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女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好女婿-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人叫李能,乃是刘瑾的心腹,如今正在司礼监中负责分检内阁转来的折子。地位虽然卑微,却非常要紧。

李能一进屋手中捧着一个牛皮匣子,一进屋就扑通一声跪在刘瑾身前:“恭喜干爹,恭喜干爹,天大喜讯,天大喜讯啊!”

一看到他手中的牛皮匣子,马永成自然知道这是封疆大吏所上的密折,知道有大事发生,顾不得挂门帘,快步走到刘瑾身边。

说起密折,在真实的明朝世界中并不存在,要等到清朝雍正皇帝时,才会形成一整套严格的密折制度。每个督抚一级的高官都可以不经过驿站,又专门的信使直接送达皇帝手头。除了皇帝,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开启。如此一来,清朝的中央集权和君主独裁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这个密折制度的提前出现其实也怪苏木,当年正德皇帝还在东宫潜邸的时候。在一次课业的时候,正德感叹说如今的通政司和内阁的权力实在太大,一个大臣如果想给皇帝说实话,所上的折子得先由所在部院的给事中观看,点头了,才转通政司。通政司分检,觉得妥当了,才发到内阁。内阁草拟,转司礼监。

也就是说,一份折子要最后落到皇帝手头,得经过给事中、通政司、内阁、司礼监四个部门。而明朝的文官习惯性地同皇帝顶牛,若大臣所在的折子中有不符合文官利益的地方,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直接卡下来。

如果碰到心怀不轨之辈,阻塞言路,即便皇帝在英明,也会因为消息闭塞产生误判。

听到这个感慨,苏木习惯性的炫耀自己的见识,随口将密折制度说了出来。

他也就是顺口一说,却不想正德皇帝却记真了。

等到登基,就开始大力推广。

问题是,他这一推广,别的文官却不买帐,反上谏言说君子事无不可对人言,陛下这么做,那是鼓励小人风闻奏事,行唐朝武后告密乱政之举。就算万岁你要兼听则明,御吏台的言官可都是真正的实诚君子。有他们在,还需要密折吗,没得坏了陛下的圣誉。

如此一来,密折制度最后无疾而终。

在真实的历史上,清朝大臣们的密折在交到皇帝手头时,得先在军机处备案。

而在这个时空的明朝,则改到司礼监。

正德登基九个月,所发出去的密折牛皮匣子也有十好几个。可到现在,却没一份回来过。搞得司礼监也不记得有这么回事。

其他两个秉笔太监也意识到什么,同时围了过来,低头看去。

这一看,脸上都同时露出狂喜。

刘瑾哈一声:“皇上洪福齐天,千岁要回来了。”

牛皮匣子已经打开了,里面是两份密折,一份是苏木的,另外一份的落款则是太康公主。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马永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不住摇头:“自从出了这么一挡子事,慈圣太后心情不好,咱们这些做奴婢的也是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高凤接嘴道:“太后她老人家心情不好,咱们这些做奴才的日子能好过?所谓主忧臣死,咱家见慈圣太后老人家一日消瘦于一日,这心里啊,就如同有刀搅一般。”

说到这里,他眼圈就红了,不住伸手去擦。

谷大用见高凤表演欲强烈,心中腻味,道:“如今,千岁总算来信了,既然有信过来,自然是想慈圣太后。刘公公说得没错,千岁要回宫了。”

刘瑾也是满面春风:“今天本是咱们司礼监议事的日子,就不议了。这天下的事再大,还能大过皇家?走,我等去见慈圣太后,将折子转到她老人家手上。”

“刘公公。”刚才过来报信的太监李能小声道:“刚才分检折子的时候张公公也在,压着大伙儿不许吱声,自己先去了坤宁宫报喜去了。”

“哪个张公公?”刘瑾一张脸黑得要滴出水来。

高凤、马永成和谷大用也抽了一口冷气,心道:这个张永为了争宠,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张公公以前也不过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普通太监,就因为结好了东宫第一智囊苏木苏子乔,在关键时刻立了功劳,摇身一边,成为司礼监首席秉笔、御马监管事牌,隐约有大内第二人的趋势。若是让他再得了太后的欢心,将来还得了?

谷大用本就是一个尖酸刻薄之人,顿时忍不住冷笑一声:“好的很啊,张永这次去报喜,说不定慈圣太后心中一高兴,说咱们几个都是无能之辈,将大伙儿给赶出司礼监了呢!”

第479章 抢头彩

高凤为人一向虚伪,连连摆头,道:“这报喜的事情谁去不都一样,只要慈圣太后她老人家心头高兴,就是咱们做奴婢的福气,谷公公言过了。”

谷大用冷笑声更大:“高公公高风亮节啊,反倒是我谷大用心胸狭窄了?”

高凤又摇头:“谷公公,是非多因争执起啊!依咱家看来,张永用不了片刻就会过来的。”

“哦,他还来炫耀?”

“不是不是。”高凤还在摇头,大家看得久了,都替他头晕。

高凤继续说道:“张公公去报喜,太后问起,太康千岁的折子里说什么呀,密折呢,他又该怎么回答?臣子的密折,按照体制,得先由我们签批才能发出去啊!”

