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尽成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容青史尽成灰-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候的赵国,正是其胡服骑射后的黄金期,彼时在位的赵惠文王,正充分享受着老爹留给他的遗产。杰出的人才团队,强大的军队,蒸蒸日上的国势。这时期的赵国,向东击败了齐国,向西数次挫败秦国东进的企图。在魏国势衰,齐国霸业昙花一现,楚国屡遭重创的局面下,赵国,已然成为整个中原唯一能对抗秦国的力量,俨然是此时战国七雄里的“老二”。赵国本国也是人才荟萃,文臣方面,不辱使命的蔺相如早已千古流芳,数次挫败秦国入侵的廉颇,是赵国此时的第一名将。初涉军旅的赵奢,虽然此时的岁数已经不小,却还是一个新兵蛋子。在商丘之战10年后,这个“新兵蛋子”再次一鸣惊人,让横扫六国的强秦,见识到了他的厉害。

公元前270年,秦国举兵进入中原,围困赵国的西北重镇阏与。这是赵国抵抗秦国的重要屏障,一旦丢掉,赵国西北方就无险可守。可这个重镇也有问题,离赵国的大本营太远,很容易遭到围困,一旦救援,赵国劳师袭远,很容易被秦国以逸待劳。不救,会丧失战略要地,后果很严重;救,很可能全军覆没,把老本都赔上。赵国没秦国这么多的人口,军队精兵金贵,损失掉一个都心疼。这种局面下,赵国的大臣大都“两害相较取其轻”。赵惠文王先问久负盛名的抗秦名将廉颇,得到的答案是“路太远,不能救”。又问另一个名将乐乘,答案是“打赢的胜算不大,不如不救”。两个名将的话都是有道理的。最后又问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赵奢,赵奢的回答很干脆:“救!这就像两个人在洞里打架,狭路相逢勇者胜!”铮铮慨言,掷地有声!

见赵奢决心这么大,赵惠文王的胆子也粗了,你都勇敢,那咱就勇敢一回!出兵以后的赵奢,一路却胆小得很,全在磨洋工,慢吞吞走了28天,连阏与的影子都还见不着。赵奢的行动让秦国人纳闷了,要说救援,你磨洋工,要说不救,你来干吗?为了试探赵奢,秦军故意派间谍进来,却被赵奢好言好语打发走了。虚虚实实下,秦国人最终作出了判断:这小子是个窝囊废,他就是来摆摆样子的。

秦国人放心了,但赵奢却牛气了,秦国间谍前脚刚走,赵奢立刻传令,命令全军火速集结,深夜向阏与开拔。第二天秦国人刚睁开眼,就发现连夜急行军的赵奢,已经出现在秦国人眼皮子底下了。之前所有的示弱,全都为了这一刻,赵国人精骑林立,马刀雪亮,逼人的军势告诉秦国人:傻瓜,你们上当了。

上当就上当吧,我们秦国人可不是吓大的,我们是打仗打大的,不就是打仗吗?什么兵法虚实,无非就是时间仓促点,地方偏点,有啥?照样打!在短暂的惊愕里清醒过来的秦国人,火速集结部队,准备迎战,一场大战就要打响。秦国人这时候还是很有自信的,你赵奢来得快不假,可你自己也玩大了,你们脱离辎重部队快速奔袭,粮草后勤全跟不上,如果不能在短时间里打败我们,全军覆没的可就是你了。

秦国人知道,赵奢更知道。战斗开始后,秦国人的对策很简单,全军结成重甲军阵,用长戈兵和弩兵护卫,以弓弩阻击赵国的骑兵,只要能顶住赵国的骑兵,拖他三五天,你赵奢就死定了。但开打之后,秦国人却又被“闪”了一把,没有什么骑兵冲锋,也没有马刀砍杀,一群赵兵只在对面摇旗呐喊,摆出全面进攻的架势,却连箭都不放一支。秦军晕了,要打你就打,不打你就滚,在这里耍什么二百五?

赵奢当然不是为了耍二百五,就在秦军一头雾水的时候,突然一个噩耗传来:北山让赵奢抢占了。

秦军这才明白:又上当了。

这一战秦军本来的战术,就是围点打援,被赵奢算计了一把,忽悠了一下,无非是丢点脸。但脸可以丢,这个北山不能丢。北山是此战的绝对制高点,得到了北山,也就得到了整个战争的主动权。秦国是步兵多,赵国是骑兵多,几万骑兵从高山上凭速度横冲下来,那阵仗,就跟今天轰炸机高空轰炸一般!

