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月23日,韦尔斯接见了野村,驳斥了野村所谓日本的行动是为了自卫的论点,告诉野村,美国“只能认为……日本政府打算推行武力政策和征服政策”,日本人“通过在南洋地区攫取更多的领土之后,……马上就会在该地区开始推行极权主义的扩张政策”。韦尔斯接着说,因此,国务卿“认为,他和日本大使所举行的会谈,目前已失去了继续进行的基础”。韦尔斯于7月24日向报界发表了一个声明,指控日本的行动,并断言这种行动危害了美国采购必需物资的工作,并使邻近的太平洋地区(包括菲律宾群岛)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7月23日,英国外交大臣在下议院说,日本指责英国在策划侵略印度支那和暹罗的报道,都是毫无根据的。两天后,他宣称,日本在印度支那的行动是对英国领土的公然威胁,马来亚正在采取防卫措施,英国政府正在同各自治领政府和美国政府商量报复的办法。7月23日,英国政府通知华盛顿,英国已向各自治领政府、荷兰政府和自由法国提出了冻结日本资产的建议。7月24日下午,罗斯福作出了采取这种措施的决定,该决定于26日上午开始生效。25日晚间,向报界宣布了即将采取这个行动的消息。
  7月26日,美国、英国和英联邦各自治领都公布了冻结日本在这些国家的资产的命令。英国还废除了1911年同日本签订的贸易与航运协定、1924年同日本签订的关于印度的贸易协定、1937年签订的有关日本与缅甸的贸易协定。这些措施本身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与日本进行贸易,而只意味着从这时起所有的贸易都要经过官方的许可,批准与否由政府来决定。荷兰政府由于不知道对日贸易是否完全禁止,因此向华盛顿提出询问,但是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荷兰政府觉得左右为难,因为,如果跟着英美那样做的话,日本或许会来侵犯。如果日本真的发动进攻,荷兰人势必要依赖英国帮助,但是英国本身也力不从心,至于美国会不会给予军事援助,荷兰人也心中无数。7月28日,荷属东印度当局终于决定向日本输出各种物资,并与日本国民进行一切金融往来,但是需要获得许可。锡和橡胶则全部禁止出口。荷兰政府警告日本人,如果他们再找麻烦的话,这种禁运将扩大到所有的对日贸易项目。
  7月24日晚间,罗斯福在批准了冻结命令之后,接见了野村,并对他说,如果日本停止在军事上占领印度支那,或完全改变军事占领印度支那的政策,他将尽其所能促使所有有关国家保证印度支那中立。他还将努力取得保证,使印度支那的法国当局将来不会受到自由法国的干预。倘若日本人当时同意了这个建议,美国也许会许可对日本输出某些物资,包括石油在内。但是,7月28日,日本政府批准了同维希政府签订的协定,同时还着手冻结美国、英国和荷兰在日本的资产。与此同时,曼谷发出报道,说日本人正在对暹罗提出军事基地要求。銮披汶本人把这个情况通知了英国政府,并请求援助。7月31日,美国总统把他有关印度支那中立化建议的范围扩大到适用于暹罗。日本虽然不承认有侵犯暹罗的意图,但是,它却不肯作直截了当的答复。
  8月1日,在财政部和国务院的官员们进行了讨论以后,美国总统发布了一道行政命令,禁止向日本出口若干种物资,包括所有可作为飞机燃料使用的石油产品在内。低级燃料和原油仍然准许出口,不过须经批准。有人建议,对这类物资,可以让日本得到相当于它在1935…1936年间购买的数量。还可以允许日本购买棉花和粮食。但是,美国公众一开始就认为,这种冻结命令等于是禁止同日本进行贸易;他们对此一致表示赞同。在英国和英联邦各自治领,公众舆论也是这样。结果,对日贸易的许可证实际上没有签发过,贸易陷于停顿。
  由于德苏战争爆发和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国际形势起了急剧变化,对日本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希特勒对苏联发动进攻,使日本参加三国公约的一个主要动机——希望与苏联协调——未能得逞。固然,如果希特勒能够迅速获胜,日本或许可以通过另一途径达到同样目的。可是,由于人们对日军在诺门坎遭到的惨痛失败记忆犹新,日本军界大多能正确地预料到,俄国人是不易击败的,希特勒已经使德国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种前景使得德国指望的击败英国一事变得无足轻重了。在1941年6月22日之前,东京一直认为,英国已经输掉,除非美国能予以全面的援助,否则就不可能挽救它战败的命运。因此,日本人在华盛顿进行会谈时,力图诱使美国保证在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同时他们不同意美国人说的对英援助是一种自卫行为。这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战争的重担已不压在英国的肩上;不管东欧那场大规模战争的结局如何,英国势必会得到美国租借物资的援助,而能坚守下去。此外,还有这种可能性,即美国也许会壮起胆来加入战争,甚至也许会与苏联缔结条约共同反对日本,这使东京忧心忡忡。
