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儿皇帝:阿斗回忆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傻儿皇帝:阿斗回忆录-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旌旗蔽野,戈戟如林,北伐大军铁甲银鞍,雄赳赳气昂昂,望北逶迤进发。

洛阳。金銮殿。

曹睿设朝,正与群臣议事,忽然殿门外传来一连串急报声,一名参将自汉白玉砌的台阶上飞速奔来,至殿中屈膝半跪,禀道:“启奏陛下,边庭三千里加急快报——诸葛亮统兵三十万,出屯汉中,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犯我国境。”

曹睿闻报大惊,问群臣道:“谁可为将,以退蜀兵?”一人应声而出道:“臣父死于汉中,切齿之恨,为尝得报。今蜀兵犯境,臣愿引本部军马及关西之兵,往破孔明。为国效力,为父报仇,臣万死无恨!”众视之,乃夏侯渊之子夏侯懋也。曹睿大悦,即拜夏侯懋为大都督,率关西诸路军马二十万,来敌蜀军。

曹睿理毕当日政事,正要宣布退朝,导演忽然大喊一声:“且慢,全体演员保持现有姿势不动,剧务赶快拿字幕板来。”剧务不解,慌忙取来一块字幕板,导演提起毛笔,在字幕板上写了“一个月后”四个大字。然后对着喇叭喊道:“好,大家可以动了。咱们接着拍下一场戏,时间是一个月后,场景仍然是在金銮殿,曹睿正与群臣议事。预备,开拍。”

制片人在一旁直翘大拇指,赞道:“您是我合作过的,最会为制片方节省资金的导演了。如此拍法,布景、演员、服装,均只需准备一次,就能连拍多场戏。妙,实在是妙!”

一个月后。

洛阳。金銮殿。

曹睿设朝,正与群臣议事,忽然殿门外传来一连串急报声,一名参将自汉白玉砌的台阶上飞速奔来,至殿中屈膝半跪,禀道:“启奏陛下,边庭三千里加急快报——夏侯懋都督全军覆没,西凉大将韩德父子五人,皆被赵云斩杀。诸葛亮连取安定、南安、天水三郡,收服姜维,占了冀城、上邽,如今尽提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已兵临渭水之西。”

曹睿闻报大惊,向群臣道:“未料夏侯懋竟如此无用。而今谁可为朕杀退蜀兵?”司徒王朗出班奏道:“大将军曹真武勇了得,所到必克,陛下何不拜为大都督,以退蜀兵?老臣虽驽钝,愿随曹将军出征。”曹睿从之,遂拜曹真为大都督,赐节钺;命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选拨东西二京军马二十万。曹真命宗弟曹遵为先锋,荡寇将军朱赞为副先锋,大展旌旗,再度出战。

曹睿理毕当日政事,正要宣布退朝,导演忽然又大喊一声:“且慢,全体演员保持现有姿势不动,剧务赶快拿字幕板来。”剧务笑道:“早知您要这么着了,字幕板已经备好啦!”导演赞道:“孺子可教也!”提起毛笔,在字幕板上又写了“一个月后”四个大字。然后对着喇叭喊道:“好,大家可以动了。咱们接着拍下一场戏,现在又过去了一个月,场景仍然是在金銮殿,曹睿正与群臣议事。预备,开拍。”

一个月后。

洛阳。金銮殿。

曹睿设朝,正与群臣议事,忽然殿门外传来一连串急报声,一名参将自汉白玉砌的台阶上飞速奔来,至殿中屈膝半跪,禀道:“启奏陛下,边庭三千里加急快报——我军出师不利,诸葛亮骂死王朗;副都督郭淮欲劫蜀寨,反被诸葛亮设伏大败;曹都督向西羌借兵,羌人凭恃勇力,只知蛮进,被诸葛亮趁雪袭破。羌军越吉元帅遭关兴斩杀,雅丹丞相被马岱活捉,曹都督也折了两个先锋,被困在渭水边,乞朝廷速拨援兵,赶去救援。”

曹睿闻报大惊,道:“未料诸葛亮竟如此厉害,连着两路大军都败得稀里哗啦。老王朗年已七十有余,涵养深厚,又精研过《论衡》,按理说不会那么容易失衡的。若说他战死、病死都不足为奇,竟会被孔明活活骂死?真是奇哉怪也。”

报信的参将回道:“此乃诸葛亮独创的心理战,以敌手的内心为战场,采用恐吓、威慑、欺骗、诱惑、诡诈、怀柔等各种心理战术,攻敌心、乱敌谋、泄敌气、夺敌志,剑出偏锋、防不胜防,实是极厉害的战法。”

曹睿哀道:“原来如此,看来那诸葛亮果然几近于妖,要赢他怕是难了。众位卿家,你们可有退敌之策?”太傅钟繇奏道:“陛下勿忧,臣以全家老小,保举一人,定然可退蜀兵。”曹睿急问:“何人?”钟繇道:“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也。数月前诸葛亮欲兴师犯境,唯惧司马仲达,故散布流言,使陛下疑而去之,方敢长驱大进。今若复用司马懿,则诸葛亮必退。”曹睿叹道:“此事朕亦甚悔。今日事急,唯有仲达可为朕解忧矣!传旨:司马懿官复原职,加为平西都督,起南阳诸路军马,赶赴阵前。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群臣振奋不已,山呼万岁。

