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第5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载(2061)

信是吕祉写给临安都督府的,看内容已经很难确定是两地之间的第几封,上面清楚明白地写着淮西军已经不可救药,吕祉只是在想方设法地拖时间,建议国家迅速行动,派专人“往分其兵”。

郦琼等人像掉进了冰窖里,全身都凉了。

这是比收编更狠的招数。

收编是保持完整的编制,原队伍将官士兵不变,只是换个大领导而已。这在军队里是最重要的一环,毕竟上了战场是要互相依托性命的,多少年混在一起的老弟兄才管用。

才能一如既往地干些喜欢干的事;

可“往分其兵”就不同了,这是把建制打散,兵将都分到其它部队里,等于是之前的番号不见了,所有一切都作废。

这等于要郦琼等人的命!

郦琼等人震惊、怀疑,派人去临安打探消息,结果半路上就回来了。分兵的人已经走在路上,张俊、杨沂中、刘锜等三人分割淮西,很快就要过江了。

绝望了……这三个人是临安方面能拿出来的最强军人了,哪一个到了都不是郦琼等人能对抗的。还用怀疑吗,事情是真的,吕祉这个阴险腌臜的贼,要不是他故作镇静表演过头了,整个淮西军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郦琼等人多年官匪一家亲,事到临头从来没有服从领导这一说,什么是领导,只是带头做事第一个分赃的人而已,比如从前的刘光世。

这时他们带人冲进吕祉的大帐里,一顿指责咒骂嘲讽,之后全军开拔,向江边运动。吕祉懵了,他知道什么是哗变,可亲身实践是另一回,一直走到快出淮南西路了,他才惊醒过来这是要去哪儿。

过长江、投伪齐,这是在叛变!

勇气回归到他心里,吕祉跳下马斥责郦琼激励全军,要大家分清楚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叛贼,去投奔刘豫,是做叛贼手下的叛贼,会骂名千载,后悔无及……郦琼一刀就砍了他。

原南宋行营左护军近4万士兵、挟裹6万多家眷、百姓投靠伪齐,史称“淮西之变”。事发时是公元1137年,宋绍兴七年的八月八日。

连载(2062)

消息传进临安,南宋举国震惊。五大军区之一突然间全空了,竟然全军叛变,这是宋朝从所未有的事,哪怕遍查中国历史,也找不出几回。

赵构急火攻心,懊悔无及,这是他的家底,是他安身立命的东西,他容易吗,当年急慌慌逃到江南,被女真人万里追杀,几乎葬身大海里,都是因为没有兵。这些年节衣缩食住小房,忍辱负重装孙子才攒出几支军队,居然一下子丢了五分之一。

考虑到是投敌叛变,里外叠加损失是翻倍计算的,这无论如何没法接受。

赵构用最快的迅速派人传令岳飞,要他给郦琼写信。只要肯回头,一切就当没发生过,回国之后升官、奖钱,要什么给什么。

算他有自知之明,岳飞这时的面子是谁都要给的。郦琼在叛逃的路上不仅看了信,还写了封回信。信里他把南宋君臣上下均匀地鄙视了一遍,说他和刘豫情投意合,非常有缘,岳哥,你就别拦着了,给兄弟点祝福。

岳飞恨不得亲手砍了他,淮西哗变不仅是南宋丢了4万多军队那么简单,五大军区之一空了,全盘形势瞬间改变,南宋再没有进攻的资本,岳飞想北伐,只能再等机会。而机会……等到军队再次强大,所谓的条件成熟,那会是哪一年的事呢?

岳飞苦闷,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为什么会败坏到这一步?!这个疑问让南宋举国沸腾,每个人都怒不可遏,答案是清晰的,所有的错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张浚!

这个不知所谓的人,被猪油蒙了心,本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之前为了拿下左护军,是皇帝亲自出面,再以最强将军亲身莅临,去压伏那帮兵痞。可张浚居然只是派去了一个几年如一日不断重复理想的书生……两者对比,傻子也能知道会出事!

张浚白痴到了何等程度,真是个谜~~

南宋基层人民的评价就不去说,引用一段当时御史台长官的弹劾词吧,个人认为真是说得既到位,又淋漓尽致、解恨。

——“……张浚轻而无谋,愚而自用。德不足以服人,而惟恃其权;诚不足以用众,而专任其数。若喜而怒,若怒而喜,虽本无疑贰者,皆使有疑贰之心。予而复夺,夺而复予,虽本无怨望者,皆使有急望之意。无事则张威恃势,使上下有睽隔之情;有急则甘言美辞,使将士有轻侮之志。”

以上,真是张浚的写真集。

连载(2063)

关于张浚的处分决定很快就下来了。赵构亲自下令,解除张浚一切职务,降为散官,流放岭南。从力度上讲,这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罚了。

心比天高的“第一人”阁下,万丈高楼一脚踏空,掉到了泥坑里。并且他在赵构的心里深深地烙上了一个印迹。

——永不复用!

富平决战、淮西兵变,这两件事哪个都是足以决定国家命运的悲剧,居然连续发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这除了说明这个人本身太操蛋之外,用这个人的领导们是怎么回事?

