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东轶事 作者:垂钓老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庙东轶事 作者:垂钓老人-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购门市部的这位主任就吵了起来,可是吵能顶什么用呢?始终是吵不出个什么结果来的,最后他们只好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回到庙东村,把这事汇报给了大队长杜木林。这一扫兴的消息一传开,庙东村生产大队的社员群众没有不抱怨的,他们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无不忿忿不平地在一起议论,打问这是谁出的馊主意,叫把铁钟砸碎缴上去抵钢铁任务,害得现在上工、下工,召集群众开会都没得钟敲了,只好派人提面铜锣,南、北二巷到处跑着边敲边吆喝,累人不说,把铁钟砸碎,劳神费力,用大车运到供销社收购门市部,花费了那么多冤枉劳力,到头来竟然竹篮打水一场空,连一两钢铁任务都没抵得上—真晦气得让人说不成。这时候就连当时出主意的人也讳莫如深,噤若寒蝉了,怎么也不敢在人前承认这一“高明”的点子是他这个赛诸葛出的,心里一味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
  怎奈上面按照赶英、超美的宏伟蓝图所下达的钢铁任务,大得简直就让人不敢听,不要说是完成,就是想一下也会让人因此凋朱颜,已经给人形成了一种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把是人都压得喘不过气来,成了人们一个沉重的思想负担。可是在那个高压政治形势下,谁又敢对此说半个不字呢?一个个惟恐给自己头上戴上一顶右倾保守分子的帽子永远摘不下来了吃罪不起,所以就只好义无反顾,一门心思地去想如何完成这样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任务之措施了。反正家里能搜索出来的废铁是都搜索得连一颗废钉子都找不下了,再说,靠这个举措来增加国家的钢铁产量也确实不是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这一客观实际,有位能人突发奇想,竟想出了一个绝招—他不知怎么发现县西河里的沙子里含有铁,于是发动华阴人民公社的社员,全都到县西河去捞铁砂,用捞来的所谓铁砂炼铁完成上级给他们下达的钢铁任务。说时迟,那时快,在一切都军事化的大好形势下,这件事公社党委刚一形成决议,各管理区、各生产大队马上就一声令下,雷厉风行,一眨眼工夫千军万马就都齐奔县西河。瞬间,县西河里站满了臂膀赤裸,裤腿高挽的男女老少。他们一个个把腰弯得像张弓一样,吭哧吭哧地站在浅浅的河水里捞铁砂。这阵势,从远处看去,只见黑压压一大片,万头攒动,全是人。在这无边无际的人海当中,一面面红旗迎风猎猎招展,点缀其间;歌声叫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场面颇为壮观,让人一看不由得就会产生一种“人心齐,泰山移”的感觉。这时天气刚刚立秋,暑热过去才不几天,捞铁砂的人站在水里干这活儿觉着都还挺舒服的,不说劳累,倒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千百万人的努力拼搏,没要多久时间,他们真的就从县西河的淙淙河水里,从泥沙中,用水淘出了一些黑糊糊的沙子来。人们说这就是铁砂,用它就能炼出铁来。但铁砂毕竟还只是含铁质的矿砂,它要变成铁那还是很不容易的,得要用强火高温在炼铁炉里冶炼。华阴人民公社的干部群众,虽说有“愚公移山”的大干精神,但是苦于当时没有现代化的炼铁设施和技术。不过他们有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念,坚信“世界上人是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于是他们据此就提出了一个大无畏的口号:“困难你少讲,办法自己想;路线对了头,一切不用愁。”他们本着这个原则,把境内各村的一些古庙拆了,用所拆得的那些手工造蓝砖,砌起了一座座简易的炼铁炉。现在炼铁炉的问题算是解决了,然而炼铁据说还要焦煤。华阴人民公社哪儿来得那么多的焦煤呢?没有焦煤,于是只好拿烧火做饭的生活煤来代替,就这样也还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只要有人,就有办法,世上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他们凭着一股子能够战胜一切,而不被一切所战胜的勇气,又发动社员群众挥动斧头,到野外去,见树就砍,把所砍倒的树,不论大小,连跟带梢,一棵棵都运了来,做炼铁的燃料。
