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年风云-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思苦想,得出了结论,原来是天王和东王都变了,许多事情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心、体贴、热诚,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猜忌和无情。她读过不少史书,也知道不少典故。陈胜、吴广、绿林,赤眉、铜马、黄中、黄巢、李闯,这些历史人物的后果,总在她脑子里徘徊。她担心太平天国也会重蹈覆辙,更担心丈夫的命运。尤其是近一年来,她的这种担心更加剧了。她有心劝劝丈夫,可又不知从何说起!特别是今天发生的事情,使她再也无法控制了。
  “翼王!”王妃压低声音,无限柔情、婉转地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好汉不吃眼前亏。千万别把天王激怒了,也不要伤了东王!能忍就忍吧。不能为一个吴化鸣,把自己断送了!”
  “什么?”翼王的脸往下一沉,王妃不敢往下说了。石达开停了片刻,既严肃又温情地说:“你想到哪里去了,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咱怎能和韦昌辉一样,当八面光?我是翼王,应做天国栋梁,多多为国分忧。不能光为自己打算,更不能看着他们胡作非为,把这个用鲜血换来的江山糟踏了。要那样做,即对不起天父,对不起牺牲的弟兄,也对不起我们自己呀!”翼王看了妻子一眼,接着说:“诚然,我这样做,是要担风险的。他们,特别是东王,有可能对我忌恨、排斥,甚至报复。可是,这有何惧?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嘛!话又说回来了,我相信,他们也不敢轻易动我!”王妃忙问道:“这是为什么?难道你有什么把握?”翼王冷笑道:“我有兵权。他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冒这种风险的。”王妃听了,似信非信,轻轻叹口气说:“不管怎样,还是多多提防点好啊!”翼王又耐心地开导了一番,王妃这才不言语了。
  当晚无话。到了次日天亮,翼王起床,梳洗完毕,用过早点,换上朝服,来到议事大厅,把王府的事情安排了一下,吩咐亲兵备马,又命心腹爱将张遂谋、曾锦谦、石玉良、马玉昆,率领一百名参护跟着他,直奔天王府而去。
  石达开在下马牌前跳下战马,来到天朝门外:但见文武百官,一个个衣冠楚楚,在此候旨。他们见了翼王,都围过来施礼问安。地官丞相胡以晃走过来,给石达开见礼后,悄声地说:“情况我都知道了。因隔墙有耳,不便多说。”翼王一听,点了点头。
  石达开往四外看了看,没见东王和北王,不知是何缘故。胡以晃告诉他,东、北二王早已进宫去了。
  这时,金钟敲响了。接着,奏起了丹陛大乐,高大的天朝门慢慢开放了。翼王率领文武三十多人,按次序,走进天庭,站在金龙殿下候旨。片刻,东王和北王也从朝房里走出来。他二人见了翼王,彼此点一点头,都没说什么,显得非常冷淡。
  一个女引赞官从殿里走出来,高声唱道:“天王有旨,宣东王、北王、翼王进见!”“臣接旨!”三王同时答应一声,整冠理袍,走上汉白玉天桥,跨过九层台阶,来到金龙殿内,恭恭敬敬跪倒在丹陛之下。那个女引赞官又唱道:“天王有旨,传文武臣工依次进见——”百官按品级走进金龙殿,跪在三王身后。
  这时,一个通赞官又喊道:“行朝拜礼——”话罢,开始响起单调刺耳的音乐声,文武再次站起又跪下,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礼罢,分立左右。只有三王站在御案旁,等候天王问话。可是,天王坐在团龙椅上,望着群臣,半晌无言。
  原来,杨秀清和韦昌辉在一个时辰以前就来到宫里,说有急事面奏天王。洪秀全破例在偏殿接见了他俩,杨秀清把昨天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并指控翼王的这种做法是“犯上”和“大不敬”,请求天王予以严惩。韦昌辉顺着杨秀清的话,不断地添油加醋。杨秀清以为:洪秀全对他的要求和本章,历来是言听计从的,这次也能支持他。可是,这位天王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始终没有表态。到了升殿的时刻,才说了一句“殿上再议”,就走了。
  杨秀清知道:洪秀全为难,是因为涉及到翼王头上了。他心里很不痛快,用蔑视的眼光看着洪秀全的背影,心里说:大丈夫优柔寡断,不配做天国之主!
  这时,洪秀全心乱如麻,不知说什么好。金龙殿里,鸦雀无声。突然,石达开出班奏道:“臣奉旨督师,与清妖廖战于湖皖,胜负未分。今把臣调回京来,不知有何差派?”
  天王这才说道:“达胞为国为民,操劳心血,朕心甚慰。调你回来,另有差遣。清胞,你对石兄弟说说吧!”
  杨秀清对石达开这种越级请示的做法,十分不满。心里说:我是东王、左辅正军师,有权支配任何人,是我的诸谕把你调回来的,你不向我请示,反而问天王,足见你没把我杨秀清看在眼里,若不狠狠煞煞你的威风,何以威慑全朝!
