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正没多远的路程,来回走两趟就当是消食。

这几天温度持续升高,田间的积雪已经化得七七八八,露出青绿色的麦苗,倒是大山背阴面不少地方的积雪有一人多深,估计到明年春天也难化完。

化雪带动山溪的流水暴涨,随流水冲下来的鱼非常多,大部分翻着肚皮。这些鱼是密封在冰层内缺氧冻死的,虽然这鱼在冰层中冻了十几天,但是温度一直在零度以下,相当于把鱼储存在冰箱里,按道理来说完全可以吃。

只是活鱼都吃不完,人们自然不惜吃这些死鱼,最多就是守在水边找那些两三斤以上的大鱼捉。大鱼抵抗能力强,一般躲藏在深水处,冻死的很少。这个时候的大鱼也好像没睡醒一样,在水中慢吞吞的游,捉起来非常容易。

刘军浩最初凑热闹捉了几次,连吃两顿,两口子完全没兴致,把剩下的鱼全部挂在屋檐下风干,打算等张妈他们来再吃。

饥饿数天的水鸟却不管那么多,好不容易碰到这么多鱼,肯定要大吃二喝。近几天青庄水鸭子鸬鹚等等全部伸长脖子待在水沟边,脑袋不时往水中的伸缩。根本不用挪动位置,守在原地一个个吃的飞不动。

刘军浩把媳妇送到学校,回来看到门前的水沟中这么多死鱼,本能的感觉不妙,忙冲到后院。

好家伙,他差点惊呆掉。

后院的积雪大部分融化掉,水差点要漫到前院……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水面上白花花漂着一层死鱼,看着非常心疼人。

对这个结果刘军浩其实早有预料,后院的水沟是为养黄鳝而挖。一般不过四五十厘米深,前几天早冻实,鱼在里边生存的几率很小。

可是他没有想到这次的损失会这么大,水沟中一条活鱼也没有,很让人心疼。

这些死鱼放在后院不是办法,要赶快捞起来,否则过上个把星期就要变臭。想到这里,刘军浩赶忙喊隔壁的赵老爷子过来帮忙捞死鱼。

赵教授看到后院中的景象也很慌张,连忙问黄鳝有问题没有。

“我前几天刚挖过,今年的黄鳝钻洞钻的比较深,没有冻死的。”刘军浩开口回答到。

“没事就好”闻听黄鳝没事,赵教授总算放下心,接着开口安慰道,“反正这些小鱼是给黄鳝当食物,死掉也没多大关系。”

两人拿着网兜在水沟边来回捞鱼,忙乎将近一上午,总算把水沟中的死鱼清理一遍。

“要不要把水沟挖开,将里边的水排干净?”末了赵教授又开口问道。

“不用,水质还没有受到污染。”刘军浩摇摇头,扭头看着岸边倒得一大堆死鱼发愁。

这么多死鱼除了喂门前的水鸟,怕是找不到其他用处,关键是那些家伙现在并不缺鱼吃。实在不行,下午挖个坑把这些死鱼全部埋掉。

他们低估了水鸟的食量,两个人刚把把一筐筐死鱼扔到树林边,立刻惹来水鸟的抢食。很快院中的家鸡野鸡也加入抢食大军,接着整个树林中热闹起来。喜鹊、灰马扎、白头小等等各种各样的鸟类相继投入到这场盛宴当中。

很多人以为水中游的鸟类才会吃鱼,其实不然,事实上大部分鸟类都有吃鱼的习性,前提是它们能捉到鱼。

自从知道刘家沟曾经有过朱鹮后,刘军浩就对这种传说中的大鸟来了兴致,隔三差五上山总要仔细查看一番,拍摄到很多珍贵鸟类,可惜却连根朱鹮毛都没有见过。

现在沟边这么多鸟类,刘军浩特意站在那里查看一阵子,仍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大鸟。十有八九,这东西彻底在大青山消失了。

这边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很快被村中的游客知道,纷纷拿着相机过来抢拍。

刘军浩看一阵子,刚要扭头回院子,却被老爷子喊住:“小浩,你看是不是大河里涨水了,我怎么感觉这水沟里的水一直在朝上涨呢?”

赵教授在木桥边站了不到一个小时,惊讶的发现水至少涨高五六厘米。

“正常”刘军浩瞥几眼正在冰凌上蹦跶水鸭子回答道,“这应该山中积雪融化的原因,大河里的水即使往上涨,最多也到河堤边上。”这两天气温高,山间向阳面的积雪纷纷融化,自然会造成山溪水势增大。下游水闸的泄水能力有限,沟中水位上升是很正常的事情。

听他这么解释,赵老爷子没有多想,转身喊刘军浩回院子下象棋。

很快两人就发现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没半个小时,水已经漫过大路,顺着水道眼往院里灌。

这次刘军浩没法再淡定下去,赶忙拎着铁锨去河堤边查看。

还没到河堤跟前,两人已经被前面的景象吓到,河堤周围的田地里全是水,不少鱼都在岸上蹦跶。

等看到河堤上那道水闸,他们才找到原因。

这两天刚化冻,从上游冲下来的冰凌、水草、树枝枯叶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很多,到水闸这边不知道怎么给堵住,最后造成水位不断升高。

