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1978-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到自己当年住过的老江家时,宋巧凤发现自己差点认不出这个自己曾经住过三年的地方,原来的老院子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两层的砖瓦结构房,在外面还停着一辆手扶拖拉机,看来老江家的日子这几年过得不错。

“你找谁?”江波出来时见到有个女人在自家门外徘徊了许久,不由出来问道。

“你是江波?”宋巧凤一眼就认了眼前的这个人,当年他可是天天跟在自己的屁股后面,听自己说着城市里的各种新鲜事,没想到现然已经成了一个壮实的农村汉子了。

“你是……?你是巧凤姐!妈,巧凤姐又来我们家了!”江波也认出了宋巧凤,虽然现在她的衣着跟以往完全不一样,但是江波还是能肯定是她。

“江波,这些年你们过得怎么样?”宋巧凤问道。

“还行,你看现在房子也建了,拖拉机也买了,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啊。”江波笑道。

“江波,你妈身体还好吗?”宋巧凤问道,自己在南山村的日子里,一开始很不适合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毕竟自己从小是在城市里长大,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头,就算只是普通的农活自己也干不了,多亏江波的母亲关照自己,而且还经常偷偷给自己一些吃的,否则自己很可能早饿死在这里了。

“好着呢,就是老挂念你,也不知道你回城里之后过得怎么样,你的儿子呢,他怎么样了?今年应该有十四岁了吧?”江波问道。

“他……也很好。”宋巧凤道。

在江家,宋巧凤与江家的人回忆过着过去的生活,既有苦涩也有甜蜜,而宋巧凤也听着江波介绍南山村的变化,江家的变化。

“这么说来你们三塘镇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由王家村带动的?”宁巧凤惊讶的问道,自己在三塘镇的时候,王家村也没有显山露水,但是没想到这几年王家村不但所有的村民都已经摆脱了穷困,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地乡村。甚至整个三塘镇压的经济腾飞也主要是王家村地功劳。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种了几年大棚菜。家里哪里能建新房子?村里又怎么可能修路?我的拖拉机现在就是专门给村里人送菜到王家村呢,等会我就得走。”江波说道。

“我能跟你一起去王家村看看吗?”宁巧凤说道。

“当然可以,王家村现在正在修专线铁路。热闹得很呢。”江波说道。

王家村的热闹宋巧凤还没到就感觉到了,还没到村里,各种基建工程队就在那里干得热火朝天。修铁路最重要地就是路基,只要修好了路基。铺铁轨的速度会非常快。

而到了大可蔬菜厂的时候,宋巧凤却站在大门口久久不愿离去。

“巧凤姐,你这是怎么啦?一块招牌有什么好看地。”江波卸完菜之后看到宋巧凤还站在那里,不由奇怪的问道。

招牌虽然没什么好看地,但是宋巧凤却对上面的字感兴趣,准确的说是对两个字感兴趣:“大可”。

而且大可蔬菜厂跟大可薯片厂是同一个厂房,两家工厂都用大可这个名字,而自己既将工作的大可电子公司也用大可这个名字,这其中有什么联系吗?

“江波,你知道大可蔬菜厂的厂长吗?”宋巧凤问道。

“知道啊。邹援朝邹厂长。”江波说道。

“那薯片厂呢?”宋巧凤问道。

“也是他啊。他是王家村的上门女婿,被老板看上了就让他在这里当老板。听说现在也成了响当当的万元户呢。”江波说道。

“他不是老板?”宋巧凤没想到在农村里也有人会请外人管理自己的企业。

“不是,这两间厂的老板都是王家村的王小明。”江波说道。如果要说他佩服谁,在以前可能没有,但是现在要问他,江波肯定会说是王小明,这小子不佩服不行啊,小小年纪不但有了好几家厂,而且还能带领乡亲们致富,要是换成自己,连想都不敢想。

“王小明?!”宋巧凤惊道,怪不得他要让自己来S县考察,原来是因为他是王家村地人。

回去地时候宋巧凤并没有随江波一起回去,她要对王家村有个全面的了解。她知道这次三个人来S县,自己算是拨得了头筹。大可电子公司如果要建在S县,那肯定不会是在其他地方,绝对是在三塘镇,而三塘镇最理想地地方只有一个,王家村!先不说王家村已经修了一条水泥路,就说这条正在修建的专线铁路,如果一旦修成,那王家村地交通就会比一般的地方要强得多,说句不客气的,就连S县的县城也不能与王家村相比,人家铁路、公路都通,而县城却只有公路。

但是王家村也有不足的地方,宋巧凤经过了解,现在王家村的村民要么就在村里的铸管厂、炼铁厂上班,要么就是在自家生产铝制品,最后一批没工作的人也进了王家村水泥厂,剩下为数不多的基本就外出工作,不在本村。所以大可电子公司如果要建在王家村,这工人就只能从其他地方招。

