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但为君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但为君故-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可以痊愈的。知道您怕苦,里头参了上好的冰糖,还准备了一碟子蜜饯,还是上回玉儿吃药时您让她们准备的,吃一颗保管就不苦了。”

    唐氏轻笑着说道,“傻孩子,人总有一死,祖母老了,要去陪你祖父了。”

    黛玉见她眼神涣散,慌得把汤药扔在地上,大声唤她,“祖母,祖母,您别吓玉儿呀。”

    唐氏将手抽出来握着黛玉的手,“玉儿别怕,祖母没事,只是有些累了。你去把你父亲叫来,我有些事要嘱咐他。”

    黛玉此时哪敢离开,忙吩咐丫鬟去叫人,自己就守在床边,握着唐氏的手,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她,生怕眼错不见唐氏就这么去了。

    林如海一进来看到唐氏居然靠坐在床上,脸带红光,不喜反忧,心知大约是回光返照,不由得加快脚步走过去。因李大夫所言,这些日子他也不敢出去,除了每日上朝几乎都在家守着。

    唐氏见他进来便对黛玉道,“你看,你父亲也来了,你先去歇着吧。昨晚上怕是又没睡,我醒了几回都见你在旁边坐着,瞧这眼睛底下都发黑了。我同你父亲说会儿话,一会儿就好。你去睡着,听话。”

    黛玉看了看她林如海,又望了望唐氏,终于还是出去了。只是一到外头就立即吩咐人去把林珩也叫来,他昨夜也守在这里,早起才被她赶回去。

    唐氏此刻精气神十足,笑着让林如海坐下,又道,“其实该交代的我也说的差不多了,你是个明白的,对孩子也尽心,我没什么不放心的了。好歹玉儿的亲事已经定下了,虽然外人不知,有皇上做主也不怕他们悔婚。玉儿那里你缓缓的告诉她,姑娘家家的容易害羞,你若实在不方便,就让你那两位表嫂说。只可怜玉儿早早的没了娘,我又挨不到那时候,不然这些话都该我交代她才是。好在她还有东平王妃这么个义母,对她也是极好的,想来日后也会嘱咐到。至于珩儿还有几年,你到时候可要相看的仔细些,别让他像你似的。”

    林如海强忍着悲痛道,“母亲放心,儿子都晓得。”

    唐氏看他这样便又笑了,“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哭上了,难不成知道我那点家底儿没你的份,伤心了?”

    林如海赶紧擦擦眼泪,强笑道,“母亲说笑了。”

    唐氏道,“罢哟,我可是说真的,那点东西我已经让人分了,玉儿和珩儿各一份。不是我偏心,玉儿是我从小带大的,又是正经嫡出的小姐,日后嫁妆可不能薄了,嫁到北王府才能压得住下人。你和珩儿说说,我是不信他们姐弟两会为了这事儿争执,只是说明白些省得心里结疙瘩。”

    林如海怕一开口就又要哭出来,索性点点头也不出声了。

    唐氏停了片刻,喘匀了气儿,又接着道,“其他的琐事我也不说了,横竖家里都交给玉儿管着了,没什么不放心的。这最后一件事,自打我嫁到林家四十多年了,你父亲一直瞒着我,连你也帮着他瞒我。如今我都要入土的人了,到了下面可得好好问问他。至于你所顾虑的很不必担心,从前是我想不通,总觉着林家败落在咱们娘俩手里,对不起列祖列宗。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早早的抽身也好。你往后是要继续做你的一品大员或是解甲归田,你自己考量吧。只一样,千万不要以身涉险,弄得家破人亡。”

    林如海哽咽着说道,“母亲放心,儿子自有分寸。”

    唐氏笑了笑,“好了,我累了,你先回去吧。”

    林如海心中担心,走到门口悄声吩咐丫鬟一旦有什么事赶紧去叫他。见到等在外头的姐弟两个,便道,“你祖母已经歇下了,你们先回去吧。”

    黛玉道,“女儿不放心,还是在外头守着吧。爹爹,祖母她是不是……”

    林如海指了指外头,走到廊下才道,“怕是就这一两天的事了,你们也不必惊慌,更不要在你祖母面前表露出来。”

    黛玉用帕子遮着脸,小声的哭开了,不一会儿泪水就染湿了整条帕子。林珩也垂着头流泪,到底年纪小,没能忍住。

    里头的唐氏却并没有躺下,而是让人取了一身新衣裳换了,又让丫鬟给她净面洗手,理了理头发,这才躺下。

    吕嬷嬷跟了唐氏多年,又是经年的老人,知道是时候到了,忍着眼泪让丫鬟照着老太太的喜好打扮好。见她睡下了,这才走到外头,哽咽道,“老爷,您快去看看吧。”

    父女三人连忙进去,却见唐氏脸带笑容,安详的睡着,面色透着一股死灰。林如海上前探了探气息,已然去了。

    黛玉悲痛欲绝,愣在那里,听到一旁丫鬟的啜泣才回过神来,知道祖母已经走了,扑在唐氏身上开始痛哭。

    因一应物什已经预备齐全,只听里头传出信来,从大门至内宅门扇扇大开,一色净白的纸糊了,孝棚高起,大门前的牌楼立时竖起,上下人等皆换上孝服,又命人各处报丧。

    林如海报了丁忧,君祁岂有不准之理。又下旨,念及林家世代功勋,唐氏又是一品诰命夫人,谕令礼部主祭,另赏银一千两。

    林如海身为独子,自然要守灵,只是外头的事却无人可理,另黛玉姐弟也要守灵,内里一时也无人可照管。好在唐家得了信立马就有人来,唐晏和唐昊带着二位太太,并在京的三个儿子一道,倒是能帮上不少忙。

