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谈艺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博尔赫斯谈艺录-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显然,政治事件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文学。不可预见的是那种
特殊效果。 在
世纪初 ,中华帝国受蒙古人的践踏 ,这整个过程持
续了五十年,毁坏了上百座著名的城市。其结果之一是在中国文学中 出现了戏剧 和小说 。在那个时期 ,出现了写拦路打劫者 的著名小说 《水浒传》。七个世纪后,日耳曼帝国被专制所统治:这个强大的帝国 统治的间接的结果之一是用德文写的原始作品的衰落和随之而来的翻 译作品的高潮。于是,《水浒传》被译成德文。 弗兰茨 库恩博士(他的《红楼梦》译本,我已在本书中作了评 论》成功地履行了他的艰难使命。为了使他的读者轻松些,他把原著 分成十小册,并且将每章冠以耸人听闻的名字:《寺院第四戒律》、 《赤发鬼》、 《铁孩儿》、 《打虎历险》、 《神奇武士》、 《木鱼》、 《不同的 兄弟俩》和《号角声、口哨声、红旗》。在结束语中,他强调了两点: 施耐庵作品的内在兴趣以及汉学家们对作品表示的一种暗暗的轻蔑。 这第二点也许是不确实的。不久,翟理思所写的、流传极广的《中国 文学史》 的。这部
年)用了一页的篇幅写这件事……第一点是毫无疑问
世纪的“流浪汉体小说”并不比 世纪西班牙同类的小
说逊色,而在有些方面还超过了它们。如它完全没有说教,有时情节 的展开像史诗般的广阔(有围困城堡和城市的场面),以及对超自然 的和魔幻方面的描写能令人信服。最后的这个特点使这部小说和所有
①书名原文为德文,即《水浒传》。
这一类小说中最古老 、最优秀的作品 接 近。
阿 普列 乌 斯的 《 金 驴》 相
作品中有六十幅原书插图,很精美,是木刻的。欧洲的版画家惯 于夸大事物粗犷的一面,东方版画家(包括古代的)则倾向于消除粗 犷的成分。
徐尚志译  屠孟超校
紫式部《源氏物语》
出版商怀着虔诚的心情发表了东方学家阿瑟
韦利①翻译的紫式
部的《源氏物语》。这个译本只有一集,不是昂贵而又不可及的六集。 这是一部经典之作,笔锋流畅而又神奇。韦利更注重小说中人物的激 情,而不是异国情调(多么可憎的字眼!)。这种注重无疑是正确的。 紫式部的作品完全称的上是心理小说。日本第二位皇后手下的一位贵 妇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写成这部小说。而欧洲直到
世纪以前还无法
读懂它。这不等于说,紫式部的巨著比菲尔丁或塞万提斯的作品更深 刻、更“好”,或更值得纪念。而是说,紫式部的作品更复杂,描写 的文化更精致。换句话说,我不敢肯定紫式部拥有塞万提斯的才智, 但我敢肯定,只有感情更细腻的读者才会倾听紫式部的心声。在《堂 吉诃德》里,塞万提斯局限于将白天与黑夜区别开。而紫式部可以站 在窗前望见“雪花飞舞后面的繁星”(见第十卷《梦桥》)。在前面一 段,她提到一座潮湿的长桥,在雾霭中“显得那样深远”。也许第一 种描写是难以置信的,但两种描写都有神奇的效果。 我列举了两个具有视觉效果的描写。我还想强调一段具有心理效 果的描写。一位妇人站在幕帘后面,看见一个男人走进来。紫式部写 道:“尽管她十分肯定地知道,他看不见她,但她还是下意识地梳理 了一下头发。 ”
①阿瑟
韦利 (
《源氏物语》的英译本于
,英国学者、翻译家,译介多种中国和日本的经典作品, 年出版。
显而易见的是,仅举两三个例子无法展示这部长达五十四卷小说 的深度。我愿向所有阅读这段文字的读者推荐这部小说。促使我写下 这小段力不从心的笔记的英文译本题为《源氏的故事》。去年又被译 成德文(《源氏公主的故事》,由因塞尔一伏拉格出版社出版)。法文 译本是对 前九卷的翻译 (《源氏的爱情故 事》 ,由布里翁 出版社于 年 出 版 )麦 克 。 里沃的《日本文学史》也收集了一些片段。 徐 少军   王小 方译
一部悲剧性的英国小说
它的题目既甜蜜又刚硬,叫《布赖顿硬糖》(这是一种当地出的 砂糖) 。 作者是格雷厄姆 格林。这是一部可以给其作许多定义的著 作。任何一个定义都会显得苍白,但任何一个定义都会具有一定的真 实性。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如果我们不拿它
与贝尼托
佩雷斯
加尔多斯相比,而是与海明威相比的话。我们可
