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清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清当军阀-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容易,虽然制酒的设备也不是问题,可是洒业没有底蕴文化可是不成的。
而且还需要大量的粮食,新村今年的粮食还没有从地里产出呢,相当一部分要靠萧远从现代购买并运送,可是力气活,用来造酒,太奢侈了些。

第2卷 第294节:售枪 (2)

“无妨,雪盐也是好东西,我们郑家却也不是不讲理!”郑三笑着说道,一副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模样。萧远摇了摇头,“盐也没有多少了,大部分都被商队带走了,新的盐还没有生产出来!”
“如此说来,萧老大不想付款了?”郑三转着手上的瓷茶杯笑眯眯的说道,可是这眼神却有些冷了。
“不不,做生意嘛,总是要有来有往才是,若是我今日扣了郑家的货,还有谁敢与我们做生意,我倒是有其它的东西向郑家推销,若是郑三哥有兴趣的话,切随我来!”萧远说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郑三哈哈大笑,长身而起,怒海波涛,生里来死里去,还怕得什么。
萧远带着郑三一路到了位于郊外的靶场,其实这里就是挨着山坡,并不适合耕种,贫瘠的土地用来做靶场却也适合不过,远处的山坡上已经被火炮的实验炸得露出了青色的裸石,不远处还有立着一些人形的靶子,靶子上都穿上的铁甲,那些铁甲还是从那些满清骑兵的身上扒下来,相当多的都是完好的。
靶子立到百米开外,做出骑兵的模样,郑三只是看着,却不做声。
萧远的枪法并不怎么样,没敢现眼,是楚雄,亲自走了出来,身后的第一大队的精锐一小队,充当此次的警卫部队,将一支长枪递到了他的手上,萧远负责解说。
“这是我们军用的制式步枪,我们叫做98步枪,是经过我们九十八次失败才研究出来的火枪,至于效果,自己看吧。”萧远说道,并且很是无耻的直接把名字都给盗用了,不过就是去掉了前面的K字而已,而其无论是模样还是性能,都与原版的K98相差无几,只是一些细节处不如原版做得好。
楚雄也不出声,当着郑三的面,一拉枪栓,顶上一发子弹,举枪,瞄准,射击,啪的脆响声当中,远处的铁甲靶子发出一声脆响,郑三的眼力很好,可以隐隐的看到那些靶子上迸起一些碎屑来,却没有倒下。
楚雄再拉栓,抛出弹壳顶上新弹,再次开枪,连续五枪身击完毕,两名士兵扛着靶子跑了过来,铁甲之上,正面是五个小洞,背面,却是五个拳大的洞,将98步枪的威力尽显无疑。
“这是威力最大的一种步枪了,我们还有一种小口径的轻型步枪,一样可以在一百米,也就是三四十丈的距离保持威力!”萧远说着,而楚雄也过了一支民用步枪,拉开枪栓,放进一颗比小指头还小的子弹,然后闭锁枪膛,啪的一枪,声音要小上很多,拉开枪栓,已经经过一次改进的民用步枪使用了连动式的退壳勾,不用再手动去勾子弹了,但是打起来仍然需要打一发装一发才行。

第2卷 第295节:售枪 (3)

用民用步枪打了五发子弹,楚雄又取过一支手枪来,只是这种自制的手枪个头颇大,也更加的沉重,一次装弹十发,打一发就要拉一下枪栓退壳顶子弹,然后才能打一次。
手枪的射程更近一些,但是射速却比步枪要快得多,痛快的将枪里的十发子弹都打完,三支枪一起放到了郑三的面前。
郑三的眼睛都红了,他也是火器方面的行家,大明做战,火器已经应用到了极致,火统火炮更是成建制的装备,只不过这个时代的火枪使用起来仍然很麻烦,不如弓箭来得痛快,同时满清骁勇、流民四起、倭寇犯边也占了很大一方面的因素,所以才会连连战败。

第2卷 第296节:并行 (1)

