛起的红晕,显得娇态动人,孟达恍惚,直直傻笑,手臂一晃,杯中迎蓝刚斟满的酒洒了一桌。
  “那是王妃人好,只是……”原本的笑容,瞬间敛去,撅着嘴道,“只是王爷不好……”
  “迎蓝……不可乱说,”孟达手摆个不停,示意迎蓝不要乱说,本想站起,只是脚下有风,身体尚未站直,又坐了下去,“王爷……哪里不好?”
  “王爷就是不好,”迎蓝不理孟达的手势,一边为孟达斟酒,一边不服道,“王爷病成这样,王妃可怎么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