以肯定地说,这是一部心理小说,只要这奇怪的形容词不使我们想起 法国科学院的保罗 布尔热①,而是来自印度洋的约瑟夫 康德拉。 我们还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部侦探小说,只要我们还记得,《罪与 罚》和《麦克白》也是同一类的小说。我提及这些伟人的名字是因 为,他们同格林的新作一样,逐步揭示了一宗凶杀案,并描写了负罪 感所引起的恐惧和痛苦。这是人的负罪感,但不是悔恨。 当我们认为一部书可称得上巨著时,我们实际上也承认(或暗 示) , 这是一部单调的作品。 《布赖顿硬糖》把这个可悲的规律发挥的 淋漓尽致。它有老虎般的力量,也有象棋才有的无穷变化。至于它可 能会有的忠诚……故事发生在布赖顿郊区一个肮脏的地方,可悲的英 雄人物是信奉天主教或犹太教的恶棍。一天清晨,他们在跑马场外大 动干戈,酣战至死。读者也许会问,在英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我 们注意到,这部令人绝望的作品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对英国生活的影 响,反映了一个美国人(也就是威廉
福克纳)对一个英国人的影响
①保尔
布尔热 (
,法国作家、评论家,著有(不可补救》、
徒》等。
的话,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布赖顿硬糖》中可恶的英雄平基 是《圣殿》 的观点。 格雷厄姆
布朗
中可恶的英雄波普耶绝妙的翻版。这一事实论证了本人 格林是福克纳的继承者(也是简化者),是四分五裂 普
的欧洲的悲剧性诗人,是当今英国最为成功的小说家之一。威廉
洛美尔②写道:“他写的对话十分巧妙,可以同海明威相媲美,而且 比后者还要多姿多彩。他对景色的描写极其细腻,令人想起弗吉尼亚 吴尔夫。格雷厄姆
格林极具个性, 是一位成熟的小说家。 ” 徐少军  王小方译
①福克纳的长篇小说。
威廉
洲》等。
普洛美尔(
,英语作家,生于南非,著有《雄狮阿里》、《我说非
胡利奥
科塔萨尔《故事集》
年代的某段时间,我在一家犹如秘密刊物的文学杂志当编辑。 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有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我已不记得他当时的 模样)交给我一份手写的短篇小说稿。我对他说过十天再来,届时我 会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一周后,他来了。我对他说,他的那篇小说我 很喜欢,已经送去刊印了。没过多久,胡利奥 成铅字的《被侵占的房子》,故事中还插有诺拉
科塔萨尔便读到了印
博尔赫斯所绘的两
幅铅笔画。许多年后的某个晚上,科塔萨尔在巴黎坦白地告诉我,那 是他第一次发表作品。我因充当了他的工具而感到荣幸。 那篇小说写一所房子被不知何人渐渐侵占的故事,在以后的创作 中,科塔萨尔再次使用这个题材,不过采用了不那么直接的形式,效
果也因而显得更好。但丁
加布里埃尔
罗塞蒂读了《呼啸山庄》后
曾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说:“事情发生在地狱,但不知为什么全都是 英国地名。”科塔萨尔的作品给人以同样的印象。故事专写平庸的人 物。这些人受制于由偶然的爱和偶然的不和所组成的常规,四周都是 平庸的事物:香烟的牌子、玻璃橱窗、柜台、威士忌、药房、机场和 站台。他们无奈地用报纸和收音机打发时间。故事发生的地方总是布 宜诺斯艾利斯或巴黎。开始读这些故事时,我们会以为不过是一般的 叙述,读到后来才发现不对,讲故事的人不知不觉地把我们带进他那 个与幸福无缘的可怕的世界。那是一个各种物质错杂的多孔的世界; 人的意识可以进入动物的意识中,动物的意识也可进入人的意识之 中。科塔萨尔也玩弄制成我们身体的材料 时间。在一些故事中,
两条时间线在流动、交织。 这些小说的风格算不上精致,但每个词都经过挑选,谁都无法叙 述科塔萨尔哪篇故事的情节;每篇故事都由一定的词语、按一定的次 序组成,若想对其中的哪一篇作个简述,那我们就会明白总有一些宝 贵的东西被丢弃。 盛  力  崔鸿儒译
莫里斯
梅特林克《花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于惊奇。那便是生的惊奇,就是生于此 时、生于这个与其他人、动物以及星星共享的世界的那份惊奇。惊奇 也产生了诗。就莫里斯 梅特林克而言 正像爱伦
坡那样

份惊奇便是恐怖。梅氏的第一本诗集《温室》
)列举了一些使
人困惑的朦胧的事情:高塔中挨饿的公主、沙漠中的水手、远方一个 照料病人的打驼鹿的猎手、百合丛中的夜鸟、晴日中天空的气味、宝 座上坐着的流浪汉、千年的雪和雨等等。这一切曾引来诺尔道①大夫 戏谑的模仿(诺尔道那部正颜厉色的著作《颓废》汇集了所有被他指 责的作家,可谓“功德无量”)。艺术总要为其所表述的事实辩白并作 好铺垫,梅特林克在其创作中向我们精心展示种种超乎想像、无法解
释的奇怪事情: 《盲人》
脚步声; 在《青鸟》
中的主角是两个在林中迷路的瞎子;
在同年出版的《不速之客》中,一个老人听到正走进他屋子的死神的
中,往昔是众多一动不动的蜡人居住的
空间。梅氏是第一位象征主义戏剧家。 梅特林克起初探索神秘的种种可能性,后来试图破译神秘。他超 越童年时期的天主教信仰去探询神奇之物、思想的传递 、欣顿 的第 四维、埃尔伯费尔德的奇马、花的智慧等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