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丐女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丐女小地主-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吴小桐和老苍头顶着双溪镇的大户,有吴大江三家奴仆,还有十来名长工,这些人年节都是有份例的,都是些过年用到的东西,米面肉油之类。老苍头是不管这些的,霍嬷嬷让吴小桐发,也是给她机会收拢人心之意。
  吴小桐没做过地主,却做过员工,公司里每年发年终奖,可都是大老板亲自发的。她懂。
  点头应下这件事,霍嬷嬷又跟吴小桐商量了几件事,吴小桐的头发也梳顺了,被霍嬷嬷三两下子,就利落地在头顶绾了个发髻,然后戴了一支竹根妙趣横生簪子,又戴了一顶兔皮出风毛的皮兜帽,也就完成了。穿了棉衣短袍,吴小桐一边围着围巾,一边往外就走。
  “嬷嬷,我去门口看看去,回来再吃饭,你让他们先吃吧!”
  看过流民的状况,吴小桐跟同行的徐褚程充略一商议,又转回来召了镇子上几个有主见的人,比如刘胖子,比如跟刘胖子一起回来的明柱,商议过后,众人一致赞同放这些流民进来。大年下的,若是在门外冻死几个,看着不落忍,也着实晦气。
  通过了,吴小桐当即让人开门,将门外的流民放了进来,却都约束在村子东头几间空置的房屋里。
  然后,组织了吴大壮家的和吴江家的带了两名妇人过去帮着打扫、安置,了解了情况之后,知道是十八个人,三户人家,外带一个孤老一个孤儿,其中一个孩子发着高烧,被安排着隔离开来,老苍头开了药着人送过去。三户人家分了三间屋子住下,孤老和孤儿则暂时住在一处。
  然后,根据人口,每人送了十斤米过去。并跟那些人说了,这些米够他们过年的。过了年,天气也就转暖了,届时他们是去是留都自愿。去也就罢了,若是想留下,到时候自然有安置的办法。
  谁知道,这一批流民竟是开始。
  二十九下午,寨门外又来了几名流民,吴小桐仍旧让人放进来安置了;二十九晚上,三十一早……流民竟是越来越多,双溪镇安置了四五批之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了异样。
  大年三十,除夕夜,徐褚未能在家吃完过年饭,就带着小满匆匆离开了。
  这样大批的流民出现,带过来的消息都是打战了。至于哪一方打哪一方,谁胜谁负,却没有人说得清。徐褚必须去打探一下战况,万一有什么异动,镇子上的人也能及时应对。
  除夕过得有些心不在焉的,大年初一仍旧如约而至。
  吃过饺子,人们就被吴小桐再次召集在一起,商议流民的安置事宜。
  经过一番询问协商,众人都同意吴小桐的安排。将收留的流民中年满十五岁,不到五十岁的青壮男人统一收编,打散安排到巡守的队伍中去。当然,这些人参加巡守是有报酬的,每人发一身棉衣外,还每人每天发一斤米的口粮。
  这条件一说下,流民们都积极响应。当然,也有两个不想参加的,立刻就被程充带着人客客气气地请了出去。
  他们收留救人是一片善心,却也绝对不会允许一点儿危险因素存在。
  初二,霍氏和刘婶子一起去寻流民中的那些妇人,针线好的,厨艺好的,能出力的……分别安排活计,同样,也跟男人们巡逻一样有报酬。
  这样一系列处置之后,大多数流民都有了生活来源,不说安居乐业,至少不会挨饿了。
  另外一些孤儿孤老,吴小桐也跟镇上的人商议过了。
  孤老不多,只有两位,年纪也不大,一名五十一,一名五十二,都是朴实的庄稼老汉。吴小桐就将打扫牛圈猪圈的活儿交给了他们。
  孤儿有四个,两个七八岁,两个十岁出头,都是男孩。吴小桐就叫他们过来询问,若是愿意卖身,就留在吴家。若是不愿意卖身,也可以签长工契,留在吴家做工,也能挣口饭吃。
  跟孩子们说了,吴小桐并没有催促他们立刻表态,而是叫了小臭儿和拴住来,领着四个人去看了水生,水生冬日只需打扫几个院子的卫生,再帮着吴大壮铡草喂牛就好。穿的都是半新的棉衣棉裤棉鞋,脸色也红润健康,一看就是吃饱穿暖的。
  四个孩子都没有去看长工们,回来就答应了,签了卖身契约。吴小桐跟他们说明白了,县上买一个半大孩子不过二两银子,这二两银子她替他们存着,暂时不给他们,什么时候,他们娶亲了,或者有什么事情要花钱来,再来她这里领。
  小臭儿在旁边帮腔:“你们就放心吧,说给你们存着就是存着,少不了你们的。”
  然后,四个孩子就被小臭儿和拴住领下去,去东院让徐寡妇烧水,给他们洗一洗换身干净衣裳去。
  这四个孩子洗干净了换了衣裳回来,虽然仍旧面黄肌瘦的,一脸菜色,但洗干净了,收拾利落了,看着都精神了好多。其实,几个孩子长的都不难看,其中一个叫春江的还挺秀气。
  为了好记,吴小桐就依次给他们改了名儿,春江、夏溪、秋水、冬湖。正好年龄依次从大到小,顺口又好记了。
