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遗秘 作者:覃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山遗秘 作者:覃尹-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听老道这样说,只好挺直腰,睁大眼,盯着老头。而老家伙见我这端正的态度,清咳一声,却也是缓缓道来。
东晋兴宁二年,有魏华存等众仙真下降,魏将清虚真人王褒所授“上清”众经三十一卷并诸仙真传记、修行杂事等授弟子琅琊五司徒公府舍人杨羲,杨得魏华存所传,用隶书写出,传护军长史丹阳句容许穆。许穆再传子许岁羽。二许去世后,岁羽子临沮令黄民收集先世所写经符秘录,于东晋元兴元年奉经入剡,为马朗、马罕礼敬供养。至东晋末,有道徒王灵期等向许黄民求经。王等遂在所得几卷经书基础上,窃加损益,盛其藻丽,再次造撰,凡十余篇。从此“上清经”流传甚广,“举世崇奉”。于是一个以扳依上清经录的新道派——上清派渐次形成。
上清派传至南朝梁陈时第九代宗师陶弘景,他隐居茅山,并以茅山为祖庭,自称华阳隐居。为弘扬上清经法,编《真诰》一书,纂《登真隐诀》二卷,使上清经诀较之陆修静时更为完备。由于陶弘景为陆修静二传弟子,对上清派又作出较大贡献,遂成上清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此后“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世人改称上清派为“茅山宗”,而进入上清派发展的新阶段。他继承上清派道统又开创茅山宗;使茅山上清派不断发展壮大,在道教史上地位显赫,影响深远。
我听老头说的兴起,不由兴奋问道:“那是不是咱们上清派很牛掰呀!”
“恩,像各代祖师,莫不是红极一时,而我各代祖师有开派祖师华存为,第二代玄师杨羲、第三代示师许穆,第四代宗师许岁羽,马朗、马罕为第五、第六代宗师,陆修静为第七代宗师,池游岳为第八代宗师,陶弘景为第九代宗师。而我让你修炼的内经图,便是出于开派祖师之时的《黄庭内景经》,莫不是锻炼意念,精神内守,神不外驰,证道纯阳的不二法门,乃是门中不传之秘呀!”
我听着老头这样说,我不由好奇,难道修炼内经图真的能够做神仙?老头听到我这样问,总是愁眉不展,说应该也许大概能吧!
我听得老头模棱的回答,不由也长叹一口气道,有师如此,夫复何求。
老头听到我这样说,便板着个脸问我啥意思,我说有这样的师父,我还能有什么追求呢。
不过,可想而知我说之后的后果了,不是棒槌一顿,就是脑袋遭殃。
可怜呀,谁让我总是喜欢说实话呢,大实话呀!
而后老头却是话题一转道:“你今年既然已经满十周岁了,也该给你授箓了。”
“师父,授箓之后有啥好处呀!”
尽管老头不屑于我对好处的企及,但是老道也很有耐心的给我讲了一番。
授箓是入道弘法名登道册的凭证,授箓即“记录”之意。天师张道陵开创正一道时,立正一法箓二十四阶品,以应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节气。其所传道经为《正一修真略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太上正一阅箓醮仪箓》,起初法箓传授有两种功用,一是记载修道者姓名、道号、师承和道阶。修道者经过一定的入道程序,才能成为一名道士,名登道箓,从此,才有资格学习道经科戒,并有登坛行道,如法举行道教科仪活动的资格,箓是道士名册。二是记载天神名讳、神职,通过科仪传授,在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才能使所行道法有灵威显现,如召唤哪些神灵,遣往何方,由此达到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消灾延寿、镇伏妖邪之目的。即箓的神职功用。
道教信奉上界有诸神司人间善恶,分毫必录。《正一修真略仪》说:“箓者,太上神真之灵文,九天众圣之秘言,将以检劾三界官属,御运元元,统握群品。鉴骘罪福,考明功过,善恶轻重,纪于简籍,校诫宣示之文,掌览灵图,推定阳九百六天元劫数。”又说:“凡禀师资,结盟受授,从俗登真,永保生道,渐位于极。”授箓与传授经、戒、符是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授箓之目的是让入道者全面进行一次道教戒律、经书的学习和教育,授箓者要求箓生终身奉行道经戒律,戒除惰性,制断恶根,坚持正信。
而我茅山一宗历来提倡道士授箓后,名录天曹,遂有道位。
授箓是修道登真之阶梯,只有受箓方可为人斋醮。授箓归戒后,不管是自身修真,或是为他人斋醮,自身神真与外界神祇相应,一切皆在感应感化之中。而且箓也是三天妙气,十方神仙,灵宝名号。上古真人高士,寻诸经记,唯受一二阶修行,便登上真之位。如果受了不少条教箓文,既不尊师,又不明修行至由,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身在道门,尽心全意,道无不应,其应如神。
道教自张天师创制正一法箓以后,阁皂山灵宝派、茅山上清派先后也根据本宗派的特点创建了法箓,便是上清法箓。
我听老头说的兴起,不由认真听下去,而听到授箓之后就有道位,不由兴奋的问老头:“师父,是不是授箓之后我就是神仙了呀!”
