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重生李世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唐重生李世民- 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特来请死!”

“什么?”李晟等人顿时惊呼出声来。

“殿下!”马燧大声说道,“末将别无所求,特意很晚才来覆命,就是为了想让皇帝逃得远一些。殿下军令在前: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长安。现在末将已违军令,殿下就将末将处斩,以严明号令吧!”

李世民的眉头,深深皱起。

他伸出手来,拉住马燧的肩膀。郑重的说道:“马大帅,你拳拳忠君之心,何罪之有?本王发布的军令,又如何能限制得了皇帝?马大帅义薄云天侠肝义胆,本王真是佩服之至!实话实说,本王若是当真要抓住皇帝或是对他不利,马大帅又哪里来的机会。在皇城禁苑放他走?镇守长安九门的重任本王不交给他人,唯独交给你……你莫非,就没有理会我的用意么?”

“汉、汉王!……”马燧激动地说道,“莫非你……你也是有意要放走皇帝?!”

李晟上前一步来,凑在马燧身边低声说道:“反攻皇宫时。殿下下令,围攻三门,弃玄武门不攻。就是有意网开一面放皇帝逃走。汉王殿下,从来就没有想过真的要伤害皇帝。他心中念着的,是骨肉亲情和大唐的长治久安。洵美兄。你实在是太过虑了…………来,我帮你解除绳索。汉王殿下一向以诚待人,从不为难自己人的。”

马燧痴呆的看着汉王。任凭李晟解着身上的绳索。半晌后,马燧轰然一下跪倒下去,老泪纵横地连连磕头:“汉王殿下在上,请受老夫重礼!”

“起来、起来!”李世民连忙将马燧拉了起来,拉着他的手连声赞赏道,“马大帅,真是英烈忠臣,我等之楷模。天下之楷模啊!皇帝身边有你这样的臣子却不懂得珍惜,只知道听信身边小人之言…………要不然,也不会闹到今天的局面了。”

“殿下说得是!老夫对那些奸险小人,也是万分痛恨!”马燧怒声咆哮了几句,对后面一扬手。“将礼品献上来!”

几名小卒各自提着一个布包上前来。马燧亲自上前解开布包,说道:“殿下请看…………皇帝身边最大的两个奸人…………宦官窦文场与王希迁。人头已经在此,是老夫亲自割下!特意拿来献给殿下!”

“好,杀得好!”李世民看着那两个血淋淋地人头,畅声笑道,“就用这两个奸贼的人头,传示天下,以儆效尤!”

众人一起畅声大笑。

一桌酒宴摆了上来。汉王加上四大元帅,另外还有郭、郭暖和吴仲孺,以及长安城最重要的几个官员、仕绅,一起出席。其实只是一顿简单的便饭,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顿饭的意义非同寻常。

如果不出意外地话……在座的这些人,将来都会另有一个不同的人生…………在汉王地率领之下,走上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

酒席过半,言笑生欢。李世民却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对身边的李晟问道:“良器,怎么今天一直不见宰相陆贽?”

李晟也是微微一愣,低声咬耳说道:“殿下不说,末将倒是忽略了。末将遍观朝中,还只认为这个陆贽是个人物。他早年还曾获得重用,可后来皇帝只听信窦文场和王希迁等人,却将他冷落。这两年来,他越来越失意,虽然位居宰相,却是没什么大的作为了。”

“多可惜啊……”李世民啧啧的摇头。当年自己还在长安时,对这个陆势可是印象深刻。在扳倒霍仙鸣和卢朽的时候,陆贽的正直、钢硬和睿智,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惜,越是这样地人才,皇帝越不会重用。

马燧在一旁听到,问道;“殿下和良器,在聊说谁呢?”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李晟答道。

“陆九啊?”马燧也是啧啧摇头,“他跟着皇帝,一起出逃了。在皇宫禁苑的时候,老夫曾看到他两眼。”

李世民欣慰的点点头:“传我将令,陆贽在长安的家人,好生抚慰。由军队供给粮米和用度,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平安和稳定生活。”

“是。”

李世民心中暗自道:千里马,何其之多。可惜,李适,你真地不是一个伯乐,而且只喜欢骑劣驴。

席间人多嘴杂,也不好商议什么重大的事情。无非只能是沟通一下感情。虽然大豪门郭家和吴仲孺跟汉王地关系比较铁杆,但是长安众多的门阀仕绅们,跟汉王的交情并不深厚。在关内、帝都这样的地方要立足,首要就是和贵族豪门打理好关系。这些门阀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甚为复杂,就算是皇帝,也未必有绝对的把握能够驾驭所有人。除了有绝对的权力和实力,还需要很高妙的技艺和心术。

办起这些事情来,李世民比李适要高明无数倍了。今天这一场酒宴之后,长安城中最重要的一些门阀仕绅,都会很容易的投靠到汉王这一边来。毕竟,现在他手握长安城所有兵马,对任何人都执有生杀大权…………这是汉王最有说明力的资本!

