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邪同人)[瓶邪]老宅诡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瓶邪同人)[瓶邪]老宅诡事-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突然感到头皮一阵发麻,太久没有再想起之前的事了,现在闷油瓶一句话,又把我扯回到了一些记忆之中。
    我问道:“你来过?什么时候?来干什么?”
    闷油瓶也望向远处的山,道:“不记得,但是这里给我的感觉很熟悉,我可能来过。”
    我也想了想,道:“会不会是因为这边离长白山很近,你去长白山的路上经过?”
    闷油瓶只摇摇头,指着那些山:“山形的走势好,宜葬。”
    我也仔细看了半天,却没看出什么。我本来对风水研究得就不多,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再加上眼前的山,大多都被开垦种上庄稼,还有的地方被挖了,怎么看也不像是保留着几百年前的山形。要是有古墓,肯定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但闷油瓶这么说我也不能不信,他比我懂,也从不会开玩笑,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不会掺假,除非他故意瞒我,如今也没什么理由了。
    “你要在意的话,要不找人问问。”我看向闷油瓶,突然发现他眼里有些别样的情绪,倒有几分像是当年他站在雪山上时的那种感觉,似乎在出神。我用手在他眼前晃了晃:“还真有问题?”
    闷油瓶这回转眼看向我,道:“也没必要。”
    我一想也是,连青铜门都被老子封上了,汪家也基本垮了,还有什么能蹦出来整啥幺蛾子,就点点头。
    我们又说了几句,老四从门里出来朝我们走来。他满脸通红,一看就是被灌了不少酒。我笑道:“你怎么扔下新娘子自己跑出来了。”
    老四走过来又顺手给我们递烟,刚掏出来想到了什么,冲我古怪一笑,只给了闷油瓶,道:“这不刚倒出空跟你叙叙旧吗。”
    叙旧其实昨天在电话里已经叙得差不多了,只不过基本一直听他在说,我自己这十多年经历的事情,实在说不明白,我也不觉得他会有兴趣。我笑了笑,直接指着对面的山问道:“那边你熟吗?”
    老四眯着眼睛看了看:“那是九队儿,我大爷家就在那边。”
    “队儿”好像是之前的生产队的简称,改革开放之后倒是保留了下来。
    我点头,老四忽然问我:“你现在是不是捣腾古董呢?”
    我笑了出来,他这种说法好像我是搞古董批发的,不过也差不多。我借用他的词儿:“行情不好,不怎么捣腾了。难道你家有古董需要我鉴定鉴定?”
    老四却道:“古董没有,我大爷家那边儿倒是有一个老宅子,人说有年头了,是前清的,村里的老头老太太都知道。”
    我倒是真没想到,这种村子里会有前清的古建筑,便问:“现在还有人住着?”
    老四的脸上瞬间变色,像是有种恐惧感。“哪能住人。”老四忽然用很低沉的语气道,“邪乎着呢,早些年破四旧的时候有人带头去扒,听说没成,去的人都死了。后来就一直空着,没人敢去啊。”
    他说得煞有介事,但现在很少有事情能勾起我的兴趣。而且想到他这个人念书的时候就特别爱演,总是大惊小怪的。我心说快四十的大老爷们还拿这种糊弄小孩的事来逗我,真没意思。
    想着我就偏头看闷油瓶,没想到他眉头一皱,似乎在思索。
    我转脸就问老四:“你说详细点。”
    
    第2章 故事
    
    老四接着给我讲的竟然是他自己经历过的一段故事,但他讲故事的能力比张海客还不如,七零八碎的,我只好凭着记忆去拼凑,才大致理顺出了这个他所谓的邪乎故事的脉络。
    这是老四小时候,小四的故事。
    在老四还是光屁股满街跑的小四的时候,就听家里的大人说过,在对面山里住着一个专门吃小孩的老头,被抓走的小孩都被扒皮吃了,骨头就堆在山坳里。
    这当然是大人用来吓唬孩子,警告孩子不能四处乱跑,编造的瞎话。听到这里我就感叹,心说这里的民风竟然如此彪悍,讲这种故事不会给小孩心里留下阴影吗?
