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盛世医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盛世医女-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丁嬷嬷提前得了消息,亲自在门口等着了,见她们来了,就笑着迎上来:“老夫人也刚起呢,可巧四老爷跟四夫人就来了。大夫人与大小姐也在呢。”
    说着,丫鬟打起石青色宝相花纹的软帘,一行人走了进去。
    因为孀居,所以,崔老夫人的屋子布置的十分低调。没有那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点缀,可清一色的紫檀木家具还是昭显出了侯府的底蕴。
    不,应该是世家名门的底蕴。这些家具物什都是崔老夫人的嫁妆,她娘家是山东诗书望族,朝中做官之人很多。
    “可算是回来了。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你们这一去就是三年,可是长进了不少了。”
    崔老夫人坐在上座上,含笑看着顾重阳与父亲母亲一起给她磕头行礼。
    父亲与母亲站起来,两个人脸上都有些惭愧之色:“哪里有长进,连给您请安这样的事情都耽误了,实在是愧疚的很。”
    “好了,你们这不是过来了吗?谁还能时时处处没一丁点错。”崔老夫人摆摆手道:“我并不是那种捉到错处就不饶人的,过去的事情就揭过去吧。你们要是再说,老婆子我可就生气了。”
    崔老夫人穿着檀色的宝相花纹对襟褙子,墨绿色裙子。通身上下干干净净,除了头上插的素银扁簪,再无其他配饰。
    没有华贵的衣饰,可举手投足间那爽利大气强干的气息却扑面而来。
    顾重阳见她如此,就打心眼里佩服。如今当家的是葛老夫人,可顾家上上下下提起崔老夫人谁不竖大拇指?
    人活到这个岁数,就应该像崔老夫人这样世事洞明却又豁达地活着。
    崔老夫人的下手坐着英大老爷的发妻吴氏,为了跟庆阳侯大夫人郝氏区分,府里的人往往称呼她为英大夫人。
    旁边站着一个穿鹅黄|色裙裾的少女,容貌姣好,肌肤微丰。
    得到崔老夫人的示意,她连忙过来对着父亲与母亲行礼。
    顾重阳认得,这位就是大堂姐顾重芳。
    因为长房没有男子,崔老夫人跟英大太太虽然是至亲但也男女有别,父亲露了个面就去了外院书房。
    他一走,屋子里的气氛就比刚才轻松随意了很多。
    
    第29章 。过寿
    
    长辈们说话,顾重芳就拉了顾重阳到隔壁的厢房。
    她一边走,一边拿手在两人之间比划:“重阳妹妹,你长高了好多。人也比原来漂亮了。看来南方的水土果然养人。”
    顾重阳上次见她,还是在重芳堂姐出嫁之前。没想到多年未见,重芳堂姐还是跟记忆中一样笑靥温柔,观之可亲。
    “重芳堂姐,你也长高了好多。”顾重阳看着她已经有大人的样子了,就十分羡慕,自己这个小孩子的形象做事情太不方便了:“你就像大姑娘一样,不像我还是个孩子。”
    姐妹两个如枝头花一样俏生生的模样,娇滴滴的声音,崔老夫人与英大夫人脸上就露出欣慰的神色。
    母亲接了顾重阳的话,笑着道:“重芳的的确确是大姑娘了。果然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要是在路上遇见了,我可不敢认了。我们重阳还是小囡囡呢。我真希望时间能快点,看看我们重阳长成大姑娘的样子。”
    英大夫人吴氏就笑:“四弟妹希望时间过快点,我却跟你恰恰相反。我如今倒希望时间过慢点,好让重芳多陪陪我呢。”
    母亲闻言讶然,片刻就反应了过来:“已经定了人家了?”
    听母亲这样问,英大夫人脸上就露出吾家有女初长成的骄傲来。
    “还没定,不过也快了。”
    内宅妇人平日里可以消遣的事情不多,女子嫁人,男子娶亲,这样的消息最能引起她们的注意。
    母亲忙道:“是哪家的人?”
    顾重阳与顾重芳就在隔壁,因此英大夫人与母亲说话的声音,她们也能听见。
    听到她们说到自己的亲事,重芳堂姐不由绯红了脸。
    顾重阳知道,重芳堂姐的夫婿是老夫人娘家崔氏五房的嫡长孙,名叫崔安之。
    他品行端修,为人磊落,前一世与重芳堂姐锦瑟和弦,感情十分的好。
    因为学问扎实,所以他仕途顺利,他步步高升,顾家的人提起这个大姑爷都十分满意。
    英大夫人吴氏显然很喜欢这个未来的女婿:“……户部员外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崔自立大人的嫡长子,去年刚刚进学,是山东省的案首。因今今年年初来他到京城鹿鸣书院求学,崔大人就带着他来家中拜访,老夫人觉得他品行端修,得知他还没有娶亲,就定下了这门亲事。”
    “原来是老夫人的娘家人。”母亲羡慕道:“那就错不了了。还是大嫂有福气,重芳这样恬静贤淑的女孩子,就该配崔氏这样的诗书门第的君子。也不知道我的重阳以后能嫁到什么样的人家。”
    崔老夫人在上首哈哈一笑:“有小不愁大,你如今看着重阳小,再过两年也要说人家了。到时候有你舍不得的呢。”
    “是舍不得,重阳向来不受拘束,性子也十分跳脱。以后要真嫁了,我恐怕真的会担心。”
    “不必担心。”英大夫人道:“蕤哥儿媳妇刚嫁进来的时候,也是很多事情都不懂,慢慢得不就好了。如今跟着我学管家,不知道多能干。”
    “蕤哥儿媳妇是个好的。”母亲由衷地羡慕道:“大嫂一双儿女本就十分出色,如今这个媳妇也是能干的,真令人羡慕。”
    “对了,怎么没见蕤哥儿媳妇?”
