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第4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他也到了极限,不得不考虑回归了。岳飞在太行山短暂停留后,向开封方面撤退。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回归过程,让人无法猜度他遭遇过什么。

如果没再征战,那么说明他行动机变神速,让金军无法堵截;如果与金军狭路相逢,那么岳飞的回归之路将是加倍艰辛壮丽的。

以这样的伤疲之旅,他得再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进开封见宗泽。

岳飞终于进入开封城中,宗泽收留了他,没计较他之前违抗军令的事,他有自己的部下,有一定的权职。不过他的噩运还没完,不久之后他居然被绑上了刑场。

连载(1887)

岳飞要被杀头了,各种史书都没记载他犯了什么事,不过从他的早期经历来说,他想犯事实在是太方便了。他的性格太倔犟,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刚烈,不如说是暴烈更恰当一些。

要命的是他有足够强大的勇力来宣泄怒火,再稍晚些,他曾经在酒桌上与一个上级军官言语不和。岳飞暴怒,一拳把该上司当场打昏。

这不是偶然的,岳飞与其他的中兴将领们相比,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像刘光世是军队里长大的衙内,张俊、韩世忠、吴氏兄弟从小参军,习惯了接受军法约束,哪怕遇到了再大的委屈,如韩世忠被抢了活捉方腊的泼天大功,也只是躲进角落里生闷气。

换了岳飞呢?

以岳飞发现王彦作战不勇敢,严格地说,只是不如他勇敢之后,就能拒绝节制独领一军出走,信不信他能一枪就捅死了敢抢他功劳的辛兴宗?

早期的岳飞有种种缺陷,都是他半路出家,没经过军队专项训练就走上战场造成的。这非常危险,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岳飞只会是一朵瞬间绽放的昙花,哪怕极致炫烂,也会黯然收场。他之所以能创造出后面的传奇,成为中华民族首屈一指的军人,是因为他能改正错误。

岳飞天性嗜酒,可后来滴酒不粘;岳飞不受节制,军纪涣散,可后来的岳家军是宋史300多年里军纪最严明的军队。

这是多么惊人的对比。

而这一切,都要先从刑场上活着离开才行。关键时刻宗泽到了,他看见岳飞相貌威重身材魁伟,觉得这样一个壮士不去上战场反而要死在自家刑场上,实在是太可惜了。正好当时有一支数千人的金军进攻汜水,宗泽调500名骑兵拨给岳飞,命他戴罪立功。

500对数千……“女真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让人怎么去想呢,是岳飞的生还机率很渺茫吗?

答案是岳飞已经是杀女真人的熟练工人了,他带着500名骑兵把几千个金兵打散,带着金军主将的人头回来缴令。

连载(1888)

宗泽大喜,他手下有百万重兵,有不怕死的勇将,比如大将张捴,在滑州之战中以寡敌众,死战殉国。可像岳飞这样以寡敌众还能让金国人死的,就不多见了。他马上给岳飞升官,同时加大考察力度,不久之后,他找来了岳飞,拿出了一本书。

下面的对话是一个经典。

宗泽说,岳飞,你的智勇才艺,可以媲美古代的良将。但是你喜好野战,这不是万全之策。现在你只是个偏裨将领,这样做还没什么。可以后你当了统兵大将时,这样怎么能行?这本《阵图》你要仔细研究,以后你会用到。

《阵图》,指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在幽州城下大腿中箭之后,用来遥控指挥军队,折磨潘美等第一批宋朝大将的东西。岁久年深,当折磨变成习惯,当习惯变成传统之后,这种东西深深地印刻在了宋朝将官的脑子里。宗泽作为一个文官,观察事物是很敏锐的,他看出了岳飞软肋是什么,没有科班经历吗?那么请看宋朝高级将官们的职业行为手册。

由此可见宗泽对岳飞的一片苦心,他要把岳飞培养成一个高级将领,经宋朝留下抗金财产。但是岳飞仔细翻阅阵图之后,回答了他几个字。

——“阵而后战,兵之常法,运用之妙,存于一心。”

这个“心”是什么,用宋朝官方的语言来解答最合适,很多年以后,宋孝宗追复岳飞官衔的制词中提到,“……飞智略不专于古法,沉雄殆得于天资。”

天资,他的一切都是天赋的,所谓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他只需要在战争中不断地挖掘自己,不必向任何人学习。

只是在这时,他没有机会,也很可能没有能力独当一面。他是宗泽手上的一柄利器,斩金断铁杀伐过人,但在宋金对抗的全局上,他没有多大的作用。

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之前的上司,那位似乎不够勇敢的王彦。

连载(1889)

王彦能有巨大的成就,起因还真就是因为不那么勇敢。事情要从岳飞在新乡县之战离开他之后说起,那时王彦的处境非常恶劣。

本来有7000余人,岳飞带走几百,伤了点元气,动摇了些军心。寨外有数万金军合围,王彦决定立即突围。溃围之战是惨烈的,等他冲出重围召集残部时,发现只有700多人了。