刘军浩赶紧跑到河堤下边,拿铁锹连挖带砍,想把水闸挖开。很快他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水闸里边不知道塞了多少冰凌,完全被堵死,而且源源不断地有树枝枯叶朝下边堆积,凭自己一个人根本挖不开。

他只得掏出手机给刘广聚打电话,让他喊几个人过来帮忙把水闸完全升起来。

人多力量大,没费多大的功夫,水闸被彻底扒开,哗啦啦水流一片。过了半个多小时,水位才降下来,地里到处是白花花的死鱼,不过众人都没有捡的兴致。

“小浩,我明天准备去街上打红薯做粉条,你家要不要打,打的话顺势放我车上”回去的路上,二麻子开口问道。

“要呀,我下午收拾收拾。今年的红薯没吃多少,就等着做粉条呢。”今年秋里他和赵教授两家收的红薯有几千斤,除部分晒成红薯干外,其余的全部放在井里边。下雪的时候赵教授害怕红薯冻坏,还特意在井上边堆了个芦苇垛。

第四百五十章 猴子倒贴春联

“那就这么说定,明天早上我开车过来,你早些做好准备。”二麻子吩咐一句。

“广喜叔,我家明天也打,走的时候叫我一声。”后边的刘军奇接口喊道。前天媳妇还嚷着粉条没了,正好赶上趟儿。

“好的”

快到村口,二麻子一拍脑袋,才想起还有个重要的事儿想找人商量。他赶忙叫住众人说:“大家帮着合计合计,我过年准备买个做豆腐机,你们认为有搞头没有?”

“做豆腐,卖给游客……”刘军浩脑瓜活套,一下就想到他的目的。

“嗯,我这不是看现在来咱们村采办年货的游客不少,才生出的主意,小浩认为咋样,帮叔参考参考?”

最近两年到刘家沟置办年货的城里人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人是开着小皮卡过来,一次采购几家的年货。

从鸡鸭鱼到猪肉……尤其是猪肉,村里今年喂养的生猪根本没有往镇上卖,全部在自家宰掉。这主要是前段时间电视上出了瘦肉精事件,在外边超市买肉也不安全。为吃到放心肉,人们不得不开车过来采购。

而且今年的猪肉价格飞涨,现在市里边猪肉已经卖到十八九块钱一斤。刘家沟这里一斤只要十五块钱,纯粹是粮食喂养,即省心又便宜。

几乎每个游客采购的时候张口都要几十斤,说是给市里的亲戚邻居捎带。购买猪肉的游客过多,连带村里的消耗,每天杀三头猪都不够,有不少来晚的没买到。

到最后干脆那些游客干脆打电话提前预定,然后再开车过来取,刘军浩这里就接了不下十个电话。

另外是粮食,今年食品问题也层出不穷,染色馒头、毒大米……现在来游玩的人家也大多在村里买粮食。

其实这算是前来刘家沟采购大军的共同心理:“自己吃的,肯定是多施有机肥,少施农药甚至不施农药。牲畜不喂添加剂、瘦肉精,卖相难看点、产量低点也无所谓。超市卖的就不同,要产量高,要样子好看,必须施化肥农药,必须用添加剂。这东西,吃起来不放心。至于某些部门的保证,见鬼去吧”

见这么多游客前来采购,二麻子自然不想错过这个商机。

“这个我也说不准,做手工豆腐的话,还是有搞头的。如果买个做豆腐机,城里也有这个的。”刘军浩想了想回答。

“就是,广喜,你要是做手工豆腐,我绝对第一个支持。现在街上做的豆腐太假,吃起来味道都不对。”刘广聚也插嘴道。

“做手工豆腐,你们想让我累死呀,哪有这么大的精力。”二麻子哭笑不得的回答。

纯手工豆腐不但费时而且费力,要提前两天选好黄豆用温水泡上,等豆子鼓起来拿到石磨上磨豆浆,接着还要过滤豆腐渣。

留下的那部分|乳白色的才是真正的豆浆,然后上锅生火,把生豆浆烧开,再用文火慢炖放进卤水点,到这一步豆腐才算基本做成。

刘家沟以前也有豆腐坊,每到腊月二十几,家家户户要准备豆腐过年敬神。

磨豆腐时要推磨,这绝对是件力气活儿。推磨的人大冬天只穿着汗衣,几圈下来热的全身冒汗。刘军浩那时候还小,并没有亲手尝过推磨的滋味,不过倒是赶上喝豆浆和豆腐脑。

现在仔细想想,小时候的豆浆和豆腐脑真好喝,绝对称得上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豆腐点好挑回家,除敬神外大人们还会将一部分豆腐捏碎,炸豆腐圆子和炸豆腐底子,等来客人的时候招待。

后来村里人嫌自己做豆腐费事,需要的时候全到街上买,豆腐坊也慢慢只存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还是算了吧,”二麻子想想觉得众人说的有道理。如果用电磨做豆腐,和城里的没什么区别,体现不出特色来,人家干嘛买个豆腐带一百多里回去。

真用手工做……自家做几个吃倒不错,如果用来卖根本不划算。

“要不今年咱们组织几个人做手工豆腐吧,不卖就自己吃,反正村里过年都要用,”被二麻子一提,刘军浩倒是生出念头。

“算我一个,我家今年也做两个手工豆腐。”刘军奇立刻开口报名。

做豆腐、打粉条、上街办年货,到腊月二十几的时候,前来刘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