酒席散后,李世民顾不得劳累和伤病,将四大元帅留了下来,商议重大的举措。

李世民说道:“我们不能只是眼睁睁的盯着长安这一隅之地。帝都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情,难免九州各地也会要乱起来。在找回皇帝之前,我们要全力保证关内和长安城的绝对安定。淮西李希烈和河北的那些叛王,包括国外的吐蕃那些敌对势力和其他未露形迹、却是心怀叵测的军阀节度使,都有可能这时候来闹事。”

“所以,我们要集中兵力,拱卫长安,以防有变…………皇帝是走不远的,下达本王令,在关内寻找皇帝救驾,迎帝回京议事。让天下人都要知道,本王绝不会对皇帝不利!”

“汉王高见!”四大元帅一起拱手称赞。

第三卷 九鼎

第278章 尽在掌握

“现在!”李世民说道,“除了稳定民心和争取信望,更重要的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实力来…………将我们的虎狼之师,调到长安来吧!”

“得令!”

李世民坐了下来,一边抚着伤口,一边说道:“这一次的事情爆发得比较突然,估计西川、朔方、凤翔、泾原,都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皇帝先前已经下旨,让本王的妃子和刚出生的世子到长安来。相信消息一传到长安,肯定会引发很大的骚乱。不过临行时,本王曾郑重告诫他们要冷静从事,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稳定民生和防备外敌之上。相信西川虽然会舆论民意沸腾,却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征调兵马的时候,也要秉承这个原则:稳定民生,抗击外敌。不能因为军队内调,而误了我们本职的要事。”

“末将明白了。”李晟说道,“末将即刻写下亲笔书信,差人六百里加急送到泾原犬子李的手上。让他派副将率领二万人马,前来关内。犬子自己,仍然坐守泾原。殿下以为如何?”

“很好。”李世民点头。

李怀光和浑也相继写下了亲笔书信,各调二万人马入京。

李世民也执起笔来,大军挥就的写道:“本王令:剑南西川节度使留后武元衡,即刻率大将野诗良辅、高固、郭钢,统领五万大军奔赴长安保卫帝都。成都府尹韦皋暂摄节度使一职,全盘接领剑南西川军政要务。薛存诚、杜黄裳同赴长安,唐汉臣为维州刺史、史敬奉为汉州刺史,与其他官将,共同辅佐韦皋。此令!”

四份军令放到了一起,各派专人送到了西川、泾原、凤翔和朔方。李世民还另外写了一封信,递给兴元府的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请他也派兵马前来镇守长安。

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半个月,十余万大军就会云聚长安。汉王,将牢牢掌控关内的一切…………莫敢谁何!

忙活了一阵,众人将调兵的事情才算办完。各自吁了一口气。其实大家心中都不言自喻。汉王包括李晟等三大元帅,这一次都胜得极为侥幸。如果不是马燧临时倒戈相助,哪里会有胜果可尝?说不定现在四人都早已做鬼了。这四人进了长安,手中没有自己的一兵一卒。这可是很危险的。现在四方兵马齐入长安,马燧的兵权又全权交给了汉王……二十余万兵马一齐拽到了汉王手里,谁还敢跟他叫板?心怀叵测地淮西李希烈等人,就算胆敢造次胡来,也根本不用怕他了。

实力!这种时候。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不管你有多么高的声望、有多少百姓仕人的拥护,手中没有实力,那都只是个笑话!

做完这些事情,李世民一直悬着的一颗心,也才算是放了下来。李晟等人也不约而同的露出会心的微笑。

等四方兵马齐聚长安。这一切地大事……才算是尘埃落定、汉王才算是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不出问题的话,我们能够牢牢控制关内和帝都了。”李世民说道,“这个时候。稳定民心是我们的首要大事。关内和帝都不能乱,否则大唐全盘都要乱。而想要稳定民心,最重要的就是……寻回皇帝。”

马燧惭愧将头扭开,叹了一口气。

“马大帅不必自责。”李世民微笑道,“当初那种情形下,我们是不能留下皇帝地。现在,却可以再去找他回来。这样做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马燧轻叹了一声:“末将知道。末将愿意挑起这个责职来,前去寻找皇帝。”

李晟等人各自相视了一眼。纷纷点头道:“我等也赞成马兄去寻找皇帝。皇帝对他最为信任,由他前去,皇帝也不会生疑。”

“也好。马大帅……这件事情,就先交给你来办理。”李世民说道,“不过。本王还有一个要求。在找到皇帝后,第一时间来通知我。我要亲自劝说皇帝。重回帝都。”

马燧愕然的看了汉王几眼,拱起手来郑重说道:“是!”

长安城门,半夜洞开。数匹快马,如同流星追月飞奔向各地。

这几匹快马,就如同炸药包的导火索,所到之处,无不引发巨大地震动。

朔方。石演芬摊开一封信札,当着众多将军大声念着:“军令:朔方节度使留后石演芬,即刻整点二万大军,进京镇守长安。石演芬亲自镇守朔方防备外寇、整肃民生,不得有误!”

众将顿时热血沸腾,大声拱手应诺:“得令!”

石演芬也是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