    可虽然有这样的恐怖故事存在,但老四打小就不是一个轻易屈服于语言威慑之下的小爷们。他那时才六七岁,凡事都要求个明白,更何况能在男孩堆里出风头,在小丫头们面前逞英雄,这种事肯定落不下他的。
    于是在一个大晴天里,小四就带着他的一个好兄弟,两人手里各携带一把自制的刀枪,趁着家里大人们去干活上山了。
    东北多平原,山不高,也不陡峭,小孩们从小就在这附近的山里四处窜,其实对于地形都很熟悉。他们很顺利地就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到了那个传说中堆着骨头的山坳。当然那里是遍地的青草和野花,根本没有什么人骨头。
    到了这里其实小四的使命和壮举就已经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毕竟这里是村里别的小孩都没到过的地方。然而孩子们的好奇心却是最重的,两人还没玩够,便再次朝下一个山头进军。
    而接下来的事情,就往着略诡异的方向发展了。
    两人爬上新的山头,却突然发现眼前的山变得很陌生。
    眼前的山坳中几乎寸草不生,裸露的地表上是沙土和石块,有几棵长得歪歪扭扭的大树也是枯枝败叶。没有任何绿色的植被覆盖,没有鸟叫,更没有人烟,整个区域都是一片死寂。
    这是通过老四的描述我能想象到的画面,不由得好奇起来,也感到了一种危险的信号。
    然而那样的景象在两个孩子的眼中,却不是恐怖的,顶多是新奇和陌生。于是两个孩子便继续前进,走到了那片荒芜的土地上。这个时候跟小四一起来的那个男孩开始心慌了,他回头已经看不清来时的山头,于是就拉住了小四提议回去。
    老四小时候就天不怕地不怕,非要继续走走看。另一个男孩又不敢自己回去,只得跟着他。两人又走了一会,出现在视野里的,便那个传说中的老宅子。
    根据老四的描述,我想象到的是一个造型古朴厚重,砖瓦齐全,气势恢宏的清代贵族家的宅院。只是没有人住,略显得荒凉。
    这样的建筑出现在这种山里很违和,两个孩子也从没见过这样的房子,一时都很新奇。四下看了看,便朝大门走去。
    不知道是老四忽悠人的能力太强,还是这个故事里反常的地方真的勾起了我的兴趣,听到这里我竟忽然感受到了一些紧张的气氛。就像看一部悬疑电影,终于进入正题,而且主角还是你的一个熟人。
    实际情况却让我有些失望,小四他们进到大堂之中以后,什么新奇的东西都没有看到,什么惊险的事也没有发生。里边空荡荡的,只有一些破旧的桌椅,几间屋子也都是跟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
    两个孩子也很失望,于是便走了出来,在门口坐着歇一会。当时已经是晌午,太阳很高,也很热,两个孩子便决定在这儿等太阳不那么晒了再走回去。
    坐了大概不到半小时,正当他们打算起身回去的时候,小四的兄弟忽然说:“你叫我干嘛?”
    小四很奇怪:“我没叫你啊。”
    另一个男孩又说:“不对,我确实听到你叫了我的名字。”
    小四莫名其妙,正要再反驳,两人同时听到了第三人的声音响起。叫的还是两个人的名字。
    两个小孩相互对视一眼,又一同望了望身后暗沉沉的屋子,突然都被激起了恐惧感,于是撒腿就跑。
    老四讲到这里还微微叹口气,好像回忆起的是多深的童年阴影一样。我拍拍他的肩膀:“没想到你小时候有这么大一块心理阴影,现在能长成如此有为的青年,真是不容易。”
    老四啧了一声,看了我们一眼,道:“这才哪到哪啊。”
    还有后续?我看了看闷油瓶,似乎也没有无聊到望天发呆的地步,便说:“莫非后来跑的过程中,你的小伙伴被抓了,你去救人,于是破格成为了村里的见义勇为三八红旗手?”
    老四又“嘶”了一声,表示不满,接着讲到,他们随后就是一阵没头没脑的乱跑。好在路就那么一条,山里住惯了的孩子方向感都好,跑了没多久,他们就已经跑出了那片寸草不生的地方,而心里的恐惧感也在双脚重新踏在草地上的一刻消失了。
    两人回头又看了看身后,对着傻笑了一会,也就忘了刚才的恐慌了。接着原路返回,很顺利,直到再次回到那个有草有花的山坳,两人都恢复了活力。
    躺在草地上,两个孩子还在研究那片奇异的土地。聊着聊着,小四的小兄弟在草地上随意摸了一把摸到了什么,便举到两人眼前。而展现在两人眼前的,圆形方孔,竟然是一枚黄|色的纸钱。
    他们都认得,小四也没觉得什么,但他转头看去,却赫然看到在距两人躺着的地方不远处,有一个矮矮的坟包,四周都是枯草,不显眼,所以之前根本没有注意到。
    两个孩子胆子不小,没有在意坟包,还睡了个午觉,睡醒才回家。而本来这段探险的故事,可以够他们吹嘘很久,可当晚就发生了一件事,让他们都没有心思去吹嘘了。
    那个跟小四上山的孩子,当晚突发高烧,烧到快四十度,而且迷糊中一直在说胡话,什么“别追我”,“我没拿你的钱”之类的。
    那时候村里看病不容易,家里的大人先是采用物理办法,用酒精给他擦身体降温,后来又送到村里的卫生所打退热针,可如此折腾了三天,高烧仍旧未退。
    小四知道了也去看过这个孩子,那时他的嘴里还在嘟囔着那些话。大人们都以为是孩子偷拿了钱去买冰棍,只有小四知道,他说的钱是什么钱——肯定是那枚纸钱!
    小四记得,当时他们把那枚纸钱随意扔在地上了,根本没有谁拿回来。但他还是把这件事说给了大人们听,这时家里的老人就摸着孩子滚烫的脑门,说这肯定是中邪了,打针吃药都不好用的,得请人把“它”送走。
    第二天,小四跑到那个孩子的家里,看了一天的热闹。那家里真的请了一个仙姑。仙姑驱邪做法了一天,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