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科学家们过去对这些矛盾的评价产生了许多相互对抗的理论,每一件都反映着它的倡导者的性别。例如,有一名男科学家推出卖淫理论;女性操泽业是为了换取男性狩猎者的捕获物。还有一个男科学家提出私通优化基因理论,推断如果一个|穴居女性不幸被其氏族嫁与一个无能的丈夫,她可以凭借其持久的对性的接受能力吸引一个有优秀基因的邻近|穴居男人并由此婚外受孕。 
 
  同时,一个女科学家提出了反避孕理论,她非常清楚,新生儿与产妇的体形之比,比我们的近亲猿类大得多,以致人类女性的生育极其痛苦和危险。一名体重约45千克的女性通常生下27千克重的婴儿,而体形2信于她的雌性大猩猩(90千克)生养的却是一半大小的幼意(1。35千克)。结果,人类女性在现代医学诞生之前常常死于生育,并且女性在分娩时需要人帮助(在现代发达国家是产科医生和助产上,在传统社会则是接生婆和年长妇女);而雌性大猩猩分娩时则无需帮助,从无困生育而死亡的记录。因此根据反避孕理论,某些|穴居女性清楚生育的痛苦和危险,也清楚她们的排卵时间,并不适当地运用这一知识,以达到避孕目的。这样的女性无法将她们的基因代代相传,以致这个世界上充斥着对自己的排卵时间一无所知的女性,并因而无法在易受孕时避免性茭。 

 
  在这一片泛滥的解释隐蔽排卵期的假设中有两个假设,即“居家父亲”理论和“多父”理论所起来似乎最有道理。有趣的是,这两个假设是完全相反的。“居家父亲”理论假定隐蔽排卵期的进化是为发展一夫一妻制,迫使男人留在家庭,强化男人对其妻子所生育子女尽父亲的责任。“多父”理论则假设隐蔽的排卵期可以使女性拥有众多的性伴侣,而使众多的男人无法确知自己是否繁衍了她的孩子们。 
 
  首先来看一下“居家父亲”理论,它由密歇根大学的生物学家理查德·亚历山大(RichardAlexander)和凯瑟琳·努南(Katharine Noonan)提出。为了理解他们这一理论,我们先来想象一下,如果女性如同雌拂排一样用鲜红色的臀部来公开她们的排卵期,那么婚姻生活是何等情状。丈夫会从她妻子臀部的颜色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她排卵的日子,然后在这一天会留在家里,奋力Zuo爱以使她受孕,传递基因。而在其他时候,从妻子苍白的臀部他会明白与她Zuo爱毫无用处。于是他会出去通跳,寻找别的无人卫护的红臀女士,以使她们受孕,遗传更多自身的基因。他心安理得地将妻子留在家中,因为他知道她此时不会接受男人的性要求,并且无论如何也不会受孕。这就是雄鹅、雄性海鸥和花斑鹞的所作所为。  

 
  对人类来说,这种公开排卵期的婚姻生活无疑有着可怕的后果。父亲将很少在家,母亲不能独力养育孩子,婴儿将大批死去。对于父母双方这都是糟糕透顶的事,因为谁也不能顺利地传递基因。 
 
  现在我们来描绘一下相反的情形。丈夫对妻子的受孕时间无迹可察,于是他为了更多一些机会令其受孕,不得不留在家中,在每个月中尽可能多地与她Zuo爱。迫使他留在家中的另一动机是为了时刻保卫妻子,防止别的男人乘虚而入,因为她很可能恰好在他出门的某一天怀了孕。如果某天晚上妻子恰好排卵,而花心的丈夫不幸正躺在别的女人的床上,那其他男人很可能就会在这位花心丈夫的床上令他妻子受孕,而丈夫却在别处与另一无望受孕的女人通奸,浪费Jing液。在这种截然相反的设想中,由于男人无法识别哪些邻人的妻子可以受孕,他就缺少理由出去逻跳。结果皆大欢喜:父亲们在家忙碌,共同照料孩子,婴儿茁壮成长。父母双方都由此得益,因为他们可以成功地传递基因。 

 
  实际上,亚历山大和努南强调的是由于人类女性独特的生理状况迫使大夫们留在家中(至少要比他们本来停留的时间长)。女性因为招募到一个积极的育儿伙伴而受益;而男性如果肯与妻子合作,遵循妻子身体变化规律办事的话,他亦因之受益。男人一直留在家中,便有信心认为他正在共同养育的孩子确确实实携有他的基因。他无需恐惧在他离家狩猎时,他的妻子(如同一只雌狒狒的作为)会亮出鲜红的臀部将自己的排卵期广而告之,吸引成群的求偶者,和周围的每一个男人公开交合。男人对这些基本规律如此深信不疑,以致即使他们明知不能令妻子受孕,他们仍会在孕期和绝经期后与妻子继续交合。因此,在亚历山大和努南看来,女性发展隐蔽的排卵期和持久的性的接受能力是为了促进一夫一妻制、共同育儿和加强父亲们尽父道的信心。 

