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女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好女婿- 第4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了,农、工、商就免了吧。所谓,士、农、工、商各归本位,社会才能和谐。

……

在口舌之争中,言官们纷纷败下阵来。

至于内阁,对于邸报一份为二,也是乐见其成,也懒得将火引到自己身上,都保持了缄默。

很快,正德皇帝拍板,就依焦芳所议实行。

既然皇帝这么说了,内阁也没其他意见,言官们也住了口。毕竟,光比嘴皮子,他们可战不过焦侍郎。至于邸报一分为二的事情,其实一想,有个内参也不错,此事就不再谈了。

相比起此事,朝廷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那就是正德一年的恩科。

正德亲政以来的第一次政治风波,就这么波澜不惊地过去了。

段炅这几日很是活跃,不断拿邸报的事情来触苏木的霉头。

见大名鼎鼎的苏子乔没有只言片语回击,心中越发地得意。

可听到自己背后的大靠山焦芳突然在朝堂里来了这么一出,立即想中了一纪闷棍,整个人都蒙了。

刚才在同事们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

好在苏木并没有痛打落水狗。

苏木心中奇怪:这个焦芳怎么跳出来了,难道是得了皇帝的旨意?

不不不。

很快,苏木就拜头否定了这个想法。焦芳这人还入不了正德皇帝发眼,正德也不会糊涂到直接向一个文官下指示,若是传出去,他不被言官们骂死才怪。

那么,最大的可能是,皇帝将这事交给了刘瑾,而刘瑾又选择了焦芳。

恩,可能性极大啊。

在真实的历史上,焦芳就是因为投靠了刘瑾,这才进了内阁。

如此看来,刘瑾和焦芳因为我苏木这只蝴蝶而提前勾搭在一起了。

有意思,很有意思!

恩科才是关系到朝中各大势力的头等大事,正德朝文官利益集团细分起来,大大小小有十几个,都是以座师、房师、同年、同窗关系为纽带来维系。在政治上互为奥援,在利益上休戚相关,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面。

相比起乡试,一个考官录取的生员只有举人功名不同,会试中,自己的门生,一旦中了进士,那是可以直接做官的。

谁也不知道自己录取的学生中会不会出一个内阁辅臣,真若是碰到,那可就赚大发了。

也因为看到这桩,明朝的会试和殿试,首席主考官都由皇帝亲自担任,一旦中式的进士,也被称之为天子门生。

可大家都明白,皇帝高高在上,只不过顶了个主考的名头。真正决定自己生死的,却是几个考官、十八房同考官,那才是自己事实上的恩师。

这恩情,自然要记到他们头上。至于皇帝,谁在乎。

会试的几个主考官、十八房房师的人选,甚至誊录、弥封派谁去,都非常关键。

于是,文官们摩拳擦掌想让自己的人加入进去,试图分润一杯。

自然,又是一通吵。

很快,府邸报的事情就被大家给忘记掉了。

按照明朝的科举制度,会试的大主考由皇帝亲自担任。除了皇帝,还有两到三个副主考,这才是实际的主持人。今年的副主考有两人,一般来说,应该又内阁辅臣以下,六部侍郎以上的官员担任。

通常,十八房同考官和誊录和弥封等外帘官,则在翰林院和六科言官中选拔,人数若是不够,朝廷还会选拔几个侍郎充任。

朝堂里,群臣闹了大半个月,总算定下了名单。

然后张榜,公示。

一看到相关行文,苏木一愣,依他来看,副主考的最佳人选应该是杨廷和。老杨在翰林院养望多年,声誉正隆。

却不想,今次却没有他的名字。

仔细一想,苏木也是明了,杨大人可是主持过去年顺天府邸乡试的,怎么可能再去主持会试。

这一回主持会试的考官其中之一和苏木也是老熟人了,正是新任户部尚书八股文大家王螯。

想当年在西苑的时候,苏木可没少上这老夫子的科。

如果说当今天下谁的八股时文写得最好,王大人当仁不让,他来做主考,别人也不敢不服。

至于另外一个副主考,却叫人大跌眼镜,竟是段炅的大靠山焦芳。

在蔫了半月之后,段知事听到这个消息,突然来了精神。

焦芳是段炅父亲的同年,关系也是非常密切。

段知事之所以能够得当到通政司知事这个职位,不至于饿死在京城,靠的也是焦大人的关系。可以说,段炅一进入官场,额头上就刻着焦芳这个名字。如果这次中了进士,同焦大人做了师生,更是一桩美事。

焦芳现在是吏部左侍郎,位高权重,有他关照,中进士之后,什么官职得不到?而且,焦大人现在的前景看起来好象很不错的样子,将来做吏部天官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前提条件是自己要能中进士。

对于能够过会试这关,段炅还有很有把握的。

可事实无绝对,谁知道考场之上会发生什么。

如果能够……去拜访一下焦大人……

想到这里,段炅呼吸急促起来。

可是,贸然前往,以焦大人的性子,只怕立即就会将我段炅赶出门去。

焦大人性格虽然偏激,可品行却高,自然见不得这种舞弊之事。上次不就是实在活不下去了,写信去求他给我谋一份差事,结果,焦大人误会我自甘堕落,来了一个闭门不见。解释了半天,才尽释前歉。这次又找上门去,只怕老大人他会翻脸的……可是,放着这么大一个便利不用,我岂不是太亏了?