近10部的减员。

到这一地步,王彦的斗志更加旺盛,他没有趁机北渡黄河,回归开封周边,而是带着队伍悄悄到了共城县(今河南辉县)的西山里。他在那里建立营寨,派出心腹人去联络两河地区内的民兵武装,决心把抗金部队扩大,在北岸与金军周旋到底。

这时的王彦,与东晋时的祖逖是多么的相像。同样是带着千余人的队伍,同样是向北方抗击入侵的胡族,同样是宁可战死也绝不重涉江海回归。

区别只是王彦渡黄河,祖逖过长江。

在西山的营寨里,王彦处境非常凶险。金军开出重金悬赏他的人头,为了安全,他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换好几个地方。

这样做,明显是防备着自己的弟兄。可以想象,他的700名士兵目睹这些,心里会怎样不是滋味。怎么的,防贼吗?!

这真的会凉了众兄弟的心。

与之相对比的是岳飞在侯兆川之战到向王彦求粮其间的一件事,那时他夜屯石门山下,周边的金军比王彦面对的多,身边的弟兄却比王彦的少,当天夜里有消息说金军趁夜袭击,他的部队全部惊起。只有岳飞躺在地上睡大觉,一动不动。

军心于是安定。

以此对照,王彦的处境很不妙。但是他的命好,某一天早上他醒来,很可能浑身酸疼头晕恍惚,该死,不知又换了几个地方,以至于他看见身边的几个亲信时,会不相信他的眼睛。

连载(1890)

亲信们的脸上多了8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是刺上去的,相当于黥面。谁都知道,黥面是用在囚徒和军人身上的侮辱行为,为的是防止他们逃跑。

这时王彦的部下们看他日防夜防提心吊胆,为了让他安心才主动自发刺上的。他们用这个方式告诉王彦,绝不叛离,生死与共。

从这时起,人们称他们为“八字军”。

王彦深受感动,他放开怀抱,更加真诚地对待部属,并以此推广向两河地区的民间豪杰。他的部队迅速地扩张了,有19个首领来投奔他,兵力达到了10万以上,几百里之内金鼓相闻,都听从他的号令。随之而来的是战斗力,金军派人攻击王彦的营垒,居然命令不动,那人怕得哭了,说王都统的寨子根本啃不动。

这是宋金开战以来从没有过的事。

明打不行,金军偷袭王彦的粮道。结果被王彦反偷袭,死了很多人。王彦在黄河北岸站稳了脚跟,到这时,他决定起重兵北伐,收复从前的国界。为此他给宗泽写了封信,希望宗泽配合他。

形势突然大好,这等于是替宗泽搭了一条通往黄河北岸的大桥。按宗泽原来的设想,这本应是在完善开封周边,逐步扩张之后的阶段。

可王彦给了他惊喜,让计划提前了很多倍。那么借势反攻吗……宗泽冷静了下来,他想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想北伐,想复国,以什么名义?现在开封城还是宋朝的国都,他来治理,头衔都是“留守”,意思是暂时替赵构看家护院而已。这在特殊时期里勉强说得过去,但是北伐复国这样的事,居然由两个臣子私自就决定了,是不是太越权、太放肆了呢?

宗泽是一位儒臣,他心里脉络分明,做什么都坚守着最本真的为臣之道。于是他给王彦回了一封信,要王彦来开封城详谈。

在谈话之前,要王彦尽最大程度加强开封周边的防守体系,比如把八字军带到黄河南岸来,沿岸布防,形成第一道屏障。

这样做,才能让赵构相信开封城的安全,才能让这位皇帝敢于回来主持北伐大计。

连载(1891)

王彦完全同意宗泽的计划,他率领八字军渡黄河回归南岸,一路上金军派重兵尾随他,却一直不敢攻击。这支军队从敌占区回归,开封周边立即士气大振。

王彦把军队全交给宗泽,宗泽给了他一个新任务。

王彦文武全才,从军之前是名满河朔的名士,宗泽要他去见赵构,以自己的声望、经历,向皇帝汇报两河、开封等地的形势,把赵构劝回来。

这个任务太重要了,只有完成这一步,才能进行后面的行动。王彦没有耽搁,带着少量亲兵上路了,这时他心里装满了北伐大计,和这一年多以来的艰苦抗战,他的热血沸腾,他要唤醒那些冷血怯懦的宰执们的斗志,国家兴亡,在此一举。

他带着这种心态见到了黄潜善、汪伯彦……这简直是冰山和火焰的碰撞,王彦的一腔热血淋到黄、汪两人的头上,浇出来两朵痛苦抓狂的蘑菇云,这两个宰执都快气疯了,为什么总有人来打扰他们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呢?

这个王彦说什么两河人民水深火热,翘首盼望王师收复失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要知道金国人是多么的守信用啊,自从离开开封之后,一直老老实实地呆在黄河北岸,这样不好吗?为什么就一定要去找死找麻烦呢?为什么?!

当天话不投机,双方都咬牙切齿。结局是很不幸的,王彦得罪了这两个人,他没法再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很快圣旨下达,传来两个命令。

1,王彦不必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