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纳粹德国史-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完全不合理的。”

你是否能够' 哈利法克斯补充说' 向德国政府建议,请他们在建议拟好之后按照正常程序为见波兰大使,把廷议交给他转呈华沙,并征询关于进行谈判的意见。对希特勒最后那次照会,英国政府已经答应提出答复,这个复照于8 月30—31日午夜由汉德逊交给了里宾特洛甫。接着就开始了一次场面非常紧张激烈的会谈,当时唯一在场的施密特博士后来说:这是“我当23年翻译以来所参与的一次最激烈的会谈”。

“我必须告诉您,”事后那位大使马上就电告哈利法克斯说,“在这次不愉快的会晤中,里宾特洛甫整个态度完全模仿希特勒的最恶劣的表现。”汉德逊在3 个星期以后写的《最后的报告》中,迫述那位德国外交部长当时“深怀敌意,我每转达一段话,他的'581' 敌意态度就随之强烈一步。他情绪极其激动,不断地从椅子上跳起来,问我的话说完了没有。我就不断地回答他说:“还没有完’”。据施密特博士说,汉德逊也从自己的椅子上站起来。那位唯一的目击者说,有一次两个人都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彼此怒目相视,其气势之凶,使这位德国翻译官生怕他们会动起手来。

但是对历史来说,重要的不是这位德国外交部长与英王陛下政府驻柏林大使8 月30—31日午夜会晤中的这个滑稽场面,而是在这次暴风雨式的会见中的一件事,这件事是希特勒这场骗局中的最后一着诡计,终于使汉德逊在第三帝国的真面目上受到了全面的事实教育,虽然为时已晚。

原来里宾特洛甫对英国的照会几乎连看都不看一眼,他也根本不听汉德逊的解释。当汉德逊鼓起勇气,问起希特勒在上一份照会中答应向英国提出的德国与波兰和解的建议时,里宾特洛甫以轻蔑的口吻驳斥他说,既然到了半夜还不见波兰特使来到,现在已经太晚了。不过,德国人已经把建议拟好了,说罢里宾特洛甫就开始宣读。

汉德逊报告说,他用德语读,“速度飞快,也可以说是稀里糊涂地尽快对我念了一遍,声调极其不耐烦”。汉德逊在报告中说:16条之中,我只能记住六七条的大意。但是,如果不细对原文,就是这几条也不可能保证绝对准确。因此,当他读完之后,我要求他让我看看原本。里宾特洛甫竟断然拒绝,以极其轻蔑的姿态把文件往桌子上一扔,说由于直到半夜仍然没有波兰代表前来,这份建议已经过时了。这份建议可能是过时了,因为德国人是有意要使它过时的。但'582' 是更重要的是,德国人从来就没打算要别人认真对待这个建议,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事实上,这个建议是个骗局。这只不过是用来欺骗德国人民,如果可能的话,也用来欺骗世界舆论的东西,企图要天下人相信,希特勒在最后一分钟还在为合理解决他对波兰的要求而努力。希特动也承认是这样。施密特博士后来听到他说:“我需要一个口实,特别是要向德国人民表明,为了保持和平,我已经尽了一切努力。这就说明了我为什么要提出关于但泽和走廊问题的慷慨建议。”

和他最近一些日子以来的要求相比,这个建议的确是慷慨的,慷慨得令人吃惊。在这个建议中,希特勒所要求的只是把但泽归还德国。走廊的命运由公民投票决定,而且要留待12个月以后当大家的激动情绪都已经平静下来的时候再投票。波兰将保有格丁尼亚港。无论哪一方在公民投票中取得了走廊,都将让另一方保留一条享有治外法权的穿过走廊的公路和铁路——这同他在春天提出过的“建议”完全相反。还要进行一次居民交换,并给本国境内的另一国居民以充分的权利。

我们可以推测,如果这些建议是认真提出来的,无疑至少可以成为德波两国谈判的基础,很可能使得这个世界在一代之内不会发生第二次大战。这个建议在希特勒发出进攻波兰的最后命令8 个半小时以后,于8 月31日晚9 点在电台上向德国人民广播了。就我在柏林所看到的情况来看,这个建议达到了欺骗德国人民的目的。肯定地说,作者当时也被这个建议迷惑住了,当我从无线电里听到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这个建议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并在那最后一个和平的夜晚对美国广播时这样说了。

汉德逊后来说,当他在8 月30—31日那个深夜回到英王陛下大使馆的时候,他相信“和平的最后希望已经破灭了”。但是他仍在努力。半夜两点,他把波兰大使从床上叫起来,请他赶紧到英国大使馆来,“有意毫不夸张地以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他同里宾特洛甫的谈话,提到德国建议中主要两点是割让但泽和在走廊地带实行公民投票,并且说,据他看来,“这些建议还不算太不合理'583' 的”,他主张利普斯基建议本国政府,立刻提出由斯密格莱一利兹元帅同戈林元帅举行会晤。“我党得应该补充说明一句,”汉德逊说,“如果德方的谈判代表是冯·里宾特洛甫先生的话,那么我就不能想象谈判会成功。”

