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亚得里亚海非军事化。”齐亚诺没有向墨索里尼请示就回答说,他认为意大利没有理由不同意这些条件。希特勒听了非常高兴。他们要使南斯拉夫同他们站在一起。保加利亚将得到一个出海口,意大利将占有希腊的其余部分,而英国则无论如何要被赶出地中海。在匈牙利于11月20日加入了三国公约以后,齐亚诺在维也纳再度会见希特勒,他通知对方,墨索里尼已经同意。德国元首建议把南斯拉夫的保罗亲王召至德国,并用王位来收买他,此人表面上拥戴他的堂兄弟彼得做国王,但据说亲王的妻子却为她的几个儿子觊觎着王位。
  齐亚诺带着希特勒给墨索里尼的一封私人信离开了维也纳;这封信的日期是11月20日,在信中希特勒重申了他当时对西班牙问题已经一再表示过的看法,并且相当简短地复述了他当前在巴尔干的目的。虽然墨索里尼经常呵斥南斯拉夫不配跻身于轴心国之列,虽然他或许宁愿进攻南斯拉夫而不进攻希腊,但是他却迅速地在11月22日就作了答复,说他愿意对南斯拉夫连同萨洛尼卡的边界给予保证,条件是:(一)南斯拉夫加入三国公约;(二)南斯拉夫使其亚得里亚海沿岸非军事化;(三)只有在意大利已经对希腊给予沉重打击之后,南斯拉夫才可进行干预。
  希特勒对待其他民族的态度,始终同传统怀有泛德意志思想的奥地利人的态度几乎是相同的,因此,他对塞尔维亚人的勇敢无畏虽然不禁怀有一定的钦佩之情,但是,他对塞尔维亚人既英勇豪迈又爱好平等却大为不满,在希特勒的心目中,英勇的气概与平等的思想是不相容的。这也许可以帮助说明,为什么他对南斯拉夫的问题总是暴跳如雷,极度激动。他恨那个国家,因为它也是一个典型的凡尔赛和约国家,常常可以看到,他在寻找机会使斯洛文尼亚重新归顺德国,鼓励克罗地亚人的分裂主义;孤立和贬低塞尔维亚人。他一厢情愿地认为,保罗亲王于1939年6月访问德国时,曾同意脱离国际联盟,后来当南斯拉夫未能这样做时,他就勃然大怒。这件事也许可以说明1939年8月12日齐亚诺在伯希特斯加登时希特勒的态度,这位德国元首几次三番怂恿意大利去消灭南斯拉夫。
  这时,即1940年11月间,由于希特勒认为重要的是要抑制墨索里尼,他甚至试图阻止意大利人同贝尔格莱德进行谈判,而由他自己去同南斯拉夫人打交道,同时并要求匈牙利人也这样做,而意大利人要想了解个中情况,却比往常更加困难。11月27日,南斯拉夫外交大臣秘密地应召至德国同里宾特洛甫会谈。德国人甚至在同这个虽是友好然而无足轻重的辛卡尔…马科维奇打交道时,显然也只能做到敦促他订立一项互不侵犯条约。12月7日,阿尔菲耶里去见里宾特洛甫,苦苦哀求德国给他们任何形式的帮助去对付希腊,这时里宾特洛甫恳切地告诉他,南斯拉夫之所以迟迟不给德国答复,无疑是由于意大利军事上惨败的缘故。他还补充说,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贝尔格莱德对意大利极端敌视。12月31日,希特勒写信告诉墨索里尼,在轴心国取得一些新的军事胜利之前,没有什么可同南斯拉夫谈的,但是,看来它绝对不会加入三国公约。它已经同意的,只有在1940年12月12日同匈牙利签订的一项永久友好条约,但是直到那时为止还未批准。
  南斯拉夫的统治者们虽然滔滔不绝地大谈南斯拉夫的统一,但这只是一句空话,看来,他们倒是在加剧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之间长期的不和。这两个民族由于对他们的统治者痛心疾首,结果自己探索着去达成一种谅解,它具体地表现为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联合民主抵抗阵线,由克罗地亚人的领袖马切克领导,不过也许可以说,激发成立这个组织的反倒是塞尔维亚人。可是,一项“和解协定”又称1939年8月26日协定的缔结,在当时虽曾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可是到了1940…1941年之交的那个冬天,情况却似乎是,与其说它导致了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的真正和解,还不如说它反而破坏了联合抵抗阵线的成就。因为,“和解协定”是由保罗亲王和他任命的茨维特科维奇与马切克谈判的,而没有与直到那时为止一向同马切克联合在一起的塞尔维亚反对派领袖们商量。根据这个协定,克罗地亚人获得了自治权和相当程度的民主自由,可是塞尔维亚人却仍然听凭贝尔格莱德政府的警方摆布,在斯托亚迪诺维奇垮台以后,警方的手段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而曾经担任过南斯拉夫内政大臣并得到保罗亲王信任的斯洛文尼亚牧师派领袖科罗塞斯博士的影响曾一直被用来防止一切自由化的倾向,因为他觉得自由化的做法对共产主义正是美味可口的东西;总之,他主要关心的是保护斯洛文尼亚人的利益。
  因此,这个“和解协定”在把真正具有民主思想的马切克与不得人心的摄政亲王作为该协定的共同起草人联合起来的同时,似乎也在这个国家的其他各个民族中赋予克罗地亚人一种特权的地位。在处理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杂居的波斯尼亚问题时,解决的方式不仅使塞尔维亚人的怒气火上加油,大多数克罗地亚人对许多细节问题也表示不满,克罗地亚的沙文主义极端分子更趁机大肆活动。他们的恐怖主义的乌斯塔沙组织越来越得到轴心国的资助和支持;该组织的领袖安特·帕韦利奇住在意大利,受到意大利的保护,同时他的副手克瓦特尼克则在发展乌斯塔沙组织同德国的关系。
