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清泉奇案之城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清泉奇案之城禁-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乾清突然觉得凄凉,也不知道为什么。易厢泉看了他一眼,率先开口:“你在想什么?”
  “青衣奇盗究竟去哪了。”乾清胡乱搪塞。
  “我还以为你在想西街的四个人。”
  乾清哼了一声,厢泉继续道:“相比之下,青衣奇盗没这么重要。”
  “要不是他,城也不会禁,弄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很快就结束了。”
  “结束?”乾清一拍桌子,“这次行动的关键就是抓贼,贼没抓到,犀骨也没了,还弄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
  乾清说罢,将手臂放于桌面上,无精打采,带着几分责备:“我本来还以为你挺厉害的,不可能让贼逃跑。”
  “我方才就说过,那贼不是关键。”
  乾清挑眉:“别找借口,跑了就是跑了。”
  厢泉冷眉一挑:“跑了?呵,那贼可从你眼皮底下溜掉过。”
  “当然,我射中了他,但是他还是跑了,自然——”
  “我指的不是这个,”厢泉冷冷的道,“是谁打晕了你?”
  乾清一愣,他忘记这件事了!
  “等等,青衣奇盗在院子里,那么……那贼有同伙?我在客栈射中了他,然后想跑出去,结果被他同伙……”
  厢泉冷笑一下:“青衣奇盗调虎离山,这么大的工程,来回奔跑数次,若是仅有一人根本无法做到,这才是青衣奇盗的真相。他偷窃这么多次,官府居然没看出来——‘青衣奇盗’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伙,至少两人。”
  乾清惊了一下,随即懒散的问道:“那又怎么样?抓也抓不到。”
  “我问你,青衣奇盗要偷东西,先要干什么?”
  “混入庸城府衙。”
  “不容易进入呢?”
  “那么就找地方悄悄的盯着庸城府衙,踩点嘛。”乾清此时只是胡乱回答,他根本无心理会青衣奇盗了。傅上星死了,曲泽怎么办?她会怎么办?自己又要怎么办?
  “那么,踩点……去哪比较好呢?”
  厢泉问的不依不挠,乾清只得老实回答。
  “视野好、离衙门近,又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呗——”他说到这,突然停了一下,立刻回过神来了!
  厢泉笑了:“青衣奇盗和你想的一样。所以,风水客栈是最好的地方。离庸城府近、视野好,而且没什么人。前几日他们想要害我,只怕是一直呆在客栈某个房间里,晚上出来放迷|香,再溜回隔壁房间去。因此,不论守卫怎么在街上巡逻,都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乾清心里突突直跳。青衣奇盗躲在风水客栈里?他们居然躲在衙门对面,易厢泉房间隔壁!真是贼胆包天!
  “那管客栈的周老爹呢?他不管?”
  “他在庸城生活了这么多年,年纪大又耳背。我猜,他应该什么都不知道。以防万一,明日还是去找他问清楚好。”
  乾清心里瞎想着,猛然,他眼前浮现出一个人影。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人影。
  “呃……你有没有见过风水客栈的小二?”
  厢泉愣一下:“那客栈有小二?没见过。”
  “就是挺矮的,说话尖声尖气的。”乾清慌慌张张的说,他想起那日自己偷懒,在吃石髓羹之时听得店里小二闲话。这周掌柜在偷窃那日独自回家,店里应该空无一人。
  然而自己去客栈寻找厢泉那日,明明见过一个店小二!
  乾清摸摸头,那天太黑,若是换做旁人肯定什么都看不清了。然而乾清视力好,认人能力一流。虽然脸看的不真切,但若日后是再次见到那个小二,没准能认出来。
  厢泉挑眉,思索片刻:“你猜那尖声尖气店小二是谁?”
  乾清心里乱了套,嘴硬道:“肯定只是个店小二——”
  厢泉嘲笑的看着乾清,似是一下来了精神:“呵,你心知肚明,嘴硬什么。夏乾清,你也够幸运的!普天之下只有你能近距离的和青衣奇盗对话,还见过他的真容。”
  乾清闻言,脸憋得通红。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六十一章 八四二一

  店小二是青衣奇盗?打死他都不相信!
  乾清争辩:“他未必是,也许真的是周大爷找来的帮手!纵使是,那也只是青衣奇盗的同伙。青衣奇盗本人可不是那样,他挺高——”
  厢泉一摆手,乾清自从射箭之后,把青衣奇盗的外貌描述过无数遍,滔滔不绝,不厌其烦。
  “我被打晕之后呢?青衣奇盗跑了,但他去哪了?显然没出城。你难道不去找吗?”
  “没必要。”厢泉只是看着手边的秋海棠,已有了颓唐之势。花下,哥窑盆子仍然泛着它独特的光彩,只要不破碎,可以安然存放千年百年。
  有些东西,一只都在;既然在,那就不急于一时。
  厢泉有心看花,乾清当然无心观赏:“为什么不去找?”
  “日后自然会相见。”
  乾清扭头看着厢泉,他脸上没有什么过多的表情,烛火微亮,也没有为他的脸多添上任何色彩。乾清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你是说,他日后还会偷窃?”