在此期间,那位不知疲倦的达勒鲁斯也没有闲着。8 月29日夜间10点戈林把他找到家里去,把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同汉德逊刚刚进行完毕的“不能令人满意的会谈经过”告诉了他。这位满身脂肪的元帅那股歇斯底里的老脾气又发作了,他当着这位瑞典朋友把波兰人和英国人臭骂了一通。平静下来以后,他郑重地告诉他的客人,元首正在给波兰起草一份“宽宏大量的”' “grosszuegig”' 建议,其中唯一的要求是归还但泽,而把走廊的未来归属问题慷慨地交由“国际监督”下的公民投票去决定。达勒鲁斯轻轻地问了他一句举行公民投票的地区范围,于是戈林随手从一份旧地图中扯下一页,用红蓝铅笔标明了“波兰”部分和“德国”部分;德国部分不仅仅包括战前的普鲁士所属的波兰,还包括1914年边界以东60英里处的工业城市罗兹。这位毛遂自荐的瑞典中间人当然没法不注意到第三帝国决定这样重大问题时竟然如此“随便轻率”。不过他还是答应戈林,可以立刻飞回伦敦,向英国政府强调指出希特勒仍然希望和平,并向他们暗示希特勒正在准备对波兰提出最慷慨的建议,以此作为证明。

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达勒鲁斯于8 月30日一早4 点飞往伦敦,他在赫斯顿机场驶往城里的途中,为了甩掉报馆记者的跟踪'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一个记者知道他的存在' ,曾经换了好几次汽车,于上午10点30分到达唐宁街,立刻得到了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威尔逊和贾德于的接见。

但是前3 位制造慕尼黑事件的英国设计师' 贾德干是外交部的常任官员,从来就没有受过纳粹的迷惑' 现在已经不会再上希特勒和戈林的当了,对达勒鲁斯的努力,他们并没有当成什么了不起的事看待。这位好心的瑞典人发现他们对于德国的两位领袖“很不信任”,并且“倾向于认为现在已经无法阻止希特勒对波兰宣战了”。此外,他们还毫不隐讳地告诉这位瑞典中间人,英国政府并没有中希特勒的诡计而要求波兰全权代表在24小时内来到'584' 柏林。

但是达勒鲁斯,就像在柏林的汉德逊一样,还在继续努力。他给柏林的戈林打了电话,建议波兰和德国的代表“在德国境外”会晤,对方给他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希特勒在柏林”,因此会谈必须在柏林举行。

于是这位瑞典中间人这次飞行算是白跑了一趟。他于半夜回到了柏林,应当说,在柏林他又得到了一个可以多少帮些忙的机会。他在午夜12点半钟来到戈林的总部,发现那位空军统帅兴致又特别好。戈林说,元首刚刚把他对波兰提出的“民主、公平而且切实可行的建议”让里宾特洛甫转交给汉德逊。在唐宁街会谈之后,达勒鲁斯好像清醒了一点,他于是打电话给英国大使馆的福比斯查询这事,这才知道里宾特洛甫念那个建议的时候是“稀里糊涂”地飞快念过去的,汉德逊没有能够完全听清,而且这位大使要一份原文也遭到了拒绝。据达勒鲁斯说,他当时曾对戈林说,这绝不是“对待像大不列颠这样一个帝国的大使”所应有的态度,他要求这位元帅准许他把16条建议的内容' 戈林手里正有一个副本' 用电话告诉英国大使馆。戈林略微踌躇了一下就同意了。

就这样,由于一个无名瑞典商人的劝说,在那位空军元帅的默许下,终于瞒过了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让英国方面知道了德国给波兰的“建议”。这位元帅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决不是不聪明的,也并非毫无经验,这时也许已经比元首和他那位善于奉承的外交部长先一步看出了,把这个秘密终于透露给英国人可能得到什么好处。

为了加倍可靠地使汉德逊知道这个建议的准确内容,戈林又于8 月31日星期四上午10点打发达勒鲁斯把一份16条建议的打字副本送到英国大使馆去。汉德逊仍在想办法说服波兰大使同德国人建立“所希望的接触”,上午8 点,他又一次催促利普斯基' 这回用的是电话' ,警告他如果波兰到了中午还不采取行动,战争就要爆发了。达勒鲁斯带着德国建议来到大使馆不久,汉德逊就打发他同福比斯一道到波兰大使馆去。利普斯基从来没有听说'585' 过有达勒鲁斯这样一个人,见到这个瑞典人时有点莫名其妙。利普斯基这时候就像柏林大多数重要的外交官一样紧张不堪,疲于奔命。因此当达勒鲁斯催他立刻到戈林那里去接受元首的建议时,他不耐烦了。他请那位瑞典人到隔壁屋里去向他的秘书口授那16条建议,然后抱怨福比斯不该到了这个时候还把一个“陌生人”扯到这么重大的问题中来。这位受到打扰的波兰大使一定为了汉德逊对他和他的政府施加压力,要他们立即以刚才偷偷地通过非正式途径送来的那份建议为基础进行谈判而感到很不高兴;但是这位英国大使又重复前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