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时,在企图入侵中国的‘白江口海战’失败后,便立即选择了向中国称臣的道路。二战前后日本对美国的态度更是他们这种对大国的屈从态度的又一例证。2、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强者的赶超欲望。当发现自己不如人的地方,倭族往往会立即展开对领先者的学习。但是,倭族天生是未进化完全的民族。当其学到强者的精华之时,往往也是起忘恩负义行经的开始。3、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倭族是一个岛国民族,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在激发倭族的强烈学习欲的同时,也造就了倭族人极为团结的民族特征。4、……综上所述,从倭族的诸多民族特点出发。我个人建议,我军不应以从肉体消灭倭族为行动目标。因为那样做极有可能造成过多的不利影响。我个人拟订了一个方案,其基本思想如下:1,通过控制食物配给、教育改革等手段,逐步消灭倭族的凝聚力强的特点。同时,充分普及汉语教育,对其进行民族同化。使之在心理上彻底归顺我国。2,利用倭族在微电子等工业上世界领先的优势,积极发展我们自己的全新民族工业。同时,利用就业名额等手段进一步对倭族进行分化。使之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廉价劳动力……”
令羽的声音也停顿了下来,不意外的,室内又一次陷入了冷场。不过,这一次,还是胡松波打破了室内的寂静。“怎么样,现在有两套方案摆在了大家面前,大家一起来选择一下吧,是采纳‘奥斯维新’,还是令司令的方案。”“主席,我支持令羽将军。”一直没有发言外长史良节终于开口了,旗帜鲜明的站到了令羽一边。“主席,我也支持令羽。”卫敏和江泪,龙血也相继表达了相同的态度。“好,令副总长,你的这个计划叫什么名字?”胡松波笑问道。
“‘冰’主席,‘冰方案’。”令羽恭敬的回答道。
“‘冰方案’?”胡松波的目光移向卫敏身边的冰蓝。脸上露出了一丝颇为暧昧的微笑。“好,冰方案!我们就用它来了解中日之间的数百年恩怨吧!”
第一部 锋芒初露 第二章 三鹰初聚
2012年3月18夜中国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
“主席,您已经决定采纳令羽的方案了?”会议结束后被胡松波单独留下的米修维刚刚落座便直截了当的发问道。“先休息一下,喝杯茶。今天把你留下来,并不是要谈对日处理方案。”胡松波微笑着招呼道。“那您要谈……”“修维,最近工作感觉如何?”胡松波问道。“主席?”米修维愈发不明白胡松波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了。“说吗,感觉如何?”胡松波继续问道。“比以前顺利多了!现在军队里面的腐败分子几乎被清除干净了。新提拔上来的这些年轻人各个都是好样的。优秀的军人就是只有在战争中才能被发掘出来。”“就是说现在你手下的得力干将几乎全是年轻人了?”胡松波的脸上依然挂着一丝微笑,只是,这时的微笑和刚才相比明显显得有些勉强。“是,特别是令羽和震宇,还有凌波。他们三个,那可真是三只飞鹰!各个才华出众!要不是有他们三个一直帮我的忙,我的工作压力可是要比现在大的多了!”米修维的脸上浮现了一丝微笑,对于“军部三鹰”,他几乎是有一种父亲对儿子似的感情!“主席?你怎么了?”米修维终于发现了今天胡松波和往日比明显显得心事重重。“看看这个。”胡松波将一本有明显烧灼痕迹的小册子递给了米修维。“《铁血将校团组织原则》?”米修维好奇的翻开了书。
20分钟后同一地点
米修维的脸色和20分钟前相比明显变得苍白。眼中更是出现了极为罕见的紧张神色。“主席,你应该不是怀疑我就是这个什么‘铁血将校团’的首脑吧?”米修维的声音中出现了一丝颤抖,作为胡松波上任后几次清洗活动的亲身经历者。米修维对于胡松波对政治对手的冷酷无情是领教太多了!
