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本草纲目-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
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12、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
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
留通气孔。
白附子
释名
气味 辛、甘、大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
服二钱,热酒调下。
2、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
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
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3、赤白清真斑。用白附子、硫磺,等分为末,加姜汁调稀,以匣蒂蘸
搽。一天可搽数次。
4、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
壮或五壮,即愈。
6、小儿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
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变治大人风,止吐化痰。
虎掌
释名 虎膏、鬼 。
气味 苦、温、有大毒。
主治
1、中风口噤目闭。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每次用手
指点末擦啮二、三十遍,口自开。此方名“开失散”或“破棺散”。
2、小儿惊风。用一两重的天南星一个,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
周围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为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
芥汤调下。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时再服一次。此主名“坠涎散”。
3、口眼斜。用天南星(生)研为末,自然姜汁调匀。病在左,敷右侧;
病在右,敷左侧。
4、角弓反张。用天南星、半夏,等分为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同
时烘炙印堂。
5、痰迷心窍(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用天南星
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
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次日取出研为末,加琥珀一两、朱
砂二两,共研细,以生姜汁调面将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
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寿星丸”。
6、吐泄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为末,每服三钱,
加枣二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温服。无效,可再服。此方名“回阳散”。
7、小儿解颅(囟门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过,去皮,研为末,
加淡醋调匀摊布上,贴囟门,再把手烘热,频频在囟门处摩熨。
8、下颚脱。用天南星末,调姜汁涂两颊,一夜即能使关节处长原。
9、喉风喉痹。用天南星一个,挖空,放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
为末,姜汁调服一钱。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此方名“如圣散”。
10、身面疣子。用醋调天南星末涂搽。
局箬
释名 鬼芋、鬼头。
气味 (根)辛、寒、有毒。
主治
痈肿风毒(磨浆敷涂)。亦治消竭。
半夏
释名 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1、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
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2、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
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
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
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3、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
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
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4、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
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
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5、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悉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
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
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6、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细捣
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
7、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
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
8、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
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
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10、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鼻内,涎出见效。
11、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
忌食羊肉。
蚤休
释名 蚩休、螫休、紫河车、重台、重楼金线、三层草、七叶一枝花、
草甘遂、白甘遂。
气味 (根)苦、微寒、有毒。
主治
惊阐、瘰疬、痈肿。磨醋敷痈肿蛇毒,甚有效。
鬼臼
释名 九说、天说、鬼药、解毒、爵犀、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
术律草、枸田草、独脚莲、独荷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
气味 (根)辛、温、有毒。
主治
1、子死腹中(胞破不生)。用鬼臼不拘多少,研为末。每服一钱,加酒
一碗,煎至八成,一次服下,死胎即出。此方名“一字神散”。非常有效。
2、发寒发热,身上长疮,古代迷信,说这是鬼怪作祟,称为“射工中人”。
用鬼臼叶一把泡苦酒中,捣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两次。
射干
释名 乌扇、乌、乌吹,乌蒲、凤、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
野萱花、草姜、黄远。
气味 (根据)甘、平、有毒。
主治
1、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
2、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3、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
服下即通。
4、腹部积水,皮肤发黑。用射干根捣汁服一杯,水即下。
5、阴疝肿刺。治方同上。
6、|乳痈初起。取射干根(要象僵蚕状)和萱草根,共研为末,加蜜调
敷,极有效。
玉簪
释名 白仙。
气味 (根)甘、辛、寒、有毒。
主治
捣汁服,解一切毒,下骨鲠,涂痈肿。
凤仙
释名 急性子、早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海,染指甲草,
菊婢。
气味 (子)微苦、温、有小毒。
(花)甘、滑、温、无毒。
(根、叶)苦、甘、辛、有小毒。
主治
1、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为末,加酒调成丸子,
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
2、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
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着齿,免齿受损。
3、蛇咬伤。用凤仙花捣酒服。
4、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
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成末,水调涂。
坐拿草
释名
气味 辛、热、有毒。
主治
跌打损伤、风痹,亦壮盘骨。
膈上虚热,小便赤涩,神困多睡。用坐拿草、大黄、赤芍药、木香、升
麻、麦门冬、黄芪、木通、酸枣仁、薏苡仁、枳壳,等分为末,加蜜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汤送下。
曼陀罗花
释名 风匣儿、山茄子。
气味 (花、子)辛、温、有毒。
主治
1、脸上生疮。用曼陀罗花晒干,研为末,取少许敷贴疮上。
2、小儿慢惊。用曼陀罗花七朵,天麻二钱半,全蝎(炒)十枚,天南
星(炮)、丹砂、|乳香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3、大肠脱肛。用曼陀罗子连壳一对、橡斗十六个,同锉,水煎开三、
五次,加入朴硝少许洗患处。
4、作麻醉药。秋季采曼陀罗花、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
服三钱。为一会即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觉痛苦。
羊踯躅
释名 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
枝。
气味 (花)辛、温、有大毒。
主治
1、风痰注痛。用羊踯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捣作饼,蒸四、五遍,以
衡布袋收存。用时取焙为末,加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
温酒送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饭后服。
2、风湿痹痛(手足身体收摄不遂,肢节疼痛,言语蹇涩)。用凌晨踯躅
花,酒拦后蒸过,晒干,研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
芫花
释名 杜芫、赤芫、去水、毒鱼、头痛花、儿草、败华。根名黄大
戟、蜀桑。
气味 (花、根)辛、温、有小毒。
主治
1、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
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2、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
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3、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
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
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
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4、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