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祖龙,龙井茶来一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三]祖龙,龙井茶来一发?-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荀子不由得有些意动。
  他看着面前这稚童,怎么也想不通,如此大的事,秦国君主竟敢托付甘茂让这八岁稚童来做。
  甘罗从袖中拿出缣帛递给荀子,荀子一愣,接过细看,的确是一封家书,上头所言,也的确有秦王请荀子去秦国整理文字之事。
  只是……
  “统一天下之事,且不说将会如何漫长,而百姓又会因此元气大伤。只说一事:秦王如今不过十三岁稚龄,秦国大政皆把持在一商者手中。”荀子冷静指出其中不妥之处,“只怕,秦王纵天纵英姿,却也有心无力吧?”
  甘罗默然,又过了一瞬,他退后几步。重重鞠躬:“老师,以战止战,方能让天下再无灾祸。秦国是姓赢。终有一日,它会傲立在这片土地之上。到了那一日,我会再来请老师去秦国整理文字,造福万民。”
  荀子看向这个稚嫩的少年。他年龄很小,同他所效忠的君王一般皆是那般的年少。
  可听他说话,却不难联想到,秦国如今的主人,应也有这虽稚嫩却不熟旁人的魄力和聪慧。
  或许,甘罗说的对。若天下一统,百姓方能真正的安居乐业吧。
  想起春申君曾与他喝酒时语气中对秦国如今局势的不屑之色,荀子隐约觉得,或许春申君错了,那些以为秦国主少好欺的权贵,也都错了。
  也或许,这天下一统的重要职责,真的要落在秦国那年轻的王身上。
  荀子看向远处:或许就在此时,秦国那年轻的王、年轻的如同甘罗这样的文臣和武将,都在坚强的在成长着。
  函谷关外,筋疲力尽的军队。
  “那小子看着白嫩的像个鸡子,没想到还挺厉害的。”走在后面押运粮草的一个军士看着前面撒着欢跑来跑去,仿佛是来玩耍的龙井一脸羡慕。
  “也是,这都多少天了,不怕冷就不说了,吃的明明也和我们一样,可人家脸色愣是看不出啥变化。”有人寒酸道。
  “废话,脸色不好能当人男宠?”
  “什么?男宠?他那么小,能……哈哈哈哈。”
  “若不是男宠为什么能同我们一起来?这是军营,又不是过家家的地方。”
  “那不一定,或许是什么武将的儿子被扔下来历练的呢。”
  “这说法倒是靠谱。毕竟男宠都是吃软饭的,看那小子身体强悍的,只是不知道是哪个将军的儿子了。”此言一出,立刻有人赞同。
  听了这样的言论,那些酸言酸语的人总算是收敛了些。
  龙井蹦蹦跳跳地蹲下身将捡起块小石头,侧耳听着那些军士的对话,直到他们说自己是武将之后时,方轻笑了一声。他起身,然后对着前头那停在树上的鸟儿便是一扔。
  然后,便见那鸟儿坠落下来。掉在了地上。
  看来这些日子的苦练还是有成果的,至少这江湖武功中的暗器他终于是用熟了。天知道作为一个秀秀,他是从来没用过江湖武功中的暗器。
  或许在游戏系统中,一个小小的暗器算不了什么,可运用在现实中,却是完全不一样。
  当龙井偶然意识到了系统中自带的武功在现实中有不一样的用法和价值后,他便有意识的开始训练自己熟悉各种技能。
  毕竟,此去是上战场,争战功,战场上刀剑无眼,不会像系统那样,及时没了血,还能回营地复活。
  “是谁打下的鸟儿?今天倒是能加个餐了!”前头传来阵阵欢笑。
  龙井忍不住也勾起了唇角:其实这些军士也挺可爱的。
  远处,古朴的城墙已然跃入眼帘。                        
作者有话要说:  陌上雪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5…05…06 22:10:46
  (*  ̄3)(ε ̄ *)阿雪
  久违的地雷,爱你~
  

☆、第 29 章

  三年来,秦国发生了许多事:年轻的秦王已过十六,却仍未行的冠礼。吕家势力越发壮大,且门客数千,而这些门客中,便有一十余岁,名曰甘罗的孩子。
  函谷关。
  龙井如往常一般正在练剑,忽听有人慷慨激昂,放声高歌……
  ‘有中流兮天有砥柱!
  我有英才兮堪居四方!
