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丫-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神左右的晃。
  “你不是要我描字吗?笔、笔呢?”
  我把招牌和笔递给他。然后站一边死盯着他。
  小样!跟我耍大牌,还“哥”呢,我“哥”得你胃抽筋!
  他好不容易描好了招牌,我将招牌放屋檐下晾干墨迹。
  “哥哥……,我好想猪猪,你看哪天找个时间偷偷去一趟威城,帮我把猪猪带来好不好?”
  他反应了半天才知道我说的猪猪是那个我在威城收养的小姑娘。
  “不行!飞鹰还盯着呢,到时候跟着我又找过来怎么办!”
  一提飞鹰我就焉了。
  “你不用担心她,上次去那边看她过得不错。大哥正式收她做了义女,会照顾好她的。”
  这事上次王瑞风怎么没告诉我?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放心了。王瑞风是个很有家庭责任感的人,看他对五宝们那样好就知道了。他既然收了猪猪做义女,那猪猪一定不会过得差。
  “那我们定居在这里也有几个月了,你有没有写封信跟王瑞风报个平安啊?”
  “不写!”眼望向别处。
  “咋啦?”
  “飞鹰劫了信咋办?”
  又是飞鹰!
  这个该死的蒙天启,该死的飞鹰!
  看来短期内想和猪猪相依为命是做不到了。

  第五十二章:制冬衣

  当天采药回来的王屹风发现我叫三少“哥”后,强烈要求我也要叫他“哥”。
  于是我正式称呼王屹风为二哥,王瑞芝为三哥。
  这里王瑞芝又别扭上了,说他比我小,还是叫瑞芝好。
  要叫“哥”也是他,不要也是他。磨牙中!
  王屹风听他这样说,也不要求了,于是称呼还是按原来的办,在家就称呼名字,或者二少三少的乱叫,在外人面前还是叫二哥和三哥。
  秋天很快就要过完,我们出来时没有准备过冬的衣物。我作为家里的财政大臣得考虑一下给三人添置过冬的衣物。
  王瑞芝武功很高,有内力,不怕冷。以前在紫竹园过冬的时候他都只着两件单衣。所以我不打算为他准备,省一点是一点。
  王屹风则是个身体不好的,那得早点给他准备冬衣了。
  我家买的两头小羊还是太小,没有办法剪羊毛。我便去村里花了几串铜钱收了几斤羊毛。村里人还没有人知道羊毛有用的,从来不剪羊毛,听说我要买羊毛都很奇怪。但是有钱赚谁不乐意?于是都纷纷的把家里的羊身上的毛都剪下来给我,换得几个铜板就兴高采烈的。真是纯朴的村民啊,要说这羊毛在我那个时候可是个贵玩意儿。古代就是好啊,可以买到这么便宜的羊毛。
  买回羊毛后我就开始搓毛线,家务就都交给王屹风了,他问我在干什么?我告诉他是在搓毛线,给他织冬衣。他很开心的接下了我除了洗衣服外的所有家务。
  三少闲的时候我也让他打下手。但他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花了五天的时间把几斤羊毛搓成了毛线,找了根竹子削出一把签子,开始织毛衣。
  二少和三少每天有空就眼巴巴的看我织,觉得很神奇。
  当毛衣渐渐成型的时候,三少没有什么表示,王屹风是一天比一天的兴奋了,像个波斯猫似的,围着我和毛衣转呀转的。
  一个月后毛衣终于织成功了,我让王屹风试穿了一下,我是按他的身材织的贴身的,这种毛衣这边没有人会织,也没有穿的,穿外面会让人奇怪,所以只能织贴身的穿在里面。我告诉他该怎么穿,然后就把衣服给他,让他进去试穿了。他试穿完,兴奋得满脸通红,一个劲的说好。
  我让他先脱下来,我还要拿去洗洗晒干,等天冷了再拿出来穿,现在还用不上,穿了会热。
  他不情愿的答应了。
  “我的呢?”
  三少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你不是不怕冷吗?我没打算给你准备冬衣。”
  “谁说我不怕冷?”他扯着嗓门喊。
  “你在紫竹园的时候冬天都只穿单衣。”
  他噎了一下。“那我们现在在这里,人家冬天看我只穿单衣多奇怪呀!”
  这点我倒是没有考虑到。看来还是要给他准备冬衣了,不过没事,家里的羊毛再织两件都够用。我给他织一件,然后自己织一件吧。
  于是在冬天到来之前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搓毛线,织毛衣了。
  织王屹风那件时是因为好长时间没有织过,所以花的时候比较长,到后面就容易多了,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已经把两件都织好了,王瑞芝再不哼哼了。
  光准备毛衣还是不够的,冬天下雪还是要有棉衣才行。
  于是我又用几斤肉跟村民换了一些棉花和棉布。但我不会裁制衣服。只好跟隔壁的牛大婶请教。
  牛大婶很热情的教我,这个时代的衣服都比较简单,式样都差不多,我只学了一个星期就会裁了,只是用不惯那细细的针,缝起来很有难度,总是把手扎得出血。
  王瑞芝总是心疼的说:“不要做了,我上镇里买几件就完了。”
  “能省点就省点吧,反正也没有什么事做,离下雪还有段时间呢。”
  于是我继续为我们三个人制作冬衣。
  在牛大婶和她女儿牛兰兰的帮助下我终于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把冬衣都准备齐全了。剩下的只有鞋了,做鞋我是不可能会的,那可不是简单的活,那是很有技术含量,很要经验值的活儿。所以我把这活儿又以一些猪内脏为交换条件,托给了村里一个大婶。她答应过年之前一定给我们三个人一人做两双新鞋。真是又勤劳又有智慧的女性啊!
  王屹风采了几个月的药后,他的那半间小药房里已经有很多存货了。于是我便对外宣称王屹风是个了不起的大夫,村里如果有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可以来我家看看,看不好不收钱,看好了,也不收钱,大家给点蔬菜我们作谢仪就行了。我们自己种的菜也长起来了,但毕竟只有这几样,而且种的白菜也要作一些咸菜或晒一些菜干留着过冬。其它的菜长大了就吃,还是不够我们过冬的。所以把王屹风推出去换菜。我是想着等王屹风的招牌打响了,我们也不缺菜吃的时候再拿去卖钱。
  开始大家还抱着怀疑态度,但毕竟我们不收钱,渐渐的来看诊的人也就多起来。很快大家就肯定了二少的医术。他的名声在十里八乡都传开了。于是我们这个奇怪的家庭又多了一个挣钱养家的。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第五十三章:准备年货