“这火枪,价值几何?”郑三瞪着眼睛问道。“本来这枪是不外销的,但是我们现在手头实在是紧,也只有这个才能拿出手了,一千条98步枪,一千条单打一,一百支手枪,顶多我再赠送你两门钢炮!”萧远说着一摆手,第一小队的士兵推出了带轮子的钢炮。
钢炮口径一百毫米,外径却达到了一百五十毫米,当着郑三的面,把药包还有开花弹往炮筒里一塞,后面插上小竹筒,一点,轰的一声,炮弹飞了出去,远远的山坡处爆开,爆起滚滚的烟尘来,可比红夷大炮的黑火药炮弹的威力大得多了。
一名士兵拿起一根手指粗的铁棍,插进了后面的螺栓当中,当场快速的扭开,这种螺纹都是大扣螺纹,只要几下就可以扭开,然后用一根裹着湿布的木棍捅进去来回擦上几下,完成了内膛的清洁,再扭上螺栓,操做完毕。
“不必每次都清理炮膛,一般打过十发以后清理就可以了。”萧远说道,这年头的火炮根本就不怎么考虑精准,再精准,一滑膛炮能精准到哪去。
郑三眨巴的眼睛,琢磨着,越是琢磨就越是吃惊,若是真的按这种炮的打法,每分钟绝对可以打上三炮到五炮之多,在速度上可是占了大便宜了。
“好,成交,但是炮弹却要多送些!”
“那当然,我总不能送你哑炮就是了!”萧远哈哈的笑道,当场敲定,两千条长枪,一百支短枪,每枪配五十发子弹,两门钢炮再加上一百发炮弹和配套的药包,算是完成了这次生意。
枪送出去倒没什么,可是这十万发子弹可是让萧远心疼直流血,那可是新村近一个月的产量呐。
萧远没打算带郑三四处参观,郑三也不好提什么,又呆了两天,便匆匆的坐船离去。
其实萧远卖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新村要走发展道路,要想变得强大起来,在陆路不通的情况下,海路上只靠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帮且,特别是各大海商,两千多支枪只是一个饵子,把郑家的力量引来,让郑家的船队充当自己的后勤大队,往来运送更多的物资。
只是他们谁也不知道这种合作能维持多久,或许等到新村的海上力量强大起来以后,就是双方决裂的时刻了,毕竟在海上,只能有一个霸主。
新村的自制海船也终于排上了日程,由于现在新村的电力全靠萧远弄来的那些柴油发电机来供应,不可能大规模的供电,所以电焊之类的是不可能,还要靠木制的巨舰来实行。

第2卷 第297节:并行 (2)

各种吊装用具轮翻上阵,船坞中已经铺好的龙骨,各种材料正是源源不断的送来,各种镌口都在一一制做当中,电灯使得船坞中二十四小时保持通亮,使得新村可以日夜不停的赶工,而不用担心使用火把等照明产生火灾隐患,其工程进度何止是一日千里。由于是改装船的第一次建造,所以速度慢了一点,当梅泉从沿海地带搜集了大量的原材料还有为数不少的工匠,精壮人口,甚至还有数量更多的女人返回新村的时候,第一艘二十丈,也就是足足六十米长的巨大破浪海船已经开始立桅杆了。
所有进入新村的人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男女隔离,在港口建起了一个流水线式的清洁房,哪怕是冬天也烧得热乎,人排着队往里走,扒光了衣服,站到那个传送带上,由牛马带动,均速前进,温水自头上喷洒下来,几个人轮翻上阵,手上拿的是长杆的软毛刷,由于人数太多,也不可能做得精细,就像是给牲口洗澡似的,全身上下一通刷。
再洒上除虫的药粉,可是萧远自己的化工厂自行生产的,毒性虽然大了一些,甚至会烧得人体剥落一层细皮,但是只要不长用的话,伤害并不很大。
当人从这头滑到那头的时候,已经清洁得差不多了,由于洗的人多,也没有毛巾之类,直接就是用牛鼓动风扇,后膛是一个长条形的加热空膛,带动的热风直接吹干。
吴有名现在可忙了起来,几乎成了职业剃头匠,不过现在也不要什么技术,直接就用剪子将长头发剪成短头发,每人再发一身农民工式的老式迷彩服,无论男女都一样,区别就是女人不剪发罢了。
从这头进去的是脏得要命的人,从那头出来的时候,一个个干干净净,一下子就让人的眼前一亮。
清洗完毕,每人先发两个馒头一碗汤,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召集,一家人齐全的,分一套房子,自已去整理,东西不多,但是用来住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单身的男人则进行登记,直接扔进民兵当中去,女的则进入另一个流程,先进医院去放脚,养好伤以后,再进入培训流程,然后进入工厂成为纺织女工,当然,单身者是没有独立的房产,只有集体宿合,房屋较少,好处就是一应俱全,吃饭有食堂,睡觉有小屋,洗澡有浴池,什么时候成亲了,才可以再领到一套房子单独过日子。
由于这些进来的都是招集来的贫苦中人,没有太大的主见,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倒也变得有条有理。

第2卷 第298节:并行 (3)

新村现在并不具有吸引读书人的地方,这年头读书图什么?还不是图个功名,图个富贵,满清有了自己的科举制度,大明仍然有这个制度,大明在汉人心中还是正统,甚至在满清统治区,还有不少人赶到江南去科考,而在大明的统治区,也有不少人为名为利,到满清的统治去考试做官,哪怕磕头称奴。
新村现在不过就是人口还不过万的一个新兴的小镇,根本就不足以让读书人到这里来做学问或是做官,战乱虽频发,但是无论是满清也好,大明也罢,为了收买天下人心,对读书人,还是相当宽容的。
对于萧远来说,读书人不来也罢,到了明末明期,大明的读书人都有种莫名的自大与骄傲,变得更加的死板起来,除非是王守仁,张居正之流才是真正的大才,只是这样的人才,百年不出一个,萧远也没指望自己能得到一个张居正来辅佐。

第2卷 第299节:现状 (1)

新村走的路注定就是一条以工商发展,以农业固本的路,读书人的用途并不是很大,而其余的这些人材,自己都可以培养。就算是重新培养人材,萧远也不怕,他有最大的金手指,可以从现代调取师资力量进行培养,现在最早的一批学识者,学会了识字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