“当然不是!修维,别人不了解你,我会不了解你吗?你是一个真正的党员,一个真正的军人!但绝对不是一个搞阴谋诡计的政治人物。”胡松波表情平静的说道。“那您把我单独留下是……”“因为我最信任的人中,真正了解军内情况的,只有你一个。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把这个‘胤祯’挖出来!”胡松波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是,主席。你请问,修维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米修维正色道。“很好,修维,你知道我是怎么得到这本书的吗?”“修维不知。”“这是中央军事警察局特情科在逮捕一名参加新宿屠杀事件的海军陆战队上校的时候意外发现的,那名上校在小册子被发现后竟然开枪拒捕!打死了4名特工!不过,就在他开始焚烧小册子的时候,被别的特工击毙了,你我也才有机会知道军内竟然有这么一个组织!”话说道这里,胡松波不由得悠悠一叹。“修维,你一向不喜欢军人干政,也从不参与政治。就因为这样,我才把那项在军内网罗优秀青年军官的重任交给你,你也一直做得很不错。只是,这些年轻人的思想,你还是了解得太少了!”胡松波语气中流露出来的责怪让米修维低下了头。“修维,你说说,这个‘胤祯’可能会有什么特征?”“是,主席,修维觉得,这个‘胤祯’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应该是新提拔的青年将领中的一个。因为从这本小册子俩看,‘铁血将校团’的成员应该是以青年将校军官为主。作为组织核心,‘胤祯’不可能脱离青年将校这个圈子。
2,绝对是个战功卓著而又相当有威望的人物。否则,也不可能得到这么多青年军官的用户和效忠。
3,应该是一个极有心机和野心。而又相当懂得韬晦之道的人物。
以上这三个条件,能同时具备的,在军内不超过10人。”米修维肯定道。“不,不是不超过10人,是不超过3人!”胡松波的双眼中闪亮着肯定道。“主席,难道你是说……”“没错,军内的青年军官组织,是我让你组建的。本意是希望能借此发掘出一批真正的军事上的青年才俊。能加入其中的当然各个都是人才。但懂得因利乘变,又有胆色,有能力在你我的眼皮底下借你我之手来发展势力,将你我创建这个组织演变成‘铁血将校团’这样的激进组织,又能达到这么大的规模。有这种能力的人,放眼全军,也只有‘军部三了!”。“是的,应该是,也只可能是他们三个!”米修维的声音低的几近于呢喃。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学生,竟然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怕出现的激进组织的组织者和领袖!这样的经历,相信每个人都不希望拥有。“修维,你觉得,‘胤祯’最有可能是他们三个中的哪一个?”胡松波继续问道。“会是哪一个?”米修维抬起了发已花白的头颅,“军部三鹰”的崛起过程又一次的在他的脑中回放起来……
2004年7月24日中国安徽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级预备军官团训练基地
“砰砰砰”连续的手枪射击声在射击练习室内回响。这是刚刚加入军旅2年的这些预备军官们每天的必修课——每日下午20分钟的实弹射击练习。
“不错啊,阿羽,95环,今天的射击,你又是第一了。”邢瑞微笑着对面前的清秀青年说道。“还行吧,你的成绩如何?”“74环,倒霉,差一环就不用加练了!”邢瑞英俊的脸上浮现了一丝懊恼。第一中级预备军官学校的校长米修维大校对学员的严苛程度是全军知名的,在射击训练上的表现就是只要有学员的成绩低于75环,就必须加练20分钟。其他各门课程的要求与射击大同小异。苦不堪言的学员们为此专门遍了一个顺口溜:“预备学员真不苦,只是天天吃黄土,成绩红灯漫天飞,真想回家卖红薯!”米修维对学员要求之严,从中可见一斑。“你还不错,74环,我可惨了,只有71环!这下子又要去扫厕所了!”站在令羽身边的宣华抱怨道。和大多数同学不同,对于严苛的训练,令羽到是并不感到有多少反感,甚至还有几分喜欢。至于那位因为酷爱喝大米稀饭被许多学员在背后称为“天杀的大米稀饭”的校长,由于其能力和人品俱佳,他到颇有几分好感。不知是不是因为性格太过有棱有角的原因,米修维的仕途相当的不顺利,47岁的他在1981年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参加过中越边境的“两山轮战”,后又由贵州省委书记胡松波保举进入国防大学深造。有着如此辉煌经历的他虽然理论与实绩俱佳,又是军内少有的有过实战经历的军官。但由于对军队内部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在任某师副师长时得罪了那名相当有背景的师长,险些被勒令退役。要不是现任国家主席的胡松波及时施以援手,现在米修维可能真的在家里天天喝稀饭糊口了!虽然留在了军队中,但米修维也失去了继续在野战部队任职的机会。被发配到这个小小的预备军官学校担任了校长。
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虽然屡遭挫折,但米修维刚正不阿的性格并未因此而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中级预备军官学校“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地位反而让他有了一个大展拳脚的舞台。由于没有太多“领导关心”,米修维得以放手大干,他凭借自己在军内的关系为学校争得了更多的经费,又招揽了一批和自己经历相似有才华的军官来军校担任教官。再加上他一贯的从严治军的作风,第一预备军官学校学院的成绩大大提高,在去年令羽和宣华等人领军的指挥小组更是破天荒的在全军主要军校的模拟对抗中战胜了有15年不败战绩的国防大学学员队。引起了全军极大震动!作为学校最出色的学员之一的令羽,也因此受益非浅。
同日夜第一预备军官学校校长办公室
米修维独自一人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白天与胡松波的密谈此刻又在耳边回想。“要大力提拔我?要我做好进入军方高层的准备。”作为一名曾志存高远的中年军官,米修维从不否认自己曾经有过一生献身军旅的打算,但是,军中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