    “昨天亲家舅老爷吕仲贤吕大人从山东省回来了,亲家夫人就派人接了她回去。”英大夫人道:“估计过两天才能回来呢。”
    说的是大堂嫂的娘家舅舅,外放到山东省做学政的那位吕大人。
    同样是外放回京,母亲不由就多了几分关心:“亲家舅老爷这次回来应该不会外放了吧?”
    “还没定呢。”英大夫人道:“不过听说要留在吏部。”
    母亲听了,心头一动。她是为父亲担心,怕父亲在京城候缺一直等不到机会。
    候缺候个一年半载是常事,十年八年的也不少。
    可她最终什么把心里的话咽下去,什么也没有说。
    英大夫人吴氏就笑着岔开了话题。
    长辈们说着话,顾重芳也拉着顾重阳问她在南边的生活。其实顾重阳都忘的差不多了,好在上一世师父喜欢游山玩水跟她说了很多南方的风土人情,她就捡一些有趣的说了,惹得重芳堂姐十分羡慕。
    到了晚上,顾重阳一家三口留在长房用膳,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宾主尽欢。
    顾重阳不由觉得,要是父亲生在长房就好了,这样母亲也不用受气了。崔老夫人这样通情达理的婆婆真是世间少有。
    大齐朝以孝治天下,对于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十分敬重,规定他们过寿的时候一应物品可以不受官职品阶的限制。
    所以,除了小孩子之外,年长的人在六十岁之前过寿都十分低调,只等六十岁生辰这一天好好风光一回。
    孝子孝孙们也会挖空心思来策划寿宴,一来是彰显自己的家世底蕴,二来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孝心。
    庆阳侯府也不例外。
    十月十七日,离葛老夫人的寿礼还有三天的时间,流水席就已经摆了出来。
    跟庆阳侯府有来往的姻亲故旧,都根据平时相处的亲疏送来了或丰厚或一般的寿礼。
    庆阳侯府上上下下都动了起来。
    庆阳侯府朱红色的大门敞开,门口左右各十二个家丁雁翅排开,迎宾的知客,唱礼的小厮,司账的先生,来往的仆妇……全都精神抖擞穿着簇新的衣裳有条不紊地各司其职。
    外院沸反盈天,宾客盈门,内院却十分安静。
    因为还没有到正日子,重要的宾客都没有到。
    如今来的要么是公卿世家送礼的仆妇,要么是不太重要的宾客。
    所以葛老夫人不必一一见面,都交给了大夫人郝氏张罗应付。
    顾重阳跟着三位姐姐在安荣院陪着葛老夫人说话。
    突然,帘子一动,苏嬷嬷疾步走了进来:“老太太,湖北荆州府柴太太带着表少爷跟表小姐给您拜寿来了。”
    葛老夫人听了眉头一皱:“什么柴太太?我们顾家什么时候有在湖北的亲戚了?”
    “您忘了,咱们家姑老夫人除了信国公郑家的老夫人之外,还有一个嫁到湖北荆州府柴家的姑老夫人。”苏嬷嬷笑着提醒道:“柴太太是姑老夫人的儿媳妇。”
    “原来是她!”葛老夫人脸上闪过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轻描淡写道:“她来做什么?既然是来拜寿,让郝氏去处理就是了。”
    竟然是十分不在意的样子。
    “这……”苏嬷嬷顿了一下,然后小声道:“柴太太从湖北荆州远路而来,说是非要带着表少爷跟表小姐给您磕个头。毕竟是远路而来,不可能今天就回去,可能还有其他事情,您看?”
    “既然如此,你就让他们进来吧。”
    葛老夫人又对顾重阳姐妹几个道:“亲戚们不大走动,你们都不记得了。是你们祖父一母同胞的亲妹子,早些年嫁到了湖北荆州。今天来的,是她的儿媳妇与孙子孙女。你们也该叫一声表婶,表兄弟表姐妹。”
    不一会儿,苏嬷嬷领着一个妇人跟一对少男少女走了进来。
    那妇人三十多岁,穿的衣服虽然花团锦簇,但不论花样还是布料皆是京城早就淘汰的款式。
    少年十二三岁,精明的眉眼嵌在黑瘦的脸庞的上。他身上穿着宝蓝色的交领杭绸直裰,宽宽大大十分不合体不说,上面还皆是被压了很久留下的褶皱。八成是从成衣铺子里租的。
    少女十来岁的样子,生的娇小纤瘦,怯懦柔弱,好似无害的小白兔。那一双眼睛却骨碌碌乱转,来回打量着室内。
    这个少女,正是柴惜月。
    顾重阳不由低下头,放在腿的手紧紧攥在了一起。
    自己前一世真是有眼无珠,认不清柴惜月的真面目,还跟她推心置腹地做了好姐妹。自己对她一片赤诚,换回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