  “不一定。”厢泉只是拿起青白茶碗喝了点茶,却觉得茶与茶碗皆是分外的凉。
  乾清难以置信:“不偷?那你不着急?你这些结论都是哪里得出来的?”
  厢泉无意识的轻轻刮着紫檀木的桌面:“八个扳指,四只簪子,一双筷子,一只鼎,一个灵芝。”
  “八,四,二,一,一……”乾清愣住。
  “挺聪明的,不过依我看那灵芝肯定不算数,因为不同类。”厢泉无心的夸赞着,又懒散的打个哈欠。
  “扳指、筷子、簪子、鼎,难道就是同类?你这话什么意思?”乾清猛然调转椅子,认真望着厢泉。
  厢泉抬起睡眼:“只是推测。这批东西的制作时间是春秋末到战国初。看犀骨那日,你听到这个时间段,很自然的想起一个人来,我也是。”
  乾清惊道:“鲁班?”
  厢泉点头:“鲁班。最好的木工出自他手。”
  乾清沉默思索,厢泉紧接着道:“我虽然不知道其中联系,但是多少想到一点头绪。鲁班是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匠人,虽是木匠,也是天下数一数二的。与他相识之人也都是手艺绝伦。这群手艺人不全是木匠,也有金匠、制作玉器之人。他们这些人的特点鲜明,不仅手艺好而且思维敏捷。例如鲁班锁就是构思精巧之物。有人说他做过会飞翔的木鸢,放入皇陵中,而后被项羽放出。如若是真,他堪称神匠。”
  “这又如何?”
  “一群手艺精湛、精通机关术之人凑在一起,又是个不太平的年代,难道不引人遐想吗?青衣奇盗偷东西的目的绝不单纯。用大手笔去偷不值钱的东西,那东西显然有大用处。八,四,二,我只是猜测,这么规律的数如果作机关之用,可能性极大。”
  乾清蹙眉:“依你之意?”
  “他们可能要打开什么东西。锁制特别,用八个扳指,四个簪子,两个筷子和一只鼎来打开。鼎,真的是不是有用我不清楚。灵芝,也不清楚。八四二——偶数。如果是某种器具需要用这些东西开启,那一定做的十分对称。”厢泉笑笑:“真的只是推测而已。”
  乾清觉得易厢泉在胡诌,这纯属瞎猜——什么机关术,根本没凭没据!
  然而乾清还是觉得忧心。厢泉所言万一是真的呢?他心中一沉,道: “若是真的,这么算来,他已经全都偷全了!那青衣奇盗以后岂不销声匿迹了?”
  “恐怕是这样的。”厢泉只是眉头一抬,漫不经心的玩弄着自己手中的金属扇子,似乎饶有兴味的期待乾清大嗓门发问。
  然而乾清只是沮丧的坐下,无力发问。这时天空已鱼肚白,空气中弥漫着破晓的寒气。乾清呆呆的看着窗户纸透出朦胧的白色,整个人都没了生气,似那盆秋海棠,华丽灿烂却有凋谢之势。
  厢泉见他打蔫,只是一笑:“但是,恐怕另有玄机。我在青衣奇盗偷盗前发现了点东西。而且事后也证明了……”
  “什么东西?证明什么?”
  厢泉玩着扇子,露出难以琢磨的笑容:“乾清,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我指的是青衣奇盗的盗窃方法——他用的盐水,利用密度。”
  乾清紧皱眉头颔首道:“我也奇怪这一点。这种鉴别方法极度精确,这根本不可能,除非——”
  “除非他对他要偷的东西极度了解,知道加入多少盐能让真筷子浮起,假筷子下沉。”
  厢泉转身推开窗,一阵冷风吹进,紫檀木桌上烛影晃动。他望着苍茫而逐渐褪去的夜色,清醒的意识到,庸城即将迎来城门开启的日子。
  “一切都是从制作时间和人物开始联想的。春秋末战国初的一位不得志的诸侯王,还有一批有才能的匠人——彼此有往来联系。这种手艺人可不多见,可是……诸侯王究竟想干什么?为权。但他被幽禁,如何采取行动?”
  “秘密书信在战争年代的重要性想必你也清楚,毕竟,我们现在所处的世道也不算安定,”厢泉苦笑一下,“而且这种技术到现在还在使用。”
  “什么技术?”
  厢泉只是淡淡道:“密信。用食盒之类的东西送信,一个被幽禁的人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与外界沟通,因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如此沟通不惹人怀疑。”
  乾清摇头:“你还没解释盐水的问题。”
  厢泉挑眉转身,只手扶在窗台上:“一万根犀骨……我是如何想到以多盖少的方法?这是古人的一种掩盖秘密的方式。我听说过一种方法,即为如此。”
  乾清盯着厢泉却耐心听着。乾清与往日大有不同,些许是见了傅上星死在眼下的缘故,纵然表情仍是那样满不在乎,然而双目却是不会骗人的。他累了,也疲倦了,不想反驳了。
  厢泉只是合上窗户,笑了:“我听闻的那个加密故事,来自很遥远的地方。西边也有王朝,这是他们的密信故事,背景差不多,皆为乱世。不过,那是碟子而非筷子。一个人吃完饭,把秘密藏在碟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