曹睿理毕当日政事,正要宣布退朝,导演忽然又大喊一声:“且慢……”曹睿与群臣齐声道:“全体演员保持现有姿势不动,剧务赶快拿字幕板来。我们都知道了,哈哈。”导演会心一笑,提起毛笔,在字幕板上又写了“一个月后”四个大字。

一个月后。

导演兼编剧王新禧被读者投诉了……

投诉原因:本章中有三段文字连续三次一模一样,有故意重复字数,骗取稿酬之嫌。

相父自出师以来,累获全胜,心中甚喜,这日在祁山大寨中,会聚诸将议事。忽然细作来报:“司马懿已被曹睿重新起用,正会同张郃,一道出关,来拒王师。”相父大惊,以手拍额道:“吾之老对头来也。今司马懿出关,必先取街亭,断我军咽喉之路。谁敢领兵去守街亭?”

参军马谡翻出一本《史记》,慷慨激昂道:“书上说,‘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今日羽檄北来、健马长驱,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某愿往。”

相父对马谡极为器重,两人平日里高谈阔论,常常通宵达旦。此刻见他自告奋勇,相父欣慰道:“幼常素有谋略,往守街亭,吾当无忧。只是街亭乃咽喉之地,历代兵家所必争。若街亭要路失守,我军粮断绝,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因此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幼常定要小心谨慎,不容有失!”

马谡又翻出两本书,左手拿一本,乃《吴子兵法》;右手拿一本,乃《司马法》;两书俱是卷边破角,显然已被翻阅了无数次。他扬了扬手中的书,道:“某自幼勤读书,兵法烂熟,一街亭岂不能守?书上说,‘赏信刑察,发必得时。’某愿立下军令状,若街亭有失,当以头颅谢罪。”相父从之,马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相父接过看了,拨给他二万五千精兵,又命老成持重的王平与他同去固守望街亭。

街亭所处位置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南北山势险要,进能攻退可守。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道:“丞相真是多虑了,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道:“总是小心为妙。可命军士在此五路总口下寨,伐木为栅,以图久计。”马谡道:“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扭首见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广茂,兴奋道:“哇,好高的一座高山哦,真乃天赐之险也!传令上山屯定军。”

马谡带兵上得山来,俯视大地,自觉英雄盖世,众生渺小,不禁逸兴遄飞,放声高歌:“我——站在猎猎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他手舞足蹈,拿腔作势,正唱得起劲,忽然憋见王平愁眉苦脸,长吁短叹,顿觉扫兴,道:“王将军,你若有什么不满,请尽管直言。”

王平谏道:“参军屯兵山上,怕是不妥。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便有十万,不过偷过;今弃要路,驻军于山,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

马谡大笑,从军囊中摸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道:“你看,书上说‘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孙子和他的孙子孙膑,都是一代战神,他们教导的难道会错?待魏兵来时,我就照书上说的,居高临下,猛冲一阵,管教敌军片甲不回!”

王平又劝道:“吾观此山,并非天险,反是绝地。安营在此,若魏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马谡叱道:“汝真妇人之见也!书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魏兵绝我汲水之道,我军岂不死战求生?届时必以一当百,横扫千军!”王平道:“可是……”马谡打断他的话头,道:“书上还说,‘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吾熟习兵书韬略,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一再相阻?”王平叹道:“若参军定要在山上下寨,可分五千兵马与我,我自去山下立一小寨,为犄角之势。倘魏兵至,两边可以相应。”马谡瞪了他一眼,点头应允。

王平无可奈何,摇着头自领五千兵马下山。行至山脚,见到一只蚂蚁经过一堆狗屎旁,蚂蚁抬头望着狗屎,见狗屎高高耸立,云遮雾绕,蚂蚁登时肃然起敬,惊叹道:“哇,好高的一座高山哦!”绕着狗屎爬了一圈,禁不住也高歌一曲,唱道:“呀啦索,这就是青藏高原!”

王平大笑,心想马谡纸上谈兵,不知天外有天,岂不正和这只蚂蚁一般吗?

第二天早晨,司马懿大军赶到,离街亭五十里下寨。司马懿令次子司马昭前去探路,司马昭探了一遍,回报父亲:“街亭已有蜀军把守。”司马懿叹道:“诸葛亮真乃神人也,吾不如他!”司马昭笑道:“父亲大人不必气馁,诸葛亮打仗虽高明,用人却不高明。据孩儿看来,取街亭实是易如反掌。”司马懿问:“此话怎讲?”司马昭道:“您可知街亭是何将把守?乃马良之弟马谡也。他将人马尽皆屯于山上,当道并无寨栅,要破之极为容易。”司马懿抚掌大笑,道:“马谡徒有虚名,凡事只知‘书上说’,乃庸才耳!昔日刘备临终时,曾叮嘱孔明‘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孔明不听,今时用如此人物,焉能不误事!”当下召集魏营众将,分遣兵马,派张郃引一军去挡王平,派申耽、申仪阻断蜀军汲水道路,自率中军,漫山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