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骨之前廉。循巨骨上行。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于大肠。其支行者。从缺盆上颈。循天鼎扶突上贯于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口。交人中之内。左脉往右。右脉往左。上挟鼻孔。循禾 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胃经也。是动则病齿痛颈肿。盖气伤痛。形伤肿。因气以及形也。
  大肠传导水谷。变化精微。故主所生津液病。则津液竭而火热盛。故为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诸证。
  肩及大指之次指。皆大肠经脉所循之部分。如腑气有余。则当脉所过之处热肿。腑气虚。则寒栗不复。手阳明之主气也。为此是动所生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盖申明盛虚者。
  乃三阴三阳之气。如气不盛虚。则当取之于经。
  卷二经脉第十
  附大肠经诸|穴歌
  属性:手阳明。廿|穴名。循商阳二间三间而行。历合谷阳溪之俞。过偏历温溜之滨。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 。五里之程。臂 肩 。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禾 唇连。迎香鼻迫。
  卷二经脉第十
  附大肠经诸|穴歌
  属性: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阳溪上侧腕中是。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屈骨纹头尽。肘 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 肘上七寸量。肩 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五寸。禾 水沟旁五分。迎香禾 上一寸。大肠经|穴是分明。(左右共四十|穴)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
  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 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
  口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音遏。髀音被。膑音宾。跗音抚。贲音奔。 音。 音呱。胗音诊)
  鼻之两旁为 。腮下为颔。颔中为颐。腮上为发际。发际前为额颅。股内为髀。髀前膝上起肉处为伏兔。伏兔后为髀关。挟膝筋中为膑。胫骨为 。足面为跗。足阳明受手阳明之交。起于鼻之两旁迎香|穴。上行而左右相交于 中。过睛明之分。下循鼻外。历承泣四白巨醪。上入齿中。还出挟口。两吻地仓。环绕唇下。左右相交于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历下关。过客主人。循发际。行悬厘颔厌之分。经头维。会于额颅之神庭。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历水突气舍。入缺盆。行足少阴俞府之外。下膈当下脘中脘之分。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而下。下|乳内廉。循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下挟脐。历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诸|穴。而入气街中。其支者。自属胃处。起胃下口循腹里。过足少阴肓俞之外。本经之里。下至气街中。与前之入气街者合。既相合于气街中。乃下髀关。抵伏兔。历阴市梁丘。下入膝膑中。经犊鼻。下循足面曰跗之冲阳。陷谷。入中趾外间之内庭。至厉兑|穴而终也。其络脉之支别者。自膝下三寸。循三里|穴之外。别下。历上廉条口。下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以至内庭厉兑而
  合也。又其支者。别跗上冲阳|穴。别行。入大趾间。出足厥阴行间|穴之外。循大趾下出其端。以交于足太阴也。阳明之气是动。则病洒洒振寒。盖阳明者午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善呻者。阳气郁而欲伸出之。数欠者。阳欲引而上也。颜黑者。阴气加于上。此病在阳明之气也。病至者。病气而至于经脉也。阳明之脉病。则恶闻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胃络上通于心。故心欲动也。阴阳相搏。故欲独闭户牖而居。阳盛则四肢实。实则登高而歌。热盛于身。故弃衣而走也。阳明之脉。下膈属胃络脾。故贲响腹胀。此阳明之气。厥逆于经。而为此诸证。故曰是为厥。盖阳明之经脉。循胫 而下也。夫有病气而不及于经者。有病在气而见经证者。有经气之兼病者。有病气而转入于经者。故曰可分而可合也。本经曰。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平脉篇曰。水入于经。而血乃成。胃为水谷之海。主生此荣血。故是主血所生病者。为狂。为温疟。汗出者。胃气热而蒸发水液之汗也。鼽衄者。经气热也。口 唇胗。颈肿喉痹。腹肿膝痛。膺股 跗皆痛者。阳明经脉之为病也。如阳明气盛于外。则身以前皆热。盛于内。则有余于胃而消谷善饥。
  溺色黄。如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经云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盖阳明经气维于身之前。太阳经气经于身之后。少阳之气为游行出入之枢也。为此是动所生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夫气生于阳明。而主于手太阴。
  故在手太阴手足阳明。论气之有余不足。在诸经只论是动所生。尚御公曰。手太阴是动。则病肺胀膨膨。足阳明是动。则恶人与火。及贲响腹胀。是病气而及于经脉脏腑也。肺胃大肠所生之病。而为气之盛虚。是病脏腑经脉。而及于阴阳之气也。盖三阴三阳之气。本于脏腑之五行所生。而外合于六经。
  卷二经脉第十
  胃经诸|穴歌
  属性:足阳明。四十五。是承泣四白而数。巨 有地仓之积。大迎乘颊车之伙。下关头维及人迎。
  水突气舍与缺盆。气户兮库房屋翳。膺窗兮|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天枢外陵。大巨从水道归来。气冲入髀关之境。伏兔至阴市梁丘。犊鼻自三里而行。上巨虚兮条口。下巨虚兮丰隆。解溪冲阳入陷谷。下内庭厉兑而终。
  卷二经脉第十
  胃经诸|穴歌
  属性: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 鼻孔旁八分。地仓夹吻四分迎。大迎颔下寸三分。颊车耳下八分|穴。下关耳前动脉行。头维神庭旁四五。(神庭督脉|穴。在中行发际上五分。头维去神庭四寸五分)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气舍在水突下)缺盆舍下横骨内。各去中行寸半明。气户璇玑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库房屋翳膺窗近。
  |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自气户至|乳根六|穴、上下相去各一寸六分、去中行任脉各四寸)却去中行须四寸。以前|穴道与君陈。不容巨阙旁三寸。(巨阙任脉|穴在脐上六寸五分)却近幽门寸五新。(幽门肾经|穴巨阙旁一寸五分、在胃经任脉二脉之中)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三寸寻。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外陵安。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四寸水道全。枢下六寸归来好。共去中行二寸边。
  气冲鼠鼷上一寸。(鼠鼷横骨尽处)又去中行四寸专。髀关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下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记。膝膑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至。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七寸条口位。膝下八寸下廉看。膝下九寸丰隆系。却是踝上八寸量。比那下廉外边缀。解溪去庭六寸半。(庭内庭也)冲阳庭后五寸换。
  陷谷庭后二寸间。内庭次趾外间现。(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厉兑大趾次趾端。去爪如韭胃井判。
  (左右各四十五|穴共九十|穴)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后。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踝叶瓦去声)
  核骨一作 骨(俗云孤拐骨)足跟后两旁起骨为踝骨。腓腹为 。髀内为股。脐上为腹。咽以咽物。居喉之前。至胃长一尺六寸。为胃之系。舌本。舌根也。足太阴脾脉。起于大趾端之隐白|穴。受足阳明之交。循大趾内侧白肉际大都|穴。过核骨后。历太白公孙商丘。上内踝前廉之三阴交。又上 内循 骨后之漏谷。上行二寸。交出足厥阴之前。至地机阴陵泉。上循膝股前廉之血海箕门。迤逦入腹。经冲门府舍中极关元。复循腹结大横。会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