  但是要想真正炼出铁来,光有这些东西,那还远远是不够的,炼铁所需要的东西还多着的,据说在铁矿里面还得要搅青石,让它和铁矿在冶炼的过程中起什么化学反应。可惜华阴的山是不少,石头也不难找,但都是花岗岩。你从哪里去弄炼铁所需用的那种青石(石灰石)呢?要说还是人有办法,活人焉能被尿憋死,事情除了死法儿,就全都是活法儿。领导一“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点子马上就都有了。他们立即组织人力到处去搜寻前人在墓地或者庙宇所竖的石碑—这东西一般可都是用青石制作的。他们把这些石碑扳倒,砸成碎块,运来做炼铁的原料。这样以来,问题不是就又得到解决了?总之,华阴人民公社的干部、社员炼铁的热情可高了,他们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哲学思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到处都是一派热气腾腾的“赶英超美”动人场景,让人不由为之感慨、为之振奋。这时,人民公社的干部、社员们一致认为只要有激|情,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他们有“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英雄气魄。可是这些头脑已经发热了的人们,有谁还能知道世上也还有大量事情不是单凭有满腔热情就能办得成的。其实世上的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正确得当的方法,单凭自己一时的主观冲动,瞎闯、蛮干,那是远远不够的,那纯粹是胡来,也只能是悲剧结局—结果肯定事与愿违。有时候热情越高,结果还会越坏,与初衷适得其反,甚至叫人惨不忍睹。然而在这宁左勿右的形势下,谁敢说出这样的真话、实话呢?人们炼铁的热情,为之付出的心血、劳动可以说实在是感天地、泣鬼神了。你看到处都是捞铁砂的人,他们战天斗地;到处都传颂着捞铁砂的英雄事迹,情节催人泪下。举目一眺,炼铁的土高炉比比林立,浓烟滚滚,一派繁忙兴旺景象。人们敢想、敢说、敢干的场面确实叫人扼腕。他们精神百倍,一切行动军事化,听指挥,白天大干一天不消说,晚上还时不时地在加强备战,进行军事演习。
  牛保民的妻子刘碧霞不要说,这回自然也被卷入到这一场大炼钢铁的浪潮中来了。碧霞这人平日在家操持她那三口人的家务,确实还称得上是一把好手,里里外外都能料理得头头是道,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是一加入到这千军万马大炼钢铁的人海洪流中,就严重地不适应了,她的短处一下子就全都给暴露了出来。首先她是解放前缠过脚的女人,虽说解放后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展开,她也把裹脚布解了,但毕竟早年那稚嫩的脚骨头已经让裹脚布给勒坏了,长成了畸形,走起路来少不了扭扭捏捏,很是使不上劲儿;再加上她本身个子又生高,天生性子又急,所以走路总好像是慌慌张张,东倒西歪的,似乎随时都有栽倒的危险。她为人要强,事事都不想落在人后头,跟着自己村里的社员群众一起在县西河里捞铁砂,天不明就起来,光着腿,打赤脚站在冰凉冰凉的水里捞铁砂,一直要捞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才能回宿营地—位于西岳庙东侧的火神庙里休息。(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红旗飘飘(下)
  
  (接前章)她那一双早年被裹脚布缠坏了骨头、现在和她的身高很不成比例的脚,本来气血就有些不大畅通,这样以来就更受不了了。一到晚上回到宿营地,她那脚面,连同小腿就都肿胀起来,又酸麻又疼痛,眼看就快要失去知觉了。别看她这人表面上十分争胜要强,但实际上是一个很胆小怕事,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的人。她心里搁不住一点儿事,生活规律一被打乱,就挂牵这、挂牵那,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这一向她总害怕人家黑更半夜的会突然来一个紧急集合,可是事情往往是你越怕怎样,它就越会怎样。就在今天傍晚刚吃过晚饭,她盥洗一下就准备早点儿躺在地铺上,抓紧时间休息的时候,谁知道偏偏隐隐约约地听见窗外有人在悄悄地告诉另一个人道:“喂!伙计,你听没听说?今天晚上可能还另外安排有活动。睡觉放灵醒一点儿,把衣服和那些常用的东西都放在手边,小心到时候一紧张,摸黑把什么东西都找不见了,拿起裤子当袄地往身上乱穿。”说话的人,也可能是在一块儿戏谑寻开心吧,可刘碧霞一听到这话心里就平静不下来了,十分地熬煎起来,害怕到时候自己一慌乱,真的会什么都找不见了,赶不上趟,落在后边了挨批评。尽管她已经把自己当用的衣物都已经按照那人说的,在手边放得停停当当的了,但心里还老是惴惴不安,老是有种错觉,觉着宿舍外面有人在走动。黑暗中,她恍惚看见那人已经把哨子噙在嘴里,憋足了气,马上就要狠力吹响。她心里越是这样想,就越是挂累得睡不着觉;越睡不着,心里就越着急,越在这一方面想,以致形成了恶性循环,精神反倒亢奋得一点儿睡意都没有了。她竭尽全力地克制自己,想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但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时间就这样一秒钟一秒钟、一分钟一分钟地在煎熬中艰难地度过,但刘碧霞始终却没有听见有紧急集合的哨子吹响。时间熬久了,她的心里就又暗自琢磨:“可能是自己刚才把话听错了,或者听到的那些话根本就是谣言,实际上压根儿就没有那么一回事。”当她心里这样想着的时候,思想竟然不像以前那样紧张了,随之困倦也就不由自主地袭了上来,她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梦乡。
  可是,谁能料到,就在刘碧霞糊里糊涂地睡着还不到一时半会儿,也许就是她刚刚睡塌实时,宿舍外面的院子里突如其来地就响起了一声接一声急促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