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第5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举一个例子。

有官员向赵眘提义增加言官数量,赵眘一听脱口而出,说了句心里话。最近出厂的士大夫太傲慢、太自倨了,达到了目空一切的程度,想挑出合适上岗的很不容易啊。

那官儿立即拉下了脸,对新皇帝开始教育。直言上谏是士大夫的合法权利,你必须接受,而且是从心里往外很高兴很享受地接受。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富强。

赵眘沉默。

该官儿下朝。

这事被胡铨听着了。胡铨是这批殉道士里的名人,这时也是言官的精神领袖。他正愁队伍不够壮大,一听赵眘居然反对,这还了得?!

胡铨立即进宫质问皇帝,你刚才是这么说的吗?真的是这么说的吗?为什么要这么说!

赵眘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实在是集阴暗丑陋于一身,被劣质猪油蒙了心。于是连连道歉,说自己的本意不是那样的,毕竟绝大部分的言官还是好的嘛。我只是希望,大家以后说事时要就事论事,别太随意发挥……请你们不要误会啊。

皇帝把话说到了这份儿上,胡铨那颗因为长期饱受折磨变得过分敏感严厉的心灵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当天他满意地走了。

第二天,另一个愤怒的言官杀到。这位很严肃地要求皇帝解释一下之前的言论到底是啥意思。赵眘非常好脾气地复述了一遍,并着重申明,他不是厌恶言官犯颜直谏,你看,爱卿,你不就是正在这么做吗,朕很高兴。朕只是说,要言之有物,不要乱发脾气。

多有礼貌的皇帝!

哪知道言官更加愤怒了。

该官员认为皇帝简直屡教不改,避重言轻。什么叫言之有物,什么叫正确错误,言官的天职是只说话不回答,只挑错不改正,只做事不负责任!如果计较言官的谏言是否合理,视合理者为尽职,不合理就是高傲自大,那和拒谏没有分别。

有点强词夺理吧。

赵眘的反应是站了起来,很严肃地表示敬意。以上这件事并不是证明赵眘有受虐狂倾向,或者说被赵构长期压制,有被压制的爱好。他非常正常且理智,知道哪怕这些言官的态度有问题,观点不正确,可目前的南宋帝国需要的就是这种人。

南宋的官场烂透了,经济也快崩溃了,贪官与污吏横行,百姓被压榨到了几乎每年都有起义造反的程度了。这样下去国家都会从内部灭亡,还谈什么收复故土,杀回北方去?

所以赵眘在忍,哪怕并不认可,也要支持这些人做下去,帮他把国家清扫干净,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国力,好支撑他梦想中的北伐。

北伐需要军队,军队更是极需改革的地方。完颜亮南侵是给南宋敲响的灭亡警钟,挺过去之后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东西都浮出了水面。

有绝望的,比如高级将领们。以前线最高指挥官叶义问为例,这人昏庸到有人向他报告:“金军近日以添生兵。”

他疑惑地问,生兵是什么兵,难道还有熟兵?白痴都知道,生兵是生力军!至于无耻就更加精彩了,他把部队丢在前线,自己一个人逃回大后方了。而在一切都结束后,还能洋洋得意地回临安城上班,并且什么处罚都没有。

这是什么样的军队,什么样的世界啊。

赵眘把叶义问撤职查办,发配到饶州(今江西波阳)编管。这看起来很解气,却于大局无关紧要,试问全国军队都是问题,处理个把指挥官能代表什么?

问题似春天的花园,色彩缤纷种类多样,数不胜数,有着各方面的想不到。看成色,南宋军队的起点本来极高,在岳飞、韩世忠时代,已经横扫江北,习惯性地击溃东亚最强的金军。这个标杆高到让人骄傲。可随之迅速没落。

秦桧、赵构有计划有组织地摧残他们,到完颜亮南侵时,谁都承认南宋死定了,可虞允文只是在采石矶前线拍了拍一个大兵的肩膀,居然战争就打赢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赵眘相信,这是薪尽火传。

哪怕燃料都烧净了,可火种仍然在。于是他决定尽一切可能迅速地把散落在军队各处的火种们都摧发出来,点燃整个南宋军界。

这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可也是最缓慢的。刚刚过去的战争表明,真正能迅速见效带来惊喜的,还是民兵。

像魏胜,300余民兵渡淮,连战连捷创造奇迹;像耿京,星火燎原,仅仅一个多月就聚众数十万以上。这是南宋官方绝对做不到的。

尤其是,这两个现象一点都不偶然,在过去的20年里,屡屡发生下面的一幕。战争中正规军衣甲鲜明武器齐全站在后面,前方是打着赤膊拿着简陋刀枪的民兵。民兵们血肉横飞卖相惨烈,正规军仔细观察小心判断。

占优了吗,快成功了吗?好,冲过去,抢!

劣势了吗,快失败了吗?好,马上退,撤!

