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重生李世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唐重生李世民-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元衡不动声色,平声静气说道:“汉王身为剑川军统帅,军务十分的繁忙。他外出办事,我等做臣下的如何料定他地行踪?贵使既然前来,就请在维州小住几日。等汉王归来,自有分晓。”

那个拿着圣旨的宦官上前一步,面色阴沉的尖声喝道:“本使奉皇帝陛下之命。专为汉王宣旨而来。普天之下,还未见过避旨不接的臣子!武元衡,限你在明日此时之前,将汉王请来接旨。否则,本使即刻回报皇帝陛下。就说剑川节度使汉王避旨不接;属下官将合力搪塞,阻挠软禁天使。意图不轨!”

“放你娘的鸟屁!”野诗良辅按捺不住,老拳挥起就要冲上前去。窦文场身边地那些御林军士个个厉喝一声拔出一半刀来。厅中的剑川军将士也齐身而动,看似就要火并一场了。

墨衣走进了议事厅,一扬手娇斥道:“慢着………野诗良辅将军,还不退下。”

野诗良辅和剑川军将士见到汉王妃出声,自然是乖乖的退了下去。那些御林军将士则是个个感觉眼前一亮,眼神就像被磁石吸引住了一样,再也难以移开。一身盛装惊艳绝伦的墨衣,几乎让他们个个呆立当场。

窦文场和那几个宦官,却是表情极其复杂的瞟了墨衣几眼,各自移开了眼神。对于女人,尤其是漂亮地女人,他们总是特别的反感,甚至还有那么一点仇视。

窦文场有些不甘心的哈了哈腰拱起手来:“见过王妃。”那些宦官和军士一听说是王妃,纷纷行礼不迭。

“免了。”墨衣拿出了当女王时地那种仪容姿态,颇有些傲慢的扬了一下手,说道,“窦大人,诸位贵使。汉王殿下军务繁忙,一时不在维州城中。若不能及时接旨,我在这里代他向诸位赔罪,也请皇帝陛下体谅。诸位若是不嫌弃维州穷苦,我这个汉王妃待客无道,就请在维州城中少住几日,等殿下回来再宣旨又有何妨?”

“这……”宣旨宦官眼睛滴溜溜的转打不定主意,将眼神投到了窦文场脸上。

窦文场干笑了两声,说道:“王妃见谅……倒不是小人不肯给王妃行方便,只是……我们都是替皇帝办的事,又不是我们自家的私事。皇帝在那头等着回报消息决断国家大事。我们就是一辈子住在维州也没什么不乐意的,可是皇帝他老人家可不等哪!”

“那也行。”墨衣转过身来背对着他们,慢条斯礼的说道,“野诗良辅将军,给窦大人等人带路,送他们到前线战场,给汉王殿下宣旨去吧。不过我可要提醒窦大人一句。战场凶险万分,只要你们出了这个维州玄门关,你们的安危我们可就负不了责了。吐蕃地铁骑连日滋扰。如果碰上了,也只能怪你们运气不好。”

窦文场等人心中齐齐一愣:好厉害的女人!放我们出城去宣旨,又用吐蕃人来吓唬我们。我们只有百余名御林军卫士,遇到成批的吐蕃人,那还能有命?这下倒好,成了我们不敢出城宣旨了……

窦文场眼睛里闪过一抹寒光,阴阳怪气的低声说道:“小人不和王妃磨嘴皮子了。明天这时候不见汉王。我等就回长安,如实向皇帝陛下禀报。”

墨衣转过身来,凤眼一瞪面带寒霜的低声厉喝道:“尔等肖小,只顾着一己得失!让陛下与汉王反目,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窦文场等人只顾低头阴笑。也不予回驳。窦文场更是大摇大摆了扬了一下手:“我们走。”

野诗良辅怪眼怒瞪,几乎就要上前几刀劈了这几个阴人。正在此时,西北方向传来了一阵号炮惊响,更有阵阵吼声传来。

众人齐齐一惊:“有战事?!”

武元衡等人正欲快步奔向玄门关,一队马卒正奔到了刺史府门前。翻身滚落下马大声疾呼道:“汉王殿下回府!”

“啊?!…………”一时间,呼声四起。欢喜、惊愕,不一而足。墨衣更是不顾形象地翻身骑上了来使的快马。众人只看到一身王妃盛装地墨衣。骑着一匹大黑马如一团彩云般直朝玄门关奔去。

武元衡的脸色终于舒展开来,转身对着呆愣当场的窦文场等人徐徐说道:“诸位,汉王殿下回来了。请准备宣旨吧。”

“哦……是、是……”窦文场等人就像是泄了底气一般,顿时没了丝毫威风。

玄门关前,已是人山人海。李世民换了一副鲜亮的衣甲,骑着擦洗得干干净净的青骓马,左右带着李与马勋,昂然走进了城中。眼看着消失了半月之久地汉王去而复返安然无恙。唐军将士发出了阵阵欢呼,城头上放起了号炮,如同欢庆胜利。

拥挤的人群之中,一团彩云如同排浪开涌一般的奔来,众人齐齐给她让路。李世民远远看到。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墨衣……

“汉王!…………”远隔数十步远,墨衣就忍不住大声呼喊起来。眼睛不由自主的就湿润了。唐军将士对于这个女中豪杰本就早早有了认同,这时跟着一起起哄地欢呼道:“汉王、王妃!”

