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的宽阔“尸体桥”上,被射杀的军士尸体也进一步堆积。通途渐现,有更多的叛军军士通过这些慢慢加高的“桥”往对岸冲去,倒下的军士也进一步增多,桥体进一步加高加宽。
站在城头上看去,只见禁沟已经成了被许多道桥坝拦截的河流,截成一段段的“水库”,因为尸体堆积够宽,堆的又很密集,禁沟内的水流又是在慢慢加大,冲击力不强,很难冲掉这些尸体堆积的“桥体”,有几处地方的尸体已经堆的与禁沟东侧差不多高度了。
禁沟西沿是比东侧要高一截,大概一到两米的高度,被截断的水流无法及时从尸体间隙流走,越积越高,最终漫过禁沟东侧,漫向叛军集结的禁沟东侧平缓地带。漫出来的水流流速并不急,甚至没对禁沟东沿的叛军造成多大的麻烦,只是让他们往禁沟西沿冲击的速度慢了一点。
越堆越高的“尸体桥”让许多段禁沟变成了通途,通过这些尸体墙的叛军军士越来越多,他们可以不费太多力气就攀上禁沟西沿,积聚在城墙下面,通过架起的云梯开始登城。
云梯架起被城头上的唐军推倒,箭矢和滚石檑木更加密集地往城下飞来,数不清的叛军军士在冲过禁沟,抵达潼关城墙下面时,被城头上飞下来的这些武器夺去了性命。但有大半的军士幸运地避免了身死,许多人甚至连负伤都没有,新的云梯再架起来,被推倒的云梯也重新扶起来,再架到城墙上。
看着越来越多的云梯架起来,数不清的叛军军士通过云梯手脚麻利地往上攀爬,庞忠心急如焚,一个劲地喝令军士拼命杀敌。
“杀!杀光所有叛军,决不让他们登上城头!”挥刀砍杀了一名刚刚在城头上冒出头的叛军军士后,庞忠看到了另外地方又有叛军军士冒出头上,马上大声地喝令军士勇敢杀敌。
在庞忠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下,那些弃了弓箭的唐军军士,无不挥舞着战刀勇敢杀敌,在与弓箭手的相互配合下,很快他们防守的这个方向登城的叛军都被砍了下去。
但田良丘指挥的南门东侧城墙却开始现象危机了,数量更多的叛军军士在这个方向冒头,有一些军士直接跳到了城头上,与守城的唐军厮杀在了一起。田良丘指挥的人马都是从灵宝逃回来的残兵败将,也没参加过昨天的伏击战及汉潼关城的血战。这些残兵败将在战事顺利的时候,军士士气保持的尚可,没有慌乱,就如刚才利用轮番的箭矢射击,组织挺有序,给予叛军非常大的杀伤。
但灵宝惨败才过去几天,阴影不可能马上就消除,面对叛军大量涌上城头来的时候,他们心里被压下去的那点恐惧马上就起来了,随着叛军越来越多地冒头,一些心生恐惧的军士犹豫着不敢上前厮杀,少数几个胆小的竟然扔下战刀,抱头往城内逃跑。
胆怯是可以传染的,那些惨败后阴影没消除的军士看到同伴逃跑,再看到越来越多的叛军从城下往上攀爬,许多人开始退缩了,“咣当”作响的武器扔地方声音接二连三地听到。
“啊!”一声凄厉的惨叫声从下城的阶梯方向传来。
率先逃跑的一名军士,被站在城侧指挥作战的田良丘斩杀了。
砍下那名逃兵头颅的田良丘,将血淋淋的头拎在手中,对城头上的军士怒吼:“要是有怯战不前,临阵逃跑者,杀无赦!”
率先逃跑的军士被当众斩杀,那些心生犹豫的军士被吓住了,看到田良丘身边那些准备执行战场纪律的军士,想逃的人马上止了步子,几名扔下武器想溜之大吉的人也悄悄地将武器重新拣了起来,并在主官的喝令下,再次加入杀敌的阵营中。
类似的情况在王思礼指挥的人马阵列中也出现了,有胆小的军士看到城下越来越多的叛军,生出了畏惧之意,虽然有主官的喝令及阻拦,还是被吓的扔下武器想逃跑,数名率先逃跑的军士被斩杀后,浮动的军心暂时稳定了下来。
城门楼上指挥南门方向全局战事的哥舒翰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他也心急如焚。
他身边还有五百人的预备队,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将这五百名骁勇善战的军士投入救急的时候。
哥舒翰焦急地抬头看天,希望这场雷暴雨能早点停歇。
风停雨住了,城头上有十二连城军士手中的弓箭又可以发挥最大威力了,形势就会得到改善。
不过雨好像并没有停止的迹象,在小了一会后,又开始下大,比刚才还要大,被大风吹散的雾气进一步漫延开来,很快禁沟内的情况又不可见,但叛军的攻势越来越猛了。
“将南门方向的情况传报杨元帅,并打探东门方向的情况!”哥舒翰心里虽然在叹气。
-------------
杨晞接到哥舒翰的报告后大吃一惊,马上做出了新的决定!
