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了泰国以后就没有了能用的公路,到缅甸的1700公里是用脚花了三个月量出来的,所以一直到1944年2月才赶到。这本来不是第15师团的过失,但牟田口中将公开地把山内少将称作“胆小鬼”。

第33师团长柳田元三(陆大34期军刀组),是情报参谋出身。由于他的经历,对这个英帕尔作战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但小畑参谋长的被免职使他闭上了嘴。但在第15军军部看来,这小子肯定怀二心。

就剩了一个第31师团长佐藤幸德(陆大33期)是和牟田口一路货色,有点疯疯癫癫,这两人能尿到一个壶里去了吧?嘿,还是不行。佐藤当少佐的时候,是皇道派的中坚人物,那时就和统制派的牟田口中佐斗的你死我活,现在那些历史问题还没纠缠清楚呢。

就这样一支大家心怀鬼胎,勾心斗角,互不信任的第15军,开始了被称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愚战恶斗”。

还没有正式开战,第15军的补给参谋又换人了。本来“小畑参谋长事件”以后,大家都闭嘴不说,可是这回是第15师团长山内在找补给参谋确认:“能不能对补给问题负责?”,这位薄井参谋的回答非常简洁明了:“不能”。废话,说了“能”的话到时候山内少将没了补给能把他给枪毙了。这就重换补给参谋。

山内少将呢?也算知道怎么回事了,问也白问,反倒把些可怜的补给参谋的乌纱帽全给问飞了,何苦呢?自祈多福吧。果然到后来因为补给问题第31师团的佐藤少将造了一回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反:率全师抗命。后文再表。


军国幕僚——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六十二)

这就要开打了。

开战以前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要说牟田口就一点不关心吃饭问题那倒也不是事实。开战前他问南方总军要过150个汽车中队(连),可把南方总军吓坏了,南方总军总共有没有150个汽车中队还是个问题呢,就只给了他26个中队。

其实就是给了牟田口150个汽车中队也没用,那地方根本就没有公路。第15师团不就是走到缅甸去的吗?不但补给运不上去,连本来就没有多少的坦克,装甲车,重炮都全部轻装,两个师团像光屁股似的只带了轻武器和三周左右的粮食就翻过了阿拉贡山。

下面的参谋们倒也没有闲着。看看就知道这实在太扯淡了,这不是去打仗,是去送死。于是就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发挥想象力,“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知是谁受英军游击部队使用军驴的启发。说可以利用驴,马,牛,羊,象来运东西,还给这个计划起了个酷酷的名字叫做“成吉思汗的智慧”。一下子在全缅甸掀起了一个抢劫各种动物的高潮,把全缅甸的活物全征集起来了。

想法倒也没有大错,就是漏了一点:人家英军用的那是军驴,经过严格训练的。一般家养的农畜或者肉畜是没法子当军用的。一开始给每个师团配备了3000匹马,5000头牛,但缅甸的牛走起来慢,用鞭子抽,用刺刀刺甚至用火烧都走不快,一生气了还就干脆躺倒不干了,或者逃之夭夭,别看他走起路来慢,逃跑可快了,反正你追不上。

就这样,刚过了一星期就不得不打消用牛的主意,还得派兵放牛。要不然那些没人管了的牛会把路给堵的结结实实。

至于羊呢,每天只能走三公里,所以没几天也就全走到皇军们的肚子里边去了。

那皇军的后勤给养怎么办?好办,皇军不要那个,用牟田口中将在将补给参谋薄井撤职时说的一句话就是:“操心个屁,遭遇敌军,朝天打三发空枪,保证敌人肯定投降”!

牛不牛?这比那主张皇军以一当十的辻中佐要牛得多了,难怪一位是已经是中将了,而另一位还只是中佐,气势不一样。

可是实际是怎么回事呢?印缅边界的司令官是蒙巴顿勋爵。早就带领几万雄兵在印缅边界气鼓鼓地要去解放缅甸呢。要不是艾森豪威尔坚持欧洲中心主义,坚持先打希特勒的话,要按英国人的想法,十万英美中联军就去缅甸打扫卫生去了。

所以英帕尔战役,其实不是进攻和防守的问题,而是一场遭遇战。应该说蒙巴顿勋爵在战役的一开始是犯了错误的。他没有预计到没有后勤支援的日军会如此疯狂,居然送来了8万多大军,他原来的估计也就是一个大队,两三千人左右。

双方都犯了错误,但是史迪威将军的一句话是最经典的:“日本军队没有纠正错误的能力”。

英帕尔战役对日军来说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纠正这种错误的方法就只有一个:撤出战斗。这种机会在整个战役期间有过好几次,但一是主官牟田口的异乎寻常的疯狂,二是整个指挥参谋系统的稀奇古怪的僵化,使日军无法撤出战斗,结果在这架自己组装发动起来的绞肉机里被搅得粉碎,留下了一条“白骨街道”。