  第一场雪已经下过了,眼看离春节只有二十天不到。
  进入冬季后我们“有口福肉铺”的生意真是好得不得了,几乎隔天就要杀一头错,卖猪的多,买肉的也多。刚开始盘下肉铺的时候还以为只是一个月杀一次,一年杀个十来头,现在看来光冬季就要杀几十头了,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呀。
  入冬后各家各户手里有多少钱都有数,多出来的余钱就会拿出来买些肉制作腊肉和灌制腊肠。
  我和三少忙得团团转,三少已经最开始的不接受做个杀猪卖肉的到现在欣然接受,并且很积极的工作。他的这个转变让我很开心,人要懂得灵活变通,并且能随遇而安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他小小年纪能做到这一点,确实很令人佩服。
  每天晚上我们会把猪杀好,肉分好,天一亮就开门做生意。往往门口早就有人排队等候了。
  我们“有口福肉铺”可不是一般的乡村肉铺,我们不但清洁卫生,而且服务周到,三少手艺又好(废话,人家练刀剑多少年了,杀个猪不是小意思),服务又好,总是替有需要的客户把肉和骨分开,有需要剥皮的,也会剥下来。如果没有钱又想买点肉的,我小范围的也允许赊账,条件是两个月内还清,还附带送点土特产给我们。村民们也是很好说话的,因为过年的时候各家在外打工的儿女都会回来过年,到时候自然就有钱还了,土特产还不是自家的事,不值钱。但不能等儿女回来了才准备年货。所以提前来我们这边赊肉的也不少,我们一样热情的接待。而其它村庄的肉铺却是从不赊欠的,所以我们“有口福肉铺”是出了名的金字招牌。
  这边我和三少忙着杀猪卖肉,那边王屹风同志也是到处跑着给人看诊,有时候还在顺带做一下兽医,给牛啊马啊之类的看看小毛病。
  由于肉铺太忙,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呆在家里,所以我们家还没有腌制腊肉和灌腊肠,这可把我愁坏了。不只是愁没有时间备年货,更愁没有肉。
  大家不要奇怪,我们自己开肉铺的会没有肉?是真的没有,你打开门做生意,外面有人排队买,你不卖光,反而自己留私,外面排队的人会有意见。所以我们杀了那么多猪,却一直没有留到给自己灌腊肠的肉。
  而我又是个极喜欢吃腊肠的人,如果不灌上一堆,等来年看人家吃,我会馋得涕泪横流的。
  有一天下午我们收工回到家后,我就开始叹气“没有腊肠吃的人都是可怜人!”
  然后幽怨的看一眼三少,再来一句“没有腊肠吃的人都是可怜人!”
  在我连续叹了三次后,王瑞芝受不了了,冲了出去。
  当晚他带回来一头野山猪!
  已经杀死了,静悄悄扛回来的。
  我是大喜过望!
  当时我们三人放下手头一切的工作,紧紧关上院门,把这头野山猪料理干净,骨头当晚就放罐子里熬上了。
  肉都分出来准备第二天腌制腊月和灌腊肠。内脏和其它我们用不着的部分依然拿到肉铺去出售。
  当晚三少是忙了个通宵。先把自己家的山猪处理好,然后又要杀第二天准备出售的猪。
  第二天我没有去肉铺帮三少的忙,而是把二少留在家里和我一起腌肉和灌腊肠。从早上忙到傍晚才终于把一头猪的肉给解决掉了。
  看着挂得满院都是的腊肠和腊肉,我内心的满足是不能用言语形容的。虽然已经累得要死,但还是乐得直傻笑。
  三少回来后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