  在1941年7月以前,远东的局势,就象东京估计的那样,蒋介石没有希望把日本军队逐出,同时又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财政和经济困难,因此,他为了挽救其摇摇欲坠的政权,不久势必要向日本求和。日本这样估计形势,不是没有道理的。从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来看,日本政府希望得到美国赞助而同中国达成的那种和平,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德苏战争的爆发,使俄国在当时立即援助蒋介石的可能性消失了。这一点对日本至少是有利的。可是,这个有利因素远远不能抵销美国、英联邦和荷属东印度当局对日本实行物资禁运,特别是在石油输出方面所造成的损失。日本没有其他适当的供应来源,因此,随着石油库存量的减少,它的武装部队的作战能力将变得越来越弱。这一前景鼓舞了中国的士气。同样使中国人感到鼓舞的是,重庆政府这时收到的各种美国援助日益增加。因此,远东的形势也正在变得不利于日本。在1941年上半年,日本人显然觉得,在华盛顿会谈时,自己是占上风,这时形势颠倒过来了;因为一旦禁运完全发生作用,日本的作战力量将大大削弱,而且,正如美国报界一部分人高兴地预言的那样,日本将被迫接受美国提出的中日和谈条件。但是,美国比较清醒的舆论却意识到,日本与其这样屈服,宁愿采用武力手段来夺取因禁运而丧失的那些必不可少的物资,尤其是石油。赫尔是这些抱悲观态度的美国人之一,虽则他仍然希望避免同日本开战。他也许会觉得更加烦恼,如果他当时意识到,日本人已面临着这样的抉择,要么同美国在外交上达成令人满意的解决,要么对美国作战,因为日本的战略家们认为,如果他们想夺取英国和荷兰在东南亚的属地,就势必要遭到美国的积极抵抗。
  日美会谈的破裂和经济制裁的实施,给了近卫当头一击,打得他晕头转向。他把这种出人意料的严重后果归咎于野村。第二次近卫内阁的最后行动之一,是向野村发了日本对美国6月21日建议的复照,但是这位海军大将并没有把它交给国务院,一个原因是东京发生了政治变化,另一个原因是他认为这个复照不会被接受。近卫还说,东条筹备把帝国大本营设在皇宫里面,并且得到许可,联络会议也将在那里召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联络会议作出的决议将因此而具有更大的影响,将会得到日本各方面的重视。但是,据近卫说,野村没有理解到这一行动的重大意义,也未能向美国人解释这一点。可是,很可能即使野村对美国人讲清其中缘故,也不会改变美国人的态度。同时,近卫承认,这种策略也未能制止日本国内的派别斗争。症结在于联络会议作出的各项决议,本身就是各种对立意见的折衷,这一类折衷意见会使日本落得个两面不讨好。日本既不能坚定地与其轴心国伙伴结盟(这种政策至少贯彻始终,这是其优点),又不能跟它们一刀两断,同美国妥协。无论政府的改组,或者体制的改革,都不能使日本纠正这种基本上游移不定的政策。正如大岛曾经警告他自己的同胞那样,这种政策将使日本到处失去信任并受到谴责。
  东京的意见继续分歧下去。8月4日,在联络会议又召开了四次以后,日本起草了准备向美国提出的另一份折衷建议。这份建议对罗斯福关于印度支那的提议,避而不作直接答复,如近卫所说,只是想借此恢复一般性的会谈。新建议的要点如下:日本同意不向印度支那范围之外进军,还同意在中国事件解决以后从中国撤军,并保证菲律宾的中立地位。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应停止它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战备工作,应撤销对日本的各项经济限制措施,为日中两国调停议和,并承认日本在印度支那的特殊地位。8月6日,野村向赫尔递交了这份建议,附带一份口头声明,声明说,日本在印度支那采取的行动都是自卫性质的。赫尔对此表示失望。8月8日,他给野村一个正式答复,扼要地重述了罗斯福的中立方案,并指出,日本的建议“没有对美国总统提出的建议作出反应”。近卫显然估计到,美国的答复不会令日本满意,因为在8月4日,他曾向日本陆相和海相建议,他要亲自同罗斯福举行会谈。在表明要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之后,他重述了日本的最低要求,他说,鉴于德苏战争的发展情况,他必须同美国总统举行会谈,尽早同美国达成一项协议。
  日本海相及川后来同意了近卫的看法,并希望他成功。陆相东条作了书面答复,说陆军认为这种会谈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削弱三国公约的力量,并会导致日本国内的动乱。但是,陆军准备同意首相的计划,不过要达成明确的谅解,如果日本同美国会谈失败,就要进行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