再说场地,既然要利用王家村的专线铁路,那就不能再像薯片厂和蔬菜厂那样把工厂建在山顶,虽然这里还有不少空地,但是相比对言,王家村的后山腰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宋巧风在三塘镇住了一个星期,晚上就在江波家住,白天基本上就在王家村转,她对王家村了解的越多,也就对王小明了解的越深。因为王家村每一步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王小明的身影,在王家村,提起王小明,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宋巧凤甚至还去了王小明的家,王小明的父亲不在家,她与陈淑珍聊了很久,两个女人到了一起天生就能找到话题,家庭和儿女自然而然的能让她们聊到一块。何况王小明从小就是陈淑珍的骄傲,说起王小明她当然有说不完的话。

“什么?王小明今年才十四岁?”宋巧凤还是第一次准确的知道王小明的实际年龄,虽然她知道王小明很年轻,但是这样的年龄也实在年轻得有点过份了吧?

  第二百一十七章 进修

“我和泽亮觉得S县的县城是个不错的地方,这里虽然没有铁路,但是与L市才六十公里,与省城一百六十公里,水电都很方便,最重要的是S县今年会在县城建一个工业园,我们可以在那里挑一块最好的地方。”李士成已经听说宋巧凤想让大可电子公司把生产基地设在三塘镇,他马上和方泽亮统一了思想。

“方博士,你的意见也是这样吗?”宋巧凤问道,她没想到这两位在C市没有达成一致,到了S县却取得了同样的意见。

“如果一定要在S县找一个生产基地的话,我们认为县城比三塘镇要合适。”方泽亮说道。

“可是你们好像还没去过三塘镇,那里什么情况你们都不知道,怎么就肯定不适合做我们的生产基地呢?”宋巧凤问道,在来的路上她就觉察出李士成与方泽亮之间的明争暗斗,但是这才一个星期,他们两个就能走到一起?她不相信,看来是刚才自己的意见让他们组成了临时联盟。

“我们虽然在县城,但是下面每个乡镇的情况也都了解了一些,三塘镇虽然通火车,但是那里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乡镇,再说,一旦生产基地建成,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在三塘镇根本没办法解决。”李士成振振有词的道。

“那好吧,既然你们不需要去三塘镇,而我们的意见又不一致,那就各自向老板汇报吧?”宋巧凤说道,既然他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那就只好如此。

“也行,出来也有一个星期了,老板肯定等得着急,否则他还以为我们在这里什么事也没干呢。”方泽亮道,他认为S县与C市相比起来。各种相关条件都差得很远。不管是县城也好、三塘镇也好都不足以成为大可电子公司将来的基地,也许最好的地方不在H省,而是在广东,那里集中了大量的电子企业,各种电子配件齐全,如果大可电子公司建在那里,生产成本将是最低的。

但是出乎意料,当王小明接到宋巧凤的之后却决定,把大可电子公司地生产基地放在王家村。王小明地意思与宋巧凤想的一样,大可电子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技术!至于配件成本只是其次。

VCD的技术只要专利保护期没有过,那么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生产,而在此期间,也许VCD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而所有的技术标准都将于大可公司来制定。一流的公司卖标准,二流的技术才卖技术。三流公司卖产品,王小明想让自己地公司成为以后能卖标准的一流公司。

“什么?真的要把生产基地设在三塘镇?”

听到这个消息,李士成和方泽亮都不敢置信,虽然自己提交的报告上自己都同意把基地放在S县的县城,但是在后面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好的地方是在广东。

“当然。因为我们地产品不像其他电子企业那样。我们是专利产品。需要地配件我们全部自己生产。至于原材料。我们拉一火车回来。够我们生产半年地。”王小明说道。把生产基地放在王家村可以保证技术上地保密性。虽然申请了专利。但是仿制假冒伪劣产品在其他国家也许会没有。但在我国嘛。谁也不敢保证。

“可是这样地话我们地投资就大了。”李士万道。

“投资大没关系。我们把整条产业链全部抓在手里。从设计到研发。从生产到销售。我们全部抓在手里。虽然三塘镇有一定地劣势。但是我们地生产基地放在那里可以得到当地政府地大力支持。投资两个亿地企业在广东随处可见。但是在S县。这绝对是巨无霸企业。更何况我是S县地人。如果能为家乡地经济建设贡献我地力量。那我是非常愿意地。”王小明说道。

“什么。你是S县人?!”李士成和方泽亮异口同声地说道。

“对。我就是王家村人。”王小明说道。“怪不得。”李士万道。如果是这样地话就一切都说得通了。可笑自己跟方泽亮连这个情况都没有了解。就在那里说什么要把生产基地放在广东。就算在S县也要在县城。

“你们去了S县难道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