    却说贾母心疼黛玉小小年纪不能张罗,也有心派人去帮忙,无奈自家两个媳妇儿,不是没那个本事就是不管事的,再往下几个孙媳妇里头,凤姐和秦氏倒是好的,可身上担着一府的内务,那里能轻易脱身。

    只是贾琏想着林如海于他有恩,同凤姐商量了一阵便让她主动跟贾母去说,横竖家里头这么多下人,离开个两三天还能垮了不成,再不济还有他母亲和二婶子。贾母一听便十分高兴,只是让凤姐从旁协助,别喧宾夺主。凤姐满口答应,原因没经历过这样的大事,也不敢十分卖弄,倒是跟着唐家的两位太太学了不少,此是后话。

    出殡那天,君祁借着北王府做遮掩,在祭棚见了林如海一面,见他短短时日便消瘦的厉害,十分心疼,奈何无甚可慰,只得简单说上几句,聊以宽慰。此时林如海也无暇多说,匆匆而过。

    唐氏的灵柩要在城外的庙里暂时安放三日。林如海早已上了折子,此次南下,一是为了扶灵回乡,二是在姑苏老家守孝,一去就得三年。孝字当头,便是皇上也拦不得。

    南下的船上,林如海临风而立,心里止不住的凄凉。见后头船上冒出炊烟,林如海便知道又是丫头在给黛玉熬药了。这孩子强撑了这么些日子,原本就不怎么强健的身体哪里受得了,又在船上这么一晃,头一天就病倒了。忽而又想到上辈子,玉儿的不足之症一直是他的心病,送她进京前也将养了好些日子才敢让她上路,也不知在船上是否同现在一样。当日是母亲去世,这回又是祖母去世,恐怕也是一样的景象。

    林如海长叹一口气,竟不知当日是怎么想的,狠心把女儿一人送进了京城。不过当时也是无奈之举,按着之后的情况,若是留她在扬州,恐怕也会被自己牵累。好在今生大不相同,他护着女儿长到如今,日后还要送她出嫁。林家也后继有人,珩儿虽说并非嫡出,好歹不会断了香火。

    而他自己,也是截然不同。想到临来前君祁的殷殷叮嘱,林如海不由得勾起嘴角,也不知这回的如意算盘能否实现。



第107章 南巡

    林家自打祖上封侯起;这一支便一直住在京城。如今即便是要护送唐氏的灵柩回家乡祖坟下葬,却也犯不着非得在苏州守孝。而林如海身为朝廷要员做出这样的决定;别人看不透,君祁却是知道的。按着林如海的意思,君祁将他身边的暗卫都撤了回来,耐着性子等了三个月也不见有何书信,稍一思忖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丁忧三年;正是五年约满之时。

    想通之后,君祁也不再苦苦等着南边的消息,更是熄了让暗卫偷偷前去打探的念头,横竖是他欠着的。只是更加勤勉政事;将各家的底儿都摸了个透彻,只打算趁着这三年肃清朝堂之风,不求个个都是两袖清风,只盼着多留几个真才实学之人,少一些欺世盗名之士。

    三年之期匆匆而过,君祁日日潜心朝政,倒也不觉得有多漫长。要说这三年中君祁最欣慰的,还是已经被立为太子的大皇子君昫,越发稳重老成,有帝王之风,倒是他这个做父亲的从前看走眼了。如今这样却也好,总归能放心的把江山社稷交与他。

    只是君祁如今正当壮年,这如何禅位遁世还要仔细斟酌。

    这一日,君祁又拿出当日如海所赠的画像,忽的就想起那一年如海在扬州任巡盐御史时遇刺,他前去探望,不想还能发现这样的意外之喜。如今想来,若非当日看到了这幅画像,他们两可不是还得白耽误多少时间。这江南,还真是他的福地。

    第二日,圣旨下,命礼部准备行驾,御驾出巡江南。另谕令沿途各地官员不得大张旗鼓,劳民伤财。

    旨意一出,沿途各地的官员尤其是江南的官员人人自危,倒是京中的官员可是松了一口气,皇上不在京城他们也能缓缓了。

    这几年皇上也不知跟谁较劲呢,打退高丽之后就借着这事儿朝中大力整顿一番,就连四王八公也没能幸免,很是被敲打了一番。随后两年,几个封疆大吏也换了人,倒不是说都犯了事儿,而是江南西北换了个个儿。这原不是什么大事,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先例,封疆大吏在一处久了,必然形成派系,更有甚者党羽聚集,做起了土皇帝。只是皇上的动作太频繁,有几个老臣觉察出了不对劲,倒有当年太上皇禅位之前整改朝堂的势头。只是当今正当壮年,无病无灾,岂会有禅位的念头。一时负责皇帝脉案的太医院院判又成了香饽饽,几乎有点头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