  1940年间,
  马切克不肯承认,克罗地亚农民党再也没有能力控制它的右翼和左翼。……于是,他和他的朋友就想尽种种方法去迁就极右派,把他们留在党内,以便先发制人,削弱与自己势不两立的帕韦利奇那一小股势力。为了这一目的,许多克罗地亚官方发言人发表了煽动性的反对塞尔维亚人的演说,把过去的伤疤统统重新揭开来。贝尔格莱德的民族主义者被激怒了,他们抓住这个机会,印发报纸和小册子对克罗地亚人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这些书报虽然被政府当局查禁了,但是人们的怒火却有增无已;在贝尔格莱德市内,传说克罗地亚人要对塞尔维亚人进行专政。克罗地亚的极端分子则利用塞尔维亚人的这些抗议来煽起那里的人们对塞尔维亚人的仇恨。
  等等,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轴心国的代理人乌斯塔沙组织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克罗地亚人则越来越慌乱。大多数克罗地亚人仍然忠于马切克,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自愿结合的南斯拉夫联邦,但是纳粹党提出的反对野蛮的贝尔格莱德的口号,却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另一方面,塞尔维亚人却越来越恼火。他们不要听克罗地亚农民党反对使用武力的诚意劝告;除了宫廷、警方、银行界和商业界以外,其余的人全都万众一心地深恶痛绝希特勒所主张的一切。老派的抱有泛塞尔维亚思想的军官们忠于同法国结盟的传统,同时,由于禀有塞尔维亚人的气质,他们并没有因为法国土崩瓦解而丧失斗志。有影响的塞尔维亚青年不满当时社会的贪污和压迫,政治上完全倾向于左派。他们中间有极少数人或许是马克思主义者,不过,即使是一个共产主义的俄国,也能投合农民家庭的深厚的泛斯拉夫感情,而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正是来自农民家庭。在德俄两国蜜月时期,他们被弄得莫名其妙。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向同情沙俄而从不与苏联打交道的南斯拉夫政府,却于1940年6月,即德俄蜜月结束的那个月,同莫斯科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这时起,塞尔维亚的公众情绪越来越对轴心国怀有敌意,其程度或许可以说使保罗亲王和他的顾问们进退两难,既受到轴心国的恐吓威胁,又害怕贝尔格莱德发生暴动。希腊战事当然鼓舞了所有痛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人们,12月中旬科罗塞斯死后,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也去掉了。谣传要在德军到来之前先去进攻保加利亚;无论是在塞尔维亚人中间,还是在一般人中间,始终怀有一种强烈的观念,宁死也不能丧失民族气节,这就是科索沃之战失败和拉扎尔王殉国的古老传统。
  保罗亲王及他选中的大臣茨维特科维奇和辛卡尔…马科维奇,都是懦弱、怕事而又不得人心的人。根据确切的消息,1940年10月28日,他们同陆军大臣奈迪奇将军曾秘密地计划同意大利联合,以便攻占萨洛尼卡,但是一星期后,他们放弃了这个主张,这一点从奈迪奇的辞职表现出来。德国前任驻贝尔格莱德公使哈塞尔——他是保罗亲王的好友,又是一个决不会高估塞尔维亚反对派实力的人——于11月到南斯拉夫访问归去后,却在日记中写着:“保罗亲王的处境非常困难,因为他在塞尔维亚同谁也没有真正的联系。他同克罗地亚人是有联系的,但问题是,他将来是否能不被他们无情地出卖。”11月底当德国重新开始施加压力时,保罗只有采取拖延的办法;德国人以萨洛尼卡作钓饵来诱使南斯拉夫加入三国公约的做法一定会被大多数塞尔维亚人认为可恶而予以拒绝。1941年1月19日,里宾特洛甫在伯格霍夫对齐亚诺承认说,南斯拉夫的公众舆论“基本上是敌视”轴心国的,但是他坚信,这种敌对情绪将不会在政治上或军事上有任何具体的表示。
  1941年2月间,轴心国继续向南斯拉夫施加压力。德国人劝诱茨维特科维奇和辛卡尔…马科维奇于2月14日到伯希特斯加登拜会希特勒,可是,连德国元首本人也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墨索里尼违背德国人的意愿,自顾自继续同贝尔格莱德谈判下去。2月初,他似乎已经同意把萨洛尼卡划给南斯拉夫,希望借此给希腊人一个致命的打击。可是,2月22日墨索里尼写信给希特勒,感谢他把德国…南斯拉夫会谈记录给了意大利一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