应该说日本陆军的局部战斗能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联队(团)以下的运动作战能力不容忽视,“分进合围,迂回包围”就是从日语来的。开战后三周不到的3月13日,日军第33师团就把印军17师给包围起来了。

可是打了十天,由于缺乏重武器而打不下来。日军的缺乏重武器到了什么地步?这个第33师团在所有三个师团中的火炮和炮弹拥有量是最多的,总共有77门各种口径的炮,比其他师团要多出几乎一倍。33师团甚至还拥有60辆坦克,这是其他师团所没有的。

但是弹药呢?第33师团拥有的16门10公分加农炮是拥有炮弹最多的,每门炮有800发炮弹。其次是12门15公分榴弹炮各拥有400发炮弹,其余三个师团所有的火炮拥有炮弹几乎都在200发以下。拥有加农炮的只有第33师团,其余的大多是38式野炮或94式野炮。口径大多在7公分以下,就是说本来就没有多大杀伤力的火炮还没有炮弹。

所以打不下来,柳田师团长在收到部下的“做好了玉碎的准备,向任务迈进”的报告后,迅速决定撤出战斗,不打了,放印度17师走。同时向军司令官建议:放弃整个作战计划,这仗打不了。

这其实已经是第15军能全身而退的最后的机会了。但牟田口一听,暴跳如雷。立即命令追击,同时派人到第33师部向参谋长田中督战,这个师团长,不要了。

结果总算在4月5日,包围了英帕尔。这天是日军第15军的顶峰,也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顶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包围敌人了。从此,只有被包围的份了。

可是再也没有力气了。没粮食,没武器,没弹药。反观被包围在英帕尔的5000英印军,在美军的C47运输机的支持下,反而活得越来越滋润。

怎么能不滋润呢?看看作战期间联军向英帕尔地区空运的物品清单吧:

919吨粮食,5000只鸡,27500个鸡蛋,维生素525万片,燃料83。5万加仑,香烟4342万支,总共62。5万吨。

再看看日军,5月31日第31师团在师团长佐藤少将的率领下开始撤退,撤退的理由是:“60天内没有得到一粒粮食,一颗子弹的补充”,这次要“撤到能够接受补充的地方”。这是日本陆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抗命”事件,单位是师团。

日本陆海军在二战时的作战表现应该说是不错的,即使在从瓜达卡纳尔岛以后一直是那么悲惨的作战,小队(排)以上集体投降,开小差的事件是没有的,这在参战诸国军队中是独一无二的。

但这次就出现了也是参战诸国军队中独一无二的师团单位“抗命”。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六十三)

牟田口手下有三个师团长,全部被他撤了职。5月10日第33师团长柳田少将被撤职,5月31日,第31师团长佐藤少将被撤职,6月22日第15师团长山内少将被撤职。

日军制度,师团长直属天皇管辖,叫做“亲任官”。其余人等无权过问,而这次牟田口公开藐视军纪,无视天皇,怎么办?大家装聋作哑,只当不知道。那位抗命的师团长怎么处分?也装聋作哑,既往不咎。

前面说过日军已经成了一个官僚机构,军队内部就是大家互相糊弄。战后除了牟田口中将以外,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当事者都一口咬定自己是反对英帕尔作战的,主张早日停止的。有趣的是其中绝大多数人还都能够拿出证明出来。

那为什么还在打?4月末参谋本部次长秦彦三郎在视察缅甸时,和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的意见是一致的:“英帕尔作战已经失败,应该中止”。

河边司令官对秦次长是这么说的:“中央要是发布中止作战的命令,我很高兴。但要我来发这道命令,我可发不了”。

为什么?据说皇军的字典里没有“撤退”。

同行的有一位刚刚从陆大毕业的大本营少佐参谋叫后胜(陆大57期),和大本营作战参谋杉田一次(陆大44期)商量说这是不能再打了,而杉田在瓜达卡纳尔岛干过,知道英美军的利害。回去以后在5月15日的大本营会议上,秦次长报告说“英帕尔作战胜利的可能性很低”,杉田补充了一句:“完全没有胜利的可能。”

东条英机大怒:“谁说皇军不能胜利!”

结果得出这么一条结论:作战部队不提出中止作战,就继续进行作战。

6月26日,牟田口终于绝望,向缅甸方面军提出中止作战。7月1日,方面军作战参谋青木飞往马尼拉向南方总军提出结束作战。经过大本营许可,7月2日,南方总军才正式下令中止英帕尔作战。

第15军86500人的参战部队,损失率在80%左右。除阵亡大约20000人以外,全是饿死或由于饥饿而伤病而死?

英帕尔作战的当事人们几十年一直在讨论的,也是:“为什么不能尽早停止作战行动”。

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尽头的?就像“为什么不能不打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为什么要袭击珍珠港?”;“为什么要进驻印度支那?”;“为什么有7。7?”;“为什么有9。18?”……,没有尽头。

因为有这个天皇领军,因为有那个军政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