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张含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很张含韵-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我仍然不建议在刚参加比赛的时候就拿出自己创作的歌曲。不妨在刚开始时把自己的演唱技巧和功底拿出来,先有个铺垫,然后再把创作的东西拿出来。如果一开始就把自己创作的歌曲拿出来,除非是非常有自信的。
  一般现在很多选手都不是很完善的。自己煞费苦心写完的歌曲,对专业的评委来说,肯定是有些问题的。如果你没有很多经验的话,不如先把功底拿出来,然后再谈创作。比如说杭州赛区有一个叫丁叮的选手,她有一首自己创作的歌叫《蓝色雷雨》,在海选的时候就没有轻率地拿出来。那首歌其实写得不错,稍加改进的话会非常好。但是她依然没有轻率地拿出来,而是在唱出自己的功底后才拿出来,放在钢琴边上,边弹边唱。柯以敏毫不犹豫地让她直接通过,进入复试。她这样的处理就是比较合适的。
  我也碰到过很多有自己作品的选手,上来以后就先拿出来唱了。也许歌的确还不错,但是不一定合适她自己唱,我觉得这是她失误的地方。有原创歌曲的,最好拿到舞台上来唱比较好,我个人建议海选阶段不要这样做。
  NO27 如何对摄像机发表你的感言?
  在你对摄像机发表感言前,你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你要面对的,是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摄像机边上的导演。这两种情况都会出现。
  有时候导演会要求你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话,这时候要求你面对摄像机,要像面对你说话的那个人一样,以一种对话的语气来讲话。所以你的眼睛应该直视摄像机,像看着某个人的眼睛一样。不论你说什么话,请你以你最诚恳的态度讲话,对中国的电视观众来说,电视机上的那个人所表现出的诚恳,是最可爱的一种态度。
  有时候导演会站在摄像机的一边直接与你对话。而此时的你就完全不需要、也不应该去看摄像机了。这种时候,导演最需要的就是你的观点,他需要你阐明你的立场,表明你的态度。而此时,你的诚恳态度,几乎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NO28 关于会多种唱法的选手。
  有一些选手会唱民族的、流行的、美声的,甚至会唱Hip的。对于这种选手,我个人觉得选出你最适合的是什么,你的强项是什么,先攻你的强项。你可以把自己样样都会的本事暂时保留一下,到后来作为综艺表现再表现出来,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把这些一股脑儿都显出来。像张含韵她就很简单,她只会唱流行,她就唱流行。简简单单,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NO29 关于张含韵的成功。
  去年“超级女声”成功的地方就是发掘了张含韵。今年“超级女声”红火的原因,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张含韵。
  在内地娱乐圈里,还从没有见过,一个艺人在没有出专辑之前就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就可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超级女声”的成功和张含韵的成功,就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双赢的例子。
  从我见到张含韵的那刻起,我就一直觉得她是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艺人。但是由于还没有经过打磨,因此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但是如果对她稍加打磨,她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艺人。
  首先作为一个演员,她的灵感很强。做“超级女声”时,我们经常有大量的工作是导演跟选手沟通。对于怎样能更好地表现,怎样能抓住这首歌,她的灵感总是很强,只要说一遍,就一定能记在心里,绝对不会出现说了一遍又一遍还记不住的那种情况。她是那种让人非常省心的艺人。如果换成是演电视剧、电影的话,她灵感那么强,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开玩笑地说,如果让她演琼瑶戏,限3分钟之内落下泪来,我相信她也一定能够做的到,她完全具备那种条件。但是正是由于她的年龄稍微小一点,对于很多需要生活的磨练才能更好地表现的东西,她还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一定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演员的。
  另外从歌手的角度来讲,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她的嗓音条件的。我现在觉得她的嗓音很有特点,是那种带点沙沙味道的小女声,很特别。但是在演唱技巧方面、阅历方面,因为她原来确实很少接触,还是有些欠缺,但是只要好好学习,不停地在舞台上进行磨练,她一定能找到自己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的。
  再从做人的角度出发,做艺人不就是做人吗?她的个性是非常快乐、明朗的,让人感觉轻松、大气。有风度也好,讲义气也好,你这种特质发挥出来了,就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如果一个艺人,他给人的感觉是别人愿意跟他交朋友、聊天、进行交流,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帮他,去鼓励他,去支持他。所以我认为做艺人就是做人,如果你的个性有问题的话,你就不会是一个很好的艺人,也一定不会红的。