他又想:年前我去拜访焦大人的时候,说起文章风格一事,说是如今翰林院的人都喜欢奢靡浮夸的文风。如果写那样的文章,在往常,肯定是可以的。但这次是焦大人做主考,他并不喜欢南方文人的作文风格啊?

我究竟该写什么样的文章呢?

一时间,段炅陷入了深思。

同段炅一样,苏木也在思考这次会试该用什么文风的问题。

苏木考虑的却不是焦芳的口味,他更留意的却是王螯这个文章大家。

苏木在王大人手下读了好几个月书,对他的喜好也是非常清楚的。

王大人是吴县东山人,就是现代的苏州市。和所有的江南文人一样,喜欢华丽的文笔,也擅长此道。

他的文章文章尔雅,议论明畅,成就极高,影响极大。可以这么说,你上街随便买一本时文集子,里面必定有一篇王螯的范文。

在他那华丽得令人发指的文章的影响下,弘治正德年的文风为之一变,用开一代新风来形容,也不为过。

“看来,这次会试,必须在辞藻上多下工夫了。可是……”苏木忍不住叹息一声:“华丽的辞藻在后人看来也许是一个负面词,可要想将文章写华丽却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有深厚的文字和学问功底。否则,一味东施效颦,也不过是弄巧成拙。”

苏木开始系统的学习国学和八股文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半路出家。八股文专一在经义和格式上下功夫,只求不出一丝一毫的错。至于文字功夫,却不是短期努力就能弥补过来的。

看来,这次会试,比预计中的难度更高一些。

第577章 这一期恩科

这个问题,苏木私底下也同吴世奇交流过。

又将焦芳作为例子拉出来,解释明朝南北士人的地域之别。

实际上,明朝南北读书人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

明朝南方经济发达,百姓比只饱经战乱的北方人要富足许多。读书科举本就是一件大费钱财的事情,通常是以举宗族之力供养一个读书士子。

如此一来,南方的读书人在基数书却比北五省要庞大许多倍。

又因为江南文风鼎盛,师资力量强大,因此,南方士子在科举上的表现也异常耀眼。

如王螯大人所在的吴县,一个小小的县城,出几千个秀才,几百个举人也不是什么难事。到苏、杭这种遍地读书人的地方一看,走不了几步就能看到一座大牌坊。上面不是写着“进士及第”就是“父子进士”“进士坊”中进士对江南人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要点了翰林才是真本事。

而江西一省,更是常年垄断会试榜的前三,出了无数状元公。

最离谱的是,洪武年江南考生竟然将整个进士科给包圆了,北方书生无一中弟。

如此,北方考生自然不服,闹了一气。最后,朱元璋杀了一批考官,才算将事态平息下去。

最后,索性按地域分成南北两榜,增加了北方考生的名额。

吴老先生悚然而惊,叫道:“难怪了,难怪了!”

苏木问:“老先生明白了?”

吴世奇叹息一声:“老夫对自己的文章和学问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可在此之前,考了十多年,死活也中不了。现在回头一想,也是迂腐。只觉得只要学问到家,就没有中不了道理,却不知道去揣摩考官的口味。难怪,要沦落至此。以举人功名做官,被世人所耻笑。”

说到这里,他一脸的落寞:“苏木你说得有道理,翰林院多是南方人。江南人氏素来喜欢华丽的辞藻,看样子,老夫也得在这上面下些功夫才是。大道至简,朴素的文字最是难写。可要想华丽,却也不是什么难事。”

吴世奇有这份自信,苏木也替他高兴。可自己现在就算是补课,也来不及了,心中不觉一阵担心。

文字这种东西讲究的是祭奠,非一朝一夕就能进阶的。

会试的主考官和考试日期已经张榜公布了,日子就定在三月九日,考三场,每场三天。也就是说,考生进了考场之后,要在里面呆足九日。

考试的题目和乡试也是一样,计有经义、五言八韵、策问等。

考试地点定在京师东南方的贡院,就在京城最繁华的地带,不用再像上次顺天府乡试那样要跑去通州,车舟劳顿。

一般来说,会试的考试日期都在二月初春,所以,又叫春闱。

正德一年朝廷的事情实在太多,主要是皇帝大婚耽搁了些日子。所有,就延迟了半月,挪到了三月九日。

延迟考试,考生们也不在乎。实际上,延迟半月也是好事。阳春三月,天气暖和时再考,也不用向以前那样坐在冰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