墨衣策马奔到李世民马前,早已是泪眼婆娑。李世民也颇为开心的哈哈一笑,拉住她一只手,另一手托住了腰,用力一把将她提了过来,二人同乘一骑。唐军的欢呼声更大了。墨衣也全然不顾人多,蜷缩在李世民的怀里,双手紧紧抱住了他的双臂。

玄门关前,越发地热闹。以至于队伍进城的速度变得极慢。不久武元衡等人赶来维持了一下轶序,才让汉王等人迅速的进了城来。

武元衡、高固和野诗良辅等将,一一前来参拜。李世民见了这些人,自然也是高兴。又听闻窦文场连番在维州大闹,而且朝廷又派了使者过来,不由得心中一阵冷笑:“走,去瞧瞧他们。”

窦文场等人恭身垂手站立在议事厅外,各自一脸谄笑地对李世民拱手行礼:“见过汉王殿下。”

“免了。”李世民信步不停看都没多看他们一眼,径直走到了议事厅中。

窦文场等人心里一阵打鼓,怯怯的跟了进去。

“汉、汉王殿下,请接旨。”宣旨宦官像做了贼一样,胆气不足。

李世民漠然的冷笑了一声:“臣接旨。”

第二份圣旨与第一份对旨的内容出入并不太大,也是催促汉王早早罢兵,与吐蕃修好。并尽早送回俘虏与马匹。而且,这份圣旨的言辞激烈了许多。虽然没有明说,却大有责怪他再次出兵、违备圣意的意思。

李世民满不在乎,接过了圣旨。

宣旨宦官有些胆懦的低声道:“小人……胆敢请汉王殿下,移一步贵步说话。”

“请。”李世民就依着他,和他走到了一边。

宣旨宦官眼神闪烁,颇有几分紧张的说道:“其实……陛下还有一份口喻在此,让小人问殿下一句话。”

“讲吧。”

“那就是……汉王殿下明明接了皇帝旨意,为何还要执意出兵?为此,朝廷上出现了许多地风言***,说殿下……拥兵自重,意图不轨。为此,皇帝陛下深感忧虑。但他人家还是相信汉王殿下的,因此并没有听信谣言。只是让小人带回汉王一句话,好止住朝上的流言蜚语。”

李世民心中飞快的盘算了一下,几乎是信口说道:“这就怪了!本王身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操练一下麾下的兵马,也要背上拥兵自重,意图不轨地罪名吗?兵是出了,可这跟抗旨有什么关系?”

“呃?这……”宣旨宦官眼睛滴溜溜转了一阵,好似一下还没回过神来。

李世民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本王不过是出城操练了一下兵马,并没有和吐蕃人去正面冲突,没有抗旨。这就是实情。你回报皇帝陛下,这些流言蜚语,肯定是吐蕃人散播地谣言,试图离间我大唐的君臣关系。”

“哦,对,对对!”宣旨宦官顿时醒神,马上唯唯诺诺道,“汉王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李世民走到窦文场等人面前:“诸位,如果没有要事,维州这个军镇可不堪待客,就请回成都府小住几日歇息吧。本王会交待成都尹韦皋,好生款待诸位的。”

窦文场等人再没了什么脾气,只得齐齐拱手谢恩,忙不迭的退了下去。

李世民也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急忙对身边的墨衣说道:“快给我弄点肉汤来…………我这肚子里,这就要清淡如流水了!”

第三卷 九鼎

第243章 劫后余生

李世民拍了拍有些圆鼓的肚皮,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叹道:“这一下,我算是感受到了。能在家里吃一顿安稳的热饭,真是天下头一等的美事。”

野诗良辅和高固这些将军们都乐得笑了起来。武元衡从旁说道:“汉王殿下此行,九死一生,总算是安然归来。我们西川数百万军民百姓,也可以安下心来了。”

墨衣心甘情愿的坐在李世民的旁边,像使女丫鬟一样递上了热乎的毛巾,给他抹了嘴擦了手。乖巧得就如同一只百依百顺的鸟儿,眼神里毫不隐藏的表露着浓浓的眷恋之情。

李世民摸着肚子站起身来,踱了几下步子略微活动了一下。众人都要起身,李世民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饮宴。

李世民拿起一杯酒走到马勋和异牟寻身边,对他们说道:“云南王与马将军二位,就是我西川最大的恩人。这一次若不是二位奋力相帮,维州肯定早早失陷于赤松德赞之手了。也就是在数日之前,如果不是你们带兵在摩云渡南岸接应,本王这条性命,也要交待在蕃将论资尔柯的手里。大恩不言谢,本王仅以一杯酒水,聊表心意。”

马勋和异牟寻都慌忙站了起来,说道:“汉王殿下实在言重了。”

异牟寻正色道:“罪臣本是戴罪之人,承受汉王殿下不弃,给了罪臣和南诏子民一条正路可走。罪臣与南诏子民,感谢汉王殿下还来不及,又何来颜面枉受殿下的谢意?”

李世民呵呵的笑:“云南王,今后再不要提起以前的事情。本王早早说过了,大唐与南诏,本来就是兄弟睦邻之邦,和平互助就是应该的。日后云南王回了南诏,还请多多劝导南诏六诏子民。消除他们心中的顾虑和怀疑,把大唐看成是真正的朋友和兄弟。”

“应该的、应该地。”异牟寻诚惶诚恐,感激不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