  四个孩子收拾干净利落了,就安排到了老苍头和程充徐褚住的小院子里。原来小院子的厢房做伙房的,锅灶早已经拆了,这会儿略一打扫,放进两张竹床进去,就成了几个孩子的房间。
  吃午饭的时候,吴小桐绕过去看了一眼,屋子很小很局促,门窗也都旧了,窗户糊了一下,门上却有一道缝儿,估计晚上会透风。屋子里就摆着三张并排在一起的竹床,再无他物,春江几个孩子坐在床上,摸着厚实软乎的被褥,却都是一脸毫不掩饰的喜气。
  门半掩着,吴小桐就在门外站了站,也没出声惊动几个孩子,就默默地离开了。其实,他们所求真的不多,吃饱穿暖有个遮风避雨之所,就好。
  过完年,天就一日日暖和起来。
  天气不至于太冷,双溪镇也就不再接收流民。那些流民见不得进门,也不多停留,就又一路往南去了。
  吴小桐看着不时经过的流民,衣衫褴褛、神情绝望,她就有开门将这些人都收容下来的冲动。但理智还在,她的能力有限,双溪镇的容纳能力也有限。过年短短几日,双溪镇已经收容了七十八名流民,再多了,不说其他隐患,就是粮食也不够了。
  双溪镇本来也就仅剩一百零五口人,还有老有少。流民们太多,很可能导致局面难以控制……
  但有时候,事情却常常事与愿违,怕什么来什么。
  初六这一天,徐褚传了消息回来。
  庐州城南腊月二十九日,齐军率先清理对峙范围内的村庄镇子,清出隔离区,以避免叛军细作刺探军情。紧接着,叛军一方也行动起来,清理战场,驱散百姓……数十个村子的村民被迫在年根下离开家园,背井离乡外出流浪。
  对峙双方在正月初三开始小规模接触,互有胜负。
  正月初五,破五日,双方都派出两万人马对战。死伤两千余人后,未分胜负。
  徐褚送回来的消息称,据他猜测,大战应该就在这几日,叮嘱双溪镇的人,随时做好避难准备。
  吴小桐琢磨一回,也认为徐褚猜测很有可能,于是让拴住和小臭儿到各家送信,这几日警醒着些,一旦听到寨门上锣响,即刻躲藏起来。
  这一日过去之后,却一连五天都很平静,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三。
  阳光极好,暖融融地照着大地。多日的平静给了人一个天下太平的假象。吴小桐时刻绷着一根弦儿,连晚上睡觉都不敢睡踏实了。
  眼瞅着日头升到头顶上,就要午饭了,外头看不见人影,连往日里总要过去几队的流民都不见了踪影。世界安宁祥和的,让人有些昏昏欲睡。
  正想着回去跟陈氏商议下,滚些汤圆儿过元宵,再去跟老苍头商议商议,看能不能让他给编几只灯笼,应应景。
  正思量着,门楼上突然有人指着寨门外惊呼道:“是我兄弟,哎,那是我小兄弟,快开开门,让他进来啊!”
  ------题外话------
  今天给家里一位老人过寿,昨晚熬夜码出来的,太困了,没有改错字……
  
  ☆、第九十四章收人
  
  寂静之中,这突然的一声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吴小桐转眼看过去,看见喊话的人她也认得,是腊月二十九收容的第一批中,一个叫林川的人。他带着母亲和妹妹暂时在双溪镇落脚,平日里巡逻很是认真,只是有些沉默,不太爱与人交道;他的母亲年纪不大,不到四十岁,妹妹则十六岁,母女俩都会纺纱,就去了棉纺组,每日纺棉纱,都能得到不少的粮食做报酬,一家三口都能挣口粮,没有老弱拖累,算是流民中日子最好过的一家子。
  此时,沉默少言的青年却满脸激动,扶着大门掩体墙壁往外探着身子,大声喊着:“山子,山子,这里,到这里来……”
  吴小桐等人也顺着他的呼喊声往工事下边看去,就见大群的流民,至少有一二百人,男女老幼蜂拥着,裹挟着,滚滚而过……双喜真的寨堡大门坚固非常,又有人手持木棍长枪在寨堡上站岗守卫,一看就是严加防备的样子,不像是能放流民进去的……那些流民起先并没打算停留,只是经过,如之前的流民一样,一路往南方去。
  可林川这么一喊,一个少年突然从人群中分出来,不顾一切地,满脸欢喜地往双溪镇寨堡跑过来。
  他这么一跑,仿佛给那许多的流民指明了方向,点燃了希望,许多人也转向往双溪镇寨堡下跑过来……一两个、三四个、十几个、几十个……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方向!
  一路往南,他们并没有目标,看不到希望;
  这个大门完整坚固的寨堡,上边守卫的人都衣着整齐厚实,看着就暖和,显见生活都有着落,不会挨饿不会挨冻……
  特别是,林川呼唤的是他的弟弟,却被这些绝望的流民当成了救命的稻草,主动解读成了对他们的呼唤……跑过去,就有饭吃,就有衣穿,就有温暖的房子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