结果,秦国人被炸惨了,偷袭北山成功后,赵奢随即发动了总攻。精锐骑兵从高山上直冲秦军,迅烈的速度和精准的射杀,一下子就把秦国的弩箭重步兵军阵冲得稀烂,天下无敌的秦军,第一次体会到全线崩溃的滋味。赵国的战马在冲锋,赵国人的马刀在拼命砍杀,战无不胜的秦国人,却在崩溃,逃命……

阏与之战,是商鞅变法以来,天下无敌的秦国军队遭到的最惨重失败。在战局不利的局面下,临危受命的赵奢,以他精密的算计,虚虚实实的表演,一往无前的气概,坚决果敢的勇气,一步一步,将秦国人算计进了死地,然后聚而围歼。这一战秦国的伤亡数字,各类历史书上的记录都很模糊,有说几万,有说5万,但毫无疑问,这是秦国人遭受的最大伤亡,此战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原本目中无人的秦军,以后好像患上了“恐赵症”,多年以来一直不敢再度东进。

【三】

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赵奢也有自己的军事理念,他的军事理念归纳起来就是七个字:不打无准备之仗。

阏与之战,展现了赵奢比廉颇、乐胜等当时名将更果断的一面,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他的原则是,没有必胜把握的战斗,坚决不打;所带的军队如果没有对敌人的绝对优势,也不能打。打仗的时候,要千方百计地消耗掉敌人的锐利,磨灭敌人的士气,把敌人拖得七荤八素之后,在百分之百把握之后,以最小的代价,收到最大重创敌人的效果。阏与之战,就是一场把赵奢的智慧、勇气,发挥到水|乳交融的战斗。在当时的赵国名将中,如果说廉颇是一个最出色的防御者,那么赵奢就是一个最出色的进攻者。此战对于秦国的另一大影响是,被赵国骑兵砍得七零八落的秦国人,从此也开始高度重视骑兵建设,他们利用关中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秦国人在畜牧方面的丰厚储备,很快拥有了一支足够和赵国争锋的骑兵部队。骑兵,这个战国时代中原军队的“舶来品”,从此在中原各路军队中更广泛地推广开来。

阏与之战之后,因其卓越战功,赵奢被赐封为马服君,成为与廉颇、乐胜等人齐名的赵国顶级战将。在此战结束之后,秦国因为伤亡惨重,一时不敢东进,赵国的边境也就消停了。没仗打的赵奢,人生中最后的时光,主要就是教育孩子,他的宝贝儿子,就是后来被称作纸上谈兵的赵括。关于此人的功过是非,是我们下一篇要讲述的内容。


第二十章 谁毁灭了长平

说完了赵奢,自然要说赵括。在后人的眼光中,他是一个“老子英雄儿狗熊”的可怜人,也是赵国的罪人。

说“罪人”,似乎没错。本来前线的仗打得好好的,换他上场,张牙舞爪地一冲,把40万军队全冲到了敌人的陷阱里,最后落得活活被秦国坑杀的结局。赵国遭到了这样的惨重损失后,从此一蹶不振,原来的“老二”一落千丈,再也不是强秦的东进威胁,被秦国平灭甚至宰割的命运,似乎已经无可避免。许多人甚至说,他是一个毁了赵国前途命运的罪人。

连赵括老爸,那位战国时期最杰出骑兵名将赵奢的话,都被人拿来佐证:“赵括这孩子,读书很好,头头是道,但都是纸上谈兵,将来却不能堪大用。”所以许多人就有理了,人家赵奢都这么说了,可见赵括打仗多么愚蠢,犯的错误多么严重。

赵奢犯错误的地方,就是山西长平,他犯错误的那场战役,就是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

【一】

毫不夸张地说,长平之战,是一场决定秦国统一天下命运的战役。秦国击败了中原唯一能与他抗衡的赵国,通过歼灭赵国40万精锐的方式,让强盛一时的赵国从此奄奄一息,再也无力和秦国争雄。从此之后,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秦国再无对手。

对这场战役,后人关注颇多,因为这场战役的结局让人扼腕。40万精锐的赵国军队,为什么在坚持了整整两年后,以被敌人诱入险地的方式,轻易的终结了自己的命运?主流的说法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轻敌冒进,导致大败亏输。难道,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

要解读长平之战的败因,或许还要从当时的战国大势说起。公元前262年左右的战国形势,已经形成了秦国一家独大,楚国遭到严重削弱,唯独赵国可勉强抗衡的局面。赵国经过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两代君王的励精图治之后,实力同样蒸蒸日上,特别是赵国的骑兵,这时期独步天下,是六国军队中唯一可以在战斗力上与秦国抗衡,并且重创秦国的力量。在阏与之战中,赵国的名将赵奢采取示弱于敌,骑兵高速突袭的方式,一举击破秦国精锐铁甲步兵,导致秦军损失上万。赵国骑兵的马刀,给秦国人留下的是噩梦一般的记忆。

到了阏与之战八年后的公元前262年,当年缔造过阏与之战辉煌的赵奢已经作古,励精图治的赵惠文王也已经过世,这时期赵国的国君,是他们的第八代国君赵孝成王。此人的才略远不及之前的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但是廉颇、蔺相如等名臣依然还在,他本人又是个性格宽厚的守成之君,他刚刚上台,秦国人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公元前266年,秦国人卷土重来发兵攻赵,连夺了赵国3座城池。赵国不得不用送王子给齐国做人质的办法,换来齐国的援军,这才平息了战祸。这次赵国之所以如此狼狈,一是因为赵奢不在,廉颇又是一个防御型将领,守卫国土还可以,主动出击却不能;二则是此时赵国的北边,正发生大规模的胡虏入侵,赵国的精锐骑兵大都开赴边地守备,对东边的秦国实在鞭长莫及。

赵孝成王虽然宽厚,却也是有血性的人,对于秦国人送来的这份“上台大礼包”,他自然不能忍受。秦国人在再次攻赵失败后,转换了思路,不再去碰赵国的硬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