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堂春-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想想,与她相处的那些年,我也有过错。因为她们是孤儿寡母,我总是对她们存着一份同情,总觉得念柔什么都比不得我,在言行上恐怕总有伤她的地方——同情何尝不是一把伤人的钝刀子。”太子妃叹了口气,“可是,念柔在得知身世之后,从未试图解释开脱过只言片语,她只是报复荣国公,膈应太子。要到她走了之后,我才愿意承认,她,是我同父异母的妹妹。”

    人死大过天。先走一步的人,得了长久的解脱、平宁,留下的人却是不同,会因此反思、追忆。人在时所有的恩怨纠葛,都可以迅速看淡,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自省。

    炤宁握了握太子妃的手,给予无声的安慰。

    “她若是在世,我也不会善待,这是绝对的,一定会亲手处置了她。人一走,便忍不住胡思乱想伤春悲秋的,也只有跟你说说。”太子妃笑了笑,“说出来能好过一些。还有,我将所知诸事告诉了两位兄长。我二哥恨荣国公恨得不行,但是,我大哥不同。他离开之前看着我,那眼神像是在看着仇人,问我,为何不早些全盘告知,为何要置人于死地。也是情理之中吧,他本该成为下一代荣国公,眼下却是前路莫测。”

    “那就比较麻烦了。”炤宁蹙了蹙眉。佟煜和太子妃一样,也是被长辈的荒唐连累之人,兴许会有一段日子抬不起头来,但他作为兄长,若是不遗余力地报复太子妃……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

    “所以,我就想,顺其自然便是了。太子要废掉我,我就去观音庵与母亲作伴,若是他不这么做,我就还在东宫混吃等死——前半生被生父害了,后半生还要被兄长踩踏么?”太子妃笑了笑,“任凭别人在心里如何嗤笑,谁还能在我面前提及不成?听不到看不到的事,便是不曾发生的事。”

    “怎么样都好,只要你考虑清楚。”炤宁道,“我便是能力有限,总会尽一份力。”

    “考虑清楚了。”太子妃道,“这个位置由我来坐,总比别人要好一些——佟氏一族失去了荣国公这个主心骨,做落水狗的日子还长着;而别家比之日后的佟氏,势力自然要显赫许多。凭什么瞧着太子的运道往好处走?最重要的是,我要耐心等等,想看看念柔要给我一份怎样的惊喜。”她拍拍炤宁的手,“我就是这样打算的,没得改。这些日子都在斟酌,已是深思熟虑。”

    “好。”炤宁看出她心意已决,那么自己这边,便可以做两手安排。说到底,只看大局的话,无论太子妃是去是留,对于燕王府、江府来说,有着不相伯仲的益处。既然如此,便是换了师庭逸、韩越霖或是大老爷,在这时候都会愿意尊重太子妃的意愿。

    **

    宫中。

    皇帝歪在临窗的大炕上看书。

    太子在一旁侍奉茶点。

    好半晌,皇帝才说话:“荣国公的事,你事先可知情?”

    太子恭声回道:“流言四起的时候,儿臣设法查过,只是不得章法,得知的是些细枝末节,难辨真假。若是早就知情,定会让荣国公自动辞官,免得连皇室的颜面一并辱没。”

    “眼下你作何打算?”皇帝瞥了他一眼,“想要如何发落他?”

    “这等有辱斯文品行败坏之人,处死也不为过,只是——”太子沉吟道,“佟家到底是皇祖母的母族,荣国公多年来在政务上并无大的过失,也算是尽心竭力地效忠朝廷。依儿臣之见,褫夺爵位、逐出京城便可。”

    皇帝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对佟家倒是情深意重。”陆家整件事的经过,在皇帝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不得不让他得出这个结论。

    太子满面羞愧,低头不语。

    皇帝继续问道:“荣国公的子女呢?”

    “荣国公行径荒唐之时,他们年幼无知,眼下——依儿臣看,不该迁怒。况且,荣国公一事事关皇祖母的颜面,绝对不能声张,若是惩戒过重,反倒叫世人生出诸多不该有的揣测。”

    “这还用你说?”皇帝慢慢地坐起身来,抬手揉着肩头,“我一直让韩越霖、何寅守口如瓶,不得向外宣扬这件荒唐至极的事。韩越霖我信得过,至于何寅,那是你的事。”

    “是,儿臣明白,已经反复叮嘱过他。”

    皇帝沉了片刻,“太子妃……还留不留?”

    太子身形微微一震,随即跪倒在地,“儿臣与太子妃情分深厚,绝不会在这关头舍弃她。况且,此事她从头至尾都被蒙在鼓里,若被牵连,实在是无辜……”

    “好了。”皇帝摆一摆手,“起来吧。你也不小了,很多事我不便与你明说,但你心里应该有数。重情重义是应当的,这种事我不会强行干涉,但是,凡事也都要分个轻重缓急。”

    “是。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太子站起身来,见皇帝微微蹙着眉,问道:“父皇是不是肩背疼痛?让儿臣帮您推拿一番可好?”