战后,以胜利为例,正规军得到一切好处,而民兵们,连政策当初信誓旦旦答应的免租税不徭役之类都得不到。

这何其中卑劣,何其丑陋,何其可怜……赵眘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他只需要极少的代价,就可以得到大批现成的,比正规军强得多的军队。

只需要他对人民稍微善待一些。

军队有了,装备要跟上。说装备,南宋军队的装备像春天里的花园啊,色彩缤纷种类多样,数不胜数,有着各方面的想不到。账单上写的每一项都会让皇帝抓狂。

汉人的军队例来都由国家来武装,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战马刀枪弓箭盔甲,甚至粮食全都自备。这是数字恐怖的支出,单说盔甲,这一项就足够让人崩溃了。

宋制标准铠甲披户护臂要504片甲叶,每叶重2钱6分;甲身用330叶,每叶重4钱7分;战裙用679叶,叶重4钱2分;头铠主体重2斤12两,头铠护甲用310叶,叶重2。钱5分;全身共用甲叶1825片,另有串线重5斤12两5钱1分。

这是多么精细的工艺,之后的制作基数是30万套以上……这还只是盔甲一项而已,配上刀枪,尤其是弓箭,得是什么数字呢?

都有记载。

一把战刀是3300钱;一把手弓2700钱;一支手箭74钱;一支弩箭65钱;一只战鼓6500钱;一副军帐69800钱;一副铠甲40100钱;一副挡胸17300钱。

这些的基数要远远大于30万,以弓为例,通常是赶制100万张。

要让万病丛生,刚刚死里逃生的帝国迅速运转起来,服从刚基登的儿皇帝支持北伐,这个命题不大好做。为了成功,赵眘决定从各方面着手。

先竖立偶像。

当年绍兴北伐时的名将只剩下了吴璘与张浚。吴璘……先算了吧,那么只有张浚,立即荣耀他。张浚被请入临安,除枢密使外,还加封江淮东西两路宣抚使,统领两淮前线诸路军马。这满足了张浚的平生愿望,他当年不惜搞出淮西军变来,都要夺得的全面指挥权终于到手了。

赵眘还破格加封张浚为少傅,进封魏国公。

这相当于提前给出死后追封了。宋朝有制度,除皇室成员外,外姓大臣只有位列使相以上,才能进封国公,且只能以小国、次国、大国的顺序次递进封。张浚在绍兴时期解职削爵前是右相、和国公,属最初一级的小国,而魏国公是顶级的大国爵。

未有尺寸之功,先官升两级。

这还不够,对张浚的支持必须得体现在政策上。作为新上任的儿皇帝,赵眘非常清楚这个国家是谁的,于是他去找爹。

赵构。

构现在每天在望仙桥优悠岁月,已经修炼到了八爪大章鱼的境界。他坐在屋子里逍遥,触角牢牢地吸附在帝国的每个角落里,时刻监管全局。

眘得不到他的支持,一切名不正言不顺,并且不孝顺。话说每个月总有几天,眘要去看他爹,最近他去时总会情绪激昂,神情奋锐,对爹讲帝国最新的可喜变化。而爹的反应是淡淡的,仿佛不关心,仿佛很放权,仿佛退居二线。

眘不甘心,终于某天下定了决心跟爹讲,俺要北伐!俺是说最近、立即北伐!却不料爹突然间勃然作色,清晰地对他讲——“大哥,待老夫百年后汝再行此事。”

除非我死了,不然你别想挑事,搞什么北伐!

当天赵眘神情恍惚地出了德寿宫,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北伐是不讨喜的,做下去很可能会导致皇位不稳,至少也会被人骂不孝顺……可是不做呢?之前35年间凝结了宋朝皇室数不清的屈辱,甚至是开汉文明有史以来最大的屈辱,任何一个稍有血性的人都无法忍受,何况是他赵眘!

赵眘有着巨大的荣誉感,这种感觉很可能来自他的血统,那源自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骄傲的血脉。但也很可能是他天生的独有个性,两宋18位皇帝里,唯他骄傲到了敏感的地步。

为了尊严,他能去做任何事。

这时他思前想后,决定不顾一切推行北伐,而这就得更加强硬地支持张浚。从这时起,赵眘坚定地站在了张浚的身后,他先是写了一篇《圣主得贤臣颂》送给张浚,给张浚定性。接着在皇宫深处的内祠中立下了张浚的生辰牌位,每次宣诏张浚议事前,先要到祠堂里恭敬参拜一番,才会召张浚入宫。

这叫“示以不敢面诘”。

这是恒古未有之礼遇。

传到了外界,说什么的都有。有赞叹赵眘不愧厚德载物如大地,于国难当头时,能比当年周文王礼遇姜子牙做得更到位。很显然,宋朝必将因此中兴;有的摇头哀叹,这都是什么事啊,张浚何许人,有过啥建树,难道是富平之败、淮西军变吗?

凭这些都能成中兴之贤臣,受不世之礼遇……这皇帝傻到底了。

传到了赵构的耳朵里,当爹的心里一哆嗦,这是真要重用张浚啊,为了他自己最后这段生命的舒服着想,是必须得做点什么了。

先是制造舆论,平缓矛盾。赵构很清醒政治斗争有时像儿女们的婚事,父母越是反对,越是压迫,越能逼着俩孩子走到了一起。如果和缓些,还有可能让双方互相看到各自的缺点,从而散了。

赵构决定不逼着张浚。

他找来张浚的儿子张栻,动情地追忆了和张浚几十年间结下的“深厚”友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