  张含韵——内地第一个真正的偶像歌手
  金焱
  (北京天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对我来说,做这一行的乐趣就是在于帮助一个歌手成功。这么多年都会有类似的人,但是每个个体又都不一样,我享受这种过程,所以我不会觉得辛苦、难做。张含韵对我们来说是几亿里挑一的,我们是用感恩的心态来工作,因为一个好材料遇到一个好的团队,是一种缘分。
  认识她以后,我同张含韵相处的时候有很多故事,印象深的是她的“逃跑”。但在这件事情上,说真的我很欣赏她。因为我觉得人一定要有主见,要会去解决问题,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觉得她很厉害。换成16岁的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做不到想办法打包所有的行李,然后跑回家。
  一个星期后,她回来了,她很害怕地到办公室来见我。我还是和她开着玩笑,她慢慢就放松了。刚开始她一直认为我们会骂她,她虽然害怕但是很坚强。直到她看到我很和蔼,听到我开玩笑问她“还会不会跑”,她就哭了。我估计我打她或者骂她,她是不会哭的;在我跟她讲怎么解决和面对问题的时候,她就会很委屈,会掉眼泪。她是一个性格上吃软不吃硬的孩子。
  十年一个轮回,现在流行乐坛一派繁荣。
  先说说内地乐坛。
  1995年到2005年,我在这行差不多十年了,我觉得现在的流行乐坛的情况和1995年的情况比较像。可能是十年的一个轮回吧?!
  1995年的时候一茬人出来了,引领了一批艺人的崛起,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95新生代,比如林依轮、毛宁,都是当时红了的艺人。从区域上可以划分为南北两派,以毛宁、杨钰莹为代表的南派要比以陈明、谢东为代表的北派强势,气象蓬勃的歌坛主要还是受到了港台的影响。
  我觉得现在就很像当时的兴盛景象。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出现的先决条件就是产业结构的改变而导致不同种类的艺人出现。
  2004年开始,流行乐坛有了一个改朝换代的趋势,比如说网络歌手的出现,刀郎的出现。不只是因为网络歌手的出现,还有霸占歌坛十几年的老歌手面临走下坡路的形势,且听歌的人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主流市场的变化而导致歌手的变化。这是第一。
  现在是一派繁荣的气象。因为,以前唱片公司的销售模式就是出唱片,大家用十年的时间在解决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盗版。严重的盗版问题一度让唱片业走到了低谷,我觉得整个比例都失调了,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的时候,盗版很猖狂,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市场是被盗版占领的。这就导致所有的唱片公司无法生存,当然新歌手也就没有出头之日,唱片公司只能靠演出来维持运作。
  2000年开始,因为短信的兴起,同时盗版也在减少,在大的SP平台里盗版完全没有市场,中国电信不需要去骗你,于是也就促成了新的产业链的形成。网络的迅速发展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对唱片公司来讲,网络酝酿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我觉得这是良性的发展,对于唱片公司来说可能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大,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局限于唱片和卡带这两种形式。这是第二。
  从歌手的分布来说,现在的重心慢慢移到了北京。当年的广东因为离香港最近,占据了领先的优势。但是广东不具备一个向全国媒体扩散信息的中心概念,北京则不同,全国各地的媒体都会在北京有分站,会频繁地发现到文化事件,也就形成了由北京辐射到全国各地的效果。所以,歌手们也会自然地聚集到这个文化中心来。这是第三。
  内地偶像歌手,从张含韵开始
  做唱片有几个出发点。从音乐出发,那么领军的人物都是创作型的歌手。他们都很成功,因为他们是自己在做音乐,会有很多自己的想像空间,他们有技术能力自己来完成歌曲的创作,不需要找制作人。再有是以艺人为出发点,这个就是所谓的偶像歌手的生存点。歌坛从来都需要偶像,从我这些年的经验来看,从艺人为出发点,内地流行歌坛做得成功的例子不算多。而港台几乎担负了几十年来所有为内地制造偶像的任务。
  而无论从这两点的哪一个点出发,都无所谓对错好坏高低上下,比如香港四大天王里面就有三个偶像歌手。偶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是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二是给人一种向着美好方面进行的引导。举个简单的例子,公益活动上,偶像型歌手总能带来更大的号召力。
  从偶像来定义的话,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偶像?偶像是不能从单一的层面来看待的,不是说这个人长得帅就可以了,他要有性格、感情,这些赋予的内容实际上是在体现“人”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内地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偶像出现过。我觉得张含韵会是那个“第一人”。
  第一眼看见张含韵的人都会说她可爱,这是她最根本的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