 
  和以上观点相对抗的是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人类学家萨拉·赫尔迪(Sarah Hrdy)提出的“多父”理论。人类学家很早就认识到杀婴现象在许多传统人类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尽管现代各国已制定法律制止这一现象,可直到赫尔迪和其他学者着手这一领域的研究前,动物学家对于在动物中杀婴现象的发生率并无估算。现在记录在案的有这一现象的动物物种除从狮子到非洲猎犬等一大批物种外,还包括人类的最近亲:黑猩猩和大猩猩。成年雄性对于未与其交配过的雌性所生的幼点尤其容易做出杀戮的行径。例如,雄性入侵者力图取代原来的雄性并夺取其雌性配偶群,夺位者无疑知道所杀的幼崽并非亲生。  

 
  自然,杀婴现象令人惊恐,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动物(及早先的人类)会频繁地做出这种勾当来。经过仔细思考,结论是谋杀者可以据此得到令人发指的遗传优势。雌性在哺育幼意的时候不可能排卵。但是残忍的入侵者和它刚刚接管的种群中的幼崽没有丝毫的血缘联系,杀掉这样一头幼崽后,它可以终止幼崽母亲的哺|乳期,刺激它恢复发情周期。在许多或者说是多数动物杀婴和夺位情况下,杀婴者使承受丧子之痛的母亲受孕,使其生育携有杀婴者基因的幼崽。作为幼崽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杀婴现象是动物中母性面临的严重进化问题,它们因此丧失其在被杀后代身上的遗传投资。例如,由于夺位的雄性大猩猩企图接管配偶群而杀婴,使得雌猩猩一生中至少丧失一个幼意。实际上,大猩猩幼意的死因起码三分之一是由于杀婴现象。如果雌性只有一个短暂、明显、公开的发情期,处于支配地位的雄性很容易在此期间独占雌性。所有其他雄性因而知道幼崽是它们的竞争对手的后代,于是对于杀死幼意毫无愧疚之意。 

 
  如果雌性拥有隐蔽的排卵期和持久的性的接受能力,她就可以利用这些便利与众多雄性茭配——即便她只能背着配偶偷偷摸摸地做。尽管没有雄性对自己的父权有完全的信心,许多雄性会认为自己可能就是母亲产下的幼意的生父。如果这样一头雄性随后成功地驱逐了雌性的配偶并接管了她,雄性就不会杀死幼意,因为它很可能是自己亲生的。他甚至会保护或以其他形式帮助幼患。母亲隐蔽的排卵期还将有助于减少种群中成年雄性的争斗,因为既然单单一次交配不太可能怀孕,也就不值得为此大动干戈。 
 
  作为了解雌性如何广泛运用隐蔽的排卵期的方法之一,可以观察一下非洲猴中的黑长尾猴,任何曾参观过东非狩猎公园的人对于这种猴子都不会陌生。黑长尾猴多至7只成年雄性和10只成年雌性群居生活。由于雌性黑长尾猴不显露任何解剖学上或行为上的排卵特征,生物学家桑迪·安德尔曼(Sandy Andelman)找到了一棵有一群黑长尾猴居住的刺槐树,站在树下用一个漏斗和瓶子收集雌性排泄的尿液,分析尿中激素指标以判断排卵期。安德尔曼还观察它们交配,发现雌性在排卵前很久就开始交配,并维持到排卵后很长时间,直到孕期的前半段才达到性接受能力的顶峰。  

 
  在孕期的前半阶段,雌性的腹部凸出并不明显,而被欺骗的雄性也觉察不到自己是彻头彻尾地浪费精力。雌性在孕期的后半阶段终止了交配,这时,它已经不能再瞒过雄性了。种群中多数雄性仍有充裕的时间与多数雌性茭合。三分之一的雄性可以和每一个单身雌性茭配。因此,通过隐蔽的排卵期,雌性黑长尾猴使得近邻中几乎所有潜在的杀手保持善意和中立。 
 
  简而言之,赫尔迪认为隐蔽的排卵期是雌性的进化调整,藉此减弱成年雄性对它们幼意存活的巨大威胁。和亚历山大·努南认为隐蔽的排卵期可用来分清父权、巩固一夫一妻制的观点不同,赫尔迪认为它的功能在于混淆父权,和一夫一妻制无关。 

 
  在此问题上,你也许会开始探究“居家父亲”理论和“多父”理论都有的潜在问题。因为两者中的任何一种理论都认为女性有必要对男性隐瞒排卵期,可是为什么连女性也无法确知自己的排卵期呢?例如,为什么不能在一个月中的每一天保有同样红色的臀部来欺瞒男性,与此同时保有对排卵期的敏锐感觉,并在非排卵期假作兴趣高昂来敷衍好色的男人呢? 
 
  答案显而易见:女性在她感到没有性要求和明知不能受孕时难以假装出令人信服的性欲。这个答案尤其适用于“居家父亲”理论。如果一个女性长期保持一夫一妻关系,配偶双方彼此熟知,除非她同时自欺否则难以欺人。 

 
  无疑“多父”理论对于动物(也许还有传统人类社会)来讲不无道理,在这些物种中杀婴是一大问题。但这一理论和现代人类社会不甚协调。是的,婚外性行为时有发生,但是对父权的怀疑仍属个案,而不是推动社会的规则。基因测试显示至少70%,也许高达95%的美国和英国婴儿是婚生的,换句话说,是由其母亲的丈夫所生。绝少有这种情况:许多男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