东门方向因为可以攻击的断面小,两侧有山崖隔断,风雨的影响相对比南门方向小,箭矢的杀伤力也没太多下降,被尸体和伤者阻塞了道路的叛军也没太多机会加强攻势,杨晞不担心东门方向出现危机,但他想不到南门方向会这么快出现危急情况。
杨晞知道必须要马上增援南门了,他也马上将李承光和高适唤到身边。
“李将军,高将军,东门的防守交给你们两位,南门危急,本帅率一部人马,增援南门去了!”杨晞拍拍李承光和高适的肩膀,感慨地说道:“禁沟天险已经不在,南门极易被叛军攻占,本帅只能亲自率家将及预备队去增援了!”
“是,元帅!只要末将在,决不会上叛军踏上城头半步!”李承光和高适几乎异口同声地应答。
第七十二章 援军被阻
更新时间201421 19:27:33 字数:2448
长安城,兴庆宫。
正与韦见素一道与皇帝李隆基密议重要事的杨国忠听到由远而近传来的阵阵惊雷,不由的转头朝窗外看去。却见窗外已经没了太阳,有点阴暗,风很大,宫内花园中的花木随着乱吹的大风四下摆舞。
李隆基止住了话,心里有点不好感觉起来的他示意一边不语的高力士搀着他走到窗户边。
受阴暗天气影响,与李隆基一样心里有点莫名不舒服感觉起来的杨国忠及韦见素跟着皇帝一道起了身,走到窗户边。
“天要下大雨了!”李隆基看着窗外那阴暗的天,天上随大风不停翻滚的乌云,不无感慨地说了一句,“不知道潼关有没有下雨!”
“雨应该是从东面下过来的!”杨国忠看着阴云密布的东南方向,跟着喃喃地说道,“潼关应该在下雨了,可能下的很大!”
“潼关一定在下雨了!”李隆基跟着杨国忠感慨了一句,“要是潼关下雨,这仗不好打了!”
看着越来越暗的天,杨国忠想了一下,转头看着脸色有点阴沉的李隆基道:“陛下,臣觉得潼关下雨是好事!要是下了大雨,叛军的进攻肯定延后,冒雨攻城是大忌,这对我潼关守军挺有利,真是天助我也,希望这场雨下的越久越好,最好下到明天去!”
李隆基略略转头,看了两眼自信满满的杨国忠,欲言又止。
站在一边的韦见素,看到皇帝这副神态,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觉得要是潼关也下大雨,这不一定是好事!我潼关守军的利器是弓箭,大雨天弓箭威力是完全不能发挥的!”
“韦相公为何如此说?”杨国忠有点被惊住了,直愣愣地看着韦见素。
李隆基背着手转过身,看着杨国忠道:“国忠,韦爱卿说的应该没错,要是潼关下了大雨,很可能会对战事的进展造成麻烦,朕可是亲自领过兵,知道风雨天打仗的辛苦,箭矢的威力大降,这对潼关防守非常不利,要是现在叛军正在攻城,那守城的官军一定会很吃力的,毕竟叛军人数太多了!”
见皇帝认同了他的说法,韦见素马上说道:“陛下,臣还觉得,大雨会对我后续援军的行进造成很大的麻烦,军士冒着风雨行进,速度肯定不会很快,要是雨下的很长,定会使得援军抵达的时间延迟,要是叛军趁大雨持续进攻,对我潼关守军很不利的!”
韦见素的后面这几句话触动了杨国忠心里那根弦,让他马上担心起来,当下也马上对李隆基作礼请奏道:“陛下,臣希望陛下再传令陈大将军,还有窦华、张渐,让他们不能因雨耽误了行程,一定要冒雨急进,以尽快抵达潼关,免得潼关有失!”
“唔!说的有理!”李隆基马上点点头,转身对跟在身后的高力士说道:“力士,马上传朕旨意,要陈玄礼、窦华、张渐加快行进速度,无论多大风雨也不停停歇,窦华和张渐部一定要在天黑前抵达潼关,不得有误,不然严惩不怠!”
“是,陛下!”高力士应了声,作了一礼后,就转身离去,将李隆基的旨意传达下去,并严令以最快速度送到陈玄礼、窦华、张渐手上。
“喀嚓……”一声巨大的响声中,一道明亮的闪电将阴暗的天劈成了两半,将殿内的三人都吓了一跳,杨国忠和韦见素赶紧过去将李隆基扶住。
“陛下,马上要下大雨了,你进内休息一下吧!”杨国忠轻声说道。
“唔,到里面去吧!”李隆基点点头,示意杨国忠和韦见素扶他进去。
扶着李隆基进殿去的杨国忠小声地说道:“陛下,只要陈玄礼的人马能尽快赶到潼关,那叛军再有几十万人马也不要担心了!后面的三万人马也快组建完了,臣已经严令下去,让他们在天黑之前出发,争取后天晚上能抵达潼关!”
“希望潼关无忧!”李隆基轻轻地叹了口气,也不再说话。
又一道闪电急速劈下,惊天动地的雷声随之而来,“嗒嗒……”连续的响声在院子里响起来,那是粗大的雨滴落地而起的声音。
随着雷电越来越密集,天上的乌云翻腾的也越来越厉害,终于在风止住之时,倾盆大雨从天而落!
-----------
这场大雨是从潼关方向,也就是东面开始下的,雨带从潼关往长安方向移动,范围很大,在潼关已经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长安才开始下。
正快速往潼关方向行进的援军,也被雨淋在了路上。心急如焚的窦华和张渐部并没因大雨停歇,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