赵构恨不得举起墙撞自己的脑袋,为啥自己就发了昏,看不清这个绝世蠢货呢?!恨归恨,临行前赵构还是把张浚单独召进了皇宫,最后咨询了一下行政问题。

张浚,你看谁来接替你的位置好呢?

赵构真的成熟了,他能忍住出离的怒火,理智地做每一件事。张浚虽然好坏人不分,但只要有能力,他就能认出来。

张浚不说话。

赵构继续问,秦桧如何?

张浚差点气哭了,这个阴柔诡诈背后捅刀的东西!他悲愤地说,之前不了解,现在共事了一段,才知道这人真是太黑了(近与共事,始知其暗)。

……赵构若有所思,点了点头,那就选赵鼎吧,他还算有经验。张浚同意。赵构于是给了他最后一个任务,由他执笔,去都堂写赵鼎的拜相制。

当天深夜,张浚在都堂端坐,一笔一划地写着关于赵鼎的赞美诗。拜相制嘛,一定要花团锦簇歌功颂德,要不是帝国最有才有德的人,怎么能当上帝国首相呢?这样写着,张浚的心像刀割着一样疼。他明白,这是赵构给他的惩罚之一。

你不是要官吗,就由你亲手写着别人上位的诏书,以最近的距离看别人得到你失去的!

不过在这种销魂时刻,张浚的心态还是很平稳嘀,因为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人。这人睁着一双诚挚的、无邪的大眼睛,非常崇敬地望着张浚,嘴里不断吐出轻柔和缓语气恭顺的话语,仿佛面对的还是帝国最高行政长官。

秦桧。

连载(2064)

秦桧的消息是灵敏的,心思更加曲折。他猜到了赵构一定会咨询张浚由谁来继任帝国首相,那么回忆一下,这段时间里谁对张浚最好呢?

无非是他秦会之。

由此,他一夜没回家,下班之后就等在了都堂里,决定整夜陪着张浚,让老首长感受最后的一点同志温暖,从而确立自己的首相位置。

奈何他之前阴了张浚一道,让“第一人”及时醒悟了些什么。哪怕是仍然认不清他的本来面目,至少出于报复,张浚很乐意看着他坐在那儿不断YY,幻想着首相位置倒计时。他简直等不及天亮时看到拜相制上写着赵鼎名字时,秦桧的脸色了~~~

哈哈哈,真好玩。

可悲的张浚,这是他做的另一件更悲摧的事。他真的把秦桧得罪了,他只是个蠢人,而秦桧是个小人。蠢人得罪小人时,怎一个倒霉了得!

赵鼎回归了,他上任之后搞了一系列的动作,充分证明了干部们还是很有必要偶尔下放一两次的,那非常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准。

他先是力排众议,一定要保下来张浚。按他的话来说,处理张浚的最好办法是保留相位,留在身边,随时参与国家大事。

赵构调整了好半天情绪,才感慨地说了一句。赵爱卿,你在外地学有所成,知道逆向思维了?张浚有罪不罚,能对天下乎?

赵鼎不以为然,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挽回淮西兵变的损失,确认责任人。

赵构,很好,已远蹿张浚,这就是责任。

赵鼎,“浚已落职。”

赵构大怒,张浚误国误君,撤职就可以抵罪了吗?!

赵鼎微笑,一脸的仁者形象。张浚的老母年岁已高,他又有勤王大功,陛下您忍心让他们母子不相见吗?

赵构脸色铁青,勤王有功,朕已赏给他相位了,足以抵过。功是功,过是过,两不相掩。

连载(2065)

话说到了这份儿上,于情于理赵鼎都该闭嘴了,可偏偏没有,赵鼎的理论才刚刚开始。他提醒赵构要注意军方动态。

赵构的耳朵立即竖了起来,你什么意思?

赵鼎说,淮西之变的根本性错误在于军方,是军队骄横过分的表现。从朝廷典章上看,无论君上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军队都必须百分之百无条件地遵从,这是根本大法,没错吧?

赵构内牛满面,严重认可。

赵鼎,可淮西兵只为了个人待遇、职务调动之类的小事就造反了,这是朝廷的错,还是他们的错?

赵构内牛满身,他们的错!

赵鼎,对嘀。所以这股歪风邪气绝对不能助长,毛病都是惯出来的,这时全国的军队都在看着朝廷,朝廷绝不能示弱,不然以后都会蹬鼻子上脸。

赵构无语哽咽,朕的爱卿!

所以,目前不能严惩张浚……赵鼎如是说。

这样啊,赵构不由得点头,首相真是有水平,说得好!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张浚不必去岭南了,改成“责授左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贬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居住。

至此淮西之变的处理决定结束,总结一下,是张浚因为对军队的控制不利导致国家损失五分之一的兵力,但为了能继续有效地控制军队,所以基本上不处罚他……也就是说,不管文人怎样操了蛋,都得由武将们去买单!

这叫什么事。

当天赵构、赵鼎聊得非常对胃,赵构趁热进一步关怀了一下赵鼎的工作,他授予了赵鼎组阁的专断权。也就是说,新的一届宰执人选名单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