  杨秀清往前跨出一步,摆出一副目空一切、旁若无人的姿态,昂着头说:“清妖头向荣、琦善等,纠集妖兵数十万,欲犯我天京。本王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才把你调回来,全力对付清妖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解除对天京外围的威胁。至于出兵方案吗,你到东府请示机宜好了!”石达开听罢,说了一声“我知道了”,就把话锋一转,严肃地问道:“请问东王,吴化鸣身犯何罪,法犯哪条,就欲将他处以极刑?”东王早有准备,冷冷地说:“以臣诬君,犯上作乱,目无法纪,非议朝政!”
  翼王假装不解:“请东王把话说清楚,吴化鸣如何诬君、怎样作乱?”
  杨秀清的眉毛跳了几下,很不耐烦地说道:“事实俱在,连罪犯也供认不讳,你就不必操心了!”
  翼王闻听,火往上撞:“我对事实也很清楚。吴化鸣身居相位,辅佐天王,直言谏君,理所当然。他奉劝天王,要远女色、近贤臣、纳忠言、惩奸佞、勤于政、爱于民、覆于前、虑于后,难道说得不对吗?难道说,这就是以臣诬君?北伐军孤军作战,以致全军覆没,惨死了几万人,这全是决策失误所致。作为三军统帅的东王,不该引咎自责吗?难道别人指出了你的痛处,就是犯上作乱!古代的大军事家诸葛亮,因失街亭,错用马傻,还自请革去武乡侯。古之圣贤,尚能如此,我辈怎能掩羞遮耻?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是非分明,才是君子;对就是对,锗就是错,知错必改,乃为英雄。昔日的唐太宗、汉光武帝都能接纳臣下直谏,我等为何就不能呢?”石达开瞅了一下东王,继续说道:“吴化鸣并没罪,罪在我们当王的身上。我天国应该多有几个吴化鸣!”
  “住口!”杨秀清吼道,“石达开,你太放肆了!别忘了,你还不是太平天国的主宰。杀谁,放谁,你还说了不算!”
  翼王冷笑道:“放肆的不是我,而是你!天朝乃是弟兄们用血换来的,不是你杨秀清个人所有。你做得公正,我就支持;你做得不公正,我就要管,而且还要一管到底!”
  东、翼二王,互不相让,你有来言,他有去语,越争越烈。满朝文武,都惊呆了。绝大多数的人心向翼王,而又惧怕东王,都为翼王捏一把汗。胡以晃更是如此,急忙出班奏道:“请二位千岁息怒!依卑职看,还是请天王决裁吧!”
  洪秀全坐在上边,听着两个人的争论,始终没发一言。说实在的,他对吴化鸣是不满的,对石达开这样做也有反感,从心底是偏护东王的。可是,他并不糊涂,石达开说得句句是理,吴化鸣的本章也无可指责。对他二人不满,主要在于他们干涉了自己的所好,但又无法驳斥。洪秀全对东王的专横也有些不满,可是东王一向不干预他的私生活,有时还尽量投其所好。从这件事来说,他又对杨秀清特别满意。拿今天这件事情来说,他又拿不出袒护东王的理由。真是左右为难,不好张口。
  胡以晃这一启奏,天王不能不说话了。他把桌子轻轻一击,东玉和翼王都把嘴闭上了。过了片刻,只听洪秀全说道:“吴化鸣身居丞相,直言谏君,无可指责。即使措词激烈,有失检点,也情有可原。东王执掌朝纲,忠心耿耿,嫉恶如仇,日理万机,偶有失查之处,也在所难免,此谓‘智者千虑,难免一失’也。翼王兄弟,公忠体国,扶正驱邪,爱天朝胜爱自己,借他人如惜至亲,胸怀天父博爱、无私之心,实属可钦可敬!尔等所做所争,皆为天朝大业。依朕看来,这件事情就此终结了吧!”
  洪秀全说的这番话,真是八面玲珑,面面俱到,谁也没得罪。
  石达开出班奏道:“天王过誉,小弟实不敢当。达开将肝脑涂地,以报天恩。吴化鸣尚囚在东府,如何发落?请天王降旨!”天王道:“卿言是也!”洪秀全往下看了一眼:“胡以晃!”。臣在。”胡以晃出班施礼。天王道:“朕命你到东府传旨,将吴化鸣释放,带到殿上来!”“臣遵旨。”胡以晃转身去了。
  天王向东、北、翼三王说道:“朕有病缠身,天国重担靠你们来挑。有事要多商议,说话要心平气和,且莫闹出笑话。”洪秀全是有意给二王调和。
  石达开听了,很受感动。他万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如今,吴化鸣得救了,自己得到了胜利。作为一个臣子,还有什么可说的?便出班奏道:“请天王哥哥放心,小弟定为天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说罢,又转向东王,含笑说道:“小弟年轻,说话办事都有不到之处,还请东王哥哥恕罪!”
  杨秀清的脸时红时白,很不自然。他承认今天打了败仗,输给了比他小四千岁的石达开,杨秀清是九千岁,石达开是五千岁。而失败的原因,都在天王身上,他没有料到,为了一个小小的吴化鸣,竟费了这么大的周折,不但没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还被人家教训了一顿,岂不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尊严?是可忍,孰不可忍,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