刘瑾一指高凤:“高公公说得对,咱们就在这里等等,且看看那张永是怎么在我等面前装模作样的。”

就在他这句话说完,一个太监就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值房,不是张永又是谁。

刚才刘瑾等人的话自然都落到他耳朵里。

按照张永的脾气,若是往日,早就向刘瑾发作了,搞不好二人还要拳脚相交。这样的闹剧,以前在司礼监可没少发生过。

“呵呵,刘伴都知道啊!”张永很随意地坐到刘瑾身边,惬意地伸了个懒腰:“真是一个大喜事啊,太康千岁殿下有消息过来,想必是就要回宫了。千岁小孩子性情,在外面玩得累了,自然要回来的。有了这个消息,太后高兴,陛下龙颜大悦,刘伴和各位师兄弟们的差事必然办得更好了。”

他一坐下就是长篇大论,刘瑾不听还好,一听,顿时恶向胆边生。

原来,张永这话中却还有个梗。一般来说,宫里的高级内侍都是内书堂出身。早年,太监是不读书的,后来因为皇帝发现外官大多不靠谱,还是太监们贴心,使用起来放心,就逐渐让他们执掌机要。

为了提高太监们的文化素养和为政能力,就在宫中建了一个书院,名曰内书堂。来教宦官们读书的大多是犯了事的罪官,这些人可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学问极高。到后来,甚至连内阁的辅臣们如李东阳,也都亲自上阵充当教习———意识形态这种个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要占领。既然不能彻底铲除太监这种生物,还不如直接将其洗脑,让他们骨子里接受文官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却不想这么一来,有了文化的太监变得更加可怕,到明中期开始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已经能够同文官系统相抗衡了。

同外官的非进士不得为官,非翰林不得入阁相同,宫廷太监的任免也有其潜规则。你不是内书堂出身,就不能做管事牌子,不能进司礼监。

内书堂出身的太监们平日间见了面大多以师兄弟相称,就好象外面的书生们的“同年”、“同学”一样。

张永当年也是内书堂的优秀学子,高凤还好些,刘瑾和谷大用文化水平极低,听到张永语含讽刺,同时变了脸色。

刘瑾一拍桌子,“陛下知道了吗?”

张永:“太后已经叫人去请万岁爷了,怎么了,刘伴你脸色好难看?”

刘瑾喝问:“慈圣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后说什么?”

张永笑道:“太后也没说什么,只叫咱家过来将苏木和太康殿下的折子带过去,进呈御览。”

刘瑾厉声大笑起来:“咱家还以为慈圣太后心中一高兴,就让你顶了我这个司礼监的掌印。至不济也得将东厂还给你这个首席秉笔。”

其他三个秉笔太监都面含讽刺地看着张永。

谷大用也跟着笑起来:“张公公,咱家还管着尚宝监,要不,把我这个管事牌子让给你?”

一时间,倒有群起而攻之的架势。

张永却不惧:“不敢,不敢。对了,密折给我吧!”

说完话,竟一把将刘瑾手头的牛皮匣子抢了过去。

“你!”刘瑾一时不防,被他拖了个趔趄,几乎从椅子上摔下来,悲愤地大叫一声。

张永也不理睬,提笔蘸了朱砂,批了红,用了印,扬长而去。

“小人,小人!”

“狂悖,狂悖!”

值房中几人都破口大骂起来。

刘瑾这一骂就是好半天,直骂得气喘吁吁。

高凤小声提醒:“刘公公,方才张永说陛下马上就要过来了,咱们是不是应该过去侍候着?”

经他这一提醒,刘瑾连声道:“对对对,我们马上过去。否则,张永这小人见了万岁,也不知道要表多少功劳?咱们千万不能叫这鸟人抢了头彩,反显得我等无能!”

四个太监一振衣冠,出了屋,急忙赶到坤宁宫去。

正当午,阳光灿烂,晒到人身上却不热。清风中,反有阵阵秋意袭来。

大约是感觉有事发生,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也不知道是好是坏,都悄悄地立在一边侍候,宫中到处都是死一般的寂静,只秋风发出低微的呼啸声。

也是他们来得巧,突然,立在宫殿外的太监和宫女们同时跪到道路两旁。刘谨定睛看过去,远远地过来一乘九抬乘舆,不用想,就是正德皇帝赶过来来了。

刘瑾转头对身边人说:“今日之事要紧,无干人等都退下去吧,不要打搅了万岁和慈圣太后。”

“是。”那个太监就扯直了嗓子喊道:“刘公公说了,叫你们都退下去,离开坤宁宫十丈,不要打搅了天子和太后说话。”

跪在地上的太监和宫女们慌忙起身,飞也似的逃了。

不片刻,正德的乘舆停在大殿前,刘瑾先一步走上前去,扶住下车的皇帝。

正德一摆手甩开刘瑾,一边大步朝大殿里走去,一边一脸的激动地说:“刘伴,苏木和太康有信来了?”

“正是,折子如今正在太后手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