  天行有常兮,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地载有方兮,不为冬雪,不为秋霜’
  舞罢西河剑舞,龙井停止了旋转,细细品味那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不知是何人在唱《招魂曲》,当年没学好历史,我也不知道阿政要等多久才能行的冠礼,才能重新执掌朝政。”
  龙井一想起那日益长成的嬴成蟜。眉头微微皱起:或许是从小缺少亲情的缘故,明明嬴政在与他相通的书信中得知嬴成蟜被养的与他并不亲近,甚至对他怀有强烈的敌视,而吕不韦也有了重立秦王的意动,他却仍是下不了手。
  人,总有个亲疏远近。若是吕不韦为了把控权利,杀了嬴政,将嬴成蟜扶上位,龙井觉得,还不如他现在就潜回咸阳杀了嬴成蟜以绝后患。
  这三年来,他的性格越发冷漠。无他,自从第一次上战场,他与众不同的杀敌方法让众人嘲笑后。他便一改大大咧咧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起来。而平日,除了随军操练外,其余的时间,要么就是练剑,要么就是翻看临行时嬴政硬塞给他的兵法竹简。
  这些年下来,他的功绩摆在那里,因军功也渐渐的从一个小兵成了百夫长,千夫长。渐渐地,无人敢再用嘲笑的语气谈起这个看上去像个弱鸡,不会上马打架,一杀敌就转圈圈的小白脸了。
  ‘嗡……’
  正在胡思乱想之时,忽听一声金鸣。龙井立刻拿着他的剑运起大轻功往军营方向而去,待得快接近了,方停下来,发足往号令处狂奔。
  “魏国侯赢卑鄙无耻,趁我大秦收割之季,竟举兵来袭,如今已夺下渑池城,”麃公站在点将台上,慷慨激昂道,“我大秦河山为魏所夺,大秦百姓为魏奴隶,这等奇耻大辱,你们能忍吗?”
  下头这些秦军一个个热血冲天,齐齐高喊‘不能忍’。
  麃公见气氛已可,方抬手压下他们的愤怒:“如今,函谷关中兵力只有两万。我已同副将军研究过,只能出兵八千去渑池,哪位大将敢领军令状?”
  这几年吕不韦把持朝政,秦国扩充版图的步履便缓了下来,所以每逢春耕秋收之际,除固守要塞的最低军士数量保留之外,其余军士皆暂时解散,忙事农桑。待忙期过了,方又集结起来。
  而此时正是秋收之事,几日前函谷关七万大军便散了五万。按理说渑池为边塞,留下的人数应比函谷关更多才是。只是不知道那位奉命守卫渑池的大将军是怎么了,竟在一日不到的功夫,便将城池送给了魏国。
  麃公此时开口,只能出动八千军士。使得整个场面一下子静穆起来。
  好一会儿,终于有将士问:“大将军,此次魏国有多少大军?”
  麃公脸色一沉:“约十余万。”
  这下,众人脸色更加难看了:十余万魏国大军,渑池已失,渑池的兵力至此也可以先忽略不计。八千对十万,还要立下军令状。这……这不就是给魏国送人头吗?
  “魏国如今正在收编渑池,据探子回报,动作十分快,可谓训练有素,最多三日,魏国大军便要扑向我函谷关了。”麃公脸色铁青道。
  很显然,他也不觉得到了此时,还会有什么办法。
  或许,他戎马一生,等得就是这个战死沙场的机会。只是,若是胜着死,他能含笑九泉,可若是败了……他只要一想,便觉得丢人和窝囊。
  听了麃公的话,更没人敢说话了。
  场面一片寂静,麃公等了半晌,没有一个人主动请缨。他只能看向自己的心腹:“宋文,我给你八千军,你能否挡住魏国大军?”
  “属下无能!”那叫做宋文的当即便单膝跪下。
  麃公心头失望,又转向另一个:“王伟,你平日最是骁勇善战,如今这事,你能否应下?”
  一个黑胖汉子闻言立刻单膝跪下:“大将军,如果我能挡下魏国大军,我死不足惜,但是,我怕我带去八千弟兄……”
  麃公点了点头,转向另一个人:“郭兴,你能文能武,善于谋略,你觉得这事情如何做才好?”
  一个白瘦的青年单膝跪下:“大将军,我觉得须立刻紧急召回秋收的兄弟。这事,请您让我来负责吧!”
  麃公心知肚明,此行生还几乎无望,而这些将士,哪个是笨拙的?
  他有些心灰:“就无人愿意自告奋勇吗?”
  龙井见此情景,心一横,上前一步:“大将军,末将愿率军士前往渑池抗击魏国大军。”
  “你……”麃公的惊喜之情在看清楚龙井的样子后消失殆尽,“不可胡闹。”
  他倒是很想让龙井去渑池,毕竟龙井有着杀伤力极大的奇怪战术之事,他也是知道一些的。可,一想到龙井是太后心爱的干孙之事,他便熄灭了念头。
  此时,龙井越众而出,他心头既欣喜,又恐慌,怕龙井出事。
  “你不过十四岁,虽有好本事做了千夫长,却无单独带兵打仗过。”麃公一脸严肃道,“莫行匹夫之勇。”
  “英雄莫问出处,”龙井笑道,“大将军,自愿率军去渑池总比您随意强迫一个将士去要好。”
  麃公脸色一青:“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怎能如此……”
  军营众人都不知龙井的显赫身份。听了麃公的话,忍不住齐齐往龙井的方向看去。
  麃公自知失言,立刻住嘴。
  龙井却单膝跪下:“大将军,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份,我才一定要去。秦国,不仅是我的国,更是我的家,我自同今上一道回到秦国后,两年来,一直受到秦国百姓供养,享受了皇室待遇,既然享受了百姓供养,如今便更有义务为百姓做点什么,这件事,我义不容辞。”
  麃公哪里听过这样的言论,一时竟是怔住。
  诚然,他曾经也腹诽过龙井太过好命,竟以一介平民之身成为了太后干孙,还有了姓氏。可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