    “哦?你会么?”

    太子一笑,“元皇后在世的时候,也常常肩背疼痛,儿臣那时翻看过一些医书,摸着了一些门道。”说着话走上前去,“至今还记得,只是时隔多年,手法难免生疏,父皇别怪罪才好。”

    皇帝一笑,转过身形,让长子帮自己缓解不适,心绪颇为复杂。

    去年很多的事,让他对这个儿子失望至极,连话都懒得多说一句。可是在此刻,他想到了已经辞世的太后、陆皇后,想到了她们在世时对他的疼爱不舍、他对她们的孝心。

    陆家、炤宁等等是非,让皇帝觉得长子心思阴狠,委实叫人心惊。可是面对佟家的事,太子却是只顾着情分。

    这便是人与人之间有无缘分才分出的亲疏了。

    但是这情形还是叫皇帝满意的。他最不愿意见到的,便是太子只有冷酷阴狠的一面,对任何人都无一丝情分。没有人情的储君,要不得。

    这尘世最难做的,便是九重宫阙中的父子。

    有些事,不是他愿意便能略过不提的。假如自己入土为安之后,长子仍旧忌惮一母同胞的兄弟,朝堂少不得要陷入动荡不安,经历一番腥风血雨。

    这就是儿子多的坏处。假如只有一个嫡子,犯了怎样的错,他都要选择包容甚至包庇。可惜,膝下两个嫡子,并且从感情上来说,他是偏疼并且更认可小儿子的。

    许久了,废太子的念头时时在脑海闪现。问题是就算下定决心,他都没个像样的理由——难道还能家丑外扬不成?

    完全是骑虎难下的局面。

    今日的事情,让皇帝不自主地往好处去想,日后悉心教导太子,多在他身上花些功夫,潜移默化几年,他总能晓得轻重,不会再绕着弯子算计手足。

    只望苍天垂怜,多给他一些时间,让他能够在离开的时候,放心、安然。

    **

    晚间,太子回到东宫,命人将何从云唤到书房,见了人单刀直入:“是你要何大人在这时候打压荣国公的。”

    何从云见他虽是疑问的话,却用肯定的语气说出来,分明是已经确定,当即点头承认:“正是。”

    不是他说的么?要她对付太子妃。身在东宫,尊卑有别,她难道还能像寻常小妾一样动辄给正妻添堵么?要她出手,她就要把事情做绝,让太子妃失去依仗,失去现有的地位。

    她承认,她有野心,两次吃瘪的经历更让她下定决心走至更高的地位。做何侧妃,遇到何事都是底气不足,若是做了太子妃,江炤宁还敢开罪她么?

    太子凝了她一眼,缓缓笑开来,“不要说我会力保太子妃,便是保不住她,你,一辈子也不会成为正妃。”他警告她,“我不会要一个与我同床异梦的女子做东宫的主人。不该有的妄念,你给我收起来。不然的话,当心我先处置了你。”

    他就是不讲理了。关乎太子妃的事,他自己都要承认,不能用常理来权衡。但是对于她的警告,一字一句都是发自肺腑。女子在他面前,行事要有个度——虽然那个尺度他也不清楚,但是毋庸置疑,引起他反感的行径便是做得不足或是做过了。他不能允许。

    何从云对上他视线,定定地看住他的眼睛,良久,微微一笑,“妾身谨记殿下教诲。”原来,他已察觉自己心有所属,而今只是还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吧?话说明白了也好,这样一来,她再不需费心力去应付他,都轻松。

    失望么?

    走出书房的时候,她问自己。

    自然是失望的。

    刚生出了期许的火苗,便被他一盆冷水浇熄,如何不失落、失望。

    原本想着,自己还有时间,等到解决了江炤宁,让韩越霖饱尝痛苦的滋味之后,便能将旧情放下,到时再哄得太子垂青、宠爱便可。

    只是没想到,太子是情场老手,一早看出端倪,并且嫌弃她。现在想想,他种种行径,可不就是嫌弃她么?

    幸好,她能维持现状,并没失去更多。而且,日后太子妃因着荣国公的事情,行事说话总要少几分底气,那么这东宫真正当家做主的,便是她与林千惠。

    林千惠若是再敢不知轻重地顶撞她,她让娘家惩戒林家便可,到时候林千惠还是要对她毕恭毕敬。

    这样算这笔账的话,总算是有所得。

    那边的太子正在吩咐高文照:“把我的意思告诉太子妃,让她安心度日。”顿了顿,又加一句,“告诉她,我仍如以往,不会去打扰她。提点东宫各处,任何人不准轻慢于她。哪个坏了规矩,廷杖发落。”

    高文照称是而去。

    太子有些疲惫,转到软榻上歇息。

    到底,这女子是他不能放弃的,到底,便是她一丝旧情也不念,他还是要将她绑在自己身边,直到——他对她的感情、记忆完全泯灭那一日。

    她或许会因此感激,或许会因此更为憎恶。

    随她去。

    他管不了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