“神仙你大爷,这几天选个黄道吉日,老子给你就授箓,之后若是在这样一天嘻嘻哈哈,没大没小,不敬师长,老子废了你。”老头怒目而视,看的我心直发慌。
”这怎么和人家嫁女儿一般,还选啥子黄道吉日!“我嘀咕道。
“哼,你个小崽子又嘀咕什么呢?”老头板着脸问道。
“没啥子,没啥子?”我赶紧解释道。
“那便好,今日也不早了,便休息吧,明早起来我去趟山下,置办点东西,米缸似乎也快空了吧!”
“师父,你明天下山呀,我也去!”我赶紧跑到老头身旁,边捶背,边捏腿。
“你去干啥?”老头撇着头问道,“你还是乖乖呆在观里,好好做你的功课。”
老头在我的很到位的服侍之下,享受的闭着眼睛。
突然他睁开眼,倒是吓了我一跳。
老头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悠悠的向着后院屋子走去,到了门口的时候,突然转过身,对着我坏笑道:“小崽子,你莫不是想巧儿那丫头了,要不明天下山,老子帮你说说,带上山来给你做个童养媳咋样?”
我听得气息为之一窒,不过老头似乎话还未说完,此刻关门之际还不忘语重心长的说道:“巧儿他娘的话可当不得真,哈哈哈!”
随着砰的一声,老头却是关上了门,听着老头那意味深长的话,只气的我想冲上去活剐了这禽兽,这是为人师表的样子吗?完全一流氓,比山下**三还痞。


第四章 老神棍
次日早晨,天还蒙蒙亮,我便被老头从被窝里扯了起来,不情不愿的跟着老道上山头打坐修炼去了。
老道说日出之气乃是至阳之气,自古有紫气东来之说,而日暮之气为阴,而我们修炼的内经图,乃是结合了上清的存思,导引,炼气,食气,内气几大内炼之术后的结晶,修炼之后不仅能够神集气正,招致神灵致祥,清虚五脏六腑,而且常行之,能与天地气息相契,暗合天机,可以使人精神备增,爱精握固,闭气吞液,随之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液,液化为骨,则体坚骨强,精神饱满而为真人。
尽管我听老道说的昂首挺胸,但是从五岁开始,修炼了差不多五年多的我也没觉得有啥特别之处。
修炼完回到道观,已经是太阳高照,辰时时分了(因为跟着老家伙,所以一直是按十二地支计时的)。
老道收拾了一番,便背着他那破褡裢下山了,临走前还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诫我,乖乖呆在道观,好好做功课。
我见他走的远了,便关好房门,缓缓地在后面远远跟着,不过亏得我精明,老头几次回头看,都被我忽悠过去了。
而老家伙边走嘴里还嘀咕着什么,细听之下,却是气得我不轻。
“恩,巧儿那丫头小小年纪,就生的一副美人胚子的样儿,长大了肯定和她娘年轻时候一样,定是个美人儿,我那呆瓜徒弟,现在便是这般的痴傻样,长大了肯定也没啥出息,果真和巧儿她娘说的,嫁给了我那水货徒弟,肯定是误人一生呀,我这当师傅的,定是不能让巧儿那丫头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次下山却是要好好说道说道。”
老道边走边说,说的还蛮得劲,还哼起了小曲。
我听着老道说话,只气的我牙痒痒,恨不得上去狂踩一顿,不过这也只能想一想,怎么说我也是个很尊师重道的人。
“恩,上次下山,见跟巧儿玩的那小家伙不错,看那面相,以后定是富贵命,而且俩人玩的蛮合的来的,而且长得也机灵,这次下去倒也要说说,说不得老道也要做一回月老了。”
“放屁,他娘的,巧儿她娘说了,巧儿长大是俺媳妇。你胳膊肘往外拐,老子就跟你断绝师徒关系。”我跳将出去,大吼着,愤怒的看着老头。
“他娘的,你个小兔崽子,竟然偷听老道说话。”老道横着脸问道,“老子不是让你乖乖看着道观吗?你他娘的,跟着老子做什么?”
“腿在我身上,我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哼!”我气呼呼的吼道。
“吆吆,长脾气了呀,还没长大,就想飞了?”老头斜瞅着我,奸笑道,“还巧儿是你媳妇了,我咋没听过,屁大的点孩子,还你媳妇,你羞不羞。”
老道衣袖遮脸,那叫个气人,气的我狠狠地跺跺脚,愤懑的撇开老头独自向前走去。
老道见我一声不响的走着,几个跨步赶上来,然后语气怪怪的问道:“巧儿那丫头,你别说,长得还真招惹喜欢的。”
“关老子屁事。”我不屑的哼道。
“那个啥,刚才是谁说是谁媳妇来着?”老头故意仰着语气说道,我狠狠地斜瞪了老道一眼,继续闷头走着。
想想巧儿,心里还是有种特别的好感,每次跟着老头下山,总是能从她手里蹭几颗糖吃,也许是年纪相若,每次都玩的很开心。
“徒弟,走慢点,别摔着。”
“要你管!”我没好气的说道。
“不管,不管,摔着了可别怪老子没提醒你。”
我听得来气,趁着老头不注意,脚下使绊,老道没咋注意,却是一个踉跄,直挺挺的给摔倒了。
不过说来奇怪,老头躺下之后,却是一动不动,半天却是每个声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